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后悔吗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后悔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803 更新时间:2024/1/16 9:48:05

历史上,李世民不仅干过杀兄弟这样事,还杀过儿子,而且更是一日便杀三子。李瑛虽然被立为太子,但当时唐玄宗宠爱武惠妃,武惠妃孩子很多,这就威胁到了李瑛的地位。后来武惠妃设计陷害李瑛、李瑶李琚三兄弟,称他们打算兵变,结果李世民一气之下将他们三人全部处死。玄宗会如此狠心恐怕是担心玄武门之变在自己身上重演,所以才会如此敏感,换做其他皇帝或许还不会轻易相信。

1、唐玄宗一日杀三子

早在开元二年(714年)十二月辛已,李瑛(当时叫嗣谦)就被立为皇太子。他是玄宗的次子,生于李隆基任潞州别驾时,母亲是赵丽妃。为什么立次子为皇太子呢?因为王皇后没有儿子,长子直的生母刘华妃不甚得宠,而赵丽妃以“善歌舞”得幸,因此,“以母宠而立其子”,太子便是嗣谦了。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月,皇太子改名为李瑛。

随着武惠妃的日益宠幸,赵丽妃渐渐地失宠,后来默然地亡故了。“母宠衰则子爱弛”,皇太子的地位发生了动摇。而“惠妃之子寿王瑁,钟爱非诸子所比。”事实上居于皇后地位的武惠妃,在宰臣李林甫的支持下,趁玄宗“钟爱”寿王之机,力图改立寿王为皇太子。但在唐玄宗第五次东巡期间,废立太子的阴谋尚在策划之中,还没有演化为公开的争斗。

此后“洄希惠妃之旨,规利于己,日求其短,谱于惠妃。”武惠妃向玄宗泣诉,说什么“太子结党”,企图谋害“妾母子”,甚至“指斥”皇帝陛下。玄宗一听,不禁大怒,就与宰相们商议废黜太子与鄂王、光王。

这时,中书令张九龄严正地指出:“陛下纂嗣鸿业,将三十年,太子已下,常不离深宫,日受圣训。今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日久,子孙蕃育,不闻有过,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间废弃三子?伏惟陛下患之。且太子国本,难于动摇。”还援引晋献公、汉武帝、晋惠帝以及隋文帝的历史教训,说明轻率废太子,就会有“失天下”的危险。

“今太子既长无过,二王又贤,臣待罪左右,敢不详悉。”慷慨陈词,使玄宗无法对答!但张九龄的努力,最后还是失败了。他本人也被扣上“阿党”的罪名,丢了宰相之职。“愿尽力保护寿王”的李林甫,当上了中书令,这就为废太子瑛创造了重要的条件。“李林甫专国,数称寿王美,以摇妃意,妃果德之。”一场废立太子的新风波又来临了。

大概由于武惠妃与李林甫的继续挑拨,“庶人”李瑛、李瑶、李琚赐死于长安城东驿。玄宗一日赐死三子,可谓冷酷。第二天(丙寅),太子舅家赵氏、妃家薛氏、李瑶舅家皇甫氏坐流贬者数十人,株连甚众。“家事”如此严惩不贷,足见唐玄宗对事态的估量是何等的严重!

张九龄被罢免后,他们失去了宰相的支持,深感自身岌岌可危,很有可能,他们也策划过反对武惠妃与李林甫的某些办法,当然,“被甲入宫”是子虚乌有的事。唐玄宗没有弄清真相,就在宠妃与奸臣的挑拨之下,制造了一日杀三亲子的大冤案。

宋代史学家欧阳修评论说:“明皇一日杀三庶人,昏蔽甚矣。”的确,废杀太子瑛等,是唐玄宗政治上昏庸的表现,标志玄宗由“明”趋“昏”的变化。历史上昏庸君主往往制造冤案,玄宗也是如此。玄宗尝白:“自即位已来,未尝杀一不辜。”而偏听谗言,“一日杀三庶人”,不亦惑乎?

而那位得宠的武惠妃也最终未能看到自己儿子作为太子。也许是坏事做太多,她于不久也去世了!而寿王在被玄宗夺了妻子——杨贵妃后,也就淡出了历史记载,直到自己死也未能被立为太子。

2、唐玄宗后悔吗

如果唐玄宗从头至尾都是被蒙在鼓里,那他理应会后悔,但真相谁又知道呢?

构陷这种事一定会有蛛丝马迹可寻,不难查明真相。比如武惠妃派人诏三王,一定有人证、物证,和进出宫记录。再比如三王如果想要谋反,一定有周密部署,跟救援行动肯定差异很大。总之,只要唐玄宗脑袋不被门挤过,一定不会轻易上当。

《新唐书》三王“带甲入宫”的记载或许不可信。在最可信的《旧唐书》中,干脆没有这段记载,只是说,“杨洄又构于惠妃,言瑛兄弟三人与太子妃兄驸马薛锈,常构异谋。”至于所谓的“异谋”是什么,一字未提,给我们留下一个未解之谜。

不过,《旧唐书》与《新唐书》的基本立场一样,都认为太子李瑛及李瑶、李琚,死于武惠妃的构陷,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大多数史料的认同。有人觉得这个解读太肤浅,没有看清三王之死背后的政治因素,更没有看清唐玄宗个人的政治谋划。

其实,这是一场唐玄宗借武惠妃与太子之争,展开的对外朝政治势力的大清洗!

“三庶人”事件一目了然,表面上,李瑛哥仨死于武惠妃的陷害,其实背后的主凶却是唐玄宗本人,武惠妃只是他舆论的挡箭牌而已。

父子间之所以走向反目,全然是李瑛出于自我保护,与张九龄等大佬结盟,从而站在了老爸唐玄宗的对立面。

唐玄宗要扳倒张九龄,也需要政治帮手。李林甫的及时投靠,让唐玄宗找到了张九龄的完美替代者。李林甫登上宰相之位,就能打破相权对皇权的掣肘,让相权变身皇权的附庸。为了这个目的,牺牲掉三个儿子,唐玄宗也在所不惜。

因此,那场“带甲入宫”的真相,可能远比史书记载(或掩盖)的还要严重。极有可能李瑛等人确实暗中策划了大动作,矛头也极有可能直接对准了唐玄宗。

只不过,事件尚处于商讨之中,并没有形成方案,却又被杨洄探知一二。唐玄宗无法以谋反给李瑛定罪,但李瑛们的行动,让唐玄宗意识到,他们父子之间已经走向水火难容的两极。所以他毫不犹豫地,以似是而非的“带甲入宫”,处死了李瑛哥仨。

当然,这个推论没有明确史料记载,个人想法而已,但有一点应该没有异议,即李瑛哥仨之死,可能不是被武惠妃陷害这么简单。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狄仁杰为什么是国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狄仁杰,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我国历史上唐朝武周时期的宰相,赫赫有名,被后世称之为“东方福尔摩斯”。在很多影视文学当中,狄仁杰被称之为“狄阁老”、“狄国老”,在史料文献上还记载过“狄梁公”的称谓

  • 狄仁杰为什么只是三品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大家对《神探狄仁杰》这部剧还是记忆犹新了,在这部剧中,梁冠华将狄仁杰的老奸巨猾是演绎的惟妙惟肖。当然了,看剧是看剧,同时不少人还会有个疑问,那就是按道理来说狄仁杰以官居宰相一职,同时又是武则天身边的红人,可是在剧中狄仁杰的官品仅仅只有三品。当时小编还以为这是编剧不懂历史,后来翻看史书才发现这还真

  • 历史上狄仁杰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狄仁杰之所为被现在人推上了神探的位置,在一定的程度是被各种影视剧和推理小说所影响。高罗佩,一名荷兰作家,他写狄仁杰写了16个中长篇和8个短篇故事集在一起统称《狄法官的破案故事》,引入中国后被翻译为《大唐狄公案》,所以狄仁杰是在近代才被欧洲吹捧,从而引起中国和西方的轰动,因此狄仁杰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

  • 狄仁杰黜置使官职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神探狄仁杰》这部剧相信不少朋友们都有看过了,在这部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狄仁杰被武则天任命为什么什么黜置使,代填巡狩,破了不少的大案子。在这部剧当中,狄仁杰代表的是皇帝,对巡视区域内的官员有升赏、处分的权利,甚至能“便宜行事”,先斩后奏。那么“黜置使”

  • 周昭王南征而不复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周昭王是周朝第四位国君,昭王在位期间,为扩大疆域做出了贡献。到了中期,虎方、荆楚一代发生叛乱,周昭王决定亲征,此后取得了一系列的战果,不仅平定叛乱,还收获了很多财宝。但就在周昭王凯旋的路程中,发生了一个意外,导致昭王落水溺死。这件事在当时也是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那昭王究竟是怎么死的呢?下面就来讲讲这

  • 神探狄仁杰官职一览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在唐朝建立初期,对中央官制进行了调整和规范化,主要是由三省、六部、九寺和五监组成,小编这里主要说说三省。唐代三省名称恢复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确立三省分权制度,即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执行,形成三省相互制约的格局。1、三省1.1、中书省1.1.1、沿革:中书省隋代称内史省,唐高宗龙朔二年,改成西

  • 狄仁杰死的很惨,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狄仁杰,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了,提起他第一印象就会是断案大师。当然了,狄仁杰也赔得起这个称号。据说狄仁杰平均每天断案41起,而且从未出过冤假错案。不过在狄仁杰的政治生涯晚年,他更多的是作为宰相,在武则天的权利中枢帮助决策军国大事,由于他雄才大略,机智过人,特别受到武则天的欣赏,数次请辞回家养老武则天

  • 狄仁杰和张柬之谁权大,两人差距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705年元月22日,张柬之宰相等5为重臣率领着禁卫军冲进了武则天的内宫迎仙宫,将女皇的两位男宠张易和张昌宗兄弟二人杀死,随即逼迫女皇退位。第二天,太子李显登基称帝,是为唐中宗,恢复国号为“唐”。李唐皇室的江山社稷终于光复,张柬之等五人也因此成为了迎中宗即位的大功臣。李唐的

  • 孙权和吕蒙是什么关系,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读书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三国里面孙权和吕蒙之间的关系,大家都知道孙权是吴国的皇帝,然而吕蒙是吴国的人,也就是孙权的手下。可是两个人之间可是非常亲近,而且孙权还和吕蒙有过劝学的经历。那么孙权是怎么劝说吕蒙学习读书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孙权和吕蒙是什么关系孙权为君主,鲁肃与吕蒙为臣下,两人私下是朋友关系,鲁为

  • 光绪真实容貌图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光绪皇帝原本有机会改变自己乃至整个清朝的命运,但他在和慈禧的博弈中还是败下阵来,甚至最后被人下毒毒死,其中嫌疑最大的人就是慈禧。光绪皇帝的一生,堪称一个不幸的悲剧。很多网友都很好奇光绪皇帝的真实容貌,不过比较奇怪的是,慈禧有不少相片留了下来,但光绪帝的照片却很难寻找,在民间有着众多说法,那光绪帝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