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后母戊鼎的意义是什么?

后母戊鼎的意义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660 更新时间:2024/1/29 10:04:03

说到后母戊鼎其实关于这个玩意的意义问题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为何这么说其实原因也比较的简单了,这后母戊鼎被誉为是国宝,可见它的意义是多么的非凡啊,最近不少的人也说了,后母戊鼎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再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

司母戊鼎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

司母戊鼎的铸造工艺十分复杂。根据铸痕观察,鼎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身共使用8块陶范,每个鼎足各使用3块陶范,器底及器内各使用4块陶范。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而且,制作如此的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同时必须配备大型熔炉。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与杰出的技术成就,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后母戊鼎——国博镇馆之宝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1939年3月,河南安阳武官村的吴培文的叔伯哥哥吴希增在野地里探宝,探杆探到13米时,碰上了坚硬的东西,挖出来一看,头上带着铜锈。当晚,他们找了十七八个人,趁着夜幕动工挖掘,为了防备日本人发现,到天亮再用原土封住洞口。第二天晚上,挖掘队伍扩大到40多个村民,连挖了三个晚上,抬上来一个铜锈斑斑的庞然大物正是震惊后世的青铜器国宝后母戊鼎。

早在1937年11月,安阳被日寇占领。后母戊大方鼎出土后,秘密运回村中,暂时埋到了吴培文的院中,用柴草伪装好。可很快就有人走漏消息,向当时驻东营飞机场的日本警备队队长黑田荣报告此事。黑田荣很快就来了吴培文家,绕着鼎一边转圈一边嘀咕“宝物!宝物!”大鼎落入了当时侵华日军的眼中。

日本人走了,吴培文他们的心也提起来了,再留着鼎,可能性命难保。一番商量后,他们找来了北平的大古董商肖寅卿“看货”,打算卖掉。肖寅卿来了后,出价20万大洋,却要求将大鼎分割成几大块装箱。据资料记载,农民们还真用钢锯、大铁锤,趁着夜深人静分割大鼎。虽然是受了20万大洋的诱惑,但毕竟越砸越觉得作孽,吴培文阻止大家再砸下去,大家横了一条心,决心要把大鼎好好保护起来。

之后,日本人连续派兵进村搜宝。第一次,日军100多人将吴家大院翻了个底朝天,由于此时大鼎被村民重新埋入地下,日本人终于无功而返。日本人走后,吴培文将大鼎转移到了自家马棚地下。第二次,日军来了三辆大卡车,一进村,就架起了机关枪,吴培文急急忙忙检查了马棚的伪装,又泼了些泔水,成功混出了日军包围圈。一直在村外待到天色擦黑,吴培文听到了日本人收兵的哨声,他立刻跑回家,直奔西屋马棚,谢天谢地,大鼎仍在。吴培文大叹“大炉有灵,天助我也。”

这之后,吴培文花20大洋从古玩商处买了一个青铜器赝品,藏在自己家炕洞里。不久以后,日本兵和伪军又进村了,直扑吴家后院,扒开吴培文的睡炕,抢走了那个赝品青铜器。但由于日本人仍旧盯紧了吴培文的行踪,要继续搜捕他。为了保护大鼎安全,吴培文将大鼎秘密托付给自家兄弟,远离家乡避难,直到抗战胜利才回到安阳。吴培文等乡亲为保护国宝,在吴家大院三次转移埋藏地,最终将其埋藏在吴家大院东屋,免遭日寇掠夺。直至抗战胜利。

1946年6月,当时的安阳政府一位“陈参议”打探到大鼎的下落,他劝说吴培文等人把大鼎上交政府。时任安阳县古物保存委员会主任陈子明和国民政府安阳县县长姚法圃带着一班警察,将大鼎从吴家大院东屋挖了出来。这一事件登载于当时的《民生报》:“7月11日夜派队并商得驻军X部之协助,至该村掘至终夜,于天明12日早晨将古炉用大马车运县存放古委会内。”此文中“古炉”即后母戊鼎。

曾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先生倡议创建的国主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通过收购、拨交、发掘,集中全国第一流珍品约二三十万件,其中便包括后母戊鼎。

1948年,大鼎在首都南京首次展出,据记载,蒋介石曾亲临参观,大鼎轰动了整个南京城。

1949年国民党撤往台湾时原有意将大鼎运往台湾,但由于大鼎过于沉重,大鼎流落在南京飞机场,后被解放军发现,转移到南京博物院。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后母戊鼎从南京调往北京,成为镇馆之宝,并一直存于国家博物馆。成为了国博的镇国之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岳不群智商太低?他只想复兴华山却把自己逼上绝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纵观岳不群的一生会发现,他完全没必要把自己弄得身败名裂、家破人亡,他还有很多更好的选择却被无视掉了。岳不群从始至终都是为了复兴华山派的地位,但他走的每一步都在把自己逼上绝路。难道岳不群是有受虐倾向?还是他的战略眼光是在太低了?原本华山排在五岳之首,气宗和剑宗相互配合能保证华山弟子无论是前期还是后

  • 哪吒的风火轮怎么来的?真的是太乙真人的坐骑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哪吒有四件法宝,首先就是他的武器火尖枪和乾坤圈,这是最直接的武器,然后还有混天绫,虽然不像火尖枪那样有很大的杀伤力,但是当做绳子还是可以把别人捆住的,最后就是可能不太起眼的风火轮了,风火轮看起来是一件帮助哪吒飞行的东西,那么在实战中能不能当武器使用呢?风火轮有什么功能,它的来历又是什么?风火轮是中国

  • 世界上被历史所遗忘的古文明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要追溯人类的文明和历史的话,我们最远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但这并不代表着人类文明只有5000多年,只是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在这几千年的时间里,很多古文明已经烙印在了人们的脑海之中,但同时也有很多古文明是被历史几乎遗忘了,甚至是已经遗忘了。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下被历史遗忘的世界十大古文明。1、

  • 巴林王国地理位置在哪里?历史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巴林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海湾国家,然而事实上这个传统以现实并存的迷你小国却拥有着超过5000年的悠久历史。巴林王国的所在地最初是迪尔蒙文明的中心,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开放的现代化海湾国家。巴林王国可以说是阿拉伯世界中的一颗明珠,加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巴林古往今来的故事吧。巴林是海湾

  • 汉、唐、明三朝为何会发生宦官专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并不是每个朝代都会有宦官当政的事情发生,但东汉、唐朝以及明朝都爆发了很典型的宦官之祸。那这次就拿这三个朝代为例,为大家讲讲不同朝代引起宦官当政背后的异同。实际上宦官在历史上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群体,他们距离皇帝以及皇室成员最近,也一度成为皇帝掌权,控制百官的工具。给宦官放权是一柄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好对皇

  • 哪吒的乾坤圈和混天绫是怎么来的?背后竟藏着这样一个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哪吒共有四大法宝,分别是火尖枪、乾坤圈、混天绫和风火轮,其实哪吒装备还挺齐全的,看得出来是天庭的“亲儿子”。大家对火尖枪还有风火轮应该会比较熟悉,乾坤圈和混天绫的存在感相对来说就要低一些,所以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下乾坤圈还有混天绫的来历,以及作用。其实哪吒的真正实力并不会在孙悟空

  • 最早到达非洲的中国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中国与欧洲隔着非常广阔的亚欧大陆,西汉时期,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西域,经过了甘肃、新疆、中亚、西亚等多个地区,彻底是打通了地中海各国的路上通道,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在我国唐。朝唐玄宗时期,有一位叫做杜环的人成为了第一个游历地中海和非洲的中国人,而且他的旅行起因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接下

  • 《心史》记载了什么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心史》是由南宋诗人郑思肖创作的书籍。郑思肖生活于宋末元初,宋朝灭亡后他改名“思肖”,也是为了纪念宋国。而这本《心史》郑思肖花费了九年时间才创作完成,算是他的呕心沥血之作,《心史》详细记载了金、宋被灭的过程,还有宋朝爱国人士英雄奋斗的故事,以及南宋灭亡的原因分析。但这本书并没

  • 世卿世禄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所谓的世卿,指的就是在王室充当卿士或是在公室充当卿的那一部分具有官僚身份的一些贵族。这些人,官职是世袭制的,父亲当的什么官,死后,做儿子的可以继续当。着世禄指的就是这些贵族一方面为朝廷官员,另一方面则是其封国的封君,享有原有爵位和采邑作为其俸禄,并世代相传。可见,这是一种下级贵族到上级国君朝廷世代为

  • 司母戊鼎为什么改成了后母戊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一定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在树上看到的“司母戊鼎”,也对这只鼎印象深刻,而且这个名字已经叫了很多年了。但是,这个司母戊鼎,后来却被认为名字叫错了,应该是“后母戊鼎”才对,这到底怎么回事?好好的司母戊鼎为何会变成了后母戊鼎,这两个名字有什么差别吗?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