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法正在三国是什么人物

法正在三国是什么人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769 更新时间:2024/1/11 7:08:48

说起法正,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相信对这个名字不会陌生,这是刘备手底下的谋士,最后死在了护军将军的位置上。至于为何会有“法正不死,便无三国”的说法,来自《三国志蜀书》中夷陵之战后,诸葛亮的一句感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夷陵之战,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理由,不顾与东吴携手防曹操的默契,一意孤行地发动对东吴的大战,结果大败而归,蜀汉军八万余被消灭,立国未稳的蜀国元气大伤,蜀国自关羽水淹七军,全歼于禁援军,威震华夏开始形成的匡扶汉室趋势被彻底刹住,蜀汉、东吴、曹魏对峙的三国局面开始逐步形成。

法孝直即为法正,在诸葛亮的言语之中,法正若是在世,他是可以有机会阻止刘备东征的,且退一步说,无法阻止,也不至于刘备的军团全军覆灭。

刘备集团若没有夷陵之战的大败,重新收复关羽失地的刘备,趁机扫六合,宇内归一统的极大。

诸葛亮在三国迷心中,是神机妙算的“军神”,而诸葛亮对法正的感叹,基本承认了两个事实。

第一个事实是诸葛亮承认刘备对法正的信任要高于他,他自己劝不住刘备,但他认为法正可以。

第二个事实则为法正军事能力要比他强,因为在诸葛亮口中,法正若随军,蜀军不至于大败。而刘备出征不带诸葛亮,也从侧面证明,刘备心里,他的军事能力要优于诸葛亮。

因为是让一个“神级人物”诸葛亮自愧不如,法正的地位也在网友们口中被无限放大,于是结合夷陵之战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后面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影响,就有了那句“法正不死,便无三国”。

那么这位被诸葛亮衬托火的法正,到底有有多强?是不是有真材实料?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最少对于刘备集团来说,法正是这个集团可以有鼎立之势的实际操盘手。

刘备是卖草鞋的出身,起事之初并没有固定的地盘,一直是游离于各大诸侯之间求生存,直到法正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个局面。

《三国志》:……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法正在决定追随刘备之后,立马献出见面礼,帮助刘备取益州:阁下命世英才,刘璋无明主之能,以张松为内应,夺取益州;以益州的富庶为根本,凭借天府之国的险阻来成就大业,易如反掌。

法正先是找好内应张松,然后用十拿九稳能赢的局势分析,说服了刘备入主益州。

当刘备正式进军成都时,益州军阀刘璋的手下献计策“坚壁清野”,饿死远道而来的刘备军团。刘备听闻后不知如何是好,而就是此时,法正出现了,他凭借自己对刘璋的了解,安抚刘备要稳住,继续进军。

《三国志》:……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正曰:“终不能用,无可忧也。”璋果如正言,谓其群下曰:“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于是黜度,不用其计。

法正的判断是正确的,刘璋虽然无才,但不是大奸大恶之人,牺牲百姓换取胜利的事干不出来。最后,没有坚壁清野的刘璋部被消灭,益州归了刘备。

法正劝刘备入益州,并帮助刘备拿下益州,刘备从一个无根基的流窜“犯”,变成了正儿八经的军阀。此后的论功行赏中,刘备赐予诸葛亮、法正、张飞及关羽四人黄金各五百斤,白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作为第一等的封赏。法正得以平级于诸葛亮、关羽、张飞,归入刘备的核心团队。

刘备稳坐益州后,法正出于整个刘备集团的考虑,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法正在见到曹操拿下汉中之后,并没有立马南下巴蜀,意识到这是1个曹操的失误,刘备集团翻盘的机会,于是极力劝刘备北伐汉中。

《三国志》: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

法正一语点破曹操目前汉中兵力空虚,同时给出刘备一定要拿下汉中的三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汉中为益州进入中原的口子,有了它,北伐的时候,敌人将无险可守。

第二个理由:汉中居雍、凉要害,得它可以将上诉二者蚕食。

第三个理由:汉中为出中原的口子,同时也是进益州的口子,守住它,可以阻挡敌人的长驱直入。

与此同时除了劝说北上,法正个人还以随军军师的身份出征。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的大军在定军山和曹操的夏侯渊部、张郃部对峙。为了打破僵局,在法正的示意下,蜀军分一小部分兵力攻张郃部,但进攻时并不一次性全押上兵力,而是分成诸多队伍轮番攻击,给张郃是刘备主力在进攻的错觉。

张郃在被强攻多日后上当,向夏侯渊求救,夏侯渊分兵救。结果夏侯渊刚派出援军,刘备真正主力就杀向夏侯渊部。法正一招声东击西,击溃曹操所部,最终刘备得以入主汉中。对于法正的妙计,作为对手的曹操从侧面肯定了法正的强。

《三国志》: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华阳国志·卷六》:曹操: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

汉中一战,法正帮刘备扼守住了益州的门户,使益州成为后方,得以发挥出自己天府之国的最大资源优势,而这为刘备集团在汉末能立足,并最终造就三国鼎立之局的根本。可见对于刘备集团来说,法正是必不可少的大功臣。

可惜,法正英年早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汉献帝真的无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在三国历史当中,说起那些有谋略的人,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什么诸葛亮、司马懿、庞统、曹操等一些人了,但其实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其实也很有这方面的潜能,只是很少被人注意到。虽然作为一个傀儡皇帝,有点小透明很正常。但如果你觉得汉献帝真就是个没脑子的皇帝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先看个数据。407年的

  • 朱全忠和朱温是一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朱全忠便是朱温,他们是一个人。朱全忠早年参加起义军,一路上攻陷洛阳、长安,使得唐朝根基岌岌可危。此后朱全忠归顺唐军,开始和黄巢军作战。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朱全忠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使他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割据藩镇,唐朝最后便是亡在了朱全忠手上。只是朱全忠最后结局也不算好,是被自己儿子的马夫杀死,

  • 刘禅为什么先后处死刘琰、李邈和杨仪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但刘禅虽然身为皇帝,但朝中大小事基本都听诸葛亮的,刘禅几乎没有实权。这段日子刘禅过的也是很郁闷,所以等诸葛亮病逝后,刘禅此后不再设丞相一职。有人解读说,刘禅此举是为了将大权掌控在自己手中,他和诸葛亮的关系实际上已经很紧张了,不过事实真是如此吗?诸葛亮死后,刘禅接连除掉刘琰、李邈

  • 秦国统一全国后使用的货币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春秋战国,大家都知道,最后是由秦国统一了全国,其他六国均被秦国灭亡了。那么秦国再统一全国之后也是准备了很多,而且也是进行了一次打整顿,比如说这个货币。秦国当时统一全国后使用的货币叫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秦国统一全国后使用的货币是什么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

  • 战国七雄灭亡顺序顺口溜口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相比大家对于战国七雄都是比较了解的,对于他们最后被秦国统一,都是能够想得到的,毕竟秦国当时太强大了。关于战国七雄的灭亡顺序,可能很多人都记得不清楚,很容易记岔。所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战国七雄灭亡顺序的顺口溜口诀!非常方便哦!赶紧一起来看看吧!1、战国七雄灭亡顺序顺口溜1、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

  • 何铸是一个怎样的人,曾为免除岳飞死罪遭贬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岳飞被冤下狱,最后惨遭冤杀。其实谁都知道岳飞并没有罪过,但他又难逃一死,当时不少人替岳飞求情,但做出这样的事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被贬官都还算好,有一些和岳飞走的很近的人,最后也都被杀。当时负责审问岳飞的官员,曾被他感动,一度想要免除岳飞的死罪,结果自己反倒把官位给丢了。下面就来讲讲这位人物

  • 三国惨死的十名大将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三国历史上的一些典故,相比大家应该都非常的熟悉了,但是说到各位大将,那可谓是骁勇善战!很多大将都是战死沙场,也有被小人害死的,那么在三国历史上,惨死的十名大将分别都是谁呢?下面就和下班一起来看看吧!10、孙策孙策是一位少年英雄,在父亲孙权被人射杀后,他就带着家人离开了江东,孙坚的地盘也全部落入他

  • 杨坚儿子杨俊被自己王妃毒死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隋文帝杨坚,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他最凄惨的事情莫过于他的孩子死的真的是比较凄惨啊,尤其是他的儿子杨俊,最后的结果竟然是被自己的王妃给毒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让一个杀死自己的丈夫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杨俊被自己王妃毒死是怎么回事杨坚当上皇帝的时候,杨俊才十一岁。生于

  • 妖僧是褒义还是贬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朱棣能够成功击败朱允炆,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姚广孝算是最大功臣之一。姚广孝被称为“妖僧”,这个词看上去让人感到疑惑,放在姚广孝身上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呢?在网上也是有很多争论。其实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姚广孝,能得出不同的答案,双方说法或许都没有错。从朱棣一方来看,姚广孝无疑是一位人

  • 安禄山和杨贵妃历史上真有关系吗,史料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安禄山曾让杨贵妃收他当干儿子,此后安禄山每次进宫,都是先拜杨贵妃,再拜唐玄宗。刚开始玄宗还觉得奇怪,安禄山说,胡人礼仪是把母亲放在前面,父亲放在后面,玄宗听后还很高兴。不过,安禄山和杨贵妃之间的关系,似乎不只是干妈和干儿子这么简单,不少野史中都有提到,安禄山和杨贵妃十分亲密,甚至还有不伦的说法,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