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胜吴广起义之路分析

陈胜吴广起义之路分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03 更新时间:2024/1/6 18:12:20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虽然从整个历史上看,农民起义的事件并不少,但在当时,陈胜和吴广算是先行者,他们能够成为反秦的先驱部队,在很多旧贵族眼中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当时对秦不满的人已经越来越多,大家是有怨气,但缺少一个能把他们组织起来的人物,此后陈胜和吴广站了出来。如果仔细研究他们的起义之路,也是能发现很多有趣的点。

1、起义前夕

天下苦秦久矣。各地的英雄们都已经蠢蠢欲动。沛县,亭长刘邦在带人去骊山途中,逃亡者很多,刘邦干脆“夜纵所送徒”,在芒砀山一带转悠。虽然他也装神弄鬼搞了个“斩白蛇起义”,但是,也只是让“诸从者日益畏之”,本质上还是“逃亡”。

吴中,项梁“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但是,二人还是隐忍待机,就连项羽牛逼哄哄说一句“彼可取而待之”都要被季父掩其口。此外,英布带了一些兄弟“亡之江中为群盗”,张耳、陈余则改名换姓逃于陈,张良则在刺秦始皇失败后蛰伏。总之,这些英雄都已经很不爽大秦了,但是,没有人真正把旗子扯起来。

要把旗子扯起来,需要具有非凡魄力与组织能力的人物。

2、打响口号

总策划师是陈胜。当时900人,应当由18位屯长,陈胜、吴广,就是其中两人。失期当斩。两位屯长不甘受死,认为横竖都一死,“死国可乎”。

旋即,陈胜提出了策划起义的总路线:天下苦秦久矣。公子扶苏“百姓知其贤,未知其死”,楚将项燕“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我们打出他们的旗号,一定能成事。

搬出扶苏、项燕,就是表示:这场起义,从一开始,就注定不是刘邦、英布那样的“逃亡”,而是要推翻暴秦,夺取政权。

当然,在搬出扶苏、项燕之前,首先要把大泽乡这900人发动起来。陈胜又开始策划以鬼神“威众”。他将“陈胜王”字样的“丹书”塞到鱼肚子里。不明就里的戍卒兄弟买来鱼后,看到鱼肚子里有这样的字样,十分吃惊。随后,陈胜又让吴广潜伏到营地附近的荒庙。半夜点起庚火,模仿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

这些套路后来被历代起义者所效法,屡试不爽。而陈胜,正是这些套路的“原创者”。

3、吴广的作用

既然这次起义叫陈胜吴广起义,吴广的作用自然也是不容小觑的。吴广不但在装神弄鬼阶段辛苦出力,在引发起义阶段,更是“捅出起义第一剑”。准备妥当后,吴广开始“捅出第一剑”。他趁着押送的军官喝醉,大声说自己要逃跑,惹怒秦尉。

秦尉立刻羞辱、殴打吴广。吴广“素爱人”,很得人心。吴广被侮辱、殴打,引起了众人的愤怒。吴广趁势夺了秦尉剑,杀了秦尉。接着,陈胜跑来帮忙,杀了另外一个尉官。接着,陈胜吴广召集大家,喊出了那句振聋发聩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起义!

可以说,吴广在起义组织中,成功地扮演了执行者、配合者的角色。如果说陈胜的策划,为起义准备好了炸药。那么,“素爱人”,得人心的吴广,则是起义最终爆发的导火索。这才是起义!

陈胜、吴广都在起义组织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素爱人”,得人心的吴广,应当在群众中享有相对高的威望。不过,要想兑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诺言,就必须有更好的策划者来组织、领导。

4、陈胜称王

“陈胜王”的口号到底有多少人信?“诈称扶苏、项燕”到底有多少人信?这些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场起义符合天下人的诉求。陈胜称王,建号张楚。这才是起义!在组织、发起起义这一点上,陈胜、吴广是要于刘邦、项羽这些后来风云人物的。

但是,善作者未必善成。起义要取得最终胜利,更需要全面的军事、政治才能。陈胜、吴广在这方面还有差距。陈胜终究不是真正的王者。他在称王后,脱离群众,疏远起义将领,只在深宫发号施令。他诛杀葛婴,任用酷吏,“以苛察为忠诚”,“诸将以其故不亲附”。吴广也缺乏驾驭大兵团作战的能力。

陈胜以吴广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以之为“假王”,说明陈胜对吴广地位的高度认可和尊重。但是,吴广攻荥阳始终不克。最后,吴广部将田臧认为他“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假传陈胜命令杀了吴广。

陈胜得知后,居然直接任命田臧接替了吴广的位置!吴广尚且得到如此待遇,其他人又如何会为陈胜效死力呢?不久,陈胜兵败,为车夫所杀。起义失败。总的来说,在大泽乡起义中,陈胜是总策划师,吴广是不可或缺的配合者。以吴广在群众中的威信,他可能可以领导一场又一场“杀官流亡”的暴动。

但是,要把暴动发展成“伐无道,诛暴秦”的起义,就一定需要陈胜这样的总策划师。陈胜、吴广的密切配合,使大泽乡起义成为历史上第一场真正的起义。他们不是真正的王者,无法最终“坐天下”。但是,他们也绝不是可以被后人贬低,甚至嘲笑的人物。

善始者不必善终,善作者不必善成。历史的推进,既需要“善始者”,也需要“善终者”。只是:历史总是给“善终者”,给最后的胜利者以最高的尊敬,却常常低估“善始者”们。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覆水和陈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骊歌行》中,覆水和陈吉是两个人,只不过他们容貌一样。因为太子妃的关系,太子和陈吉的事情被皇上、皇后知晓,皇上当即大怒,要处死陈吉。这边陈吉非但没有逃跑,反而决定为知己而死,这让太子受到极大的打击。而覆水就是陈吉的替代品,只不过他们两人的性格大相径庭,最后在覆水的煽动下,太子决定起兵谋反,实际上是想

  • 为何慈禧一死清朝立马就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严格来说,不是慈禧一死清朝就立马亡了,而是慈禧一死就加速了清朝的灭亡。慈禧虽一介女流,但是在清末的政坛上绝对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从1861年到1908年,是整个大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统治的时间只少于康乾两帝,是实实在在的无冕女王。慈禧是同治皇帝的生母,她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所以她并没有篡夺皇位自

  • 朱标儿子结局分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朱标能够晚死几年,那整个明朝的历史都将改变。朱元璋英明一世,可能他也没想到自己选择孙子朱允炆当继承人,会导致自己的后代相残。最后朱棣赢了这场战事,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摆在他面前有一道难题,就是该如何处置大哥朱标的儿子们呢?都说帝王之家无亲情,各朝代皇室为了争权不顾亲情的例子比比皆是,这次朱棣又是

  • 乾隆三年太上皇怎么过的,做了哪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了解清朝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清朝的乾隆皇帝当了3年的太上皇,而乾隆之所以当太上皇是因为他当年许下了一个承诺就是:“在位时间不能超过我的爷爷”康熙当年在位61年,乾隆就说我最多60年吧!于是就发生了退位这件事,把位置交给儿子了。那么在这三年的太上皇时光里,乾隆做了那些事情呢?下

  • 三霄洞72人惨死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峨眉山,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自古以来有名的名山大川之一。在这样一个人间仙境的地方,自然是长期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来到此地的。不过从民国时期开始,山上的一处景点就被当时的民国征服下令封闭,即便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安全考虑,此处也没有再对外开放。之所以要这样,这就要从1929年再次发生的一起离

  • 芈启为什么要叛秦,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昌平君芈启,这个人可能很多人觉得陌生,在历史上也没什么名声,为什么呢?因为这货被挖出来的时候已经进入近代了。换句话说,在封建历史上的2000年里,压根就没人知道有芈启这么一号人。严格来说,芈启不应该叫芈启,而应该叫熊启。为啥?因为这哥们是楚国王族,他老爹是楚考烈王,而楚国王族是芈姓熊氏。芈姓是一个大

  • 空城计看破不可说破,司马懿到底打的什么如意算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最经典的故事之一。后世都很佩服诸葛亮的智慧,可以做到临危不乱,悠然自若,让司马懿自乱阵脚,无奈选择撤兵。不过有关空城计还有其他的解读,说司马懿是故意看破不说破,实际上他不杀诸葛亮,也是在为自己争取存活的空间,所为养寇自重便是如此。那司马懿到底打的什么如意算盘呢?下面就跟大家简单

  • 隋朝十大名将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历史上的隋朝时期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大一统王朝,彻底终结了自东汉黄巾起义开始400多年的乱世,同时也是400年胡汉大融合的集体大成者。也正式因为如此,在隋朝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能征善战、各具特色的名将。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跟大家判断一下隋朝的十大名将。1、第十位:“救火队长”张须

  • 康熙明孝陵三跪九叩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清朝取代了明朝,但是康熙皇帝却在朱元璋的明孝陵前三跪九叩的祭拜,这是为何呢?事实上,并不是因为康熙帝有多么的高尚大度,主要原因还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而不得不这么做。康熙六次南巡都遣使祭拜明孝陵,其中五次亲自前往,而且施的是三跪九叩之大礼,康熙二十三年即1684年康熙帝首次祭拜,其谒陵态度

  • 除了张辽之外,关羽对哪些人会以礼相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在三国历史当中,能被关羽这傲慢的人瞧得中的人还真就不多,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的。张辽我们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只要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三国志》这个惜字如金也看不出什么端倪儿,还是从《三国演义》里着手看看,看看关羽究竟会以礼相待哪些人。1、自然是关羽的结拜大哥刘备!就算不服天下人,也必须要服气这位传销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