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二十四史中,为何只有资治通鉴是帝王之书?

二十四史中,为何只有资治通鉴是帝王之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900 更新时间:2024/1/16 20:18:28

我国的史书是有很多的,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二十四史了,而在二十四史当中,却只有一本书被人们称为是“帝王之书”,这就是《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所主编的一部书,是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不过这部史书并非是单纯记录某一个朝代所发生的事情,而是从周威烈王到五代后周世宗时期,前后跨度长达1362年,可以说是非常久了。然而这样一部史书却被人们称为是帝王之书,这又是为什么呢?

1、司马光为什么编写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北宋名臣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为止,涵盖了十六个王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的历史地位极高,许多人将它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史家绝笔。自《资治通鉴》成书以来,它就成为历代帝王将相、军政要人的必读书。清初大儒顾炎武评价《资治通鉴》为“后世不可无之书”,曾国藩则称《资治通鉴》乃是“先哲惊世之书”。

《资治通鉴》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毋庸置疑,作为该书主编的司马光自然功不可没。那么问题来了,司马光为什么要耗费十九年时间来写这部巨著呢?

司马光历仕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是当时朝廷中影响力最大的官员之一,同时也是公认的史学大家。司马光在台谏部门任职多年,作为一名言官,他曾孜孜不倦地向皇帝上书提出各种意见。但皇帝有自己的考量,因此司马光的许多建议都未被充分采纳。于是司马光便c开始萌生了想要写一部总结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兴衰得失的史书,让皇帝以史为鉴。

宋英宗即位后,司马光向英宗进献了一部初成的史书——《通志》。宋英宗对历史非常感兴趣,看到司马光的作品后赞不绝口,唯一的遗憾就是内容量太少,看得不过瘾。于是他下令置书局于崇文院,命司马光继续编纂史书。

没过多久,宋英宗就驾崩了。他的长子赵顼继承皇位,是为宋神宗。神宗知道司马光是个很有能力的大臣,便问他对时局有什么看法。司马光一语就道破了当时国家问题的症结所在,听得宋神宗眉飞色舞。于是宋神宗打算让司马光主持改革,可没想到司马光却对皇帝表示自己没空。接着司马光对皇帝说自己正在写一部记录了历朝历代兴衰得失的史书,以后皇帝通过此书指导就会知道如何治理天下了。因此他无论如何都要先完成这项神圣的使命,至于改革这种小事,交给其他人就能搞定。

宋神宗知道司马光个性执拗,不好强人所难。为了表示对司马光工作的肯定,宋神宗为他的作品赐书名为《资治通鉴》。

司马光拒绝了宋神宗的邀约,于是宋神宗便找王安石来主持这项工作。然而司马光却又偏偏要强烈反对王安石的各种变法主张,结果就是司马光被贬出京师,到西京洛阳任闲职,这下他终于有充足的时间来编著《资治通鉴》了。

2、资治通鉴为何是帝王之书

由于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的目的是想要给帝王作为治国理政的参考指引,因此他在题材的选择上往往带有强烈的目的性。比如《资治通鉴》开篇是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这一年周威烈王任命韩虔﹑赵籍﹑魏斯三位卿大夫为诸侯。古代礼法等级制度森严,天子统辖三公,三公督率诸侯,诸侯控制卿大夫,卿大夫治理士庶人。整个社会从上至下各守本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春秋时期虽诸侯林立,可是由于有礼法制度在,所以无人敢僭越。

司马光认为维护礼制是天子的本分,周威烈王却自己打破规则让韩﹑赵﹑魏三位卿大夫成为诸侯,此举正是造成后来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根本原因。所以在许多人看来没什么存在感的公元前403年,在司马光眼中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年份。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资治通鉴》中还有很多,比如汉明帝的马皇后在历史上不算特别出名,但司马光却用很大篇幅来描写马皇后是如何德冠后宫,成为中宫表率的。而历史上许多比马皇后更出名的女性在《资治通鉴》中却没有提及,因为那些女性虽然有很多为世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但司马光认为这些事情毫无意义,所以不值一提。

许多人认为《资治通鉴》是部帝王之书,对普通人意义不大,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正确。《资治通鉴》中的许多案例典故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只有真正读过《资治通鉴》的人才会明白,这部编成于900多年前的历史书原来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职场、经商竟然会有那么大的发。

3、资治通鉴的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这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春秋》为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我国古代人打完井之后为何要放两条鱼和一只乌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有句老话:“大道为公,大道,都在老祖宗那里”,可以说中国人做事的学问已经是传承了上千年了。网上能盘到三皇五帝,往下能盘到唐宋元明清。无论是一个个盛衰荣辱的事件,还是一本本记载的古书经籍,都在向后世的人诠释着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这些老祖宗们留下的

  • 历史上真实的丧尸事件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历史上还是有很多这个丧尸事件的,小编也多多少少听说过,但是小编觉得这些个事件都是假的,查了查一些资料,发现也就那么回事,丧尸这个东西吧,你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人人都有手机,如果真的有丧尸位什么没有相关的证据留存下来呢?其实我们听到的所有东西都是听说听说,但是有证据的似乎一件也没有

  • 历史上永城县早期属于哪个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相传隋朝年间,因连续暴雨,淮河、汴河流域大多数城池都被水淹没,只有马甫城安然无恙。隋炀帝看到后,说到:“五年水灾毁多城,唯有马甫是永城”,此后马甫城便改名永城,这便是今天永城县名称的来历。作为当年刘邦斩蛇起义的地方,永城县有着浓厚的历史气息,但此地最早本属安徽省,为什么后来会

  • 加沙战役经过是怎样的?马其顿为何战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亚历山大大帝去世之后,整个马其顿王国开始分裂,继业者战争开始了。公元前312年,继业者战争进入到了前所有的新阶段。由于代表旧中央宫廷系统的攸美尼斯败亡,众多取得暂时胜利的总督便着手继续瓜分地盘。但大部分人很快意识到,安提克的胜利太过丰厚,以至于有了荣升新帝国主人的可能。于是,如何削弱这位可怕的不败

  • 古代匈奴人,契丹人,胡人,突厥人等都是现在的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融合了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的历史和所处于的位置、自然环境等都有着很大的关系。今天我们主要来说说中国北方几个主要少数民族的历史,在这里我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定义是:特指当时生活繁衍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带的游牧民族。他们“逐水草迁徙”、“各有分地&rd

  • 匈奴人是现在的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道“匈奴”,相信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了,在秦汉时期,匈奴可以说在这段历史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经常在中原帝国的边境进行骚扰,为此秦皇还专门在边境地区修筑了长城来阻挡匈奴人。但似乎这也无法很好的阻挡匈奴人的铁蹄,于是到了汉朝的时候,汉武帝在将南方的闽越国动乱平定之后,便随即派

  • 清朝的试婚格格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可能有不少人都听说过,在清朝的历史上有一类人被称为试婚格格,这个名字一听,必然会与皇家的格格出嫁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又是试婚,所以她们可能本身并不是皇家子女,应该是在格格正式出嫁之前,代替格格们嫁给她们未来的夫婿来试婚的。那么,究竟试婚格格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她们又是什么样的命运呢?试婚格格在这里

  • 武则天为何不让儿子改姓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可以说是做到了所有女性都做不到的一点,历史上手握重权的太后很多,但是像武则天这样的还只有一个,而且李唐天下在她手中也变成了武周。而武则天曾经考虑过想要传位给侄子,这样一来天下依然是武氏天下,但是最终被劝阻了。不过,既然武则天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不直接干脆给儿子改姓武,

  • 蜀汉最后的名将是姜维,那曹魏、东吴最后的名将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涌现出来了非常多的名将,他们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很多人的名字一直都流传后世。不过很多人所知道的名将,大部分都是前期的名将了,在三国后期虽然也有不少名将,但是他们的名气显然还是没有之前的更高的,知道的人也并不多。其中,姜维作为蜀汉后期的名将,他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那在曹魏和东吴,后期的名

  • 为何曹丕临死之前,才册封曹叡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册封太子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了,太子作为未来皇位的继承人,只有将太子的人选早日确定下来,对于江山来说才是最稳定的事情。然而立太子这件事情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毕竟太子是将来要继承皇位的人选,就算有嫡长子继承制,也还是需要慎重考虑的。而在三国时期,曹丕一直都没有确立太子,直到自己临死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