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正史里唐高宗李治是什么样的人

正史里唐高宗李治是什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158 更新时间:2024/1/21 16:59:01

说起李治,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了。李治通常给人的印象是昏庸无能的窝囊好人,然而历史上真正的李治却是一位极度腹黑假慈悲的政治高手。李世民其实很喜欢李治的,而且李治也是嫡系,是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儿子,自幼聪慧端庄,宽厚仁慈。太子李承乾跟弟弟争夺权利搞暗杀失败,之后又想着政变,结果又失败了。于是李世民就把皇位交给了李治,认为李治能够成为仁君,而不会像自己那样弑杀兄弟。

谁知道这个仁君,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弑兄屠弟,连姐姐妹子叔叔侄子舅舅也没放过,李家子孙被他干掉了一半,剩下的另一半又被老婆武则天差点杀光了。

1、李治能当上皇帝,似乎是属于天上掉馅饼,但是能稳稳的吃进去,不吐出来才是本事

长孙皇后有三个儿子,李承乾、李泰、李治。李承乾大李治9岁,李泰大李治7岁,这哥俩斗得昏天暗地,而且先后都有逼宫的举动或者计划,唯有李治一直置身事外,既安全又保险。

李承乾身体不好,患了腿疾,走动不方便,估计是成了瘸子,心理就有点不正常了,养男宠,李世民知道了大怒,把他的男宠杀了,李承乾又伤心又害怕,担心李世民会把他废掉,立李泰为太子。又是暗杀李泰,又是想逼宫让李世民退位,这点手段哪里能比得过李世民?

太子把自己作死了,彻底倒台了,李泰就去威胁李治,说:“你跟汉王元昌关系那么好,现在汉王出问题了,你的心还安吗?”李泰这是恐吓他,不要打皇位的主意,别跟他抢太子之位。

李治没有跟他辩论,史书上记载,李治当时很慌张,整天魂不守舍的样子,太宗就问他怎么了?他不说,太宗一连问了好几天,他才说了,说李泰跟他说了这番话,他不知道该怎么应答。太宗一听,李治多好啊,想要保护哥哥。而反观李泰呢?李治是压倒李泰的最后一根稻草。

“自今太子失徳,藩王窥视者,皆俩弃之。”——《资治通鉴》

也就说,皇太子这个位置是皇帝老儿给的,是不用经营的。李承乾误在失徳,李泰失在经营,唯有李治,对上恭孝,对兄亲和,唯一的小心机还是被迫的。

2、与武则天偷情,丑事人人有,不露是高手

都说脏唐乱汉,其实历史上不管皇宫还是大户人家的深宅内院,这种丑事多着呢。

武则天是唐太宗的才人,而身为太子的李治与他偷情,这是一件很大胆的事情。

众所周知,皇宫大院,人多耳杂,而且耳目众多,只要让皇帝发现蛛丝马迹,必死无疑,最少也是废太子,贬庶人。这绝对不是一个懦弱的人敢做的事情。

而我们都知道,太宗并不知晓两人的暧昧,能做到这点,就说明李治真的是个聪慧、善于笼络人心而又异常胆大的人。

废王皇后立武则天,这事绝不是玛丽苏小说里的爱情,他先择了个人能力强但是家庭势力弱的武则天,一举搞定权臣和外戚。

王皇后出生于太原王家,是“五姓女”,所谓五姓女,就是当时最有权势的氏族门筏之女,唐朝人梦想,中进士,娶五姓女,门第高,貌美,知书达礼,太宗对她的评价一直很高,称为“佳儿佳妇”。王皇后的出身绝对不凡,高祖父王思政是西魏的将领,叔祖母是李渊的妹妹同安大长公主,母亲柳氏的婶婶是李渊的外孙女。

太宗临死之前托孤,把太子治托给了舅舅长孙无忌等几位顾命大臣。高宗登基之后,大权旁落,朝廷重权几乎全落在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门阀手中,他想要掌握实权,这些人都是障碍,必须扫除。

王皇后不仅是西魏重臣的后裔,父母两族也都是李唐王室的姻亲,属于关陇贵族军事集团。这就是她的悲剧所在了。高宗想要削弱关陇门阀势力,必须扶寒门子弟,收天下士子之心,废王立武是最快捷而且有效的手段之一。

3、用长孙无忌干掉房玄龄后人吴王等人,用武则天干掉长孙无忌

高阳公主深得太宗喜欢,嫁与名臣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恃宠娇纵。婚后,高阳公主与和尚辩机私通,唐太宗得知后大怒,腰斩辩机,杀公主奴婢数十人,高阳公主对此非常怨恨。唐太宗驾崩后,虽是哭了一番,但被明眼人看出不够哀痛,并且汇报给了新皇李治。

高阳公主在作死的路上一去不回头,又招惹出引来杀身之祸的诬告夺产案。

房玄龄去世。高阳公主和大伯子房遗直分家产,夺下本该由房遗直继承的梁国公爵位。房遗直无奈,找到唐太宗告御状。李世民狠狠训了高阳公主一顿。这个事也就不再被提及,唐太宗去世了,这个愚蠢的女人跑到新皇李治那里告了一个刁状。她说房遗直非礼她,这事就大了。

李治将这个案交给长孙无忌,房玄龄当年不支持李治当太子,于是这个本来是性骚扰案。但是办着办着,升级成为谋反案。

先是调查出来高阳公主曾秘密刺探宫禁内情,还占卜星象变化。这在当时,就是谋反。长孙无忌逮捕了房遗爱,一番刑讯逼供后,房遗爱交出了一份谋反的黑名单,于是大清洗开始了。

皇室勋贵荆王李元景、高阳公主夫妇、巴陵公主夫妇等均被赐死,房玄龄家族几乎被清洗殆尽。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以及九江公主驸马执失思力,全部牵连进去了。高阳公主夫妇诸子流放岭南。房遗爱最后伏诛,高阳公主赐自尽,房遗直特赦,贬为庶人。

史书上讲,李治不愿意杀害自己亲人,在长孙无忌的逼迫下,流着眼泪下的旨。长孙无忌干掉了李治的政敌,自己一家独大,李治要立武则天为后,他坚持反对,于是武则天如法炮制,整死了长孙无忌。

武则天是个聪明的女人,刚被接回皇宫的时候,她对长孙无忌那可是百般的巴结和笼络。不过长孙无忌却一点都不买账,无奈之下武则天只好改变策略。武则天通过贿赂培养了一批身份低微的大臣作为自己的亲信,再加上功臣元老李勣“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千辛万苦终于当上了皇后。

659年4月有个叫李奉节的小人物,状告太子洗马韦季方等人谋反,韦季方被刑讯逼供后准备自杀。这件事无论怎么看都和长孙无忌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武则天的亲信许敬宗发挥他诬陷人的特长,硬生生的给扯上了关系:他的理由是,根据自己的推断(始末推究),韦季方的背后,肯定有长孙无忌。

根据你自己的推断,没有任何证据都能说人家谋反,后代秦桧也学了这招,换汤不换药,没有证据,但是可以“莫须有”,杀了岳飞。

所以,李治又开始哭了起来。他表示不想杀了舅舅,恐怕被世人唾骂。许敬宗赶紧上去劝,把当年汉文帝哭死舅舅薄昭给搬了出来。汉文帝推行新政,他舅舅薄昭的封地,不仅发生了叛乱,薄昭还把汉文帝派去平叛的钦差大臣钟毓给杀了。犯了这种罪别说是亲舅舅了,就是亲儿子也得掉脑袋。

这两件事哪是一回事,可是李治在没有对长孙无忌任何审问的情况下,就把长孙无忌流放到了黔州,随后许敬宗又派人逼其上吊自杀。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等人,全部废为庶民,流放岭南。长孙无忌的族弟长孙铨兼李世民的女婿,被流放巂州之后被当地县令活活打死。长孙无忌堂兄的儿子常州刺史长孙祥被绞死。

县令都敢打死皇亲,你要说没李治的指使,真没有人相信。

高宗活着的时候武则天不敢僭越,对于外戚中活着的能人或正值壮年之人,唐高宗毫不留情,但对于外戚中已经逝世的长辈,则是颇为大方。

唐高宗提倡亲蚕,于是武后的亲蚕次数堪称是有唐之最;唐高宗提倡节俭,于是武后主动将皇后裙子上的十三个褶子改成了七个;比如唐高宗忌惮外戚坐大,于是武后就“以身作则”,唐高宗活着的时候武氏子弟几乎在朝堂上不见踪影。

即便是唐高宗因为身体不好而将一部分政事委托给武后处理,武后也只能“处事皆称旨”,按照唐高宗的旨意来处理,并没有做决定的权利。所以当武后看重的李义府、袁公瑜等人被贬被杀的时候,武后既不敢出言相劝,也没资格改变唐高宗的决定。甚至面对宿敌王皇后的族兄王方翼在唐高宗时官运亨通一事,武后也只能咬牙暗恨而没法阻止。

唐高宗可以追复长孙无忌的官爵,将他陪葬昭陵,并恢复齐献公长孙晟的祭祀;对武家也同样如此,唐高宗可以给予武家死去的长辈优厚的待遇,追封个郡王王妃不在话下,而武家那些正当壮年的兄弟和侄子们被贬黜之后是生是死,那就任由他们全靠天意了。

比如武思元,武昭仪这边刚坐上皇后之位,她的这位堂兄就立马被唐高宗贬到偏远的外地郁郁而终了,直到武后熬成武太后,临朝称制后,这才有机会追赠褒赠一下这位被自己连累的堂兄。

4、“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李治灭了高勾丽,杨广李世民都没有做到。平定漠北。大破西突厥,分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次年,徙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唐朝的实际统治疆域达到了1251万多平方公里。

李治治理期间,农业持续多年的歉收,洪水、干旱、虫灾和饥馑接踵而来,一直达到危机的程度。粮价之高,前所未有,唐政府认为高物价是流通货币过多的结果,因此大量减少铸造新币,对私铸的惩办也比以前更加严厉。

京师成立了常平署,在物资供应充分时以高于当时市价的价格买回商品,物资短缺时再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出,使物价浮动保持在一定限度内。后来每个州都设立了这种粮仓

李治还重新建立科举制度,高宗年间,人才辈出。

李治被低估,一个是他自己低调,一个就是因为在他执政是帝后共同执政,死后武则天称帝,这在男权社会里是不可接受的,所以认为他是昏庸无能,被武则天蒙蔽压制。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高桂英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高桂英是李自成第三任妻子,她是明朝末期的一位女中豪杰,在抗清战争中立有诸多奇功,后来还被明隆武帝封为节孝贞义一品夫人。很多戏剧都喜欢讲述高桂英的事迹,可能很多朋友会认识高桂英,也是通过这些故事得知。那历史上的高桂英最后结局如何呢?今天正好借此机会,跟大家讲讲高桂英和李自成的故事,想了解的朋友一定不要

  • 唐代的年号简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唐代的年号表比较感兴趣了,那么很多人也要问了,想要一份比较简单的唐代年号表,其实也非常简单了,小编下面给大家已经收集好了,欢迎大家一起来学习分析收藏了。1、年号:武德(618年-627年) 在位皇帝:李渊2、年号:贞观(627年-650年) 在位皇帝:李世民3、年号:永徽(650年-

  • 刘邦平定异姓王,为什么只有长沙国和长沙王得以幸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建立西汉时,虽然名义上完成了一统,但天下局势依然呈现被诸侯国割据的态势。刘邦自然不会重蹈先秦覆辙,他便决定铲除各大异姓王,形成真正的统治。后来所有异姓王基本都被刘邦消灭掉了,只有长沙国和长沙王吴芮活了下来,为何刘邦选择放过他们呢?这个问题想必各位会比较好奇。那下面就来做个简单的分析,感兴趣就不要

  • 如果关羽在华容道杀了曹操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古代历史当中,出现了非常多的风云人物,尤其是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更是风云人物辈出。不过要说起这些人当中性格最为复杂的是谁,那魏武帝曹操绝对是其中之一。不论是在正史还是小说当中,曹操都曾数次遭到生命危险,丹最终总是能够幸运的逃走,最终成为了一代枭雄。这难免让人感到好奇,如果三国中曹操提前战死,

  • 戊戌变法袁世凯为什么告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戊戌变法过程中,袁世凯是一个较为关键的人物,但并非是决定性的人物。光绪帝多次召见袁世凯,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但结果却是,袁世凯将整个计划告诉了荣禄,导致变法走向失败,很多人不理解袁世凯告密的原因,实际上他这样做也是为了自保。因为当时光绪帝的力量远远不及慈禧太后,从这两位身上选边站,袁世凯还是选择了后

  • 淮南王英布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楚汉争霸,英布辅佐刘邦击败项羽,等刘邦建汉后,英布被封淮南王。当时,英布和韩信、彭越齐名,但他们的结局却都不好,韩信和彭越相继被杀,这让英布心生忌惮,担心下一个就是自己。于是英布为了自保,决定起兵反汉,刘邦得知后率兵亲征,最终英布不敌被杀。英布反叛的原因多半被认为是自保,但还有一种说法,称和一名女子

  • 宋朝有趣的风俗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宋朝的一些风俗习俗非常的感兴趣,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宋朝的风俗习俗有哪些呢?这些问题也非常值得大家来讨论讨论的,可以通过这些小细节知道这个宋朝的一些基本的生活情况,所以大家还等什么,速度的来揭秘看看吧。1、带薪休假在这个朝代也会有带薪休假,只要是生活在这个朝代的国家官员,就是全面干

  • 张居正的后代为什么会被万历帝抄家杀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张居正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张居正还是非常的厉害的,但是他的后代结局却不好,很多人也都知道,张居正的后代都是被抄家杀戮来的,而且还是被万历帝杀害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张居正与商鞅、王安石并称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他生前朝纲独断,权倾天

  • 张郃武力值怎么样,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张郃,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张郃曾于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人交过手,可惜战绩很扎心。不知道大家觉得张郃的武力值如何,但也是河北“四庭柱”,是堪比颜良、文丑的猛将了,而且位列与曹魏的五子良将之列,是能与徐晃、张辽齐名的智将。官渡之战,曹操亲口夸赞张

  • 高梁河之战宋军兵力占优,为什么会败给辽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高梁河之战,宋军兵力高达十一二万,是辽军的两倍之多,为何最后会惨败于辽军之手呢?这场战役还是由宋太宗亲自挂帅出征,宋军应士气高涨,但在和辽军交手的关键节点,却乱作一团,各条战线成溃败之势。这场战役结束了北宋的统一计划,而且在今后的军事行动上,再也难以占据优势。1、骄傲轻敌979二月,宋太宗率领大军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