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广身上有哪些悲情色彩

李广身上有哪些悲情色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297 更新时间:2024/3/20 12:30:06

提起李广,了解他的朋友多数都会将他当成一名“悲情英雄”看待。李广在汉武帝时期,也是一名非常出众的将领,在对抗匈奴的岁月里,李广身上包揽了不少功绩。但纵观李广一生,和卫青霍去病相比,他总是难以得志,好像老天并没有站在他这一边。但这并不妨碍后人对李广的敬佩,李广身上同样有很多值得我们尊重的地方。

1、个人英雄主义色彩

英雄主义历来是被后世所广泛颂扬的。尤其在战争中,虽然不一定能带来胜利,但能给后世产生很强的影响力。

咱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比如咱们看古代的打仗,在各种小说、传奇、话本、戏曲里面,古代的打仗都是首先将军出场,将军打完后,如果某个将军把另外一支部队的将军打败了,那么打胜的一方,就会发起进攻掩杀过去。而打败的那一方,则会节节败退,溃不成军,但事实上,我们知道,古代是不可能这样打仗的。之所以在小说、话本、传奇、戏曲中会是这样一种打法,这就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个人英雄主义,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

再比如古代的军师。同样是在这些小说话本中,军师的作用也被无限夸大。在古人讲述中,军师的一个计策,会决定整个战场的生死。就算是一些在谋略上并不擅长的人,后世在传颂他的时候,也常常以谋略来传颂他。比如诸葛亮,本来只是一个三军统帅和治国能臣,在军事谋略上,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东西。但是后世传出来的诸葛亮,却主要以武略出名,似乎诸葛亮是一个谋略天才。这显然也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

赵云在当时并不是一个最重要的蜀国将领,不过在《三国演义》里面,赵云长坂坡上七进七出救阿斗,所体现的就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也被后世广泛传颂。

李广一生和匈奴打仗,最有名的地方,就体现在他的个人英雄主义。李广经常单枪匹马去和匈奴人作战,并且能从匈奴人中杀出重围,有一次,当敌军大敌当前的时候,李广却让士兵们躺在地上,高枕而卧。可以说,这简直就是后世诸葛亮空城计的原型,更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

2、悲情英雄

李广和卫青、霍去病是不一样的。卫青、霍去病固然在抗击匈奴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且获得的官职也是非常高的。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与汉武帝的亲戚关系。也就是说,卫青和霍去病走上高位,是有裙带关系的。

当然了,这也不排除卫青和霍去病自身具有很大的能力,但是由于他们与皇帝的亲戚关系太大,因此他们的功劳,反而容易被忽略。

李广不一样,李广没有这样的背景。在汉文帝的时候,李广已经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被汉文帝夸耀。但是他却一直不被汉武帝重视。

不但得不到重用,还被其他将领所忌惮,尤其是卫青对他的忌惮。这使得李广一生都没有建立太大的功绩,也没能够被封侯。总之,李广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不但李广是失败的英雄,李广的家族命运,也是非常凄惨的。

李广是秦国统一战争中的名将李信的后代。李信在秦国统一战争中究竟建立了什么样的功劳?其实后世并不熟悉。后世对李信的熟悉,是他夸口说,自己用20万就能灭掉楚国,结果被打败,成为了王翦的背景板。这样一来,李信显然就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李广的儿子李敢也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他虽然封侯了,但是由于他为他的父亲李广打抱不平,打伤了卫青,结果被霍去病在狩猎的时候杀掉。

李广的长孙李陵更是一个失败的英雄。李陵是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投奔了匈奴的,司马迁还因为给李陵辩护,最终被汉武帝处以腐刑。这些形象,都让人感慨唏嘘。

总之,李广的一家,都在抗击匈奴的过程中,扮演了失败的英雄的角色,所以才为后世所叹惋。

失败的英雄,一向是被人所同情的,它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共鸣。所以李广的名气才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后世对李广才会越来越熟悉。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年轻的黄忠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黄忠是古代老当益壮的代表人物,60岁依然能领兵打战,并斩下敌方将领的首级。关羽曾不服黄忠,他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接受黄忠和自己的等级一样。当然,在这件事上关羽做的有些不太好,后来在费诗的劝说下才接受刘备的任命。黄忠个人战力在三国中一直有不小的争议,

  • 清朝真实的官场生活是怎样的,恽毓鼎日记揭晓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很多朋友会好奇一个问题,那就是清朝真实的官场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其实想知道答案也没那么难,我们从当时一位官员所记载的日记中寻找到了答案。看下来,感觉他们每天的工作也很辛苦,时常早出晚归,而且他们的“早出”比我们想象中要早很多。想了解更多内容的话,

  • 唐朝名将刘仁轨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刘仁轨是唐朝初期名将,曾担任过宰相一职。不过刘仁轨的名气并不是很大,所以很多朋友对他的了解不多。刘仁轨为人正直,从不骄傲自满,其人品一直被众人所敬佩。而让刘仁轨一战成名的是,他曾在白江口之战中大败倭国、百济联军,救援新罗,这场战役十分的经典。其实有关刘仁轨的生平可以好好做个了解,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介绍

  • 清朝皇帝的儿子都是王爷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王爷,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词不会陌生了,在古代属于身份非常显赫的王族。获取很多人都认为,清朝王爷上都是皇帝的儿子,其实严格来说,清朝的皇子不一定都是王爷,皇太极建清后,皇子初封爵位从和硕亲王到辅国公(最低到镇国将军)都有,然后通过不断晋封到达最高爵位。1、首先要看生母的出身这一点非常重要,是不是

  • 韦贤妃一生有多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靖康之变发生后,韦贤妃也沦为金军的俘虏。后来宋徽宗等人是被扣留燕京,而韦贤妃继续北上,在见到金太宗后,韦贤妃等人被送入洗衣院。洗衣院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洗衣服的地方,而是供金军皇族选女人的场所,在这里毫无尊严可言。韦贤妃的悲惨经历正是从这一刻开始,可能多数朋友对于韦贤妃的经历并不了解,感兴趣的话可以通过

  • 刘邦为何不除掉吕后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为什么登基不久之后天天念叨要换太子?特别是到了晚年更是把换太子挂嘴上,临终前还要叫陈平去杀樊哙,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吕后,吕后身后的吕家实在太强大了,刘邦非常忌惮。母肥子弱的道理刘备当然知道,就算刘邦不是真要吕后的命,但打压她那是百分百的。越到晚年刘邦越怕,因为所有功臣都站在吕后一边,之所以杀樊

  • 吴三桂降清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明朝时期的那些名将,我们肯定马上就会想到出身于农家,消灭了张士诚,灭了陈友谅的中山王徐达、常遇春,荡平倭人,北御蒙古的戚继光了。还有着抗倭名将、平顶宁夏战乱的李如松。这些当年明朝时期的英雄人物都曾立下过丰功伟绩,被载入史册。不过有一个人,一直以来对他的评价都是非常富有争议的,这个人就是吴三桂。1

  • 关羽为什么接受曹操的封赏却不接受刘备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关羽的爵号,大家都知道是汉寿亭侯。不过这个封号是曹操给他的,而且关羽也用这个用了一辈子。但是刘备当时也封给关羽一个官职,但是关羽并没有接受。这是为什么呢?毕竟关羽和刘备还是义结金兰,最后接受了曹操的封赏并没有接受刘备的。1、爵位和官职的差距爵位是封号,一般有王、公、侯、伯、子、男等级别,一般王、

  • 三眼花翎什么意思,有多珍贵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在清朝的礼貌当中,后面会安插翎枝。这些翎枝使用孔雀羽毛或是鹖羽制作的,分别称之为花翎和蓝翎。其中花翎象征的是荣誉,只有那些有着非常显赫的军工大臣才配拥有花翎。花翎中的“眼”就是指孔雀羽毛上眼状的圆形图案,一个圆就是一个眼,眼越多就越珍贵。从乾隆时期一直到清朝结束,能够获得三眼

  • 刘邦想换太子何为阻力重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萌生换太子的想法很正常,在刘盈小的时候,刘备就不怎么喜欢他,甚至还弃子逃跑过,要不是夏侯婴将刘盈捡了回来,可能刘邦的这个儿子早就不在人世了。只是刘邦不曾想到,换个太子竟然会遇到如此多的阻力,不仅仅是吕后不同意,还有一个更大的群体不同意。最后刘邦也是没办法,只能让刘盈继位。都说立长不立幼可能会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