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诛杀吕氏的功臣是谁,关键人物是谁

诛杀吕氏的功臣是谁,关键人物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695 更新时间:2024/2/11 11:14:17

大多数人都以为诛杀吕氏,夺回刘氏江山主要的人是陈平和太尉周勃,但事实上在这件事情的背后还有一位特别关键性的人物,就是陆贾。在《史记》中,将郦食其与陆贾何在了同一列传《郦生陆贾列传》中记叙。这原本就是很恰当的,毕竟俩人在建立西汉时所扮演的角色很相似,功绩上也平分秋色。不过陆贾在功绩上却远远的要高于郦食其。本文将全方位为读者展示陆贾其人、其事。

1、平定南越

汉高祖刘邦初定天下时,一同反秦的尉他(即赵佗)也平定了南越(部落名,主要聚居于今广东一带),并建立了南越国。那时的南越国虽是蛮夷之地,但地域广袤,涵盖了今两广、海南及越南北部。

高祖考虑到天下初定、百姓劳苦,同时与赵佗多少有点英雄相惜,遂决定不再兴兵,但是天下必须一统(这种格局和品质与秦始皇类似,而项羽是完全不具备的),于是派遣陆贾携带“南越王”金印前往南越国对赵佗进行“任命”。

赵佗接见陆贾时,表现得十分傲慢,一副粗蛮的打扮、像簸箕一样伸开两腿坐着。陆贾见状,说道:

“您本是中国人,亲戚、兄弟都生活在中原,祖先的坟墓也都在真定(今河北境内)。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不仅丢弃衣冠巾带的礼仪斯文,还想用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拒绝一统,那您的大祸也就不远了。

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时间,中国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

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天下一统,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愿意与您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来与大汉相抗,在此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

陆贾不愧是卓越的外交天才,句句切中要害、打到赵佗痛处。

赵佗听完,赶紧起坐,拱手向陆贾道歉:

“我久居蛮荒之地,自己也变野蛮了,有失礼仪,先生不要见怪。”

进一步问道:

“先生您看我比起萧何、曹参、韩信如何?”

陆贾回答:

“您似乎比他们更贤。”(高帽子先给赵佗戴上一顶。)

“那比起高祖呢?”

陆贾正色严肃回答:

“高祖从沛县起兵,讨伐暴秦,扫平强大的项羽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统领中国。而中国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朝相比?同高祖相论?”

赵佗一听,哈哈大笑,说道:

“先生说的也是实情,如果我堪比高祖,又何必到这蛮夷之地来建国呢?”

二人相谈甚欢,赵佗留下陆贾住了几个月,日日盛情招待,促膝而谈。

陆贾离开时,赵佗送了陆贾千金及不少礼物,礼物也价值千金,并称乐于向大汉称臣,成为汉朝的一个诸侯国。

陆贾完满地完成使命回到京城,刘邦极其高兴,封陆贾为太中大夫(主管舆论和宣传的“部级官员”)。当然,陆贾并没有提那一千金及礼物的事情。

陆贾第一次出使南越国(汉文帝刚登基时还有一次,此文不叙)

2、“天下马上得之,但不能马上治之”

“天下马上得之,但不能马上治之”是陆贾的名言。

刘邦历来轻视儒生,统一中国前,但凡儒生求见,刘邦时常会先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撒泡尿。建国后,陆贾多次在刘邦面前谈及《诗》《书》,建议刘邦重视文治。一次,刘邦实在是忍不住,对陆贾说道:

老子天下马上得之,与《诗》《书》哪有半毛钱关系?!”

陆贾针锋相对回答:

“天下虽是马上得之,难道还想在马上治之?!商汤和周武王武力‘逆取’天下(逆取这个词陆贾确实用得漂亮),但是也是以顺(文治)守天下,文武并用,才是长久之术。吴王夫差、智伯都是因极力炫耀武功而致使国家灭亡;秦王朝也是一味使用严酷刑法而不知变更,最后导致灭亡。假使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仁义之道,效法先圣,那么,陛下您又怎么能取得天下呢?”

刘邦毕竟是刘邦,心胸开阔,不仅善于纳谏,而且敢于自我否定。听完陆贾义正辞严的一番话后,虽然心里不爽,但是也面露羞愧神色,说道:

“你说得很对。那你就为我写部书,总结一下秦为何能够一统天下但是又迅速失去了天下。”

陆贾于是以奏章的形式写了十二篇文字,高祖每看完一篇都大大地赞扬一番,群臣都为高祖的开明欢呼。刘邦亲自为陆贾这十二篇奏章命名《新语》(就是历史上的《新语十二篇》)。

3、献计诛杀诸吕,夺回刘氏江山

这一点是历来为史学家和历史爱好者所忽略的,但在笔者看来却是陆贾一生最值得彪炳史册之处。

汉惠帝时,实际掌权的是其母亲吕雉。吕后很想罢免刘邦时封的不少王侯,而用吕氏代之,但是又顾忌那时的一帮敢于直言的诤臣,陆贾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位。

陆贾智慧极高,看出了吕后的心思,自忖斗不过吕后,进而装病辞职,回老家过起了田园地主生活。他拿出当初南越王赵佗送给他的千金,分给五个儿子各两百金,告诉他们靠这两百金从事生产、生意,可以很好地过日子了。而他则驾着驷马豪车、捧着价值百金的宝剑、带着十名歌舞及随从四处游玩。并且对五个儿子嘱咐道:

“我和你们约定好:当我出游经过你们家时,你们要让我的人马吃饱喝足,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我每十天换一家。我在谁家去世,我的宝剑豪车以及侍从人员都归谁所有。我还要到其他的朋友那里去,所以一年当中我到你们各家去大概不过两三次,总来见你们,就不新鲜了,用不着总厌烦你们老子这么做了。”

这是陆贾的智慧,貌似他也是真的不打算再过问朝政。但是,另外一位朝廷重臣却为刘氏江山正夜不能寐,操碎了心——想把吕氏铲平,但是又觉得自己实力不足。那就是右丞相陈平。而这些,似乎逍遥快活的陆贾是洞若观火的。

一次,陆贾去陈平家里拜望他。陆贾径直走向陈平,并坐在了他的身边。而正在苦苦思索的陈平竟然没有发现陆贾的到来。陆贾问道:

“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丞相思考如此之深呢?”

听到问话,陈平才发现陆贾的到来,反问道:

“先生觉得呢?”

陆贾回答:

“先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享受着三万户侯的待遇,可谓极其富贵而无忧无虑,让先生如此忧虑的唯有诸吕作乱并危及年少的皇帝和刘氏江山而已。”

“对!先生觉得我该怎么办?”陈平回答。

陆贾回答说:

“天下安定的时候,丞相就是最重要的角色;有战争和危机的时候,大将就是最重要的角色。如果将相能够相和,凡事齐心协力,那么大臣们就会紧密地团结在将相身边,即便国家生变,也不会导致皇权旁落,一切都会在将相两人的掌控之中。

我曾经数次向太尉周勃暗示过(太尉,三军统帅,最高军事长官),但是每次他都将话题转移。我个人认为不是太尉没有丞相这份忧虑,可能是对丞相不够信任。您为何不主动同太尉交好并且建立深厚的信任呢?”

陈平对此深以为然!于是依照陆贾的建议,在周勃生日时送上了五百金的豪礼,并且推杯换盏喝得个酩酊大醉。周勃也在陈平生日时回送了五百金,同样毫无顾忌地豪饮,自此二人交厚。将相和,对吕氏形成了巨大的掣肘。同时,陈平赠送陆贾奴婢百人、车马五十乘,钱五百万,让陆贾一方面过上奢华的生活,同时联络各方势力、居中策应,陆贾的声名也达到顶点。

陆贾的“将相联手”计谋是陈平、周勃最终借吕后过世之机迅即铲除诸吕还刘氏江山的关键。

陈平(右)与陆贾“密谋”除吕

4、一则小故事

上述三则家国大事,足见陆贾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格局。国家大事上陆贾毫不含糊倾其智慧,对待朋友,陆贾亦如此。

陆贾有个好朋友,同为楚国人的平原君朱建。朱建这个人能言善辩,口才很好,同时他又刚正不阿,恪守廉洁无私的节操,在京城长安安的家。朱建说话做事决不随便附和,坚持道义的原则而不肯曲从讨好,取悦于人。

那时,有位“名人”辟阳侯审食其,这个人品行不端正,但是却深得当时掌权者吕后的宠幸(情人关系)。因为自己品行不端,恰恰就想与品行端庄者交朋友揩揩油,故而一直想结交朱建,但朱建连正眼都不看他一眼。

朱建母亲过世,家里穷得连办丧事的钱都没有,陆贾告诉朱建隆重办理丧事,钱他来解决。于是他找到辟阳侯审食其,对他说道:

“我来给您道喜了!”

“喜从何来?”审食其回答。

“平原君朱建母亲死了。”

“他母亲死了关我什么事!”

“我知道您一直想结交平原君,但是平原君置之不理,这些都是因为他母亲反对的缘故。现在他母亲过世了,不是您的喜事吗?您赶紧去送礼吧,自此后平原君就是您的好朋友了。”

审食其一听,认为机不可失,赶紧去送了百金。当时的列侯、贵人一看,深受吕后宠幸的人都送礼了,自己也不能不送,送礼者不绝。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武则天有几个儿子分别是谁,各自的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一共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三字李显和四子李旦都当过皇帝。长子李弘为人端庄,思维灵活,深得李治和武则天的宠爱。不过李弘英年早逝,这让唐高宗悲痛不已,而他的离世可能冥冥之中也改变了唐朝的命运。下面就准备来简单讲讲武则天四个儿子的经历,以及他们的最终命运,看看女强人武则天是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1

  • 康熙做到永不加赋了吗,清朝永不加赋为何百姓还是领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今天我们要来说说这个康熙永不加赋税的事情,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康熙是不是真的做到了用不加赋税,话说的的确确是有这样的事情,但是最后百姓还是不领情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一起来详细的分析看看,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康熙在康熙在位期间是做到了永不加赋税的,但是康熙推行的永不加赋说政

  • 诸葛亮为什么不重用吴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曾出现过很大的失误,例如北伐期间,他让马谡镇守街亭,结果马谡擅自违背指令,导致北伐出师不利,所以很多人对诸葛亮用人方面的能力产生怀疑。网上有种说法,称诸葛亮不重用益州的本地将领,吴懿和张嶷二位,不过这是真的吗?可能这里大家是误会诸葛亮了,马谡事件算是一次例外,细数诸葛亮整个职业生涯,

  • 跟诸葛亮关系好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在世的时候,蜀汉的局势还是很稳定的,之后蜀国的军政大权就全权掌握在了诸葛亮一人的手中,其核心阶层还包括了后来的五虎上将。但是在这5个人当中,谁跟诸葛亮的关系是最好的呢?是忠义两全的赵子龙还是高傲勇猛的关羽?其实这俩人都不是。其实诸葛亮和关羽的关系并不好,至少在刘备面前表现得还算融洽。毕竟一文一武

  • 清朝初期四大贝勒分别是谁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在很多清朝的电视剧里面都会有贝勒爷这个称呼,对于这个职位在清朝所享有的权利还是很大的。在清朝一共有四大贝勒爷。那么这四大贝勒爷分别都是谁呢?他们的结局分别又是什么呢?1、四大贝勒分别是谁四大贝勒分别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2、四大贝勒结局是什么

  • 李自成不纳粮靠什么养兵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李自成起义不纳粮食,那么是怎么养军队呢?事实上还是那一套,打仗基本靠闯,经费基本靠抢。为什么说李自成是流寇?不仅仅只是因为他最终战败了,成王败寇,主要是这货领导的军队没有合理的经济来源。说直白点,军队的经费就是靠抢来的。毕竟老李再次出山的时候,李岩就给其出了个主意,打着“闯王不纳粮&rd

  • 甲午战争如果坚持下去会怎样,会赢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事实上,再怎么坚持,最终也还是会输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李鸿章的战争策略规划中,纵观整个战争前后,就没有任何反攻日本的计划,而是一味的绥靖,就比如说放弃琉球。这样一直以来的被动状态,不论是什么战争都会走向失败。就像是下五子棋,一方完全进攻,另一方完全防守的话,那么防守的一方肯定会输。战争也是如此,战争

  • 刘禅是装傻还是真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当中,总共有这422为君王,其中秦始皇是首位皇帝,而清朝的乾隆皇帝则是最长寿的皇帝,康熙则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时间最短的是金朝末代皇帝完颜承麟,不足一个小时。但不论是哪个皇帝,呆在皇帝的位置上,就有着属于自己的想法和智谋,即便是文盲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他的某些观点

  • 曹操为什么要把通敌的信件都烧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有句话是这么评价曹操的:“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不得不说这句话是对曹操最好最贴切的评价了。东汉末年,曹操成为了一位改变了历史进程的人物,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创始人,是孙刘最为强劲的对手。曹操一统北方,为后续的西晋再一次实现华夏大一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曹操的出生并不太&ld

  • 李舒白历史原型是谁,他是唐朝哪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李舒白这个角色出自《簪中录》,该故事的朝代背景设定在唐懿宗年间。此时已是唐朝末期,朝廷陷入衰败之势。男主李舒白因长相出众,所以在城内有众多爱慕者,不过李舒白自小身中诅咒,不喜欢外人接近自己,所以性格上比较的冷漠。该故事中很多角色其实在历史上都有原型可寻,但主线剧情是虚构,大家千万不要当做正史看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