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和宋朝军制有什么区别

明朝和宋朝军制有什么区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315 更新时间:2024/2/9 19:56:25

每当提起宋朝为何军事疲软,大家都会想到这四个字“重文轻武”。不过历史上并不是只有宋朝重文轻武,明朝同样也很注重文化发展,但就军事实力来说,明朝比宋朝明显更加强大。实际上,还是因为两个朝代军制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当然和“人”也有很大的关系。那今天就借此机会跟大家讲讲,明代和宋代在军制上的区别,以及各自面临难题时都是如何解决的,这要从多个角度来了解。

两朝的皇帝给人的印象不同

这和这两朝的帝王,给人的印象有关。宋朝的皇帝,给人文弱的感觉。比如宋真宗,在澶渊之盟前,宋军打了败仗,辽国都要打到家门口了。如此危难之境,寇准请他去战场给战士们鼓鼓劲,结果,他死活不去,一心想的是迁都避祸。最后,还是寇准硬把他拉去了,最后宋朝军队大受鼓舞,打赢了。

只是,历来打仗的目的,都是为了给双方一个坐下来和谈的机会罢了。可是,澶渊之盟前,明明是宋朝打了胜仗的情况下,宋真宗却还是给了谈判的大臣,一百万两银钱的赔偿标准,让人感觉过于怯懦。另外,宋仁宗儿子死了,还没难过够呢,却被一帮大臣逼着马上立储君。可见,宋朝的皇帝给人的感觉,过于文弱,这对于宋朝军队给后世的印象有所影响。

那,明代呢?与宋代的皇帝相比,明代的皇帝就强硬的多。比如,不被人喜欢的明英宗朱祁镇,混是混了点,但是他好歹敢带兵亲征,这在宋代中期的皇帝中并不都见。甚至是,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沉迷妓院、养豹子的正德皇帝,也是个喜欢上战场的人,而且是在群臣硬拉着他不让他去的情况下,非要去的,结果呢?打了个胜仗回来。可见,明朝的皇帝,比较强硬,这对于明朝军队给后世的印象有所影响。

再者,同样是皇帝被俘,宋朝被抓的虽然是两个昏庸的皇帝,但是,这两位皇帝终其一生都未在返回故土,靖康之变对宋朝造成恶劣的影响,也让后世对宋朝的印象不喜。而明朝的明英宗朱祁镇呢?同样是被俘,但是,他被抓的地点是战场,不是靖康二帝那样,在自己国家的都城之中被人所抓,虽然也不值得欢喜,但是,相较于宋朝,情况稍微好些。这区别,也让宋朝军队的印象相较于明朝军队而言,稍有逊色。

宋明两朝军制的不同

1、宋朝军制过于强调分权

除了帝王的形象给军队强弱所造成的影响,两朝的军制所造成的影响,才是重中之重。而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不能说算差,胜仗也打了不少,甚至是军队的武器装备配置也不差,比如当时闻名的大宋步兵也算是顶尖兵种。可,宋朝的军队给人的印象,却是弱,原因是因为宋朝的军制过于强调分权,所谓,"权任轻而法制密"。

这和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有关,在此之后,宋朝禁军的领导机构被重组,由:殿前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和马军都指挥使(三帅)统领。可是,这三位军事大将,却没有发兵的权力。因为,宋朝的建立是武将夺权,为了限制武将的权利,另置了枢密院来管理军务。而枢密院的顶头上司,只有皇帝本人,任何官员都没有资格过问。

可是,枢密院虽然是管理军务的,却没有统帅大军之权。如此一来,宋朝军队的发兵权和调兵权,就被完全分离开了。为了防止军队出现第二个赵匡胤,宋朝的军队中,将领更换的频率非常高,战争时战区司令皆由文官或太监担任,甚至,作战时的战略决策更换也得皇帝同意,为的就是防止将领专权,形成兵士只知将领而不知帝王的局面。可,这样严重影响了行兵打仗时的灵活性,毕竟打仗时讲的是"兵贵神速",遇事先请示,不利于作战时将领对军队的指挥,干啥不都晚了?

更让人无语的是,由于将领更换的太频繁,将军甚至不知道跟随自己的将校所擅长的是何种作战方式,将校也不知道自己手下的兵士,谁才是真正的勇士。"元戎不知其将校之能否,将校不知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以谦让自任。"谁也不了解谁,谁也管不了谁,这怎么打胜仗呢?

而这样的情况,也导致,历史上宋朝打的胜仗,虽然不少,但是因为将领换的太频繁,结果,胜利的果实不知道安到谁头上,没有出现太出名的大将,自然也对后世对宋朝军队的印象造成了影响。这一现象,还是南宋后期出现私兵后,才有所改观,出现了岳飞这样闻名于世的大将,可是,当时的大宋江山,都被金人割去了多少?岳飞一人对整个宋朝军队的印象分没有改观。

2、宋朝文官怯懦

还有,宋朝的政治政策使得文臣的地位增高,因为军制问题,军队被过分分权,这使得文臣担负了军队的高级职位,因为将领无权决定军事策略的更换,只能提出建议。而拥有最后决定权的人,只有文弱的皇帝和文官。宋朝皇帝的形象,上文已经简单提到,而宋朝文官们比起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范仲淹的名言:"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

比如,澶渊之盟签订前,辽国的大军长驱直入,宋朝举国震惊,结果呢?大臣们关心的不是如何上阵杀敌,而是何时迁都南京?要不是寇准力挽狂澜,逼着宋真宗亲赴战场鼓舞士气,还说谁胆敢再提迁都,就拿他人头祭旗。最后,因为宋真宗的到来,宋朝军队的士气大受鼓舞,打赢了这场仗,只用了每年赋税的百分之一的钱,就换来了两百多年的平安,宋朝说不定就提前偏安南方了。这也是宋朝军队给人的感觉很弱的原因。

3、明朝的军制,皇帝独掌大权

而明朝的军制,和宋朝不同,虽然也进行了对将领权利的限制,甚至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了卫所、都指挥使司,并通过军卫法的立法方式,管控全国范围内的卫所,由皇帝独揽大权。同时,也在明朝的中央设置了五军都督府,是当时大明最高的军事机关,掌管全国的军地户籍,全国范围内的军官任免,军士训练,以及国家边疆的镇守军士的安排,都由它任命,和地方的卫所相对应。

如果一旦有战争发生,由皇帝个人的意见作为最重要的参考,经过兵部,任命对应的将领,并且发给他们调兵的印信。然后,由领取到印信的将领,从分布在全国范围内的卫所领到兵马,然后出发御敌。但是,战争一旦正式告终,就需要领兵的将领,立刻回朝上交皇帝分发的调兵印信,从卫所领到的兵马也需要各自归队。

这样的制度,和宋朝的军制有相似性,因为都是随机派遣军队。但是,将领在作战时的灵活性,就没有宋朝的将领那么大的限制。有利于获得战争的胜利,也预防了将领专权,所谓:将不专军、军不私将,提高了明朝军队的胜利几率,也不比宋朝时将领获胜时,无法得到名声。对后世对明军的印象有很大的加持作用。

4、明朝文官善武

同时,因为明朝时期,科举制已经大大规范,人才数量相比于前朝大大增加。可是,国家需要的人才数量、官职却没有增加,所以很多人才另辟蹊径,开始投军建功立业。如此一来,就导致明朝的军队将官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甚至文人从军,也屡见不鲜。更重要的是,明朝虽然重文轻武,但是,不是大将没地位,而是大家瞧不上那些没文化的大将。

对于那些本身既有文化、有功名的人,去上阵杀敌,明朝人还是很喜欢的。所以,明朝的文官,并不文弱,比如土木堡之变时,站出来挑起重任的人,就是大明的文官们,他们甚至拿起了刀枪去和敌人拼刺。这也导致了,明代的一些武将还会专门练习作诗词文章,以显示自己并非不学无术。明朝一些有名的大将,比如,戚继光,本身甚至可以吟诗的人!这也为后世对于明朝军队的印象,有加持作用。

宋明两朝面临的边关情况不同

同时,宋明两朝面临的边关情况不同,导致两朝的军队制度不一。宋朝的边关,多是由和邻国签订盟约来保持和平的,毕竟宋朝钱是真的多。比如,光是澶渊之盟的签订,就让宋朝的边关有了两百多年的和平。只是这种花钱买太平的做法,不太被后世的人喜欢,总有些委曲求全的意味在。

而明朝呢,本身的经济条件很差,因为"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海上商贸的停止,使得明朝少了一大笔的税收。更重要的是,建国后,朱棣又为了宣扬国威,通过"郑和下西洋"大把大把的往外撒钱,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底都被他败光了。要不是朱高炽即位九个月内,快刀斩乱麻停止自己亲爹的一系列做法,拯救大明于危难,就没有后来的大明了。而没钱的大明,只能用拳头说话了,比如朱棣,就喜欢亲自上阵。这种方式,虽然更费钱、费人,但是来的有底气,很被后世的人喜欢。

总结

宋明两朝,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君主统治,加上不同的军制改革,使得两朝的军队战斗力、军队文化都受到了影响。同时,宋明两朝,因为经济条件的区别,在解决边境问题时,所采取的不同方法,也是后世对其军队战斗力印象的原因。这才,形成了宋明两朝都重文轻武,明朝军队很强,宋朝军队却很弱的固化印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湖北钟祥为什么有处明朝皇陵?里面埋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说到皇陵,很多人想到的自然都是皇帝的陵墓了,而皇帝的陵墓,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选址上面,比如明朝的皇陵基本上都集中在当时的都城附近,也就是现如今的北京,明朝大部分的皇帝都安葬在这里,除了极个别的皇帝之外。而朱元璋不在这里是因为他当时的都城是南京,而他也就葬在了南京。从这里似乎也可以看得出来

  • 柴荣为攻打后蜀是如何筹集军费的,曾下令全国禁用铜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柴荣野心非常大,他即位初期就制定了扫灭诸国,一统天下的计划。后来王朴向他提出先攻南唐再取后蜀,最后将燕云和北汉拿下的计划,这便是柴荣的一统大计。955年,柴荣派出向训、王景率领大军西征后蜀,不过当时后周军费紧张,为了筹集军资,柴荣决定对全国下令禁用铜器,全部上缴。此举虽然能让柴荣补充军费,但对于百姓

  • 河南明确9项重大考古项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河南省文物局发布一条非常重要的消息,那就是这个河南明确了9项非常重大考古项目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历史又要发生改变了,或者说又要增加很多相关的史料,这个对于黄河文化的发展,还有中华文化的发展发扬都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的情况吧!河南省文物局近日发布《关于切实做好黄河文化相关重大

  • 为什么很多人误以为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实际上到底是谁干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火烧圆明园的就是八国联军了吧。清朝末期一直都是我国历史上一段非常令人痛心的历史,圆明园就是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段历史之一。圆明园中原本有无数的瑰宝,每一件都有一段独一无二非同凡响的历史,结果却遭到了毁灭,这是人们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痛。然而很多人因此痛恨八国联军,将八国联军和火

  • 1965年黄河巨龟哪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小编再看这个黄河的一些故事,那还真的挺有意思的,最近小编看的一件就是这个黄河巨龟的事件了,大家估计多多少少听说过,那么有的人最后也问了,这个1965年的黄河巨龟到底去到了什么地方呢?这个黄河巨龟的下落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1965年黄河巨龟当时传说是消失了,但是其实并非如此,因

  • 1965年黄河巨龟事件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小编再做一些这个黄河相关的传说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事情,那就是在这个1965年黄河好像出现了一件非常非常神秘的事情,那就是黄河好像出现了一只异常巨大的乌龟,反正就是听说有这件事情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1965年的黄河巨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1965年

  • 传国玉玺找到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和氏璧,相信有不少人都听过,尤其是那些喜欢收藏物件的朋友们。这和氏璧相传是楚国人汴和见凤凰栖于山上所留下来的一块晶莹透亮的玉璧,汴和把此玉璧献给了楚王后反而是被砍掉了手和脚。之后又围绕着这和氏璧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完璧归赵”。蔺相如靠着自己的胆量及机智和

  • 九鼎和玉玺,一旦现世会怎样?有其一便可以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古国,足足上下5000年历史,这其中包括了大约2000年的夏商周时期以及2000年的封建历史,另外剩下的1000年还有待证据考证。不过这个话题不是今天小编要说的重点,今天小编要提到两件东西,一个是九鼎,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成语“一言九鼎”中的“

  • 为什么古代很多将领都死于背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因为医疗知识、技术有限,所以对很多疾病都是束手无策,没有特效药可以用于治疗。有不少现代看来不会致命的小病,但在当时可能会夺走无数人的性命。一是不清楚病因;二是不知道治疗方法,背疽就是一个让古人颇为头疼的疾病,很多将领都因它而死。不过背疽并不是什么大病,往往是因为风湿火毒造成内脏积热而发,但古人对

  • 建长城为什么要用鹤顶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鹤顶红,长城,这两个名字,在很多人看来那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的,长城是我国的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对于中国来说非常重要,在历史上也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的,而鹤顶红在很多人眼中就是剧毒的毒药,各种影视剧里面都有出现,用鹤顶红的毒害死了不少人。不过对于鹤顶红的印象,其实大部分都是从电视剧里面来的,究竟它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