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煌言是不是西湖三杰

张煌言是不是西湖三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829 更新时间:2024/1/19 10:52:56

张煌言是西湖三杰之一,他被认为是南明最杰出的一位政治家。1645年,张煌言率领义军和清军作战,此后又联系郑成功会师天台,一同反清。当时张煌言只不过25岁,却要背负起如此重大的责任,十分令人感到敬佩。可能大多数朋友并不了解张煌言这个人物,他的一生质朴悲壮,有着强烈的忧国忧民之心。下面准备简单介绍下张煌言的生平经历,想了解的朋友欢迎来看看。

1、南明儒将

1620年,张煌言出生在浙江宁波府鄞县的一个官僚家庭,父亲官至刑部员外郎。年少时期张煌言便胸怀大志,为人慷慨,且喜爱讨论兵法。崇祯九年时参加县试,连中三靶,成绩非常好。

崇祯十五年考中举人,而当时李自成带领的农民起义,已经遍布全国。所以明王朝便有意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所以张煌言不仅得参加文举,还要考一些武备科目。由此他具备了一定的军事能力,这能力,将伴随着他反清复明的后半生。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南下,连破扬州、南京、嘉定、杭州。

在宁波的张煌言目睹了无数官员仓皇出逃,毅然站出来,投笔从戎。跟刑部员外郎钱肃乐一起起兵抗清,拥立鲁王朱以海,后随着朱以海入据舟山。第二年的五月,清军势如破竹,接连攻破钱塘江、绍兴、义务、金华等城市。明宗室乐安郡王、楚亲王、晋平郡王在金华殉国,鲁王准备转移去舟山,张煌言便赶回老家。

2、南下抗敌

他是回去跟家人诀别的,因为张煌言知道,这一去要么打回来、要么殉国。从那个时候开始,青年的张煌言就已经打定主意,绝不会苟且偷生。无奈舟山却不愿意接纳他们,舟山总兵是隆武帝所封的黄斌卿,只好转去福建长垣。不久后,鲁王去厦门,留下张煌言和张名振。张名振要在舟山看有没有转机,张煌言被鲁王授予右佥都御史官职,负责招募义军。

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注定了他们的败局,东南沿海出现两个并立的小朝廷,决定了抗清力量无法统一、合作。反而还会形成互相牵制、抵消的局面,倘若只有一个,那这股力量必然要强大得很多。其中也不乏有能人,虽不一定能反攻回去,但抵抗的时间想必也会更长。可惜的是没有,张煌言就这样,开始了他与清王朝的对抗。主要分成三部分,一个是三入长江,顺治四年(永历元年、1647年)四月是第一次。

张煌言带着战舰抵达崇明,一度登陆,却不幸遇上了飙风。全军覆没后他被俘虏,后来又逃了出来,这也是他第一次指挥作战。顺治五年,带人恢复宁波失败后转向上平冈固守,一度联合其他义军对清军发动进攻。那个时候的他,是浙东人民抗清的一面旗帜,颇有成效。顺治八年,张煌言与张名振再次进攻崇明,成功拿下。

然而清军趁舟山兵力空虚,转头进攻舟山,两人急忙回撤。只来得及救下鲁王,郑成功虽然向南明称臣,却还是收纳了鲁王。这两个坚定抗清信念的人,成为了好朋友,结下深厚友谊。后来顺治十五年,永历封张煌言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郑成功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两个人便开始了一场抗清史上的壮烈史剧,而此前那些年,张煌言已经数次征战失败。

3、一生忠烈

多年的战败没有打消他抗清的决心,其信念之坚定,不比文天祥低。顺治十六年(永历十三年,1659年)五月,郑成功带水陆大军17万,抵达舟山与张煌言的六千人会合。这支军队从崇明进入长江,开始向清军发动进攻,一路克复。拿下江浦、皖南的太平、宁国、池州、徽州、无为、和州及苏南的高淳、溧阳、溧水等城池,共计四府、三州、二十四县。

湘赣鲁豫都为之震动了,无数人前来投奔他,这也是张煌言抗清事业的顶点。原先几年的战争清廷并不慌,这次是真慌了,急忙调大军镇压。顺治甚至在考虑是否要御驾亲征,遗憾的是郑成功在南京败了,大好局面便功败垂成。其实郑成功如果当时迅速一些,趁着南京守军不备,是能拿下的。

然而他不懂兵贵神速的道理,郑成功一败,张煌言便成了孤军。好在有百姓庇护他,将他藏在家中,这才躲过一死。郑成功收复台湾之际,清军南下,南明永历覆灭。此时郑成功的心思全在台湾,到康熙三年(1664年)六月,张煌言明白复明无望了。在南田的悬嶴岛解散义军,随后自己隐居起来,不久被清军逮捕。

大明最后一条硬汉,在走向行程时十分坦然,既然不能复明那与死又有何异?只是叹息着说: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死的那一年张煌言四十五岁,杨冠玉拒绝投降,与其一起赴死。随后万斯大等人为他们收了尸,将其葬在杭州南屏山北麓荔枝峰下,全了他的愿望。由此,张煌言成为与岳飞于谦同葬在杭州的英雄,后人称西湖三杰。

或许明朝不是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王朝,也不是最辉煌的一个王朝,但明朝也有着自己特有的风骨和傲气。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岳家军除了岳飞,还出现过哪些厉害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会问,岳飞死后,岳家军去哪了?实际上当时岳家军遭到了改编,这支骁勇善战的军队并没有消失,依然是宋朝抗击外敌的主要力量。可能很多人不了解,此后出现过的名将,还有民族英雄,其中不少和岳家军有一定渊源。今天就趁此机会,跟大家列举其中三位名将,看看他们一身都有哪些成就。当然,论名气他们都不如岳飞,但也

  • 辛亥革命黄兴后人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近代史上的民国时期,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中国有很多有志之士站了出来,有的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道路走到了最后,有的则是被历史淘汰在了岁月当中。这些有志之士当中,黄兴就是其中之一了。黄兴是孙中山的好友,也是知己,同时自己也是有着非常多卓越的功勋的。那么大家想知道黄兴的后人是如何的吗?

  • 为什么说李渊是偶然成为开国皇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李渊,他作为大家都知道,他可是建立唐朝的开国皇帝,起名唐高祖。但是世人似乎对于李渊这个唐高祖的印象并不是很深,但是对于李世民就不一样了,作为唐太宗,他的存在感可比李渊高多了。甚至是有人说什么李渊是偶然成为开国皇帝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为什么存在感很低

  • 魏殊多士邪什么意思,诸葛亮一句话道明蜀汉灭亡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有很多人不理解诸葛亮北伐为什么会失败,在他们眼里,诸葛亮是整个三国时期最为出众的人才之一,就算没有刘关张,诸葛亮也能完成刘备留下的遗愿。不过这只是理想上的美好想法,就现实来说,蜀国当时的国力难以和魏国相抗衡,或许诸葛亮早就明白这一点,他曾说“魏殊多士邪”,这句话就道出了两国之

  • 阿巴亥被逼死时三个儿子为啥不出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被强制殉葬这件事对于后金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件。女真族素来都有着妻子同丈夫殉葬的习俗,但不过是有条件的。首先是必须非常受丈夫的宠爱;其次就是膝下没有年幼的儿子的。就这连个条件来看,阿巴亥显然不满足条件。可是最终她还是被逼着殉葬了,而且她的三个儿子也是无动于衷。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 阿巴亥为什么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1626年,后金的朝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动乱,原因是第一大汗,被视为清朝奠基者的多尔衮在没有留下任何遗嘱和立下下一位诸君的情况下病逝了。由于女真族没有嫡长子继承的传统,于是清朝都还没有建立起来,各个皇子就开始为了大汗之位开始相争。大家都熟悉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所引发的“九子夺嫡”

  • 历史上尉迟恭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演义中,尉迟恭曾发誓鞭在人在,鞭毁人亡,后来鞭子断为十八截,尉迟恭选择撞柱而死。不过历史上的尉迟恭并没有自杀,这是演义虚构出来的情节。李世民登基后,尉迟恭作为功臣也是得到了对应的奖励,但他此后却居功自傲,不懂分寸,李世民多次提醒尉迟恭他才幡然醒悟,最后选择告老还乡。整体来说,尉迟恭结局还算不错,并没

  • 八王之乱关系图,八王之乱的影响及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关于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可以说是影响颇大,最关键的是这一次动乱发生之后西晋就直接导致灭亡,而且经济上面也是造成了非常打的损失。那么关于这一次八王之乱因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皇族之战,他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八王之乱关系图八王之乱”因权臣杨骏和晋惠帝司马衷

  • 清朝宦官为什么没有那么厉害,清朝有宦官专权现象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宦官,大家应该都知道,很多宦官其实在朝堂之上都会干预政治决策,这种现象在很多朝代都有出现。也就是说之前的皇帝是给了宦官一些权利,所以才导致如此,但是在明朝时期为什么就没有宦官专权现象呢?明朝的宦官为什么没有那么厉害!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清朝宦官为什么没有那么厉害纵观我国

  • 诸葛亮北伐是谁在拖后腿,姜维最后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实际上,北伐是诸葛亮做出的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因为他知道蜀汉能否翻身就在此一举,如果北伐毫无成效,那刘备的遗愿恐怕是难以实现了。不过曹魏原本就比蜀军强大,诸葛亮不会选择和敌人正面交锋,尽量智取。只是面对如此强敌,却还有人在背后拖后腿,导致北伐战役几乎是无功而返。诸葛亮也是有心无力,最终病死五丈原,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