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夷陵之战后为什么孙权先求和

夷陵之战后为什么孙权先求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720 更新时间:2024/2/20 20:06:17

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这是人类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惨败。在这场战争当中,刘备败在了陆逊的火攻,被迫退守到了永安,刘备率领出川的蜀军大多数都损失了。在史料中记载着“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刘备在这场战役中,损失的人马不下五六万人。在赵云增援后,刘备才在白帝城稳住阵脚,与东吴进入对峙。但是,在这种有利的情况下,孙权并没有对刘备穷追猛打,反而撤回了主力,并向刘备求和。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1、孙权在夷陵之战中所处的窘境。

夷陵之战是从公元221年七月,刘备率军伐吴开始的。到了第二年夏六月,陆逊以火攻击败刘备。在追击到白帝城后,秋八月陆逊率军撤回。在这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孙权其实是处在度日如年的境地。

这是因为,孙权在面临着刘备的军事压力的同时,在自己的北方侧背,还有一个曹丕在虎视眈眈。如果应对失误,东吴就会遭到灭顶之灾。在夷陵之战前,孙权为了避免两面作战,他就向曹丕称藩投降。这样,在他抵抗刘备的讨伐时,就能够解除曹丕的威胁。因为如果曹丕和刘备一起夹击孙权,是东吴无力抵抗的。

在当时,曹丕的部下就看出了孙权的窘境。刘晔就向曹丕建议,出兵攻打东吴的后方。这是因为孙权的军队主力在夷陵与刘备对峙,他剩下的军队是无法阻挡曹丕的进攻的。如果曹丕渡江占领东吴最根本的江东地区,东吴肯定会灭亡。

这样,刘备即便是得以出川,他也大不了夺取过去的荆州之地。而曹丕占领的是东吴的腹心之地,两者的收获相差悬殊。东吴灭亡后,天下就剩下曹魏与蜀汉两家。以双方的实力来看,曹魏的优势更为明显,形势对曹魏有利。

但是曹丕以孙权投降,不能失信天下。还说什么自己要坐山观虎斗,去消灭剩下的那个老虎。在整个夷陵之战期间,曹魏没有插手战局,只是袖手旁观。这就给了东吴打败刘备的机会。不过,在这段时间里,孙权也是寝食难安。曹丕在这段时间里,也是不断的试探孙权,给孙权以压力。

曹丕不断派使者,向孙权索要各种珍禽异兽,奇珍异宝。孙权的部下都感到愤愤不平,要求孙权拒绝曹丕的要求。可是孙权为了战局的稳定,忍痛尽量满足曹丕的索求。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孙权的窘境了。

2、夷陵之战后孙权面临的形势。

夷陵之战以东吴的胜利告终,可是孙权的战略形势并没有改善多少,反而更加扑朔迷离了。刘备虽然战败,但是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他并没有因为这场战败而自暴自弃。相反,他在得到赵云的增援后,在白帝城稳住阵脚,挡住了吴军的进攻。刘备自己则坐镇白帝城,根本就没有回成都的意思。这样,孙权和蜀汉依然处于战争状态,战斗依然接连不断。

而在夷陵之战后,曹魏与孙权之间的关系也急剧恶化。曹丕在夷陵之战时对刘晔所说的,想要坐山观虎斗完全是种托词。这是因为,以曹魏的形势来看,它只能对东吴用兵,根本对蜀汉产生不了什么威胁。

这是因为曹魏想要讨伐蜀汉,只能从汉中方向上下手。可是汉中方向上有秦岭天险,再加上当地经过长年的战乱破坏,人烟稀少,物资匮乏。当年曹操用尽全力,都没有能够夺回汉中,更何况曹丕。刘备在讨伐东吴的时候,他并没有抽调汉中的一兵一卒,也是为防御曹魏的进攻做好了准备。

曹魏的主力都在关东地区,从这里进攻东吴要方便很多。曹丕早就做好了三路攻打东吴的准备。他所说的坐山观虎斗,拒绝在战役期间攻打东吴,只不过的对刘晔嘴硬而已。他最根本的心理,是不愿意让刘备得到一点点的利益。而曹丕唯一的作战方向还是东吴。

因此,在夷陵之战后,曹丕对孙权的政治讹诈愈演愈烈。他让手下去东吴,要求孙权对曹魏盟誓效忠,并送儿子为人质。这当然遭到了孙权的拒绝。于是,在夷陵之战结束后一个月,九月曹丕就派遣了三路大军攻打东吴。

但是东吴对此已经有了准备,在夷陵之战结束后,陆逊马上率领吴军主力撤退,正好赶上防御曹丕的进攻。曹丕虽然和东吴相持了半年,最后也只能罢兵。从曹丕这场闹剧可以看出,幸亏曹魏有了曹丕这种大愚若智的君主,东吴才得以苟活下来。

这样,孙权就成为了三国中最孤立的国家了。它一时间成为了蜀汉和曹魏共同的敌人。这是孙权一直极力想避免的形势。

3、孙权与刘备言和是双方的共同需要。

九月,曹丕发兵三路攻打东吴,双方进入相持不下的交战状态。在此期间,孙权派使者向刘备求和。在历史上,是这样记载这一事件的:

冬十月,诏丞相亮营南北郊於成都。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

经过我们梳理整个历史脉络,就可以看到孙权为何害怕刘备,还要主动向刘备求和了。这是因为九月曹丕发动了对东吴的进攻,而十月,刘备对蜀中又进行了兵力的动员。他命令诸葛亮在成都南北郊区建立军营,编练新的军队。而刘备自己则坐镇白帝城,对东吴虎视眈眈。

假如刘备再卷土重来的话,东吴前有曹魏的大军,侧后有刘备的攻击,战略形势极为不利。搞不好的话,东吴还会有灭亡的危险。这是孙权心里害怕的原因。而政治经验老到的刘备,也抓住孙权的这一点,对孙权施加压力。他亲自给陆逊写信,表达自己准备再次出兵,问陆逊如何应付。虽然陆逊强硬的回答了刘备,可是这件事也给孙权留下了心理阴影。

因此,为了避开两面作战的形势,孙权才会主动向刘备求和。当然,在这件事上,刘备处于主动的位置。他可以同意孙权的求和,也可以不同意。这是因为蜀汉的地理形势保证了它的安全,蜀汉对于东吴进可攻退可守。而东吴面临两面夹击的威胁,对议和的期望要远远高于刘备。

但是,刘备最终还是答应了孙权的求和要求。这是因为,刘备也无力将同东吴的战争进行下去了。从战略上来说,吴蜀联盟对抗曹魏才是两国唯一正确的战略。蜀汉和东吴的夷陵之战,其实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东吴消灭了蜀汉五六万军队,而自己也损失了上万的军队。

这样,吴蜀双方的实力与曹魏直接的差距越来越大。如果双方继续对抗下去,吴蜀两国的最终就只剩下灭亡一条路。一场夷陵之战,让刘备发热的头脑冷静下来,重新回到了正确的道路上。

从刘备自身的情况来说,他不能容许他继续和东吴对抗下去了。刘备的精神和身体在战争中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在白帝城期间,刘备就已经身染疾病。他的身体状况,已经没有能力再带兵打仗了。而没有他率领的蜀军,根本就不是陆逊的对手。

再加上由于长年征战,蜀汉的国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蜀汉的统治区里,叛乱四起,诸葛亮和他的手下为了平叛四处奔波。在这种情况下,蜀汉也无力支持一场新的战争。不过,刘备为了改善自己的战略态势,与孙权进行了最后一场博弈。

刘备故意征集新军,自己坐镇白帝城,摆出一副准备对东吴用兵的架势。东吴和曹魏相持,形势已经极为不利。如果再与刘备开辟新的战场,无异于雪上加霜。所以孙权才会在战役结束后,见好就收,主动向刘备求和。刘备也顺坡下驴,答应了孙权的请求。

4、结语

孙权向刘备求和的时候,正是曹丕向东吴发动三路进攻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刘备坐镇白帝城,并且让诸葛亮征集训练新军。这使得孙权十分惧怕,主动向刘备求和。刘备做出一副进攻东吴的姿态,就是想逼迫孙权求和。他就是要孙权留下两面作战的阴影,不得不主动解决。否则的话,在曹魏和蜀汉的夹击下,东吴很可能会陷入灭顶之灾。

不过,当时刘备身染重病,也是时日不多了。蜀汉的统治区因为长期的战争,民穷财尽,叛乱四起。他为了给蜀汉赢得喘息之机,一直在白帝城坚持。直到东吴与蜀汉议和后,刘备才托孤诸葛亮,离开了人世。可以说,逼孙权议和,是刘备为了蜀汉政权的延续,做出的最后一次努力。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娥为什么救不了苏义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在《大宋宫词》中,苏义简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可能比赵恒还要更加深刻一些。虽然苏义简从来没有透露他对刘娥是何种感情,但能看出,苏义简是非常喜欢刘娥的,而且是默默的喜欢,默默地付出,这种精神也是十分伟大。只是苏义简的结局有些令人唏嘘,他遭到陷害,但刘娥却无力救他,一个悲剧英雄的形象就这样刻画出来了。1、

  • 董卓手下有哪些大将,有什么特殊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董卓,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先后担任过羽林郎、军司令、西域戊已校尉,官至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参与过东汉朝廷对羌人的战争。到了汉灵帝晚期的时候,官至左将军,朝廷忌惮董卓的势力,于是多次想要将其征召入朝为官,但是董卓一直不肯。董卓宁愿在地方担任有实权,有兵权的将领,也不愿意到中央担任有名无实的高官。

  • 朱元璋称帝的时候还有什么亲戚在世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朱元璋,我们大家都不会陌生,明朝的开朝皇帝,一个从讨饭要饭最底层做起,一路走上皇位的人。说到这里不乏有人就会想了,当年朱元璋称帝的时候,他还有没有亲戚在世呢?事实上是有的,除了自己的亲生子女外,他还有一个侄女,一个侄孙,一个堂侄女,一个姐夫和一个外甥在世。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吧。1、

  • 战国时期晋国的首都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战国时期晋国的古都在哪里,其实这个问题不是很严谨,因为早在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且诸侯地位被周天子承认为标志。也就是说,战国时期的开始,所谓的晋国应该是存在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是周朝的诸侯国,为春秋五霸之一。晋国的创建者为周成王姬诵的弟弟唐叔虞,父亲为周武王姬发。晋国历经684年,共

  • 曹操逃跑的华容道是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华容道,相信很多喜欢玩小游戏的朋友们就会想到华容道这个休闲益智小游戏。不过了解历史的朋友们肯定就会想到了三国时期曹操败逃时候的华容道了。关于曹操败逃时的华容道真实的地理位置在哪,在民间是各有说辞。不过从多方的情况来看,曹操逃跑的华容道应该是在如今湖南省的华容县境内了。1、历史文献。首先,据宋代出

  • 赵祯大婚却被郭皇后气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赵祯的母亲是李宸妃,并不是刘娥。在《大宋宫词》中,刘娥决定把一切真相都告诉赵祯,也是给自己的好友婉儿一个交代。实际上,这只有这样做才能解开赵祯和刘娥之间的矛盾,坦率是最好的解决方式。经过这件事,赵祯成长了不少,他决定取郭氏为皇后,但大婚之夜就被郭氏的一番话惹得不高兴。历史上,宋仁宗和郭皇后关系并不好

  • 为什么柴荣主张先解决契丹,而赵匡胤为何主张后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仔细的回顾一下柴荣和宋太祖所制定和实施的统一策略,不难发现,两人的总体思路是非常一致的。不过这两个人都是务实主义者,通过实际情况,且包括了一些后人常忽略掉的情况,做出了最为符合实际的决策。宋太祖和周世宗,他们执行统一的纲领性文件都来自王朴的《开边策》。1、总体思路一脉相承在《开边策》中,王朴提到

  • 叫魂案中皇帝恐惧的来源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所谓的叫魂,就是通过某种做法让人的灵魂离开身体。古时候的人非常的迷信,认为人是宥灵魂的。若是有人施了妖术把人的灵魂抽出来,那么就可以控制别人的灵魂,而被抽离灵魂的人不久后就会死去,这种在古代就被称之为“叫魂”。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讲一讲让大清皇帝动摇的叫魂案。1990年,美国哈

  • 隋朝将领史万岁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史万岁虽然知名度不算高,但他却是一位非常骁勇善战的将领。史万岁年少时便展现出了骑射的天赋,15岁跟随父亲出征,通过他的洞察力,发现了战事的最终走向,其军事天赋慢慢得以展现。此后史万岁立有多项战功,不过他打仗虽然厉害,但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往往会得罪人,这也导致史万岁结局悲惨。1、名将史万岁小说《隋

  • 刘娥让赵祯娶郭清悟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赵祯一早就表示自己不喜欢郭清悟,但刘娥还是坚持让他取郭氏,最大原因还是在于郭清悟背后的势力,可以帮助赵祯稳固朝政。但赵祯年轻,还不懂这些,最后也只能硬着头皮把郭清悟娶了,此后可想而知,他们的婚后生活毫无幸福可言。赵祯最喜欢的是曹汝,郭皇后得知曹汝有了身孕,直接怒气攻心,对赵祯动了手。这下赵祯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