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一生最大的败笔是什么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败笔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229 更新时间:2024/2/7 12:27:27

说起诸葛亮,大家都很熟悉了,一个多智多谋的天才,与刘备一起打拼,又在刘备去世之后继续服务蜀汉,为蜀汉风险自己的心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用来形容诸葛亮的人生绝句,那是再恰当不过的事情了。最终注定是徒劳无功,蜀汉被灭,后主刘禅被俘,更是留下了“乐不思蜀”这种广为流传的笑话。而蜀汉的覆灭并不只是因为诸葛亮离世过早的原因,更是因为他错误的培养了四个人,为蜀汉日后的日薄西山埋下了伏笔。

1、错误的两个人——马谡师兄弟

三国志记载,刘备临死前曾告诫诸葛亮,劝他不要给予马谡重任,不然必会招致灾祸,从结果来看,刘备的确是有一双识人慧眼,但可惜的是,诸葛亮这次没有听从他的主公。

马谡其实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熟读兵书谋略,知识渊博是好事,缺乏实践却不是。和促生了纸上谈兵这一成语的赵括一样,马谡也是满腹锦绣谋略,一面对真实的、瞬息万变的战场就手忙脚乱而不知所措。

诸葛亮对马谡寄予厚望,时常提携他,平日里更是频繁与他论道。初次北伐,险要之地作为粮道上重要的一环,街亭可谓是险要至极,该交于谁镇守呢?一番思索后,诸葛亮还是将此重任交给了马谡。

肩负如此至关重要的任务,却没有与之相配的实力,他弃街亭的自身环境于不顾,选择了照搬书中成规,以高处作为根据地,在山间排兵布阵。

他的对手却不是等闲之辈,而是曹操麾下的名将张郃,张郃可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有着丰富的对敌经验,他可不会傻傻地按着马谡的游戏规则走。他随机应变,心思活泛,没有死板地硬套兵法,而是临阵分析战局,察觉了对方的弱点。

抓住高山之上饮水不便这一点张郃派遣大军对蜀军所占的高山形成包围圈,使他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粮草和饮水自古以来都是军队的生命线,生命线被掐断,蜀军的士气颓然低迷,最终在敌人的攻势下四散逃亡。

经过精密策划,目标远大的北伐,因为街亭失守,蜀军粮道遭到截断而被迫草草收场。犯下这等大错的马谡虽然没死在战场上,但也要受到军法的制裁。最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仍旧为这个“人才”惋惜。

姜维的师兄是马谡,但他又比马谡高明了许多,毕竟诸葛亮可是将其视为自己的接班人。和马谡不同,姜维懂兵书,更懂随机应变,所以是个常胜将军。

如此看来,任由这样一个勇猛善战的人似乎没什么不好,又为什么要说这也是诸葛亮的一个错误呢?

因为姜维善战,也好战。众所周知,战争必定会给百姓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使民生凋敝。因此,当权者应对征战抱有谨慎的态度,姜维却不是这样,将诸葛亮死前进行的5次北伐排除在外,姜维在诸葛亮死后20年内发起了11次战争。

战争的胜利常常属于蜀国,于是姜维被胜负欲蒙蔽了双眼,执意继续北伐势要完成诸葛亮遗憾。他没看到,此时的蜀国因为连年征战,百姓无法休养生息,国力衰微,经受不起再一次战争了。

他力排众议进行的北伐,结局十分惨淡。此时蜀国最大的威胁不是外敌,而是内忧,刘禅宠信宦官,只顾享乐,正带领蜀国走向毁灭。他应该做的是规劝君主,铲除邪佞,却贸然发动战争,最后内忧外患一起发难,蜀国丧失了最后的荣光。

2、第三个错误的人——董厥

这人的名字听来十分陌生,似乎是个历史上无名的泛泛之辈,但他其实颇受诸葛亮称赞,被其称为良士,这可是很高的评价了,也是因为诸葛亮对他的重视,他得以平步青云。

诸葛亮去世后,蜀国朝廷人才空虚,自己本身就有很不错的才能,更有诸葛亮生前的称赞为他积攒名气,董厥走马上任,职位是个要职尚书令,这个人的瑕疵不在于才华的缺失,而是德才不配,空有才华,却无德行。

蜀汉后期飞速衰落,除了有人才断层的原因之外,更有后主刘禅的“一臂之力”。刘禅自身才能不佳,即位后没有什么作为,十分平庸,可他最不该做的是枉顾诸葛亮“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竟对宦官黄皓加以宠爱,使蜀汉走上无可挽回的下坡路。

君主失德,做臣子的本该进言规劝,董厥却尸位素餐,对荒谬的现状视而不见,任由刘禅越来越昏聩。

最糟的是,董厥之后成为了辅国大将军,仍然是忽略自己规劝君主的职责,眼看刘禅走入歧路却不发一言。

诸葛亮生前显然是把董厥视为留给刘禅的辅佐之臣,可即使聪明如他也难以预料到自己死后,董厥会辜负他的期望。

3、第四个错误的人——诸葛瞻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亲生儿子,他也没逃过其父英雄,其子了了的魔咒,胆识谋略和他的父亲比起来都差得远了,而这还是诸葛亮尽心栽培的结果。

仰赖父亲的荣光,诸葛瞻在蜀汉朝廷中也很受看重,任职平尚书事,无功无过,可是真金受烈火磨炼只会愈加闪亮,但不是真金就会在火焰里显露出自身的灰暗。

这场烈火在蜀汉末期悄然而来。姜维陷入和钟会的苦战同时,留守蜀国国都的诸葛瞻也遭遇了前来偷袭的邓艾,综合来看,诸葛瞻占尽了优势。

首先是兵力,诸葛瞻手下有7万精兵,邓艾只带来了3万士兵。邓艾的部下长途奔袭,一刻不停,必定十分疲惫,而诸葛瞻一方守着自家国都,士气高涨,更有地利,结果却让人难以置信,蜀军败了,诸葛瞻也兵败自杀身亡。

诸葛瞻的惨败直接导致了蜀汉国都陷入危急,而刘禅也因此选择了向敌人投降。

4、小结

浪花淘尽英雄,时代的更迭是必然的。没人能预知自己每一个决定对未来的影响,诸葛亮也不能。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这四个错误就否定诸葛亮的惊才绝艳。他已经尽力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世人对他永恒的赞扬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王娡二婚为什么还能嫁给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王娡是千古一帝刘彻的母亲,其实王娡能成为皇后,是有一定运气成分的。王娡没有出众的出生,而且在成为汉景帝妃子之前还有一段婚姻,有朋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王娡二婚为什么还能嫁给皇帝呢?这就要说说她和汉景帝之间的爱情故事了。之所以说王娡是幸运的,原因也在于此。那下面就简单讲讲王娡的生平,以及她是如何替儿子刘

  • 黄盖与黄忠谁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黄盖是东吴第一代领导人孙坚的部下,是孙坚四大猛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之一,当然这个猛将的级别只是东吴范围之内,在魏、蜀、吴三方之中,只有东吴没有超一流武将!东吴将领武力值的天花板是张辽,因为东吴将领中孙策与太史慈实力最强,然而太史慈与张辽七八十合不分胜负,是吴将与魏、蜀两方猛将的最佳战绩!黄盖曾经

  • 朱元璋明知朱棣会造反为什么没有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明朝朱元璋的继承人,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本来是立了朱标为太子,毕竟是长子。但是没想到的是,朱标竟然英年早逝!所以就传位给了朱标的儿子,也就是皇孙。可是朱棣一直都觊觎这个位置,朱元璋也都明白,为什么没有替朱允炆解决朱棣这个障碍呢?导致最后朱棣造反。朱元璋之所以没杀了朱棣,为朱允炆扫除后患,从朱元璋的

  • 李莲英为什么会受宠,他早已把慈禧的心思看透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觉得李莲英是慈禧最信任的人,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实际上,慈禧对谁都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信任,她很清楚自己的权势是怎么来的,想要维护自己的地位,她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过李莲英能长期跟在慈禧身边,成为宫中的红人,跟他很会讨慈禧欢心有关,这从他给慈禧准备的大寿礼物就能看出。李莲英善于揣摩人心,而慈

  • 侯君集谋反为什么还能进凌烟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侯君集在谋反之前,就已经被李世民选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内。同年,侯君集因卷入太子李承乾谋反一事,最后被下令处死。不过李世民看在侯君集开国有功,也是策划玄武门之变的大臣之一,所以便没有将他的功名给剔除,可见李世民还是比较看重侯君集的。实际上,侯君集会谋反,正是担心玄武门之变会再次重演,所以便劝李承乾提早

  • 曹丕为何杀曹洪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曹丕,这是一个心胸非常狭隘的人,性格有些极端、复杂,到了他统治的后期,几乎就是个变态。说不是因为曹丕早逝,可能就会成为像孙皓那样的惨败君主。曹丕的内心是个比较自卑的人,所以在外表上表现的就很自尊自大,轻视别人的任何东西,是睚眦必报之人。事实上曹丕杀曹洪并不是特例。1、曹丕的自卑心从哪来首先,是从

  • 平阳公主有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平阳公主,汉武帝唯一封为“长公主”的姐妹。汉武帝的母亲王皇后生了四女一男,分别是平阳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金俗(进宫前所生)和汉武帝刘彻。平阳公主是对汉武帝影响较大的一位,在关于汉武帝的影视剧中能看出,平阳公主占的戏份都比较大,而且她也是汉武帝唯一封为“长公主

  • 刘宗敏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刘宗敏,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这是明末时期李自成大顺军当中的二号人,就是李自成的最棒右臂了,同时也是李自成的铁杆好兄弟,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刘宗敏,看看刘宗敏是个怎样用的人,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最后是怎么死的。刘宗敏陕西蓝田人,出身于贫苦农家,父母早亡,有其舅舅将他抚养长大。十二三岁时

  • 宋太祖是怎么对待周世宗幼子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宋太祖和周世宗的事情,话说当时宋太祖登基之后在皇宫竟然发现了这个周世宗的幼子,那么很多人要问了,当时的宋太祖是怎么处理的呢?话说仇人的后代不应该放过啊?那么宋太祖到底是怎么处理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宋太祖作为宋朝的创始帝王其胸襟气度也是非凡,不然也不会一统五代十国战乱;在历史

  • 解析嘉庆上位后对太上皇乾隆是什么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嘉庆和乾隆之间的事情,当时嘉庆不是上位之后他的爹依旧是太上皇,那么当时的嘉庆是什么态度呢?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尖锐的,也还是非常有意思的,所以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到底什么情况吧。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要分为两步来解析。第一步是在太上皇乾隆皇帝临死之前,嘉庆皇帝没有表露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