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时期的学徒等级是如何区分的?

古代时期的学徒等级是如何区分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35 更新时间:2024/4/10 14:05:22

如今我国每年的九月份往往是学生们开学的日子,所以开学季也成为了这一时期的热门话题,尤其是经过高考的洗礼之后,一批新生还是不如大学学习,开了他们新的人生征程。如今的开学情况是咋样的,我们每个人都再熟悉不过了,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再过多的讨论了。然而,古代的学生是如何开学的呢,他们有开学典礼吗?我们今天将不同年龄的学生划分为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的等级。那么在中国古代有这种区分吗?其实中国古代只有小学和大学,而没有中学这一区分。

我们不妨从学生的入学日期开始谈起。由于中国古代以农立国,故而一切事物围绕着农时而展开,学生上学也不例外。学生除了春季入学,还有秋季入学和冬季入学。如汉代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汉代小学入学时间多在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退以及十一月砚冰冻时。这些时间往往是农闲时间,因为在农忙的时候,农业就是天大的事情,学生要帮着家里干农活,毕竟民以食为天嘛!

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南北朝时期,学生们的开学时间逐渐统一起来。这时候,学生大多在冬季入学,因此历史上盛行“春夏务农,冬入学”的说法。后来,冬季入学也成为了乡下学校的传统,虽然具体时间在各个时代略有出入,但总体上来说是不变的,往往会在十月份开学。当然,具体的开学日期还是跟学期的长短有着紧密的联系,短则三个月,长则一年。比如在明代,学生在腊月上学,会一直持续到次年三月。

既然知道了古代学生的入学日期,那么其上学年龄到底多大呢?

我们今天的适龄儿童一般都是六七岁开始上小学。当然,古代没有幼儿园,他们的上学年龄较之今天也的确有些晚。古人一般是八岁开始入小学,十五岁开始上大学。如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之《大学》中讲“古人八岁入小学,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

其实在古代上学并无年龄限制,有很多年少成才的例子。

比如唐代孙思邈“七岁就学”,李贺七岁时就能作《高轩过》等等,不胜枚举。当然,大器晚成者也不例外,如《三字经》所记载的“苏老泉,二十八,始发奋”。明代魏校的《庄渠遗书·渝民文》言:“凡为父兄者,如有子弟年六七岁至二十岁未冠者,俱要送入社学。”所谓的“社学”便是地方官方奉朝廷命令所设的乡村小学。别看20岁就觉得年龄大,其实这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根据《魏书·刘兰传》记载其便是“年三十余,始入小学”。

古代学生入学的日期和年龄我们大概了解了,那么他们的学费情况到底如何呢?根据现有资料的记载,学校最早出现于夏朝,当时叫作“庠”。夏商周三代由于学在官府,所以当时能够上学的皆是贵族。自然是官办学校,当然也就是公费了,因此该时学生上学是不缴纳学费的。

到了春秋时期,礼坏乐崩,学术下于民间,一大批没落贵族来到民间。孔子便是其中的一个,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他贯彻“有教无类”的原则,学生不论出身,只要自备束脩,潜心想学,他就能够接受他们为弟子。正如《礼记》所言:“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或献人。”这就是所谓的“学费”,虽然学费不高,但主要表达的是“尊师重道”之风。

到了汉代,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朝廷设立官学,私塾受到一定的打压。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的缘故,政权更迭相当频繁,故而使得私塾如雨后春笋般再度兴盛。因为私塾招的学生大多是寒门子弟,故而学费较低。然而,即便是这微薄的学费,依然还是有人缴纳不起。那么,这该如何办呢?没钱总有力气吧。如果有实在交不起学费的同学,在毕业后留下来为学校打一年的工。帮助师傅料理学校事务,有时还包括家事在内。

接下来就涉及到最重要的一件事了,古代有开学典礼吗?我们自称是礼仪之邦,可以想见,开学这种重大的事情怎能少得了开学典礼这样的仪式。在周朝时,“入学礼”与成人礼、婚礼、葬礼同等重要,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之一。

“入学礼”包括很多环节,有正衣冠、行拜师礼、洗手净心等。

正衣冠被视作开学最为重要之时。古人言:“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入学时,学生并排而立,由先生依次帮着学生整理衣冠。学生步入学堂后,要举行拜师礼。

首先要叩拜先师孔子牌位,双膝跪地,九叩首。

其次拜先生,三叩首。

最后便是洗手净心。

拜师礼礼毕以后,学生们便会按照先生们的指示,将手放入水盆中“净手”,正反各洗一次。其中的寓意在于希望学子们能够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入学礼还有最后一项内容,当然也至为重要。

该项活动叫作“朱砂开智”,彼时先生手持一支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子们的眉心处点上一个红点。由于“痣”与“智”谐音,故而有吉祥之意。

当然,古代学生的入学内容还有很多,在这里很难一一列举,这里只是就其中最主要的内容作了简单的陈述。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对学习的重视。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正是学校的伟大之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寒门子弟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事情不绝于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冷兵器中刀,剑,矛分别有什么优势?18般兵器中为何这三样如此频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人类历史上的冷兵器时代,士兵们手中的武器往往会比较单一,也就是标题里说到的刀,剑,矛。不过在这里仅仅只是说明了大多数士兵的情况,不论是冷兵器发展的前期还是后期,兵器的种类始终是五花八门的,而刀剑矛由于独特的优势,逐渐占据了冷兵器的大半江山。首先题目中提到的矛主要应用在车战时代,随着车战时代的过去,

  • 烛阴是什么神兽?你不知道的创世之神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我国神话当中的创世之神,相信很多朋友们第一反应就会是开天辟地的盘古。事实上,在我国的神话故事当中,盘古开天劈谁,女娲造人,而毕方、据比、天吴、竖亥、烛阴本为上古五大神兽,占据四方和中央,也可以说是创造了五大方位,所以都称为上古创世神。但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把烛阴与开天辟地的盘古等同起来。据任昉《述

  • 山海经中喜欢唱歌的神兽是哪个?喜欢跳舞的又是哪个?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唱歌与跳舞是人们娱乐生活中最常见的表现方式,尤其是中国的大妈,还创造了一个世界壮举,一举拿下了全中国的公园与广场,发明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舞蹈—广场舞。KTV在每个城市都是鳞次栉比,从侧面可以说明唱歌这种活动的受欢迎程度。焦虑的现代人,在工作生活的间隙,喜欢用歌唱和扭动身躯来缓解压力,释放自我。其实在

  • 猪八戒和沙僧转世投胎后都有法力有记忆,为什么唐僧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西游记》师徒四人当中,有三个人都是转世投胎过的,唐僧、八戒和沙僧,他们原先都不是普通凡人,但是因为一些缘故转世投胎,但是,八戒和沙僧转世成了妖怪,却还保存着前世的记忆,不仅如此还有法力,可为何唐僧转世之后就成了人类,没有法力也没有记忆了?投胎还有什么是不一样的吗?一起来看看。在很多小说和民间传说当

  • 大禹去过敦煌吗?揭秘敦煌的前世今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在古代的西域有有一个神秘的国家诞生了,这个国家便是楼兰国。到了公元前77年,楼兰国改名为鄯善国,迁都到了泥城。随着国力的不断强大,鄯善国先后吞并了周边的数个小国,成为了西域七强之一。到了公元448年,鄯善国被北魏灭亡,从此以后在地图上就消失了,存来了600多年的古国就此灭亡。19

  • 山海经中隐藏了什么秘密?专家表示很可能改变人类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一说到《山海经》相信很多朋友们的第一反应就会是古代的科幻小说了,因为在《山海经》记载了很多怪兽的情景让人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只能将其当作闲暇时间的娱乐读物。由于《山海经》的故事以及趣味性极强,因此《山海经》经常会被当做是孩童们的兴趣读物。很多私塾教师严令学子读这些杂书,防止扰乱其刻苦用功博取功名之心

  • 大象的攻击力是马的10倍,为什么不能取代战马?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大象个头是非常大的,而且大象的体重也非常的重,如果在战场上面对大象这样的对手,人类想要取胜的话恐怕难度会很大。而历史上也有一些国家将战象作为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里面看到的战马,但是,这种情况并不能普及开,我国古代的很多朝代,为什么使用战马而不使用战象?战象的攻击力不是要更高一些吗?古代的人类为了争夺自

  • 古代各国不斩来使是谁规定的?假如斩了来使会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意思是双方交战不能伤害传递信息的人。因为古代没有无线通讯系统,所以只能派使者亲自传达消息,为了保证使者的安全,这条规定便成了历代战争的基本规则,任何时候都需要遵守。可能有人会问,假如斩了对方的使者又会怎样呢?如果真是这样,就等于宣告此役已经没有商量的余

  • 埃塞俄比亚的历史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埃塞俄比亚,相信大多数人的印象就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穷”。埃塞俄比亚是目前世界上做贫穷的国家之一,不过埃塞俄比亚虽然很穷,但是这个国家也是拥有着3000多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曾经也有着一段辉煌的历史。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埃塞俄比亚的前世今生吧。历史上的埃塞

  • 溥仪的谥号为何得不到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皇帝,时候基本上都会有一个谥号、庙号,谥号是一个人死后对他的总体评价,历史上基本上所有的皇帝都有庙号和谥号,而只有极少数的皇帝没有,或者说没有多少人知道是什么,比如末代皇帝溥仪。溥仪是退位皇帝,然而他死的时候却已经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了,那个时候早已经没了这种庙号谥号的制度,溥仪也不再是皇帝,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