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军每次只能调动几万人马,为什么人数那么少?

清军每次只能调动几万人马,为什么人数那么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058 更新时间:2024/1/24 4:01:40

从题目中我们不难看的出,这篇文章主要的话题是有关于明清两代的军队调动有关的。之前不管是我们从史料上面还是从电视剧上面,相信细心的朋友不难发现,明朝在每次军队调动当年,每一次都可以调动很多军队,甚至多的时候可以调动几十万军队。但是清朝就不一样了,清朝调动军队,每一次都是几万人马,没有见到过秦军调动军队有超过十万人马的时候,更不要说几十万了,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还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明清两代的统兵制度,另一方面是因为明清两朝的战争环境和战事规模,两个方面决定了明清两代不同的军队调度规模。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在军队的统兵制度上面有些很大不同,虽说清王朝从明朝手里接过来了全部的土地,但是很多制度上面,清王朝还是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做出了很大改变,特别是在统兵制度上面。

明朝的统兵制度沿用了之前的卫所制度,明朝之所以用这种制度,是有原因的,明朝之前是元朝,而明朝的建立也是在经过了和明朝艰苦卓绝的战争之后完成的,赶跑了外族统治者,华夏大地重新回到了汉族人的手中。所以说从朱元璋开始,明朝统治者就非常清楚造反的危险性,所以在国土防御和军事组建上下了很大的力气,投入了很大成本。说白了,明朝所使用的卫所制度,就是一个重点区域驻守一定规模的军队,这样一来既能做到防范外族的入侵,还可以有效阻止国内的叛乱。

而且明朝对此做的很严格,重点区域划分很细,特别是在边关一带更是严防死守,这种情况的发生,使得明朝军队数量非常多,军队规模过大,给国家的支出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在清朝建立之后,没有适用这种制度,在军队规模上面,明朝采取了军队规模大大缩减的方式,来减少国家的军事力量。而且明朝采用卫所制度,清朝建立之后做的却是减少卫所,用这种方式来裁剪军队。特别是在大清朝削减三藩后,军队基本以满族八旗为主。虽说军队数量少了,但是军队的分布还是非常合理的,而且非常有效的,而且那些军队都是经过了训练的,军队的素质上面,清军也要远远超过明军。

从政治环境上面来看,明朝的政治环境要比清朝恶劣很多,之前的蒙古虽说已经被赶出了中原大地,但是蒙古依旧要防范,对大明王朝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特别是在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御驾亲征被蒙古军队俘虏,之后若不是于谦组织了北京保卫战,说不定北京早就被蒙古军队攻破了。而且除了蒙古之外,还有鞑靼等游牧民族。西北防御吐蕃,西域异族,南边有沐是几十万人镇守云南广西,东南沿海还要驻守大军清剿倭寇。这样一来,就不难发现,明朝的政治环境真的很恶劣。

就大明王朝的政策而言,他们大多数都是采取军事军事防御,所以明朝为了国家安全也不得不每年动用非常大的国库资金,用来抵御各种各样的叛乱。而清朝和蒙古一样,都是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所采取的民族政策要远远强于明朝,而且利用姻亲联盟团结并纳蒙古入版图,对于西藏各地,使用宗教手段纳西藏归属中央管辖。对于海边的倭寇,清政府的政策要远远比明朝严厉,而且之前明朝已经对倭寇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打压、清剿,给清朝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方便。

我们都知道,康熙皇帝和西北方的准噶尔有过一战,但是之前对于准噶尔的政策是主要以安抚为主,军事消灭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使用的。但是之后和准噶尔一战就打了几十年,最后还是把准噶尔打的服服帖帖的。就算是在长达几十年的平乱战争中,清朝动用的最多兵力也不过是雍正年间年羹的二十多万军队,出现动用二十万人的情况还真的非常少见。

和清朝相比,明朝的战争规模要比清朝大很多,而且明朝的战事也要比清朝多,北征鞑靼,东援朝鲜,南镇蛮夷,这些战争那一次拿出来不比清朝时期发生的战争规模大呢?根本原因并不是明军需要在军事力量上碾压对方,而是对方的军事力量和规模也非常大,不得之下,明军必须要加大自己的军队规模。几次战争几乎都是国与国之间的对抗,这样一来,给明军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就算是增加人员的规模也不一定能打胜仗。

在当年的那种国家形式上,明朝只有付出更大的代价,这样才能增加胜利的可能性,而清朝的形式就不一样了,清朝并不需要举国之力才能进行有效的打击和战争控制,所以清朝的国家局势和明朝比起来有绝对的优势,当然了这离不开清朝的群采用的政策。纵观整个清朝期间,所遇到的战争规模,并没有太大的,当然了我们要把清末排除。一是由于对方规模不大,二是由于大清的八旗骑兵能力很强,并不需要清朝动用规模过大的军队。

要知道清朝末期就有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军事行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太平军一度占领了南方大部分地区,而且建立以天京为首都的太平天国政权。面对这种情况,清政府真的是举全国之力进行清剿。否则的话,清政府还真的是凶多吉少,如果没有曾国藩组织起来的湘军,清政府很有可能会被推翻。总之,明朝和清朝比起来,有不同的结果,主要原因还是两种,一是因为明清两朝所处的国家形式有关,还有军队制度,而且明清两代的统治者所采取的政策也有很大不同,清政府统治者所采取的政策要比明朝统治者强硬很多。

标签: 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未解之谜:关羽的夫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三国,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都在讲那段关羽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以及当中的人物,每当提起这里面的人,我们首先想起来的也不过是那些常见的罢了,比如说曹操,刘备,诸葛亮等。其中还有一个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的妻子,到现在为止,我们也不知道究竟是谁,这个人就是关羽。众所周知,关羽作为三国时期一个关键性的人物,他总

  • 黄龙旗作为清朝国旗,为什么会被其他国家嘲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龙旗,清朝,历史解密

    在清朝的时候因为闭关锁国这个政策,导致我国的国力越来越衰弱,在面对其他外国国家的侵犯的时候,根本就毫无反手之力。因此先下了很多丧国辱权的条约,就连清朝设立的旗帜,都被其他国家嘲笑。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刚开始我国也没有设立旗帜这个传统,但是后来在和其他国家接触之后,发现其他国家的船只上飘扬着自己国家

  • 中英第一次对决是什么时候 不是鸦片战争而是在明朝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英国,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清末的时候有一场鸦片战争,当时清朝政府昏庸无能被英国人打败,最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这并非英国人第一次侵略我们中国,而早在几百年前,英国的坚船利炮就已经像中国的明朝开炮过了。这也是中英之间历史上第一次较量,而且这一次较量,我们中国人让英国人赔了钱,还写下保证书,

  • 如果吴三桂没有叛乱会得以善终吗 真相却是这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吴三桂,清朝,吴三桂,历史解密

    吴三桂作为明、清、大顺三股政权交际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倒向哪一方,都是决定历史潮流走向的核心力量之一。虽然“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选择站在游牧民族的满清政权一边,但是他的下场却并没有因此得以善终。吴三桂一生三次“反水”,恰因如此吴三桂以一代名将变成饱受历史诟病的人物。先是效忠大明王朝崇祯,中间与大

  • 如果李林甫在世,安禄山还敢不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林甫,唐朝,历史解密

    李林甫是唐朝历史上一位相当重要的人物,他高居宰相之位长达十九年,期间完成了不少重大而有价值的制度设计与改革,对唐朝影响深远。不过,李林甫在历史上的评价却非常低,后世在谈及他的时候往往会斥责其口蜜腹剑,排挤贤才,败坏纲纪等等。在李林甫的诸多“罪状”中,最恶名昭彰的一条就是他积极推行让非汉人将领担任节度

  • 历史上的平丘会盟,晋昭公干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晋昭公,春秋,历史解密

    公元前529年,晋昭公主持平丘之会,晋国出兵4000乘为晋公保驾护航,当时中原列国基本上都参与会盟,总计有17个诸侯。这些诸侯国本来就处于衰败之际,面临声势浩大的4000乘晋国战车,可谓是吓破了胆。当时的千乘之国即是仅次于天子的大国,晋国出动4000乘,显然是倾国出兵,晋昭公对平丘之会的重视程度可见

  • 清朝真正能打的猛将,只有这六位,其他的都是浮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说到清朝的名将,很难和其他朝代相比,因为能拿得出的名将实在太少,而在清朝为数不多的名将中,也有几位堪称猛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清朝真正能打的六位猛将。六、年羹尧年羹尧在扶持雍正上位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很受雍正的赏识和重用,此后年羹尧率军镇压了西藏和青海的叛乱,一时间达到了人生的顶峰,连雍正都忌

  • 道光为什么没选恭亲王做继承人?恭亲王不是非常优秀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道光,恭亲王,历史解密

    恭亲王那么优秀,道光为什么不选他做继承人?清代道光年间,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流民蓄势待发,道光皇帝操劳一生,却未能完成中兴大清的事业,他只能将这千钧重担交给后继之君了。正因如此,道光帝选择储君就显得格外重要。在道光帝的儿子们中,皇六子奕訢年少有为,才华过人,本是处理这等纷繁复杂局面的个中能手。可道

  • 姜维是怎么导致蜀国灭亡 没有采用魏延的计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姜维,蜀国,魏延,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最厉害的一个人要属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三国时期最冤的人应该是被诸葛亮遗命害死的魏延,魏延此人在当时受到了刘备的重用,为何却被诸葛亮冤杀,魏延有什么实力会被刘备重用呢?最后为何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不采用魏延的计谋,导致蜀国灭亡,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当时刘备对魏延的能力是了解的,为了让

  • 俗话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巨富沈万山是怎么被一文钱干掉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沈万山,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沈万三是元末明初的商人,沈万三居住在周庄,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依靠着三江水之力,广积货资,并且亲带弟子进行农耕,广治田宅,还开通了海外贸易,积累了巨额的财富,迅速成为江南第一大富豪。在朱元璋攻打苏州城的时候,在苏州富豪的帮助下元末将领守苏州城长达8月之久,当朱元璋攻城之后,就对当地的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