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徭役制度是什么意思

徭役制度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235 更新时间:2024/2/11 13:59:17

说起唐朝,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是我国历史上非繁华的一个时代,当时政府的政策以措施都是受到人民的追捧和欢迎的。这个时期的商业来往非常频繁,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征兆。有人的位置就会有交易,交易频繁的位置就会出现资本的的现象。当然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事实,不过除此之外,唐朝时期还有一个让百姓更是无法避免的事实问题,那就是“赋税徭役”。

赋税是可以理解的,唐朝人多国强,这种局势下国家需要百姓们的赋税帮助来稳定国家根基。不论什么时代,为国家交税都是人们应尽的义务,哪怕是现如今这般社会主义环境。不过赋税后的徭役就让人很不能理解,如果是花钱征兵为国家做贡献倒也罢了,唐代的徭役完全是打着幌子利用百姓,让他们成为国家的免费劳动力。

1、徭役的定义和目标

徭役的定义其实是这样的,它是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们从事无偿劳动。它的受众面积十分广泛,几乎面所有群众。不过古代皇宫大臣家的子女因为身份等原因,可以不用加入徭役的步伐,但他们所缴纳的税费可就不是一般家庭的标准了。当然,这一切都是前途尚好的前提,如果哪家人因为贪污等问题出了意外,他们面临的可就不只徭役,甚至还有被发配边关后半辈子都受苦的情况。

其实根据身份阶级来分配徭役这一点,就已经凸显出不公平了。都是从娘胎里出生的普通人,为皇家贵妯和百姓要分开呢?不得不说,古代皇家延续下来的思想化,给百姓们狠狠地洗了脑。等到时间一久,百姓们自己也认为皇家之人不应该承受此压力。这样的精神控制属实恐怖,我们也很佩服那些洗脑的学说理论,给百姓们茶毒的太严重。

除此之外,徭役是无偿劳动的这个性质,明眼看出来是压榨。相比较其他朝来说,唐朝应该算好了。唐朝的政策向来不错,刚刚建国不过多久,国家处于百废待兴的局势下皇帝就提出免徭役一年的政策。这一政策不但得到大量民心,还带动了国家经济发展,为后来的盛世局面打好了基础。不过这改变不了他们压榨劳动的根本问题,终究是一个封建王朝,就算唐朝再人性化也做不到真正的善待百姓,也做不到真正的公平。

历史上暴力统治的朝代有很多,比如秦始皇在位时期。当时的百姓们被征兵徭役不说,在如何卖力也得不到上层的关注,他们就像是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成为统治者利用的工具。并不夸张,在如此形势下人们就算做出再多努力,下一秒依旧有可能丢失性命。不讲人情的社会环境里,人之性命有如草芥,那个时候的百姓才是真的凄凉。

所以徭役不论是目标还是性质,都不符合平等的原则。这也是封建环境留下来的毒瘤,一直到近代才彻底爆发了出来。新中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体系,其实就注定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会往公平方向行走。而这也是人们能够安居乐业生活的原因所在。我们为生活在一个好的时代感到骄傲,这些,也是唐朝百姓们无法享受到的。

2、唐朝徭役分正役和杂役

回到唐朝的徭役制度,其实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唐朝徭役可以分为正役和杂役。正役对百姓们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一些年轻力壮者镇守疆土,所以年龄也有了明确划分。正常情况下,21-59岁的年轻人会加入到正役队伍之中,在经历几年的历练后再退居幕后。16-20岁的年轻人正是长身体的最佳时期,这种情况下国家会给他们分配一些杂役工作,难度系数不大,跟我们现在的正常工作差不多。

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从杂役转变到正役上的,一些20出头的年轻人,会有一半的概率入选正役队伍,选中的人后半辈子会轻松不少。因为唐朝法律明确规定,百姓转化为正役的只需要工作20天,而且是一年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就看人们自己的选择了,是选择继续做杂役平平淡淡过一生,还是转化成正役一年承受20天的高压。唐朝处于繁盛时期选择成为正役的人其实是不少的,毕竟国泰民安,但后期经历跌宕起伏的那段时间可就不好说了。

但并不是说,做杂役的百姓就不用承受正役的工作。平常国家处于繁华势态还好,一旦某天国家遭到其他国家的侵略,这个时候年轻小将们也要承受国家带来的压力。战场里各个年龄段的将士都有,他们的背后已不仅是自己的小家,还有国家赋予的大家力量。总之,身为这个国家的百姓,接受国家照拂的同时也需要付出一些代价,这就是封建的悲哀。

当然,正役和杂役是针对家庭普通的百姓,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是可以拿出金钱买来免役机会的。不过这个代价比较大,人们需要每天交上三尺绢用作补偿,大有一种不为国家工作就要给钱的势态。其实这种方法是不受推崇的,国家的丑恶嘴脸赤裸裸地在百姓面前呈现了出来,无奈现实如此,百姓们无力改变只有顺从。

除此之外,唐朝还开辟了一种叫做色役的制度。当然这种政策没有大家想象中的这般不堪,它主要面向那些高高在上的皇宫大臣。每年都会一批百姓被选中送去这些人的家庭里,如果遇到了好主人,可能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比较倒霉的,正常情况下每天都要承受主人家的压力,没日没夜地搬砖,甚至都怀疑人生了。

对比下来,兵役简直就是唐朝百姓们最为梦寐以求的一种徭役政策。兵役对百姓们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年轻力壮者且行事果断。平常没有什么重要事情的时候,他们可以种种田养养花,一旦某天国家遇到什么问题,这些人自然是需要冲到一线阵营之中的。因此,那些抱有浓烈抱负的年轻人自然乐得接受兵役。当然,最重要的是,唐朝在兵役制度上进行了整改,它是唯一一个不是无偿劳动的徭役方向。

3、唐朝的兵役政策

对于这个,需要回到唐玄宗在位的那段时间,国家处于百废待兴的局势。当时战争拉了太长的战线,将士们明显体力精神处于不支的状态,这让唐玄宗不得不改变政策。他提出了这样的方法,参军的意愿可以交到将士们自己的手中,如果他们有想法成为队伍中的一员,就能拿到相应的报酬。如此一来,将士们生活的环境就会比以往好上很多,不但能为国家做贡献,还能赚到一笔钱,何乐而不为呢?

相比较其他政策,这种兵役政策确实比较符合人心。当百姓们将自己的生命度之身外的为国家拼命,国家要是不给一点好处,实在难以服众。所以唐玄宗的政策下达后不多久,唐朝的军事力量就壮大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而且连带着国家经济也发展了起来。虽然这个时候的唐朝没有巅峰时候发展地迅猛,但毕竟经过了安史之乱,国家元气被大幅度削弱,能够达到如此地步已经十分不易。

我们纵观唐朝历史上这么多位皇帝,出现过不少兢兢业业真正为民的好皇帝,同时也有一些昏庸至极,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的昏君。好的皇帝,总会在第一时间把百姓们的忧患放在心上,比如世民。当初的玄武门兵变给整个唐朝带来了诸多影响,如此情景下,李世民提出免役一年的政策,希望这一年时间里百姓们可以恢复精气神,带动国家经济发展。事实证明,这些体恤百姓的政策都形成了良性发展势态,唐朝也正式建立在此基础上得以呈现辉煌的势态。所谓水亦载舟,也可覆舟,这句话在唐朝可是完美地体现了出来。

只是可惜了,唐朝本质上还是一个压榨百姓的封建王朝,依旧有很多百姓在国家的压榨下苟延残喘。国家的经济繁荣于他们而言,不过是一场泡沫罢了。真正的繁荣,应该是建立在百姓们拥有幸福感的基础之上,这点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哪怕是现今社会,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环境下,我们也应该学会自我审视,如何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如何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姚崇为什么会为武则天哭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705年,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去世,虽说在我国历史上掌握实权的女性不少,但是像武则天这种名正言顺的只此一家。而且武则天在治理国家,文治武功方面也丝毫不比英明的皇帝逊色。上承永徽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可以说是一位明君了。不过武则天毕竟是女性,在我国古代历史当中女人当皇帝还是头一遭,但这样

  • 武王伐纣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武王伐纣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了,但是对于这段历史的真实性一直存在着争议。在1976年临潼利簋出土之前,武王伐纣仅仅只是传说。因利簋腹内底部32字的铭文,成为了武王伐纣和牧野大战的历史证物,直证了传说。不过直到现在,很多人对铭文的释读却百家不尽相同。那么接下来某亦小释一二,敬望缘者正!1、利簋铭文

  • 明朝交趾地图(含210县名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不少的这个人也都在说这个明朝的交趾问题,觉得这个地方不应该放弃,这个我们今天就不说了,我们简单的来说说这个明朝交趾地图吧,看看这个交趾210县的具体名称,看看这个地方有多大,明朝当时放弃是不是错误的选择。1、明朝交趾地图2、明朝交趾210县名称交阯布政司:元为安南国。永乐五年(1407)置交阯承

  • 武则天为什么不在西安建都而是在洛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武则天的事情,其中有一件就是关于这个武则天建都的,那么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武则天为什么不在西安建都,很多人帝王都选择是在西安建都啊,为何武则天要选择这个洛阳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值得讨论了,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具体的原因吧。影视作品《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里按

  • 项伯帮了刘邦几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会觉得项伯多次背叛项羽,不然在鸿门宴上刘邦根本不可能活着走出去。其实大家多多少少对项伯有一些误解,其实项伯并没有真正背叛项羽,只是他为人过于讲义气,而且他不认为项羽攻打刘邦这一件明智的事情。项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背叛者,可能在外人看来,项伯曾帮过刘邦三次,但这些都是他和项羽的理念不

  • 如果王允接受二人投降会怎么样,东汉还会走向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192年,董卓被杀,西凉军中最有影响力的两位将领李傕和郭汜一时居无定所,想逃回家乡,但又怕朝廷不会放过自己。当时贾诩在李傕账下,他提出一计,让李傕和郭汜反攻长安,如果失败在逃不迟,赢了或许还能成为第二个董卓。此后李傕决定殊死一搏,而这件事也宣告了东汉的灭亡已成定局。如果当时王允接受二人的投降,能

  • 正史里唐高宗李治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李治,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了。李治通常给人的印象是昏庸无能的窝囊好人,然而历史上真正的李治却是一位极度腹黑假慈悲的政治高手。李世民其实很喜欢李治的,而且李治也是嫡系,是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儿子,自幼聪慧端庄,宽厚仁慈。太子李承乾跟弟弟争夺权利搞暗杀失败,之后又想着政变,结果又失败了。于是李世民就把皇位交

  • 高桂英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高桂英是李自成第三任妻子,她是明朝末期的一位女中豪杰,在抗清战争中立有诸多奇功,后来还被明隆武帝封为节孝贞义一品夫人。很多戏剧都喜欢讲述高桂英的事迹,可能很多朋友会认识高桂英,也是通过这些故事得知。那历史上的高桂英最后结局如何呢?今天正好借此机会,跟大家讲讲高桂英和李自成的故事,想了解的朋友一定不要

  • 唐代的年号简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唐代的年号表比较感兴趣了,那么很多人也要问了,想要一份比较简单的唐代年号表,其实也非常简单了,小编下面给大家已经收集好了,欢迎大家一起来学习分析收藏了。1、年号:武德(618年-627年) 在位皇帝:李渊2、年号:贞观(627年-650年) 在位皇帝:李世民3、年号:永徽(650年-

  • 刘邦平定异姓王,为什么只有长沙国和长沙王得以幸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建立西汉时,虽然名义上完成了一统,但天下局势依然呈现被诸侯国割据的态势。刘邦自然不会重蹈先秦覆辙,他便决定铲除各大异姓王,形成真正的统治。后来所有异姓王基本都被刘邦消灭掉了,只有长沙国和长沙王吴芮活了下来,为何刘邦选择放过他们呢?这个问题想必各位会比较好奇。那下面就来做个简单的分析,感兴趣就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