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八年有多热

乾隆八年有多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476 更新时间:2024/1/19 19:22:18

不论是什么时候,古代或是现代,极端的天气气候总是让人苦不堪言,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的正生活。寒的天气让人们难以忍受,而炎热的夏季更是让人无法忍受。只要如今的高科技社会,我们有着很多抗寒抗热的设备,帮助我们在极端天气情况下仍然能过的非常的幸福。

可是古代没有现在这么多先进的设备,要是遇上极端天气他们怎么办呢?史料中记载,在清朝乾隆八年的时候,曾经出现过了历史上最热的天气,当时到底热到什么程度,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1、乾隆八年的天气到底有多热

说到乾隆八年(1743年)的炎热天气,其实确有其事,因为在史料的记载中十分详尽,仔细翻阅史料,会发现共有48处有关乾隆八年高温记载的事件,其中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包含了当时的北京、天津、山东、武汉等地方。

既然有这么多的史料记载,说明乾隆八年的高温天气确实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那么当时的天气究竟热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可以用两种表现方式来说明当时的天气有多热,一种就是使用最为直观的温度测量。

根据当时的一些有关温度记载,乾隆八年的温度最高的时候高达44.4度,并且从1743年7月20日到7月25日的这几天时间里,温度都超过了40度,这就是最直观的记载,我想我们不需要多说什么,只是单纯从40多度的高温,就可以感受到那种炎热程度了。

我们现在拥有这么多的高科技设备,来帮助我们度过炎热的天气,我们尚且还会觉得十分煎熬,放在古代,就更不用说了。根据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天气的温度一旦超过40度,对人的生命安全威胁将会迅速增加,所以我们可以从第二个方面来研究一下乾隆八年的天气究竟有多热。

前边说了温度是最直观的感受,可是对于一些没有经历过40度高温的人而言,只说温度他们是体会不到那种炎热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说一说乾隆八年因为高温导致人们的死亡情况吧。

根据史料记载,在乾隆八年的高温天气下,只是7月14日到7月25日这几天时间里,京城以及京城周边的郊区就有11400人被活活热死,这个数据是官方统计的数据,真实情况下显然是多于这个数据的。

根据《浮山县志》、《东华续录》以及《青城县志》等史料的记载,当时天气过分炎热,房屋里边的用具都是滚烫的,以至于百姓只能去寻找凉快的地方避暑,奈在寻找的路途中,就有很多人被热死了。

既然天气这么热,那有没有什么办法来避暑呢?或者说采用一些办法降低一下室内温度,让人们稍微舒服一点呢?

2、当时人们怎么降温避暑

其实古代对于降温或者避暑而言,确实还是有着行之有效的办法的,其中最为流行的就是冰箱降温,也许很多人会比较疑惑,古代那里有冰箱呢?这里我就需要解释一下了,古代的冰箱并非今天用电的这种冰箱,而是一种用来存放冰块的箱子。

中国古代对冰块的储存技术,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趋于成熟了,通常朝廷会专门安排一群人去储存冰块,从每年的12月就要开始准备下一年夏天使用的冰块,这项技术经久流传,到了明清时期,已经十分成熟了。

所以我们会发现,在乾隆八年气温高达44.4度的时候,乾隆待在冰块降温的屋子里写了一首《热》来表达自己对百姓的担忧之情,说明这个时候确实已经可以使用冰箱降温,并且这个技术效果还不错。

冰箱降温的方法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就是在一个箱子中放入冰块,然后把箱门打开,用扇子扇冷气即可,这些被扇子扇出去的冷气,就会很快给室内降温,促使人们待在室内没有那么热了,要说工作原理,现在的空调类似,只是那个时候的冰箱降温要麻烦一些而已。

既然有冰箱降温这种方式来降温,为何还会有那么多百姓被热死呢?事实上这个问题就比较让人心酸了,虽然当时有冰箱降温的方法,可是这种方法仅仅是那些公贵族才有财力支付得起昂贵的费用,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不仅没有储存冰块的成熟技术,也没有那么多钱去买冰块。

所以当时的百姓只能在炎热的天气中使用一些凉水来降温,奈何持续干旱的天气,导致水资源匮乏,最终百姓想要用水,都需要花钱买才可以,可是一些奸商想要趁机发财,就故意抬高物价,导致当时的水卖到十多一杯,比当时的油价都要高,百姓根本就承担不起,最终只能活活被晒死、渴死,可悲可叹啊。

3、结语

乾隆八年的天气确实很热,不管是从实际温度还是从被炎热天气迫害而死的人数来看,都足以看出当年的天气之热,不过相对于炎热的天气而言,我想后人更加关心的还是当时百姓因为没有水喝或者买不起水而被活活渴死的悲剧,因为在这些悲剧背后,藏着太多难以言表的秘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韩信为什么没有反刘邦,为何宁死也不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韩信,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在我国历史上,韩信被奉为“兵仙”或“战神”。萧何曾经说过:“国士无双”,刘邦也曾评价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作为一名统帅,韩信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

  • 明朝四大罪臣分别是谁,他们都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对于明朝的灭亡,真的是和很多人都分不开关系,毕竟明朝的灭亡不是一朝一夕的,是长时间的累计。所以根本离不开其中一些人的调拨。比如说这个明朝的四大罪臣,这四个人对于明朝灭亡可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那么这四个人是谁呢?又做了哪些事情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明朝四大罪臣分别是谁

  • 唐朝与阿拉伯帝国之战,哪个更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战争发生碰撞,必定将其中一个国家的文明带到或是强加给另外一个国家,这就是森林规则,弱肉强食的规则,也可以作为强者的俯视。然而在公元七世纪初,两个强大的帝国孕育而生,他们对外都有着强有力的统治手腕,当强者相遇,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1、盛世中的大唐“唐”——这个矗立于中国封建顶

  • 濠州是现在的哪个城市,朱元璋称帝后有回报家乡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1328年10月21日,朱元璋在濠州出生,因为在兄弟中排行老八,所以取名朱重八。朱元璋家庭条件非常困苦,而此后濠州还发生了多起自然灾害,各种蝗灾、瘟疫导致百姓死伤惨重。而朱元璋的父亲、母亲以及大哥,都在这些灾难中倒下了。朱元璋没钱也没土地,后来还是借了邻居的坟地将家人下葬。朱元璋本人还是很重情义的,

  • 萧何为什么盛赞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时候,韩信其实这个时候并没有什么战功,但是萧何却笃定韩信是将帅之才。那么萧何为何这么盛赞韩信呢?他是怎么直到韩信是将帅之才的呢?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帝王术"的部分学问,这其中的用人、识人、选人、知人之道是无人能教的,也无人可教的,通常都是无师自通的。就像我们平常说的,这人

  • 钟会杀许仪为什么没人求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许褚是三国时期曹操帐下的一员猛将,被曹操称为“吾之樊哙”,军中敬畏而称他为“虎痴”。典韦死后,他肩负起护卫曹操的重要职责,而他的表现也十分出色。据《三国志》记载,在马超想要偷袭曹操时,“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可见他的勇猛。

  • 唐睿宗李旦母亲儿子都是强人,为何他却性格软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唐朝初期的历史十分精彩,从李世民登基,到他曾孙李隆基继位,中间发生了多次政变。其中有两位皇帝存在感比较低,就是李显和李旦,而李旦有个厉害母亲,还有个厉害儿子,为何他给人的感觉却是比较懦弱呢?当然,也有人说李旦其实并非懦弱,而是大智若愚,他清楚自己的处境以及需求,虽说一生经历坎坷,但终是有惊无险,得以

  • 秦国为什么被称作虎狼之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前,其他几个国家可是都称秦国为“虎狼之国”。这是为什么呢?秦国为什么会被称之为“虎狼之国”呢?对于这个称呼,到底是在夸赞秦国呢?还是在贬低秦国?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虎狼之国&rdq

  • 尹嘉铨为何会惹恼乾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尹嘉铨以名儒自居,他一生亲自撰写和编纂的书籍有八十余种,还有丰富的藏书。原本尹嘉铨已经过上了养老的生活,但他却因两份奏折,导致自己晚节不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说来也蹊跷,以尹嘉铨的智慧来说,他本不该犯如此低级的错过,但尹嘉铨偏偏就是触动了乾隆皇帝的底线。下面就和大家简单介绍下这段历史,看看尹嘉铨

  • 庞德为什么对曹操忠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庞德对曹操的忠心,就连曹操本人都被打动。面对关羽,庞德是宁死不降,哪怕被杀也毫无怨言。庞德跟随曹操只不过几年时间,为何会对曹操如此忠心呢?实际上,从曹操对待庞德的方式我们就能了解一二。庞德率众降曹后,曹操听闻庞德是一名猛将,于是将他封为关门亭侯,食邑三百户,这对于走投无路的庞德老说,曹操无疑是他的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