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为什么北伐总是失败,而以北统南胜率高?

历史上为什么北伐总是失败,而以北统南胜率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856 更新时间:2024/1/23 10:05:24

我国古代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次的“北伐”,这里的北伐并不是指某一次特定的北伐,而是指进攻势力从南方向北方进攻的情况,这种时候想要取得胜利总是很难得的,但是如果反过来,是从北方向南方进攻,胜算就会大很多,这是为什么?南北两方之间就究竟差别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1.北伐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粮草补给”

首先北伐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经济原因”。因为古今中外打仗其实就是在拼经济,先不说大的宏观经济概念了,今天就单单聚焦战争最重要的后勤保障来说,这同样是经济的一方面,它对战争的胜负往往会起到决定性作用。试想一下,打仗没有粮草,就算是金钢铁骨,好多天没吃饭,那也会饿得心慌慌,战斗力自然就减掉了一大半,你总不能让战士们吃土吧。再说详细点,古代战争,后勤保障也就是粮草问题,它其实决定了古代军队打仗时候的作战半径,这非常要命,也就是说粮草最远能运到哪里,供给给前线的将士,就决定了前线将士能最远打到哪里,这就是作战半径。

从历史来看,为了增加作战半径的范围,古代也是想了很多的办法,一般都是建立起逐级的运送体系,有点像接力赛。举个简单例子,比如先有4个运粮草的,带着自己吃的粮食和运输牛马吃的草料,先把军队吃的用的运送至四级粮库,然后再找两个人从四级粮库出发,从粮库里面再带足运输途中牛马消耗的还有这两个人要消耗的粮食,再加上运输到前线的粮草,运到二级粮库,然后再找一个人带着他和运输牛马吃的粮草,再带着前线军队需要的粮草,运到一级粮库,让战士们能够吃上饭,这样一级级的运输,从而达到延长作战半径的一个作用。

但是这里边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往往刚开始运送的粮草很多,可是加上运输人员和牛马消耗的粮食,等运到最前方,粮草已经被消耗了一大半了,非常没有效率。再加上这粮草只是初级食材,军队还得埋锅做饭,这个工序上也是较为庞大。这个方法是汉武帝在打匈奴的时候发明的,最终导致的结果,根据统计往往是一个前方作战人员,就需要14个运送粮草的人员。所以虽说当时的汉武帝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终取得了对匈奴作战的胜利,但却消耗了三代人的积蓄和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导致汉朝当时的国力衰弱,民不聊生,离揭竿斩木不远了。好在汉武帝晚年痛改前非,修养生息,他死后有个辅政大臣叫霍光,继续执行他的休养生息的政策,还挑选了一个比较好的皇帝继承人,才让西汉王朝又延续了100多年,不然的话西汉王朝不亡在汉武帝手里,也会亡在他儿子或者孙子手里。

所以在后来为了提高粮食的运输能力,聪明的古人又开始修建运河,但是耗费巨大、时间太长、国力不堪重负。当年隋炀帝就是这么干的,他修建当时的大运河,一方面是为了沟通南北经济,但是也有军事目的,就是要加强华北地区的军事力量,运送粮草也方便,可是这为大隋灭亡埋下了一个伏笔。在历史上还有一种运输粮草的方法,依然是我们聪明的隋炀帝发明的,就是为了提高作战半径,让运送粮草的人送到目的地之后,就地变为作战人员,不再返回,把运输用的牛马一并宰杀充作军粮。这个方法乍看起来挺好的,可是很不科学,为什么?因为会造成作战人员迅速增加,隋炀帝多次远征高丽就是被这个方法给害惨了。

原本就不需要这么多的作战人员,可是打仗需要大量粮草不能中断,所以每运一次粮草就多了一批需要粮草的兵,粮草是越来越不够,运输粮草的人马相应的就越来越多,结果导致士兵变得也是越来越多,就越来越需要更多的粮草,就越需要更多的人来运送粮草,这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如果这个战争不能速战速决,打起持久战,兵力就会越来越多。在当时三征高句丽的时候,隋军就达到了100多万人,你想想100万张口天天要吃饭,这一天的消耗非常巨大。而当时高句丽的城池又不大,隋军的优势兵力展现不出来,再加上高句丽人拼命死守,战争日渐焦灼,直接导致粮草就跟不上了,结果大多数士兵其实是饿死异乡,所以征高句丽焉有不败之理?

说到这我们就引出一个历史问题了,就是我们中原汉王朝往往文明程度很高,可是怎么会打不过塞外的游牧民族呢?比如说在汉朝的时候还能取得一些胜利,但是晋朝、宋朝一直挨打,宋被蒙古灭,明朝被东北的后金灭,这到底是为什么?最根本的原因其实主要就是游牧民族战争成本低,而且骑兵培养起来很容易,尤其是人家的后勤给养负担小,简单来说的话就是我们士兵得吃粮,还得埋锅造饭,后勤保障太庞大。而游牧民族除了民风彪悍之外,不需要后勤补给,牛肉干,羊肉干一背,想打哪打哪,饿了就吃肉干,作战半径大,灵活机动,所以胜率就大!

说了这么多粮食运输的问题,那跟北方难以成功有什么关联吗?当然有!回到我们的原点,我们都说由北向南打,胜率低!问题就出在粮草补给上,比如有部很火的电视剧叫《军师联盟》,让我们重新回到了三国时期那段英雄辈出的历史中了。司马懿和他的一生宿敌诸葛亮有多次交手,诸葛亮一直要北伐,匡复汉室,本来在历史上是招招领先,可是最后为什么是铩羽而归?问题就出在后勤补给跟不上。可是正好相反的是,南方一直是富庶之地,产粮大户,北方军队一旦攻到南方来,军队可以就地解决粮食问题,因为遍地都是粮食。与南方比,北方可就不一样了,南方军队攻过来,粮食问题怎么解决?尤其很多地方都是苦寒之地,北方大冬天天寒地冻的,再加上坚壁清野,会让南军的吃饭出大问题。

就算是到了现代,冬天的时候,我们去南方旅游,南方依然是鸟语花香,绿树红花,而北方早已是冰天雪地,万物潇肃。再加上北方打南方,天下如果太热,大不了就光着膀子打,但是南方到北方就需要准备过冬的衣服,比如棉花、布匹等等,反正是军用物资耗费巨大,而且南方人适应不了北方严酷的气候,战斗力会大大削弱。

2.北伐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地形地貌”

除了粮草问题,为什么北伐不容易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国的地形地貌。《史记》司马迁老先生几千年前就说过,说:“兵法,西北为阴,东南为阳,讲究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千万别小看地理地貌对古代战争的影响,因为古代兵法是讲究阴阳思想的,作战要按照阴阳原则来进行,非常具有大智慧。也就是说在作战时右侧依托山林高地,左侧面向水则比较有利,而左前方为阳,右后方为阴,叫做负阳保阴。从现在战争的角度来看,非常科学,你想想右侧如果有高地,那迎战被敌人偷袭的机会就很小了。左侧面向水,则保证了视野开阔,让自己能够居高临下,非常有利于远程武器,比如弓弩,能够发挥最大杀伤力,进攻的时候也是顺势冲锋,一定也是势如破竹了。

相反敌人处在不利的环境下会非常的被动,进行防守,而且进攻起来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简单来说,就相当于冷兵器时代,没有飞机大炮进攻都得靠血肉之躯。从下往上打,这敌人是据险而守,又是弓弩,又是火球,又是石块,要把制高点攻下来得付出很大的代价,就连三国时期的一代奸雄军事家,曹操同志,当年也是看了司马迁的这段文字描写以后,很有感慨的专门做的批注说:“若前面是山,而后面是水,即使打赢了,追击时也无法得利。一旦失败了,后路就得断,所以背水列阵是兵家大忌”。可是是大忌又能怎么办呢?因为上亿年形成的这种地理构造,所以南方的军队去攻打北方的军队的时候,是没得选择,往往就得被迫摆成这种背水列阵的阵型,所以取胜很难,这也就是兵家常常讲的,为什么一向以西北伐东南为顺时,以东南伐西北为逆的一个原因。

历史也反复验证了司马迁老先生几千年来所言非虚,这是从大方面来说。如果说再具体一点的话,南方大家都知道,山区多,南方很容易就在历史上会形成大大小小的一些割据政权,因为山区嘛,谁也消灭不了谁!可是北方不一样,平原多、地势开阔,谁强谁弱,很快就能见分晓,往往就是实力很强的政权很容易统一北方,千万别让北方统一,一旦统一北方,集中兵力挥师南下,南方因为地理原因割据政权都很弱小,被各个击破就非常容易了。比如说五代十国末期,赵匡胤、赵光义继承了后周,让大宋终于将北方一大块地方全搞定。而南方的各个小诸侯国呢?无论是“后蜀”还是“后汉”、“南唐”、“吴越”,都是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北宋集中兵力,利用优势地理位置各个击破,灭起来简直就是快刀斩乱麻,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再加上北方长期处于中央核心地区,你看历朝历代建都的位置,绝大部分都在北方。那里久经战乱,民风就比南方人彪悍,南方虽然是富庶,但只能是越打越穷。北方不如南方富,可是光脚不怕穿鞋的,是越打从南方攫取的财富就越大,反而是越打越富,再加上南方富有,打过去会有更多的战略物资,更多的战利品,有田有粮、有女人,所以客观上讲,在战争的意愿上,北方也比南方强很多。所以综合分析下来,历史上北伐成功难是很有道理的。

3.朱元璋北伐成功的主客观原因

当然了,历史上的北伐并不是说百分百都会失败,虽然说次数少,但是也有成功的。就比如最出名的莫过于朱元璋,话说1367年,朱元璋基本统一南方之后,就派了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上中原,驱除鞑虏,顺利的收复了北方,元顺帝就夹着尾巴跑了。这次北伐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南方政权最成功的一次北伐,也是第一次从游牧民族手中收复北方失地,也夺回了五代时期就被割让的燕云十六州。同时朱元璋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南往北统一中国的人。除此之外,明太祖时期还进行了多次北伐,主要是为了消灭北元,减少威胁,也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刚才说了北伐这么苦,这么难,为啥朱元璋就能成功?原因其实有很多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朱元璋别看识字不多,圣旨上白话写得非常糙,但是军事能力却很强大,对于北上作战的战略部署和进军路线,根据史书记载,朱元璋是审时夺度,很有前瞻性的认为:“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如卿言,悬师深入,不能即破,顿于坚城之下,馈饷不继,援兵四集,进不得战,退无所据,非我利也。”从朱元璋的话中就又提出了后勤保障,粮草供给的重要性,而援兵四集,进不得战,退无所据,必然会陷入被动之中。

为此他提出了一个“稳扎稳打,渐次推进”的北伐战略,是“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今山西大同)、太原及关陇,可席卷而下。”朱元璋的北伐战略相比较历史上那些北伐来说高明太多,再加上良将如云,比方说明朝第一名将徐达等都拥有无比出色的执行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决定了这次北伐的成功。还有元末全国天灾人祸不断。

中国历史上北伐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之一,那就是北方陷入分裂或者内乱,这就成功一大半了。比如说刘裕北伐,北方五胡,当时陷入沸水之后的分裂期。再比如说当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北方三大军阀是割据一方,相互狗咬狗,都说明天时、地利、人和,最终造就了朱元璋这位时势英雄,取得了北伐的巨大成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网上十个恐怖电话号码是什么?说通向地狱的脑子秀逗了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在网上又看到一则非常有意思的故事,那就是网上有十个比较恐怖的电话号码,有的人说了这十个电话号码拨过去就会通往地狱,哈哈,看到这个言论小编就笑了,这是脑子有多么的瓦特才会觉得这是真的,不过非要拿出一些证据有的人才会相信啊,所以下面就给大家带来的相关的证据了,有需要的可看看,看看这些个谣言有多么的不

  • 中国十大宝藏分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中国的宝藏其实是真的太多太多了,毕竟中国地大物博,宝藏多都是正常的,那么有的人要说了,那总有最多的地方吧,那么这个中国最多的宝藏是哪个省呢?下面一起分析看看,最后还一起看看中国的十大宝藏又分别是什么,下面感兴趣的别错过了!中国最多宝藏的地方,很多应该想到是西安吧,西安13朝古都,所以这个地方

  • 1582年消失的十天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有朋友在观看1582年的日历时,发现那一年的10月中间少了10天,从4号直接跳到了15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有人觉得是电子日历出了bug,不过从其他渠道观看依然如此。其实这并不是显示错误,而是因为当年使用的历法出现计算上的偏差。我们目前用的公历是叫格里历,而它的前身是儒略历法,这两种历法的偏差,

  • 中国八三年蛇灾是怎么回事?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蛇灾小编其实也还是只是在电影里面有见过的,但是大家也知道的,现实里面就有点不切实际了,但是在中国这个八三年的蛇灾好像传得沸沸扬扬的,那么这个中国的八三蛇灾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八三的蛇灾到底是不是真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中国八三年蛇灾真假揭秘其实中国八三年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记载说发生过蛇灾,

  • 为什么感觉官僚世家称帝一般不杀忠臣,相反平民称帝都会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皇帝虽然说大部分都是世袭称帝,但是依然不少原本并不是皇族出身,也不是贵族出身,原本地位很低只是一个平民甚至更低的人,自己拼出了一个皇帝之位,但是这两种人当上皇帝之后,所作所为也似乎是有很大的不一样的,贵族出身的皇帝很少会杀功臣,但是平民出身的皇帝,尤其是刘邦和朱元璋,他们杀掉了很多的功臣,这是

  • 人睡在5度环境下能冻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有人问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喝醉了之后这个温度冷到多少度会冻死人呢?有人说在零下5读的环境就会冻死人了,那么这个说法对不对呢?这个到底多少度才会被冻死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吧!关于这个喝醉了几度能冻死人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但是喝醉了如果就直接躺在这个低

  • 女娲是妖族还是神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女娲一直被人们看做是创世神之一,自然是属于神族的,但是其实在很多小说里面的设定中,女娲其实并不是神族,而应该是妖族之王,这其实也不难解释,因为女娲的真身是蛇,古代也有很多人首蛇身的女娲画像。但是,究竟女娲到底是神族还是妖族呢?女娲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神话中的女娲到底是属于神族还是妖族?1.女娲简介

  • 为何古代的大刀上面要装上一排铁环?有什么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人类历史上的冷兵器时代,舞刀弄枪是非常常见的一件事。在这些冷兵器当中,大刀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武器,简单又直接。但是不要认为刀只有一种,刀的身形不一样,种类也会不一样的。就比如:刀口圆若半弦月者,就会被叫做偃月刀,刀身宽大者,就叫做宽刃刀等等还有很多种类的刀。刀作为最典型的传统冷兵器之一,是中国所特有

  • 唐僧81难里最难的一难是哪一难?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西游记中,唐僧的取经之路经历了14年之久,途径了18万公里,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可以说这一路上历经艰险,极为的凶险。那么唐僧在这81难当中最难的是哪一难呢?所经历了第一难又是哪一难呢?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吧。唐僧取经之路上所经历的第一难就是双叉了的三怪,也就是熊山君、寅将军和特处士,这三

  • 春秋五霸为什么是七个人?为何会有那么多版本?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五霸大家都很了解了吧,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了,他们是春秋时期先后五个称霸的君主,但是在后世历史的各种史书中,却又有很多不同版本的春秋五霸,书中记载的春秋五霸各不相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春秋五霸在书中为什么会有七个人?这七个人分别是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春秋五霸简介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