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作霖的保镖宫猴子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张作霖的保镖宫猴子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85 更新时间:2024/2/13 9:33:21

说到张作霖其实大家都这个军阀在当时也是一方豪强啊,但是一个人厉害那背后也是有很多一起支持他的人的,张作霖就一位叫宫猴子的保镖,话说在张作霖死的时候宫猴子不见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宫猴子武艺高强,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些事情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保镖”最怕什么?无非“保着保着”,最后“镖”没了。

1928年,皇姑屯事件爆发,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宫猴子”宫宝田最怕的事情,终究还是来了。张作霖死后,在所有军阀暗自高兴的当口,惟身为张作霖保镖的“七尺汉”宫宝田潸然泪下。

原本,事件发生时,不在张作霖身边的宫宝田并不在身边。因此,对张作霖的死,宫宝田应该不负任何责任。但宫宝田偏偏满怀愧疚,他的愧疚之心,远比当日与张作霖同行却没护张作霖周全的保镖,更甚!

自1922年被张作霖选中后,宫宝田便将护张作霖周全当作了此生最后的一趟“大镖”。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护完张作霖,他就可以告老还乡、荣归故里了。毕竟,进入帅府时,他虽老当益壮却年已不惑。

但在接下来险象环生的大帅府,他却凭借自己过人的功夫和洞察力,一次次让张作霖再生死关头死里逃生。这背后,凭借的是他宫宝田的实力,更是他对主子的一片赤诚。

话说,当年宫宝田能被选上,还有一段“知遇之恩”的小故事。

宫宝田原本是农民家的儿子,后因生计,遁入八卦拳尹福的得意弟子,并最终成为第三代传人。自此,宫宝田辞去旧差事,每日跟随尹福学习拳法。光绪二十三年,宫宝田被召入宫中,成为光绪光绪皇帝的贴身护卫,加封四品带刀侍卫。

宫宝田出身如此之地位,何德何能可以去给皇帝当带刀侍卫?因为他的功夫是真的强,史书对宫宝田是这样记载的:走如绵羊,坐如姑娘,行如霹雳。

这是什么概念呢?

想必生活在城市的你们,很少见过绵羊走路,绵羊走路有多厉害呢?即便再陡峭的悬崖,它们也可以轻易站稳。坐如姑娘就不必多说了,姑娘们多耐得住坐,可以想象的。最后一句行如霹雳,真真儿是对他功夫的最佳写照。由此,宫宝田才被冠以宫猴子的称呼。

按照我们现代人的思维,简单讲来:宫宝田就是“快准狠”,指哪打哪,从不含糊。

在宫里的这段时日里,宫宝田曾先后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近身侍卫,清廷最后一任大内侍卫总管。庚子年间,八国联军侵华,宫由于护驾得力,获钦赐黄马褂。但后来,身为大内总管的宫保田,因看透了朝廷的腐败,无法承受严重的心理扭曲,于是毅然辞官回家。

但辞官后在家里开武馆的宫宝田依旧声名显赫,1922年,东北军阀张作霖慕名邀请宫宝田担任奉军武术教练,实际是让宫宝田做了自己的保镖。

初见面时,张作霖见其身材瘦小、貌不出众、且年岁不小了,便疑其武功有诈。宫宝田见张作霖面有疑色,便主动提出愿与张作霖比试。

随后,宫宝田便退二十步外请张以枪击之。号称枪法百步灭香火的张作霖连射两枪,皆未击中,正欲寻觅再射时,却听宫宝田在其背后说:"我若想要大帅的命,恐怕不用大帅转头了。"张佩服至极,委其为东三省巡阅使兼奉军总教练,平日里也做张作霖的贴身保镖。

自此以后,张作霖每逢重大场合都会带着宫宝田,在宫宝田的保驾护航下,张作霖多次在日本人制造的事端中得以化险为夷。

宫宝田是个完美型人格的人,这种人多少有点强迫症,宫宝田的强迫症的集中体现,就在他的“保镖”事业上。

在进大帅府之前,宫宝田就一直带着“结”,他的结就是光绪的“意外”死亡。宫宝田一直觉得,光绪的死虽然与他无关,但作为护卫,他自是难辞其咎。因此,光绪死后,他内心一直备受煎熬。

带着这个“结”的宫宝田,是抱着绝对不让类似悲剧重演的心,进入大帅府的。

于是乎,自从进入张府,宫宝田的内心一直十分惶恐,他生怕在他的护卫之下,他的主子再出任何差错。

而张大帅作为北洋军阀之正统,也算是继承了大清之衣钵,所以,宫宝田认为:某种意义上,为他效力,也算是为光绪帝尽忠了。由此,他便格外上心。

终于,1928年,在中日敌对势力的联合打击下,张作霖还是被炸死在皇姑屯。你想啊!两次护主不力,作为一个侍卫,他的内心阴影到底该有多大?他还有何颜面,再去给旁人当保镖?

张作霖死后,悲痛难忍的宫宝田离开了东北,相比第一次离开,这一次的宫宝田更是分外沉重。因为,这意味着,此生他将彻底告别“保镖”生涯。而最后的诀别,竟这般悲壮,却是他所料未及的。

离开伤心地后宫天宝来到了华北,干什么,继续干他的老本行—--教拳。

为什么教拳呢?因为,相比普通的侍卫保镖,宫宝田有着更大的理想和报复。在一次次挫败面前,这理想这抱负不仅丝毫未减,反而越发强烈了。

身为习武之人,他无时不刻不想着报效祖国,奈何年事已高,虽有心而无力。于是,他在华北诸地培养了大批习武人才,并将他们派遣出去,让他们报效祖国,以尽自己拳拳爱国之心。

是金子,走到哪里都会发光。即便是教拳,宫宝田也做到了极致。在他的培养下,他的优秀弟子迅速遍布天下,别的不说,只提两个名字:健吾、叫刘云樵。不了解这两个人的,可以去搜一下,绝对不在韩慕侠之下。

此外,他成名的弟子还有上海的壮飞、广西的姜胜伍等。

但再厉害的人,在生老病死面前从来是无力的。

1943年6月27日(农历5月25日),宫宝田在青山村病逝,终年72岁,遗体被安葬在本村。

逝者已逝,往者不归,愿英灵在彼岸享受清明。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元朝几乎打完了整个欧亚,为什么放过了眼皮底下的高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元朝其实大家都知道的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最让人中国人长脸的一个时期,因为这个时期成吉思汗几乎是把欧亚大陆给打了一个遍了,简直就是天下无敌的感觉了,但是我们再仔细的分析,好像元蒙没有打自己眼皮底下的高丽了,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蒙元不仅没有放过高丽,而且前后和高丽打

  • 隋文帝杨坚有哪些功绩?隋朝历史为什么很短?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隋朝虽然只有短短37年的历史,但这个朝代却推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并且被之后的几个朝代发扬光大。那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了,可能在多数朋友的印象当中杨坚是一位功绩卓越的皇帝,只是到了晚年开始犯老糊涂了,开始杀害功臣。最致命的一点就是杨坚废长立幼,让杨广接了他的班,这也给隋朝灭亡

  • 秦国灭六国一共花了多长时间?一个小国足足拖了秦国二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秦国灭六国一共花了15年时间,但是在此之前有一个效果足足拖了秦国20年时间,那它到底是哪个国家呢?其实秦国灭六国的计划是非常缜密的,如果中间出现一点差错,让其它几个国家联合起来抗秦,可能最后的结果就完全不同了。所以这整个过程秦国也背负了很大的压力,关键是绝不能让赵国和楚国联手,不然秦国是绝对拿不下赵

  • 杨广怎么死的,隋炀帝杨广究竟是不是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隋炀帝,长久以来,我们接受到的消息都是说,隋炀帝并不是一个好皇帝,他是暴君的代名词,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很残暴的,这也是隋朝短命而亡的重要原因。不过看一个人还是不能只听别人说,而且也越来越有一种声音是在为隋炀帝辩白,认为不能杨广也并非是那么不堪,他一生中也是有很多功绩的。那么,杨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

  • 揭秘令妃生了几个孩子,四男二女嘉庆帝也在其中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最近大家看的很火的电视剧《延禧攻略》中有的主角魏璎珞也就是令妃其实还是挺出名的,大家也在历史上找到了她的原型了,也就是魏佳氏著名的孝仪纯皇后了,话说在剧中乾隆如此的喜欢这位令妃,那么令妃给乾隆爷生了多少个孩子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其实令妃给乾隆爷生了有六个孩子了,而且

  • 明朝灭亡和崇祯皇帝有多大关系?其实崇祯皇帝早已无力回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的衰败不是一位皇帝就能决定的,崇祯皇帝上位以后,早已对朝中的歪风邪气无力回天,所以明朝的灭亡不能全怪在崇祯皇帝一人头上。明朝曾有几段宦官当政的事情,这也给朝廷带来了许多不好的影响,关键是等崇祯皇帝上位以后,哪怕他早已厌恶了那些宦官,但也不得不重用他们。因为朝中其他官员早已组合成了一个集团,只要他

  • 刘恒的母亲是谁,为什么说她是汉朝最幸运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汉文帝刘恒,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的开创者,他在历史上的名声一直都是很好的,毕竟能够使当时的汉朝逐步发展起来,最终成就了汉武帝的霸业,必然也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而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一直被认为是汉朝时期最幸运的女人,这是什么原因?薄太后经历过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1.汉文帝汉文帝刘恒,是刘邦

  • 金灭宋后,为什么南迁的宋国还能牢牢掌握巴蜀这一块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金国把宋朝灭亡之后的事情,其实金国也不算是完全的灭亡了宋朝了,因为宋朝这个时候选择了南迁了,话说南迁的宋国其实当时是远距离的掌握了一块富庶的地方了,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熟悉的巴蜀了,而且是牢牢掌握的,那么有的网友问了这个宋国为什么有这个能耐,下面就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在南宋大溃败的背景下

  • 高平陵政变夏侯玄为什么不敢抵抗司马懿?如果夏侯玄起兵司马懿还能成功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高平陵政变可能司马懿都没想到,曹爽竟然丝毫没有抵抗的举动,直接举双手投降。难道曹爽当时一点机会都没有了么?其实是曹爽自己放弃了抵抗的机会,如果他能够暂时退至后方,重新调派城南和洛阳的部队,说不定还能同司马懿一战,但曹爽当时已经没有斗志了。不过夏侯玄手上也都好几万的兵马,为什么他也不敢抵抗司马懿呢?夏

  • 秦朝快灭亡时,为何没有出现老秦人的“纠纠老秦,共赴国难”的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秦朝事情的秦国,其实他们在打天下的时候,还是非常的团结的,有句话叫“纠纠老秦,共赴国难”,说的就是秦国这些老家伙们为了国家一起努力团结奋斗的情况,但是秦国终于建立起来了,但是也灭亡了,话说在秦国在灭亡的时候却没有出现以前的那种“纠纠老秦,共赴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