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和赵国是同宗吗?是不是都是嬴姓赵氏?

秦国和赵国是同宗吗?是不是都是嬴姓赵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25 更新时间:2024/2/11 13:50:37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秦国和赵国的事情,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秦国和赵国是不是同宗的,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还有这个秦国和赵国是不是都是这个嬴姓赵氏,对于这些问题其实也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详细的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一起来仔细的解谜分析分析具体的情况吧。

1、秦与赵是同一个先祖

秦与赵的先祖,都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的大业。大业的来历比较奇怪,他的母亲是女修,是颛顼大帝的后代;可是他的父亲是谁,没人知道,来路不明。根据传说,女修是吞了一枚玄鸟蛋,生下儿子大业。大业在历史上并不很有名,但他的儿子大费,也就是伯益则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伯益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给他“嬴”姓,后来的秦、赵两国都是属于嬴姓,大业、大费就是他们的共同祖先。

2、秦在开国前曾以“赵”为氏

秦、赵的分野,是从蜚廉的两个儿子开始的。非廉是伯益的后代,是商王朝后期的人物,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名恶来,一个名季胜。后来的秦国源于恶来这一族,而秦国的最大对手赵国则源于季胜这一族。

季胜的四世孙造父,是个了不起的人物。造父是当时天下最好的车手,后来平定徐国叛乱有功,周穆王把赵城赏赐给他。由是,造父这一族便以“赵”为氏。秦国的开国者非子,是造父的族侄。由于他们出于同源,非子这一族的人也以造父为光荣,便也以“赵”为氏。

3、秦王族是嬴姓,但秦始皇嬴政却是错误的叫法

许多人在看先秦史料时,会被姓与氏搞晕头。

如何区别姓与氏呢?简单地说,姓是大家族,氏是小家族。姓是很少的,总共加起来也大概就二十来个,而且很好认,基本上都有“女”字,比如姬、姜、嬴、姒等,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姓与名字是不同合用的,只有氏与名合用。

有人会说,秦始皇嬴政,不就是姓与名合用吗?

嬴政这个称呼,是完全错误的。那为什么会以讹传讹呢?因为秦国灭亡后,新兴的汉帝国的开国者基本上都是社会底层崛起的,先秦那套主要针对贵族阶段的姓氏学就不顶用了。到了汉代,姓与氏就逐渐混同,于是才有嬴政这样的叫法。但是我们要明白,在秦始皇生前,是不可能有嬴政这样的称谓。

4、秦国王族并非以“赵”为氏

既然秦始皇嬴政的叫法是错误的,那么应该叫什么呢?

有些人认为,秦国王族应该是以“赵”为氏。

在史书上,秦以“赵”为氏只有两个例子。其一是造父受封赵城时,秦的先祖们沾了造父的光,也以“赵”为氏。故而有人认为秦国王族一直是以“赵”为氏。另一个例子是秦始皇出生时,《史记》明确写了他小时候是叫“赵政”,以赵为氏。

以上这两个例子都没问题。秦第一任国君非子与秦始皇都曾以“赵”为氏。但是,秦王族并非以“赵”为氏。这就涉及到先秦姓氏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国君不称氏而称国,公子不称氏而称国,公孙不称氏而称国。

什么意思呢?

非子在当国君前,可以有自己的氏,他是以“赵”为氏。秦始皇在没有身份以前,也可以叫赵政,但是当了国君后,就不能再用“氏”了,而是以国为氏。

也就是说,非子在当国君前可以叫“赵非子”,当了国君后就只能叫“秦非子”。秦始皇在出生时可以叫“赵政”,但是当他爷爷当了秦国国王后,他的身份就是“公孙”,这时就不能叫“赵政”,而只能叫“公孙政”;等到老爹当了秦王,就叫“公子政”;等到自己当了秦王,就叫“秦王政”。

大家记住:国君无氏、公子无氏、公孙无氏。当你的身份是国君、公子、公孙时,就以国为氏。

我再举个例子,大家就看得更明白了。比如商鞅,商鞅最早是叫“公孙鞅”,因为他爷爷是国君,他身份是公孙,不能有别的氏,只能叫“公孙鞅”或“卫鞅”。因为他是卫国人,这就叫“以国为氏”。后来他在秦国受封于商,商实际上就是秦国的一个封国,所以这时他就称为“商鞅”。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漠北是如何纳入清朝版图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清军入关之前,已经和漠北蒙古、漠西蒙古有着密切的联系。到了康熙时期,噶尔丹和戈洛文商讨进攻漠北蒙古事宜,原本噶尔丹和漠北蒙古的土谢图汗部就有矛盾,这场战事也是一触即发。当时噶尔丹实力强大,很快便取得了优势,此后察珲多尔济只能求助清朝,而康熙皇帝决定征伐噶尔丹,最后不仅取得胜利,还将漠北蒙古纳

  • 朱棣宁王平分天下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在靖难之役之前,朱棣的军队不是很多,于是就想到了宁王朱权利。为了让朱权加入造反的阵营,于是朱棣起兵的时候,曾答应和宁王朱权平分天下。但是事实我们都知道,结果并非如此。宁王最终什么也没得到。那么宁王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的?他的家人是否服气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朱棣刚刚起兵,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由于自

  • 吕公为什么将吕雉嫁给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十四、五岁完成学业后,便投身张耳门下,当时张耳非常喜欢刘邦,便带着刘邦四处云游。大概张耳当时是在联络抗秦势力吧。这可让刘邦大长了见识,见过世面的人,吹起牛来,那一定是不一般。刘邦在分文没有的情况下,胆敢喊出“贺钱万。”这可让吕公看到刘邦的胆略和智慧。酒席间,可能刘邦在与吕

  • 夷陵之战刘备身边为何没有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夷陵之战,相信大家也不会陌生了。这场战争是三国时期蜀国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不过就是这么一场战争,刘备身边似乎没有很强大的将领,那么这是为何呢?这就涉及到刘备称汉中王后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人才不够用。都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其实得人才者才能得天下。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人才的

  • 赤壁之战基本是东吴在打,为何孙刘还要联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208年12月,在长江上,曹操的大军与孙刘联军爆发了一场决定未来走向和格局的战争,这便是赤壁之战。我们都知道,此战最后是以孙刘联军的获胜而告终,但是孙刘虽然获胜了,但是事实上破曹操的主力力量基本都是孙权的3万水军,而刘备只不过是个帮场的。而且经过此战之后刘备从一无所有到了割据一方,而孙权似乎什么

  • 详解李白李璘谋反事件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李白和这个李璘谋反的事情,很多人也都在说了,小编竟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那么这个李白和李璘谋反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们为什么要谋反呢?这个问题也非常的有意思了,也是非常值得一探究竟的,下面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我们可以一起来仔细的分析研究看看,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严格来说,永

  • 武则天去世后,朝中的武氏家族为何没被清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决定称帝其实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因为朝中多数大臣都是反对的,他们只是不敢公开和武则天作对,但内心希望武则天可以还政李氏。武则天登基后,靠着高压手段稳固自己的地位,不过最终还是被逼下台,结束了自己的女帝生活。武则天去世,朝中的武家人并没有被清算,这到底为何呢?那下面就来和大家分析下其中的原因,看

  • 揭秘唐朝十大节度谁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节度使的事情,在唐朝是有这个节度使的,那么这个节度使的排名又是怎么样的呢?还有我们也可以深刻的来揭秘这十大节度使里面谁最厉害呢?下面我们也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网友一点别错过了,速度来分析看看吧。前期是王忠嗣最强,后期是安禄山最强。相比之下,王忠嗣要强于安禄山。1、

  • 为何说藩镇割据延续了唐朝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唐朝藩镇割据是不是真的延续了这个唐朝的统治了,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为什么会经常性的有人提前这个问题了,对于这些问题比较感兴趣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详细说说吧,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速度来试一试吧。因为以讹传讹的缘故,大家一般都认为唐亡于藩镇。典型的说法有二,一是安史之乱的

  • 毛文龙对后金的牵制作用到底大到什么地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毛文龙比较感兴趣,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毛文龙对后金的牵制作用到底有多大也还是非常的好奇的,那么这个毛文龙对后金的牵制作用就真的非常的大吗?对于相关问题比较感兴趣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仔细的说说了,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速度的来分析分析看看吧。袁崇焕杀毛文龙,一直争议很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