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末年的大动乱到底有多可怕?人口大幅度减少

东汉末年的大动乱到底有多可怕?人口大幅度减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694 更新时间:2024/3/2 9:42:00

说起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很多人都非常的感兴趣了,因为在这个时期,各个地区都出现了英雄豪杰。在他们眼中,那是一个群星璀璨、空前精彩的时期,在不吝赞美之余,长恨此生不能生活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以此建不世之功。其实,作为超级大乱世,东汉末年实在不值得推崇,原因无他,死亡率超高,场面太可怕。那么在这个时期,天下到底有多可怕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东汉末年的大动乱到底有多可怕,可以从损失的人口总数中窥见一斑。依据东汉中期的人口统计(6500万左右),三国初年的人口估算(2300万左右),那么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当时的中国损失了近60%、多达4200万的人口(所有数据均参考葛剑雄的《中国人口史》)!而造成人口锐减的原因,主要有战争、饥荒、瘟疫三种原因,在这里笔者逐一做个简述。

军阀混战是导致东汉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汉末天下大乱、诸侯纷起,强者着跨州连郡,弱者宰割县邑,相互间征伐攻讨,使得海内混乱不堪。而就在这无休止的混战背后,则是累累白骨、赤地千里的惨重代价。究竟有多少人死于战火,在历史上没有准确的数据,但依据前文所罗列的数据推测,至少在2000万以上,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死于屠城。

作为战争中恐吓、削弱对手的一种手段,各地军阀都对屠城乐此不疲,尤以国贼董卓为甚。董卓的凉州军团军纪最差,每每在攻克敌军城池后,便将城中财物劫掠一空,将残余的百姓悉数杀光。其实,不仅董卓这类残忍的军阀喜欢屠城,就连一向宣扬“拯焚救溺”的曹操,也干过这等为人不齿之事。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以替父报仇为由,起兵讨伐陶谦,并将刻骨仇恨发泄在徐州百姓身上,所到之处都以屠城作为报复,死于其手的百姓竟然多达数十万(“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见《后汉书·卷七十三》)。虽然数据有严重夸大的嫌疑,但遇难者的数量绝不会低于数万。

纵观整个东汉末年,无休止的战争、大规模的屠城,导致天下人口数量锐减,以至于大江南北都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见曹操的《蒿里行》)的惨景,生活在这个时代,能保住性命都是件奢侈的事情。

除战争外,死于饥荒的人口也是难以计数。由于各地军阀大规模征用青壮年为兵,再加上战争、天灾的影响,使得各地普遍出现农田大量抛荒、粮食歉收的现象,从而导致饥荒蔓延。在当时的情况下,各地军阀普遍严重缺粮,以至于出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见《三国志·卷一》)的现象。

面对饥荒,士兵尚且不能填饱肚子,普通百姓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由于极度的缺粮,导致百姓们在饥饿感的驱使下,竟然开始以同类为食,导致“人相食”的现象屡见史端。比如兴平元年(194年)六月旱灾、蝗灾过后,“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见《后汉书·卷九》)。这样的记载还有很多,不难想象当时的惨状。

战争、饥荒之后必然是瘟疫的大流行,而遇难者人数之多,同样无法统计。在东汉末年短短30余年时间里,见诸于史册的全国性大瘟疫共有12次之多,而在瘟疫来袭之时,往往死者相枕,阖家灭绝者比比皆是。作为时代的见证人,曹植曾在《说疫气》一诗中,用极为沉痛的笔触写道“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在这一连串的瘟疫当中,尤以204-219年间的大瘟疫最为恐怖,直接把昔日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中原地区变为“人间地狱”,连贵为上层阶级的“建安七子”,竟然也有4人死于瘟疫。东晋史学家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时,曾描述过这场瘟疫的可怕性,称“自中原酷乱,至于建安,数十年间生民殆尽。比至小康,皆百死之余耳”,由此可见瘟疫的极端可怕性。

综上,在无休止的战争、大规模的屠城、大饥荒、大瘟疫的连番打击下,等到三国初年,人口总数锐减60%以上,许多地方更是赤地千里、十室九空。生活在这个时代,如果能平安过完一生,简直跟中“六合彩”一样幸运。正所谓“宁为太平犬,莫为乱离人”,虽然从艺术角度来看汉末三国很精彩,但没有人真的想穿越到那个时代去生活,不是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世界上第一座交通信号灯是谁发明的?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句话是深入每一个人心中的一句话,这只遵守基本交通规则的口诀,以至于让我们每个人当经过信号灯时就会条件反射的按照红绿灯的提示行走。在现代生活中,各种车辆川流不息,然而车辆虽多,却能秩序井然,这中间除了交通警察外,就全靠交通信号灯来发挥作用了。

  • 为什么现在的阅兵都不会带实弹?因为1981年的教训太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阅兵式,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尤其是中国的,那场景可是十分的壮观的,不过现代的阅兵都是不允许真枪实弹的,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个外观而已,实际上根本没配备武器。最著名的阅兵式就要当属1941年苏联红场的阅兵,这次阅兵所有武器都是配备了真枪实弹的。那现在的为什么大家都不允许带实弹呢?其实这要和历史上

  • 揭秘江西人为什么叫老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江西人其实大家也知道的,他们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称呼,那就是江西老表,好像不管是什么江西人好像都可以叫江西老表啊,那么有的网友也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当然也是有历史渊源的,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当湖南人叫“江西老表”的时候,无论是湖南人,

  • 我国哈尼族的梯田文化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哈尼族文化是最能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就是哈尼族梯田了,梯田代表着哈尼族勇于创新的精神,是一个独具天工的伟大杰作。处在高原这种恶劣的生活环境下,哈尼族人们不仅克服了困难,而且还开创了新事物,不得不说,哈尼族是一个智慧勇敢的民族,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哈尼

  • 白族蝴蝶会是什么?对爱情的独特纪念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我国少数民族的白族文化,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更是世界民族文化中不朽的佳作。白族人民对爱情有着自己独特的纪念方式,在当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精品,面对现今社会上的各种文化冲突,我们应该继续继承,使白族文化在社会的逆流中发扬光大。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白族的白蝴蝶会吧。文学典故

  •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古人怎么做到千杯不醉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现代酿酒的技术相比古代已经非常成熟了,能够精确的控制不同酒类所含的酒精浓度。啤酒的酒精度数都比较低,一般在7°~11°之间,白酒则是在28°~67°之间,洋酒度数和白酒差不多,高低度数的品种都有。要是烈性酒酒精浓度更是能高达80%以上,那古代的酒又有多少度呢?在秦汉以前,当时酿造出来的酒,酒精浓度一

  • 活珠子的硬蛋白能吃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在南京有一种美食火了,这种东西就叫“活珠子”,一般如果不熟悉或者不喜欢这类东西的网友那一定是不喜欢的,也无非接受的,小编就无法接受的,但是这个玩意这种食物在南京可出名了,老少皆宜,人人爱吃,但是喜欢吃的小伙伴们也发现了,那就是这个玩意里面有一层比较硬的蛋白了,很多人表示不

  • 揭秘活珠子和毛鸡蛋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小编看到一种食物叫“活珠子”,经过小编的初步研究后发现它和另外一种叫“毛鸡蛋”的食物非常的类似,但是又区别于毛鸡蛋,所以就有人要问了,这个毛鸡蛋和活珠子到底都有一些什么样的区别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

  • 活珠子的营养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活珠子”如果不是南京地区的网友们应该还是不太知道这个东西的,小编反正也是第一次听说了,所以非常的好奇,于是就去探寻了一番,结果发现这个玩意可真的好恶心哦,但是小编觉得恶心但是当地人却吃得非常的开心啊,话说一天卖个20万个太正常了,但是小编始终觉得这个玩意应该不是好的食物

  • 西游记龙王下雨为什么还要听玉帝的?想降雨还真没这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龙王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掌管降雨的神,属于四灵之一。古人求雨一般就会祭拜龙王,还通过舞龙祈求平安和丰收。在西游记中,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海里都住着一位龙王,熟称四海龙王,他们专门负责掌管人间的天气。不过即使龙王是专门负责降雨的,他也不是随时随地想降就能降,而是要根据玉帝的安排行事,上面规定什么时候下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