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的假发是从何而来的?

古代的假发是从何而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237 更新时间:2024/1/20 2:17:52

我们通过很多古装电影或是影视作品,对于古代美女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但是头发这个东西却不是人人都会拥有着完美发发质。在古代,人们也会有着脱发的烦恼,或是发量不够,撑不起华丽的造型。于是假发就成为了男女老少都非常青睐的必须品了。那么中国的假发历史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历史上,假发最早的记载出自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在《诗经.国风》里有一首诗歌《君子偕老》,名字听起来很浪漫,但其实是一首讽刺卫宣公夫人宣姜的诗。这首诗中反复赞美宣姜华丽的服饰和美丽的容貌,用来反衬她的品行不端。

其中有一句:“鬒发如云,不屑髢(dí)也。”意思是宣姜的秀发如云一般浓黑又稠密,根本用不着假发来装点。在卫宣公所在的春秋时代,假发已经有它的专有名词了。

在战国和两汉时期的古墓中,出土了多件假发实物,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西汉的辛追墓,墓主人辛追不仅在头上佩戴了假发,陪葬品中还有备用的假发装在双层九子奁内。

到了唐代,假发的使用和需求量达到了一个巅峰,这和当时的审美观有点关系。从画作和陶俑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代仕女们的发型十分多样化,发髻高耸,整体造型饱满。从文字上看,汉代有“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的风气,到了唐代“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假发已经相当普及。

在唐墓中出土了多种样式的假髻,有纯木头做成的,有用麻布做衬里,再缠绕鬃丝做造型的。妇女们平时使用假发的手法灵活,有的直接配戴一个做好的发髻,有的真假掺半把假发盘进自己头发里形成一个整体,让人分辨不出真伪。

元朝时妇女流行包髻,用头巾把发髻包裹起来,到了明代,演变成一种用丝网编织成锥子形状的发罩,称为䯼髻。䯼髻的材质有金、银、铜、铁、马鬃、真发、布类和纸类等,䯼髻上配戴的一整套首饰都有明确的规范。除了䯼髻,明代妇女还会配戴普通的假发,宁妃出土时,头顶上戴了一块缝在布上的假发片来遮挡秃顶。

清朝时期,满族妇女们的发型是我们在影视剧中常见的旗头,也叫二把头,起初是用真发做的造型;随着旗头的增大,逐渐地掺入了假发;在晚清时期的“大拉翅”发型,是直接用一块硬板子代替了。据说慈禧太后秃头很严重,除了大拉翅以外,下面的头发是用假发片,但是在照片里完全看不出来。

唐代时,人们用木头做成发髻,明代有网状的䯼髻,最常见的是用动物的鬃,比如猪毛、马毛等做染色处理后编织成所需要的形状。

有的假发直接用真发,但是真发比较难得,古人看重自己的头发,不会轻易剪发。他们因为某种原因剪了头发之后,会将头发保留下来,将来自己留作假发用。

还有一种情况,贫穷的妇女会售卖自己的头发来换取银两。南北朝的《世说新语.贤媛》篇记载了一个故事。晋代有一对母子,家境贫寒,儿子陶侃年少时心怀大志。他们同郡有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叫范逵,被众人举荐为孝廉,也就是被推荐去官府任职了。

有一次,范逵到陶侃家来投宿,正值冰天雪地的冬日,而陶侃家家徒四壁,范逵的随从仆人和马匹又很多。于是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前面去留客吧,我自有办法。”

湛氏把自己曳地的长发剪下来,做成两副假发,换了几石米。她还把屋里的柱子劈下一半当柴烧,睡觉用的草席铡碎了给马匹当草料,客人和随从的仆人们都招待得很好。

范逵听说了这个情况后,感叹道:“没有这样的母亲是生不出陶侃这样出色的儿子的!”范逵离开后,广泛传播陶侃母子的声名,后来陶侃也被举荐为孝廉,成为晋代著名的大将军。陶侃的母亲湛氏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贤母”之一。

记录朝鲜半岛历史的《三国史记.新罗本纪》,关于新罗向唐皇朝进贡头发的记载有四次,单单开元十八年和开元三十三年这两次,新罗进贡的头发总量就达180两之多。大概是因为汉人受儒家观念影响,不会轻易剃发,外族就没有这个约束了。

从这个侧面看出当时唐朝对假发的需求量有多大,说全民女子都戴假发或许也不为过。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图拉真柱是怎样的?与历史上的达契亚远征有着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罗马的葵里纳莱的山脚下有着一座著名的图拉真广场。在这个广场上矗立这一根装饰极其精美的大理石柱子,这根柱子就是为了纪念古罗马皇帝图拉真赫赫战功而建造的纪功柱,同时也是从古罗马时期一直能够完整保存至今的为数不多的建筑之一。图拉真柱不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也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因为它是少数几件详细

  • 历史上的官渡之战到底是怎样的?学者表示正史大多不靠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初平元年冬天,曹操还屯住在袁绍河内的时候,这两人曾经就有过一段意味深长的交谈。袁绍与曹操是地道的发小,当年那些糗事恐怕是没少提过。后来在这次交谈当中,袁绍还是忍不住向曹操探了个底。袁绍问曹操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曹操曰:“足下意以为何如?”

  • 崖山海战为何军民宁愿跳海自杀也不上岸与蒙军拼命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们学习我国历史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以后无华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宋朝的灭亡与明朝的灭亡都是属于异族入侵,不像是以往那样只是传统政权的更迭,改朝换代,而是亡天下之惨痛过往。所谓的“崖山之后”指的就是南宋与蒙古的最后一

  • 商鞅如何改变秦国土地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正是因为采用了商鞅变法,才逐渐成为一个有实力争夺天下的强国。可能不太了解商鞅变法的朋友都会比较好奇,商鞅究竟是进行了哪些改革,竟然会给秦国带来如此脱胎换骨的变化,实际上商鞅变法的主体思路体现在两方面,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土地制度的改革。商鞅变法就像是给秦国装上了一个强有力的引擎,推动秦国蒸蒸日

  • 为何盗墓贼的盗洞都打的那么准?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时期,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文物保护概念,当时有一部分人为了生存就会选择进行盗墓。不过在古代的盗墓贼,大多都是因为家境出现了问题才会选择盗墓。在历史上出现过曹操盗墓,为了避免被别人叫做盗墓贼,还专门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这名字便是摸金校尉。这样一听的话是不是感觉很有逼格了。东汉末年,曹操为了筹集军

  • 北魏元修为什么死后十多年才下葬?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刚开始的时候,北魏可以说是占据着整个北方地区了,非常的强盛。不过当拓跋宏迁都到洛阳之后,北魏的实力就开始一落千丈,是一天不如一天了。直到后来终于是爆发了北魏时期最大的一场兵变事件—六镇之乱。这次时间席卷了全国,各个地区都有叛军作乱,眼看着北魏的统治就要崩溃了。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这样

  • 尔朱英娥的结局为何那么的惨?本可以享受荣华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女子能够成为后宫的嫔妃,所依仗的肯定就是家庭的背景以及自己相貌。北魏时期的尔朱英娥便是这样一个女人,天生丽质,长得美丽,一生当中嫁给了三位皇帝,最后却为了自己的贞洁被皇帝给杀了,还闹得个不得善终,实在是可惜。那么这究竟是为何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尔朱英娥是朝廷重臣尔朱荣的女儿。尔

  • 平原公主为何在新婚三天后就自杀了?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很多人都非常渴望过上一种非常富裕的生活,最好是再有一些权势那就更好了。然而事实上,在古代,就算是生在地位最高的皇族,也不一定是个什么好事情,所说表面上风光无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很痛苦。今天我们就要以一位公主为例,这位公主在新婚后3天就自杀了。她死后侍女掀开公主的裙子才得知公主自杀的原因,这位公

  • 二战中被严重低估的小国是哪个国家?当年还曾间接支援我国抗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那么有两件事就不得不说一下了。首先就是《慕尼黑协定》,英法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了德国。其次就是《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当年德苏约定的是共同将东欧洲给瓜分了。这两起事件就是英国、法国、苏联这三个国家绥靖政策的直接体现,主张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的野心,将世界推向了战争

  • 黄鼠狼为什么是黄大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黄鼠狼在某一段时间内,也算是一种有害动物了,而且很多俗语当中,和黄鼠狼相关的,都是一些负面贬义的话,由此可见黄鼠狼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但是,现在的黄鼠狼,可是国家保护动物,因为人们的不断猎杀,黄鼠狼曾经濒临灭绝。不过在一些地区,还是能听到人们称呼黄鼠狼为黄大仙,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不可否认,确实是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