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周灭亡后为什么没有人重新复国

东周灭亡后为什么没有人重新复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07 更新时间:2024/1/24 12:13:01

东周时期的周王室,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可以说已经是非常弱的了,后世人们说起这段历史,眼光总是集中在除了周王室以外的其他各个强国之上,因为他们才是这一时期最有话语权和领导力的人群。而东周的灭亡也显得非常的悄无声息了,但东周灭亡之后,为什么历史上没有见到有人想要重新复国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东周灭亡的原因

1.1、周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其制度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分封了许多诸侯国,周王室实际上直接统治的地区只有国都附近一小片区域。其他区域都是通过诸侯国来间接统治。诸侯国在其统治范围之内拥有一切权力,只是有向周王室朝贡和出兵协助周王打仗的义务。在周王室强大时,可以节制诸侯。但随着诸侯国渐渐强大,诸侯不再听命于周王室的指挥。周朝的宗法和分封制开始瓦解。

1.2、平王东迁就是一大败笔。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平王也不是什么有雄心的君主。一朝被犬戎入侵就吓破了胆,不仅没有奋发图强,而是害怕逃避,迁都了洛阳,国都长安大片地区全封给了秦国。从此周王室式微,从一个中央政府退变成一个势力只有洛阳地区的小方国。而且还出现过郑国抢收洛阳麦子和楚庄王问鼎中原的窘境。

1.3、随着地盘的缩小,节制诸侯权力的丧失。经济实力越来越差,直接控制的军事实力也日益丧失。所以周王室不仅经济上要依靠诸侯国,政治上也受诸侯的摆布。

1.4、周王室虽然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但其号召力只是名义上的,都是空架子。各诸侯国都是利用周王室的旗号,来发展自己的势力。齐桓公尊王攘夷就是这样。到后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也只是需要周王室名义上的承认,让自己名正言顺罢了。再到后来,各诸侯国纷纷自行称王。这表示周王室的号召力一步步消亡,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

1.5、从东周开始到被秦国吕不韦灭掉,东周从来没有出过有作为的君主,虽也有想恢复周王室辉煌的,但打了败仗之后再无力回天,不是真正有作为的。强大的诸侯国都是有伟大的君主,通过改革变法实现强大的。东周倒好,本身已经很弱小了,还有分封,一分为二。这样就使得自己变得更加弱小。这好像就是一个阔少爷落魄后还不改原来的习气一样。这样的周天子也就不能中兴祖宗基业了。

通过东周灭亡的原因,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制度跟不上社会发展,地盘不断缩小,经济和政治上都受限制,号召力尽失的政权,就已经相当于傀儡了。拿着这样的一块招牌,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复国的。

2、东周为什么没有复国

像五胡十六国时期,往往一个家族人口繁多,很多叔伯兄弟都各有兵权自立一方,所以被攻灭一国,家族的其他人在另外的地方再立门户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比如慕容家的燕国,就先后有前、后、西、北、南五个燕国。而东周则不然,无论是从天时、地利还是人和来看,都没有条件复国。

从天时来看,东周衰落已久。东周的衰落始于周平王东迁,放弃了周朝的龙兴之地关中——也就是现在的陕西一带。如果说在春秋时代,周王室的地位大约相当于一个大诸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话,到战国时代,诸侯王纷纷自己称王,周天子无权无兵无粮,只能处在被遗忘的角落默默的看待战国的风云变幻。所以东周灭亡之后,无论是周天子还是周朝的臣民都迅速的接受了这个现实。

从地利的角度来看,周天子的地盘从东周一开始就是在不断缩小的,因为只要诸侯做了好事,周天子就会『赏赐』封地,几百年累积下来,周朝灭亡的时候,只剩下洛阳一个城了。当时的洛阳是天下的中心,商业非常的发达,但是从军事上讲,四面八方不是韩国就是魏国,后来则是被秦国包围,没有任何的战略缓冲,普天之下,都是战国七雄的土地,周王还能去哪里建国?

话说周王本来准备跑去韩国或者魏国来着,但是有人劝他说,您现在去了韩魏,但是韩魏不久也要被秦国所灭亡,到时候还是要再次受辱,与其受辱两次,不如现在直接投降了秦国多好呢?这么一听,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心一横,直接投降了。

从人和来说,周朝土地虽少,妖蛾子的内斗可一点都不少。刚才我们说了,周朝最后只剩下洛阳一个城,可就是这一个城也分成两个部分,由两位周王室的宗亲掌管,一个叫做东周公,一个叫做西周公,两家还互相敌对,轮流供养周天子。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了,周朝还在自己不团结,自然结果是被连锅端了。

3、东周是怎么灭亡的

前271年,客卿张禄(即范雎)向秦昭王献“远交近攻”之策。秦昭王接纳,于前262年出兵伐韩,切断上党郡与韩都城新郑的联系。韩国欲将上党郡割给秦国,但是上党军民不从,向赵国求救。赵派老将廉颇率军驻守长平,声援上党。前260年,秦大将王龁夺取上党,与廉颇军在长平对峙,双方僵持达三年之久。秦施以反间计,使赵国以只会纸上谈兵的年轻将领赵括代替廉颇。秦国同时秘密调来大将白起。长平之战以赵军惨败,四十万降卒被坑杀为结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

前258年魏信陵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大破秦军于邯郸城下,信陵君也于后来率军于函谷关外大胜秦军,但这些已不足令秦国衰落。

前256年秦国攻入雒邑,西周公投降,周赧王病逝,周朝灭亡。前249年,秦相邦吕不韦又带兵灭掉了位于巩邑(今河南巩义)的东周公国。前221年,秦国统一中原。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琅琊王氏王儇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随着《上阳赋》的热播,很多观众对琅琊王氏这个家族感到好奇。最近几年,经常能在各种影视作品中看到“琅琊”二字,实际上琅琊王氏在历史上十分出名,他们兴起于秦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权势达到顶峰。那历史上琅琊王氏中是否有位叫做王儇的厉害人物呢?下面就跟大家简单介绍下历史上的琅琊王氏

  • 唐朝李世民有几个皇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李世民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的也是非常非常的厉害,而且也非常的多情,又是皇帝,所以这后代应该就很多了,那么有人也问了,这个唐朝的李世民有几个皇子呢?这李世民的皇子排行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唐太宗李世民可真正算得上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但说到他的儿子,这些贵胄绝大多数不成器,下场也很

  • 明朝小冰河期有多冷,持续了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大约再15世纪的时候,咱们的地球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寒冷时期,史称小冰期,也可被称之为“小冰河时期”,在我国将这一时期称之为“明清小冰河时期”。那么小冰河时期的气温到底有多底呢?持续了多久呢?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席卷全

  • 曹丕为何赐死甄宓,为何下葬时还要被发覆面,以糠塞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甄宓,通常指的是就是文昭甄皇后,其实甄宓这个名字是后世传下来的名字,史称甄夫人。甄宓的父亲是蔡令甄逸,而最让人熟知的身份就是魏文帝曹丕的皇后,魏明帝曹叡的母亲。闺阁中的甄宓十分出名,自小喜欢读书,只要看过的文章均有所领悟,她还十分的贤德,在汉朝末年动荡的岁月里,甄宓曾劝说家里人献出谷物粮食分发给

  • 秦始皇时期的水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如何获得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陵中有着大量的水银,土壤中的水银浓度非常的高,而当年这些水银来自哪里呢?那就不得不说说秦始皇的一位好友,一位女商人。既然跟秦始皇是好朋友,那就必然有着特殊的地位,被秦国视为宾礼。这位女商人当时是一个大的工商业者,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女商人”。她是&ld

  • 沙丘宫变为何没人来救,揭秘赵武灵王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赵武灵王,作为战国时期独霸一方的雄主,他一直因为胡服骑射的改革而妇孺皆知。在他统治时期,不断的对军队进行扩充,开疆拓土,使得赵国的实力大大增强,进而成为了抗击秦军的中流砥柱。然而,这位雄主却在晚年遭困行宫,最终被叛乱者给活活饿死。日后的许多看客,也往往将这场悲剧的原因简单归结为继承人之争。但当我

  • 周瑜死后小乔去了哪里,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在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写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小乔嫁给周瑜的时候,周瑜仅25岁,正是男人建功立业的时候。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周瑜摆脱了袁术回到江东,此时的孙策正在集合力量,正式用人的时候,周瑜的回来让

  • 卫国人才辈出,为何始终无法称霸一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卫国是周朝存在时间最长的诸侯国,等秦朝建立后,秦二世将卫君角废为庶人,卫国这才正式灭亡。要说春秋战国的历史,卫国是一个绕不开的国家,虽然卫国一直是一个小国,但这个小国人才辈出,很多知名人物都是卫国人,例如商鞅、吕不韦、吴起等,而且他们都是改变了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商鞅自然不用说,秦国正是因为采用了商

  • 李渊有二十几个儿子,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其他人在干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初唐时期一次非常重要的事件了,李渊的三个儿子都牵涉其中,李世民发动,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自己夺得了太子之位,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但李渊却远远不止有这几个儿子,李渊总共有二十几个儿子,那在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时候,其他的那些儿子都在干什么呢?为何没有牵涉其中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 雍齿和刘邦的故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是有仇必报之人,哪怕需要隐忍一段时间,他也会默默等待机会。正常来说,如果有人背叛刘邦,那刘邦肯定会跟此人恩断义绝,并且此后不再信任他。毕竟有过一次叛变,就有可能迎来第二次。雍齿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曾背叛过刘邦,导致刘邦损失惨重。但刘邦最后并没有选择杀雍齿,反倒给他不错的待遇,这究竟为何呢?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