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有二十几个儿子,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其他人在干嘛

李渊有二十几个儿子,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其他人在干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642 更新时间:2024/2/17 16:14:15

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初唐时期一次非常重要的事件了,李渊的三个儿子都牵涉其中,李世民发动,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自己夺得了太子之位,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但李渊却远远不止有这几个儿子,李渊总共有二十几个儿子,那在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时候,其他的那些儿子都在干什么呢?为何没有牵涉其中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为何会爆发玄武门之变

当时太子就是李建成,也是李渊认可的。不过由于在李唐王朝建立的过程中,都是李世民在打天下,也由此手下聚集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武将。战功加上武将一大批,使得太子李建成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他害怕李渊会改变主意,让李世民当太子,或者即便自己当了皇帝,而手握兵权的李世民野心十足,也有资本造李建成的反。由此,使得李建成开始处心积虑的针对李世民,并且想除掉他。

而李世民也是如此,他心有不甘,凭什么自己打下的江山要让给李建成,就因为他是哥哥吗?于是也开始了和李建成之间的激烈争夺,也由此爆发了兵变。

至于李元吉的加入,是因为李元吉从小就和太子李建成关系好,使得李元吉成了李建成阵营中一个重要帮手,来对付李世民。不过在李元吉的内心中,他也是希望李世民和李建成双方来个两败俱伤,自己好渔翁得利。

至于李渊的其他皇子,不是不想加入夺嫡的行列,实在是自己的年龄太小啊。玄武门之变爆发时,出生的皇子也只有几岁大。而李渊大部分的儿子都是在玄武门之变后出生的,也就是李渊当了太上皇时期出生的,估计做太上皇实在是没意思,为了打发时间,也为了报复李世民,让他有一点负担,于是就毫无节制的开始造人计划也未可知啊。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一项最基本的原则,即皇位或者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所谓“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男孩中的老大。

具体到李渊,他的前四个儿子皆为正妻窦皇后所生即嫡出,三子李玄霸在建国前就亡故了,所以,储君只能在建成、世民、元吉三兄弟中产生,依嫡长子继承制之“立嫡以长”的原则,李建成在唐建国后顺理成章地后被立为太子。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皇位争夺战呢?李建成在战争年代功勋卓著,治军严谨,特殊经历铸就了他的文武双全,由于在军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又具有实际的领导能力,所以在唐建国后的京城长安被推为“文官之首”,而自己的太子位置来得合情合理合法,他当然当仁不让。

李世民固然为唐朝开疆拓土屡立战功:浅水原击败薛氏父子,平定陇西,得胜虎牢关之战,后又击败了王世充窦建德部,使唐朝统一了中国北方,基本奠定了唐朝版图。

李世民随战绩的提升,个人威望也在升高,对建成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此时齐王李元吉也站在大哥李建成一边;而李世民在手下幕僚的鼓捣下,认为兄弟三人中自己的功劳最大(属实),自己当太子理所当然,但立嫡以长规矩在,老爸支持建成上位的态度在!于是他“先下手为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掉了哥弟。使得李世民成为了人生赢家。

2、李渊的其他儿子在干什么

其实除了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三兄弟外,李渊其余的儿子都还很小,长子李建成、第四子李元吉都被李世民杀了,其他人都还小。

第三子李玄霸,于614年去世,当时还没爆发玄武门之变,他在后世的小说中变成第四子,为避讳康熙皇帝名讳,改名李元霸

第五子李智云,李渊起兵时,他被隋军逮捕,后来被隋炀帝处死,玄武门之变时,他已经去世9年了。

第六子李元景,他是李渊登基之后,跟莫贵嫔生的,玄武门之变爆发时,他才8岁,第六子都才八岁,那其他的儿子自然更小,所以自然不可能参与玄武门之变了。

第七子李元昌,玄武门之变时,他才7岁,李世民登基后,他参与了太子李承乾的谋反,被处死了。

第八子李元亨,第九子李元方、第十子李元礼三人,都在李世民登基后病死了;第十一子李元嘉,武则天临朝称制时,被武三思诬陷,最终以某犯罪被处死;第二十子李元则、第十三子李元懿,在唐高宗时期病死。

第十四子李元轨,跟李元嘉一样被诬陷,被流放途中病死;第十五子李元凤出生就夭折了,第十六子李元庆高宗时期病死;第十八子李元名,跟李元嘉一样被处死;第十九子李灵夔,反对武则天谋反,兵败自杀了。

第二十子李元祥,高宗时期病死,而玄武门之变爆发当年,他才刚刚出生,自然不可能参与谋反,而第二十一子李元晓、第二十二子李元婴,都是玄武门之变后才出生的,李元晓在高宗时期病死。

李元婴是李渊最小的儿子,因为跟侄子李治尿不到一壶,他被贬到洪都(今南昌),后来他建立了滕王阁,在阁中跟当地文人墨客喝酒谈文,传位历代佳话,李元婴就是滕王。

由此可见,李世民真是运气好,或许上天也在帮他,他杀掉两个兄弟后,其他兄弟年龄都还小,皇位自然是他的,如果还有其他人跟他争,恐怕他的皇位来得也不会那么轻松了。

3、李渊禅位后怎么样了

武德九年(626年),突厥侵犯唐朝边境,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在太子的东宫中担任率更丞(主管计时的官员)职位的王晊,已被秦王李世民收买,成为李世民在东宫的眼线,他悄悄告诉李世民:“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兵杀秦王。”于是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晋阳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李渊建立唐朝后,却改立李建成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后,李世民杀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李渊让出军政大权给予秦王李世民。六月七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李渊下诏说:“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九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

李渊做太上皇以后,开始的几年是在太极宫生活的。一直到贞观三年(629年)四月,他才从太极宫迁出,搬到了大安宫。

在大安宫生活期间,李渊除了参加李世民举行的一些宴会外,几乎不曾离开过大安宫。李世民经常到九成宫(即隋朝的仁寿宫,位于今陕西麟游)避暑,李渊也不愿意出行。

贞观八年(634年)十月,李世民决定在宫城的东北方向营建大明宫,作为太上皇的“清暑之所”。(由于第二年李渊病死,大明宫没有建成,一直到高宗之世,大明宫才渐成规模。)

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六日,李渊因病驾崩于垂拱前殿,年七十岁。庙号高祖,初谥太武皇帝(后改谥、加谥为神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同年十月,安葬于献陵(今陕西三原县内),其妻窦氏也加号太穆皇后祔葬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雍齿和刘邦的故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是有仇必报之人,哪怕需要隐忍一段时间,他也会默默等待机会。正常来说,如果有人背叛刘邦,那刘邦肯定会跟此人恩断义绝,并且此后不再信任他。毕竟有过一次叛变,就有可能迎来第二次。雍齿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曾背叛过刘邦,导致刘邦损失惨重。但刘邦最后并没有选择杀雍齿,反倒给他不错的待遇,这究竟为何呢?主要

  • 杨贵妃死的时候,李瑁是什么心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杨贵妃和李瑁之间的关系,很多人都是非常清楚了解的了,而李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妻子成了自己父亲的妃子,自己却始终没有办法做什么,更是没有办法说什么,以他的身份和立场,在强大的皇权面前根本没有任何办法。而李瑁也是经历过安史之乱的人,那当他得知自己曾经的妻子被唐玄宗赐死的时候,他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下面就让

  • 曹操最想得到的六个人才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曹操,对于人才的渴望在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他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感慨,面对《为袁绍檄豫州文》把自己一家上上下下都骂个遍的陈琳,曹操还是非常称心的邀请他加入到自己的阵营当中。这种稀才的境界绝非一般人能比的。曹操曾经对很多人表达出爱意,那么他最想得到却始终没得到的六个

  • 清朝祭祀使用太庙,那么原明朝的老祖宗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太庙,这是我国历史上皇帝们用于祭祀祖先的地方,说白了就是皇帝的家庙。最初只是供奉皇帝的先祖,之后皇后和一些功臣也会被供奉在太庙之中,即“配享太庙”。太庙制度早在夏朝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不过那时候祭祀先祖的地方还不叫“太庙”,太庙这个名称是西汉时期才正

  • 淄博杨大山土匪有多神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淄博土匪杨大山,早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就已经集结出了一帮子乌合之众,大概100人左右,主要在淄河西边的黎金山、卧虎山和大山一带活动。这些土匪当时控制了边河、王家寨等57座村庄,残酷地危害邻近四县边区人民。1938年,日寇侵占了张店。杨大山率股匪投靠日军,进驻张店,号称“天下第一军&rdqu

  • 吴三桂为何要杀永历帝,康熙不是说放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1644年,吴三桂投降清朝,并且在山海关大战之中击败李自成,被册封为平西王。之后便带领着八旗铁骑入关南下,横扫了长江南部地区的半壁江山。公元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进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而南明朝廷的最后一位皇帝。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永历帝于昆明,南明灭亡。

  • 马岱是怎么死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在正史中,关于马岱并没有详细的列传,关于马岱的记载全是来源于关于马超等人的一些记载当中。马岱是马超的从弟,一直伴随着马超,可以说是马超的铁杆迷弟了。马超干曹操,他也跟着一起干;马超降张鲁,他也跟着一起降;最后马超都奔了刘备,他也跟着一起投诚了。早期的马岱并不出众,毕竟蜀汉前期大将还是相当多的,马岱能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死了11个大将,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说,诸葛亮的多次北伐拖累的蜀汉的社会经济发展,将蜀汉的国力削弱了。其实关于这一点,不能说北伐没有影响,但是也没大家口中说的那么严重。与北伐带来的好处相比的话,其实这些坏处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诸葛一生唯谨慎,这同样体现在北伐中。北伐归北伐,诸葛亮可从来没有打算赌上蜀汉的国运。第一次北伐时,马谡

  • 狄仁杰为何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早年侍奉过唐太宗,所以在她的脑海中,贞观之治时候的盛况是印象非常深刻的。再加上武则天从很小就受到过非常良好的教育,有着很深厚的文史修养,对历朝历代的兴衰都是有过深刻的理解和反思的。因此,她取代李唐建立武周后,能够效仿李世民的施政风格,较完整地保持了&ldquo

  • 孙权称帝后为何不追谥周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孙权称帝之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时候才算是真正的三国鼎立时期建立,开启了三国时代,而孙权称帝之后,曾经为东吴立下大功的周瑜却没有得到孙权的追谥,这究竟是为什么?周瑜早早就去逝了,然而成为东吴开国皇帝的孙权却没有追谥周瑜,这是否是因为孙权忘恩负义?还是孙权有其他的考虑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