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真宗计划太子监国为什么会失败,刘娥是如何掌控大权的

宋真宗计划太子监国为什么会失败,刘娥是如何掌控大权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194 更新时间:2024/1/16 23:45:05

宋真宗执政晚年,有一次找人进行占卜,结果得出“女主昌”,表示未来可能有女主取代天下。当时真宗病情越来越严重,大权逐渐转移到刘娥手上,此时真宗便担心武代唐重演,于是秘密和寇准商量太子监国的事情。虽然这件事进行的十分隐秘,但还是被刘娥知道了,真宗不想把事情闹大,便将责任都推到了寇准身上,这样太子监国便彻底失败,刘娥离掌权之路又近了一步。

1、罢免寇准

《续资治通鉴》记载刘娥勤谨恭密,有参与朝政的热情。①也就是说赵恒让刘娥参与到了朝政。并将自己的治国理念等潜移默化地传给了这位“红颜知己”,而刘娥就在这个过程中抓住机遇,染指朝政,逐渐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只不过这样的朝堂气氛肯定不是文武百官能接受的,特别是对于赵恒执意立刘娥为后以及刘娥参与政事等,令寇准等人相当反感。最终在与寇准、李迪的争斗中刘娥基本上掌握了最高权力。史料《东轩笔录》完整地记载了这段过程。②

然后在真宗病重之时,对刘太后干预朝政,寇准很不满意,这也加剧了寇与刘的斗争,可见真宗的态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寇准等人了解到真宗不满的态度后,就想废掉刘娥以推行太子监国,而自己与李迪、杨亿、曹玮、盛度、李遵勉等从旁辅佐,进而掌控政权,维护赵宋王朝。没想到的是因为李迪漏言,有人抢先一步报告给了刘娥,而已经掌握大权的刘娥立即以真宗的名义进行了清算,寇准也由此被贬,直到刘娥去世、仁宗亲政以后才得以昭雪平反。

对于这个历史事件,自古以来讨论者甚多,褒贬都有。

2、掌控大权

但说到底这就是一场典型的宫廷夺权斗争,可惜的是夺权的发起者虽然抢占先机,却反而落了个失败的结局,刘娥为实现当皇后的理想,提高自己的地位,面对不利的复杂环境,采取了以柔克刚的策略,比如在真宗欲加封之时,一再推辞忍让,当真宗欲给其兄刘美加官进爵也是如此恳辞。

这正是“欲擒故纵”手段运用得当的体现,而其柔顺更非指她温文尔雅、逆来顺受,而是在真宗的培养下、在政治斗争中形成了内敛深沉、胸有城府的性格,这也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必备的素质。这种性格的表现就是对政敌的打击一般都无声无息,但处理果断,成功率往往较高,因为这是后发制人。

例如对另一政敌李迪,《宋史》记载“上将立章献后,(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可是这样的弹劾逼的刘皇后这种在你死我活的争斗中奋起反击,李迪很快就被贬谪。③

可能此前刘皇后更畏惧寇准,也没对李迪过多关注,而寇准被赶下台后,面对李迪的弹劾,恼火的刘皇后很快采取了措施并大功告成,当然这与李迪自己也有一定关系,但在刘皇后卓越政治才能面前,李迪的分量明显还不如寇准。

此后不久,54岁的真宗赵恒病逝于延庆殿时,仁宗即皇帝位,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淑妃杨氏为皇太妃。军国事兼权取皇太后处分。而小皇帝赵桢这时只有13岁,很显然真宗把最高决策权交给了刘太后。

3、才能凸显

事实上宋真宗在位时,刘皇后就有学习理政。比如说针对宋太宗路设置不规范的情况,真宗于咸平四年(1001年)三月对行政管辖机构进行了调整,此举措就被刘皇后学习,在其执政时,就根据形势来了个如法炮制,类似的情况很多。特别是积极纳谏,培养人才方面。

真宗曾为巩固统治曾多次下诏鼓励进谏,重视选拔地方官吏,对敢于直言者进行提拔使用,这些举措也被刘皇后牢记心中,在其垂帘之后即被采用,如对地方官吏的选拔她就特别注意,宰执除真宗留下的旧臣外,基本上是她从地方优秀官员中提拔上来的。

再来就是调整官僚机构,发展手工业。

针对宋初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各设使、副作为其长官,因职责不够清晰,时常发生矛盾的情况,宋真宗设立三司使统管盐铁、度支、户部三司,三司各设副使,作为三司使的下属。这样财政权集中到三司使一人手中,而三司使对皇帝负责。

此外,针对与辽、夏处于战争状态、财政紧张的情况制定了“和预买”的交易方式,这些措施同样使刘皇后获益匪浅,并且在其真正执政时针对具体情况,也在相应领域继续推进,如果没有这一阶段的学习,就不会有下一阶段刘娥诸多重视经济的诸多举措。

注:

①《续资治通鉴》:“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本末。帝每巡幸,必以从。衣不纤靡,与诸宫人无少异。庄穆既崩,中宫虚位,上即欲立之,后固辞。良久,将降诏,而宰相王旦忽以病在告,后疑旦有他议,复固辞。于是中书门下请早正母仪,后卒得立。凡处置宫闱事,多引援故实,无不适当者。帝朝退,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之。周谨恭密,益为帝所倚信焉。”

②《东轩笔录》:“天禧末,真宗寝疾,章献明肃刘太后渐预朝政,真宗意不能平。寇莱公探此意,遂欲废章献,立仁宗,侧真庙为太上皇,而诛丁谓、曹利用等。于是引李迪、杨亿、曹玮、盛度、李遵勉等叶力。处画以定,凡诰命,尽使杨亿为之,且将举事。会莱公因醉漏言,有人驰报晋公,晋公夜乘犊车往利用家谋之。"

③《续资治通鉴》:“先是,上久不豫,语言或错乱,尝盛怒语辅臣日:‘昨夜皇后以下皆之刘氏,独留朕于宫中。’众皆不敢应,迪进日:果如是,何不以法治之?……后适在屏间,闻之,由是恶迪,迪所以不得留,非但谓等媒孽,亦宫中意尔。”

作者:吹雪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唐玄宗有没有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这是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起地方叛乱之一。这场叛乱从公元755年12月开始爆发,一直持续到了763年才平定,总时长长达7年之久。与其相比的西汉时期的“七王之乱”仅仅只用了3个月就平定了。其实原本安史之乱也只1年就可以平定,然而因为唐玄宗、唐肃宗等昏招不断

  • 王镇恶一生有何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今天准备和大家介绍一位历史上的冷门人物——王镇恶。王镇恶是东晋末年将领,他的爷爷便是鼎鼎大名的前秦丞相王猛。王镇恶一生功绩显赫,他攻灭刘毅,此后又帮助刘裕平定司马休之乱,还北伐后秦将其灭亡。虽然王镇恶的名声不算大,但他的军事才能非常的出色,有关王镇恶的更多简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1、王猛之孙王猛是

  • 袁术历史上算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东汉末年,袁术称霸淮南,并在寿春自立为帝。历史上,袁术虽然称过帝,但不被后世所认可,所以他这个皇帝并不记载于正统内。当时各地呈现群雄争霸态势,袁术也不算最强大的割据军阀,为何他就敢率先自立呢?袁术的此番行为,让他被天下诸侯所不齿,最后落得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1、袁术实力其实想

  • 李婉儿和刘娥反目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是假的,但李宸妃的儿子过继给了刘娥却是真的,而且几位当事人应该都是知情者。《大宋宫词》中,李婉儿以为皇帝是真心对他好,实际上她一直被利用,连生下的儿子也没能见上一面,就让人用狸猫给换走。这让婉儿的精神难以承受,刘娥和皇帝都知道事情的真相,却没办法告诉婉儿,不得不说婉儿才是最令人心

  • 为什么辽国没有编入中国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辽国其实也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说可以去了解的,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辽国并没有编入这个中国历史,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这个问题其实比较值得讨论,很多东西都必须要纠正了,下文就是对这个问题的解析,一起来学习学习。为什么辽国没有编入中国历史?其实

  • 公元前841年周朝发生了什么,为什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中国历史上上下5000年,不过很多老外只承认有3000年,那么这些老外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因为中国有非常准确的编年史是从公元前841年开始的。也就是说,从公元前841年开始,在这之后,中国的历史年份记载就从未出错过,而在这个时间之前是非常混乱的,无序的。那么公元前841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为何从

  • 耶律大石东征如果没失败会灭掉金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耶律大石也还是非常有成就的,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话说他有一次东征失败了,很多人就问了,如果这个东征没有失败的话,那么这个耶律大石会不会灭掉这个金国呢?这些问题也都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在我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可谓是声明大震,不仅仅是因为杨家将的故事广为流传,更

  • 民国为什么只有38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我国近代历史上的民国时期,仅仅只存在了38年,那么为何只有38年呢?为何会迅速灭亡呢?难不成是怪那些无知的学生瞎胡闹?还是因为日本人的入侵,又或是怪那些贫穷的人麻木不仁?虽说历史可能是一位任人打扮的小女孩,但是民国时期已经有着照相技术,照片不会被人打扮,或许看了这些当年的照片之后就会知道

  • 金兀术对待赵圆珠细节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金兀术和赵圆珠的故事也还是非常多的,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两个人了,其中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金兀术是怎么对待赵圆珠的,其中有没有相关的细节,而且这个赵圆珠最后是神秘消失了的,那么这又是为什么,这些问题也都非常值得大家一探究竟,下面就着这些问题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1、金兀术对待赵圆珠细节金兀术对待赵圆

  • 慈禧怎样掌握大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慈禧太后,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慈禧太后是咸丰皇帝的嫔妃,同治帝的母亲,同时也是晚清时期当之无愧的政治女明星。大清这艘巨轮也是因为她的掌控而一瘸一拐的的走向了灭亡。关于慈禧,我们对她的关注点大多数都集中在她的后半生。西方人的入侵、内乱不止,大清朝风雨飘摇之际,慈禧稳坐中庭,对内排斥变革,对外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