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木兰诗对于花木兰没被发现是怎么解释的?

木兰诗对于花木兰没被发现是怎么解释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777 更新时间:2024/1/24 15:41:26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很多人已经是耳熟能详的了,这个故事可以说是激励了很多的女性,虽然说更多的还是现代社会的女性,毕竟在古代的环境下,女性想要获得更高的地位,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可能的。而讲述了花木兰从军故事的《木兰诗》,很多人应该都学过的,诗中所写的花木兰,与戏曲中的花木兰,都是很多女性的榜样人物,但也有很多人非常好奇,花木兰毕竟是女性,混在军营里面十几年都没被发现,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木兰诗》里面就已经有过解释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历史上真有花木兰吗

几千年诗坛,留下了不少千年之谜。唐诗中号称最难懂的《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到底要表达什么,估计只有商隐自己弄得明白。宋诗中有苏轼的千年谜诗《金山寺》,“江心似有炬火明”到底东坡夜游时是看到了什么,他自己都表示不知道。

与这两首诗相比,或许更让网友感兴趣的是《木兰诗》(又叫《木兰辞》)。花木兰的大名,据说现在已经传遍了世界各地,咱们这位人见人爱的女侠确实是威风。身为女人,咱能“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做个将领,咱能“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然而有一个问题从上学时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就困扰着许多人:从军12年,花木兰为何就是没被发现是男扮女装。

关于这个问题,不少人也是费尽了脑筋,查古籍,了解北朝的风俗,能做的大家都做了,但终究还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也有人开始怀疑,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花木兰这个人,她是不是只是存在于古诗当中。从感情上来说,笔者自然是愿意相信花木兰真有其人的,毕竟自唐代开始,就有不少人写过赞咏花木兰的诗。从白居易的《戏题花木兰》中可见,白居易对花木兰喜欢得不行;而从杜牧的《题木兰庙》来看,唐代百姓还给花木兰立下木兰庙。

2.木兰为什么没被发现

既然这么多名家都相信花木兰是真实存在的,那困扰咱们多年的问题也就有必要细细想想了。其实这个答案一直都在《木兰诗》,只是小时候咱们没读懂,多年后笔者再读它,终于明白了个中原因,诗中至少有5句对此事早就做了交代:

第一句“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句交代了花木兰没有长兄,而从后她凯旋回来的另一句“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猪羊”来看,12年前她从军时弟弟也很小。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大姐该是什么脾气,大家其实想想就知道,一定是个雷厉风行的性格。这一点从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的行为上就可见一斑。

第二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10个字证明了一件事:花木兰身手是相当不错的,这也就是为何花木兰能立下军功的原因。这样的身手,有力气、有霸气,有多少人会怀疑她是女子。

第三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一句说的是穿衣风格,将士们白天都是穿着铁衣,自然是看不出男女的区分的。

第四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一句说明了沙场异常激烈,将士们死伤不少,所以与花木兰同住的肯定是换了一批又一批人。或许这些人对方的姓氏都不知道,第二天马革裹尸了,这种情形下人和人之间是不会有过多的了解的。

第五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花木兰立功后面见皇帝,这是皇帝给的赏赐。若非大将是不可能得到皇帝亲见的,显然花木兰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升到将位,在这12年里她肯定是摸爬滚打上来的。或许前些年她还和普通兵士一起住,但后来肯定是有自己的营帐的,所以只要挺过前一段时间,她就能保证自己不被发现。

《木兰诗》本就出自民间无名氏之手,想来那时候百姓和咱们关心的事也没什么不同,所以才会在诗中有这么多暗示,只能说作者的小心机藏得挺深。不过笔者重审,《木兰诗》说到底也只是一首文学作品,如何品读是见仁见智的事,只要道理说得过去,笔者觉得都是可以的,大家完全可以有自己的观点。所以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3.木兰诗创作背景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传》,蠕蠕即柔然。)

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因此,学者们大都认为,民歌《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世界名马排名第一是什么马?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马,可以说世界上所有人都知道这种动物的存在。自古以来,马一直都是人类的伙伴。在古代冷兵器时代,马作为战场上的主角;后勤方面,马也成为了最有效的运输工具;出行大型活动,马也可以作为最有气质的坐骑出现。可以说从古至今,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马的踪影。然而世界上不同地区的马也是有着各种不同品种的。那么今天

  • 段誉为什么不将六脉神剑练至精通?白白浪费一身绝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天龙八部》中,设定最强的角色是段誉,从他的经历来看简介就是开挂的一生。北冥神功加六脉神剑加凌波微步,如果段誉肯好好习武的话,以他的条件肯定能成为天下第一。别看段誉只会这三门武功,但每一门单拿出来都是顶级的存在,更何况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能相互配合,让段誉使用凌波微步就能增长内力,这样的设定简直无

  • 中国古代有国旗吗?明清时期的长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国旗我们知道,作为一种代表着国家的标志性旗帜,一个象征,国旗所包含的寓意是非常厚重的,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而很多人可能也会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古人们是不是也有国旗呢?当时不同的朝代不断更迭,而每一次出现大一统的王朝的时候,会不会也有一个象征着自己国家的国旗出现?国旗究竟是什

  • 林黛玉和北静王到底是什么关系?两人前世有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红楼梦》中所描述的故事,很多人读起来都是非常感动的。但是《红楼梦》却并不仅仅只是一本小说,它所描写的那个社会,贾府里面的恩恩怨怨的故事,被很多人认为它是一个巅峰,但是根据设定,林黛玉此生是为了给宝玉还泪,因此才有了体弱多病经常落泪的林妹妹,可是书中林黛玉似乎还和北静王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究竟是怎

  • 林如海为什么要送走林黛玉,而不是留在自己身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红楼梦》当中的林黛玉,寄人篱下的生活过得可以说并不开心,任何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一定都对她的心情非常的理解吧。然而在开头的时候,林黛玉进入贾府,是父亲林如海的安排,可当时林黛玉母亲贾敏去世,林黛玉入贾府,按照一直以来“出嫁从夫”的观念来看,林黛玉就算是去贾府,待一段时间也就可以

  • 赊刀人为何消失了?预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1.赊刀人是什么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经常游走着一个个头戴斗笠的赊刀人。没有人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们要到哪里去。只听见他们操一口南方口音,古铜色的脸庞充满自信,不苟言笑的表情更给他们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更让人感到神秘的,是他们卖刀的方式。他们在推销菜刀的时候,不像其它生意人一样,边走便吆

  • 唐玄宗最宠爱的梅妃,为什么史书中没有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如果想到唐玄宗,就一定会联想到杨贵妃,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如果说她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很多人也一定都赞同吧。然而却有人认为,其实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并非是杨贵妃,而是梅妃。梅妃在民间流传的故事有很多,但是这些故事也只是民间流传,在史书上却并没有记载梅妃这个

  • 国家为什么隐瞒高邮龙?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世界很大,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在这个神秘的世界当中,总是有那么些科学难以解释的东西,促使着人们不断的去探索和追寻。自古以来,世界各地都有流传着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也有很多人称自己有看到过龙。而龙是一中超自然的生物,在古代的文化当中,尤其是在中国,有着非常独特的地位。历史记载中也极力渲染龙的神力之

  • 二战最漂亮的战列舰是什么战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二战中叱咤风云的衣阿华级战列舰总共建造了4艘,是截止目前世界上舰体最长、主机功率最大、航速可达33节最高,同时也是最晚退役的战列舰,直到1992年才正式退役。而且4艘衣阿华同型的战列舰至今仍然保存着,是截止目前美军排水量最大的一级战列舰,也是美国海军最后一级战列舰。这四艘战列舰分别是:依阿华号、新

  • 四大汗国哪个最后灭亡以及如何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四大汗国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反正小编觉得也还是非常非常给力的,毕竟在历史上也是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在厉害的帝国也有消亡的一天,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四大汗国灭亡的时间都是什么时候灭亡的?而且灭亡的顺序又是怎么样的?谁最先灭亡,谁最后灭亡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看看!元朝四大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