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达摩来到中国的原因是什么

达摩来到中国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551 更新时间:2024/1/19 10:53:38

说起达摩祖师,也可称之为“菩提达摩(Bodhidharma)”,意译道法,是南天竺人,出生于什么时候无从开证,但圆寂在大约536年。据说达摩祖师是南天门婆罗门种姓,是香至的第三子;还有一说是刹帝利种姓。达摩祖师是在我国南北朝时期来华的,若是问他为何来华,在史料中没有具体记载,但是我们可以推敲一下其原因,原因可能有这三点:

1、两汉曾十分强盛,威名远扬,西域南亚一带不少人有向往“强汉”之心理。

2、东汉桓帝建和年间之后,真正开了近三百年的大量西域南亚佛教人士来华热潮。达摩即在此潮流之中。

3、隋唐之前,西域南亚小国林立,真正影响强大的是以“婆罗门教”教义为核心的“印度教”。佛教与之信仰不同,在当地影响受限,这或许是导致其向东发展的重要原因。

东汉以后来华佛僧,大多经由高昌、敦煌等陆路来华。亦有一些自海路而来。据说,“达摩”南朝宋末即由南海抵中土。后被梁武帝迎至建康,即今江苏南京。但因与武帝语不相契,遂往北魏,在洛阳、嵩山等地游历并传禅学,遇慧可收其为弟子,传《楞伽经》4卷。

其在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达9年。

传说他以“二入四行”教人重视坐禅和教理,要求通过壁观,识自本有真性(理入)。在实际上达到“无爱、无得失、无悲喜、无是非、超脱一切”之境界(行入)。因而被称为西天(天竺)禅宗第28祖,以及东土(中国)禅宗初祖。

唐朝,代宗赐为圆觉禅师。著有《少室六门集》等。

东汉永平三年,明帝遣中郎将蔡愔等十八人出使天竺,迎回迦叶摩腾、竺法兰,并以白马负回佛经。这是佛教首次正式入华。

但此后八十年里,佛教在华影响并不见于史书。直到桓帝时的安息佛僧安世高来华开始,才掀起了佛僧东来的热潮。

此后将近三百年里,安息、月支、兜佉勒、康居、于阗、龟兹、罽(ji)宾、中天竺、天竺等等西域和南亚的佛教高僧,连绵不绝入华,至隋以前,来华后有较多译著者即百余人。传教修行而无著作者不计其数。

实际上,当时许多西域的小国,后来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比如“于阗”,唐代已是安西都护府所辖四镇之一。

佛教先是传到了这些地区,然后再向东传播。

“罽宾”,在今克什米尔一带,玄奘《大唐西域记》里称之为“迦湿弥罗”。此地,是中国小乘佛教的传入地。

中国佛经四大翻译之一的鸠摩罗什,西域龟兹人士,曾随母往罽宾,先习小乘,后习大乘,来华后,成为中国大乘佛教的主要创建人。

鸠摩罗什,被认为是“大乘空宗”。

“达摩”,如前说多,则是“大乘禅宗”初祖。

而中国佛教之“禅宗祖庭”,被认为是“少林寺”。

北魏孝帝时,天竺僧人跋陀来华,深得敬重。孝文帝先在洛阳为其建寺,后又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即495年,在河南登封少室山林中为其建新寺,故名“少林寺”。跋陀为该寺首位“主持”。

之后,“达摩”在此寺面壁修行。寺内至今尚存“达摩亭”。五乳峰上有“达摩洞”。

北周武帝废佛,此寺亦毁。后重建,更名为陟岵寺。

隋文帝敕复原寺名。

唐初,寺僧力助太宗作战,今有《唐太宗赐少林教碑》。之后一直广受崇敬,名闻遐迩。

目前所知,记载“达摩”极其所传禅宗最详的,是唐初道宣撰著的《续高僧传》,恕不赘引。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宋朝起义不断是因为可以招安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论富裕、文化、生活水平程度,宋朝比唐朝更加繁荣。宋朝在人们的印象里,有富足的一面,但也有不太好的一面,就是宋朝发生过的起义事件特别多。为什么兴盛的宋朝,各地还会频频起义呢?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个是朝廷的角度,还有一个是起义者的角度。宋朝有着比较特殊的招安制,有些起义者最后会受到朝廷的

  • 宋朝恩荫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恩荫制度很多人应该听说过,小编也听说过,好像就是宋朝的一种制度,但是具体是什么制度就不知道了,估计很多人也都不太知道这个制度是什么制度,今天我们就可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看看这个宋朝恩荫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还有这个宋朝恩荫制度评价和影响,一起来学习学习。1、宋朝恩荫制度的含义宋朝时期的恩

  • 如果孙权没有偷袭,徐晃的援军能打败关羽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襄樊之战,这是关羽一生中最后一次进攻型战役。在此之间的长时间里,关羽都坐镇荆州。为了保卫刘备的大后方,一直处于防御姿态。在这场战役当中,关羽充分展现出了自己的军事才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在关羽的胜利面前,曹操企图迁都来躲避关羽的锋芒。在手下的劝说下,曹操一面派徐晃救援襄樊,一面与孙权联系,夹攻关羽

  • 清废后静妃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静妃是清朝唯一一位废后,据悉,顺治皇帝废后的理由有三个。第一,和静妃的婚事不是自己选择的;第二,婚后相处不和睦;第三,静妃不贤良淑德,难以做出表率。在很多清宫剧中,静妃也是常常被黑的那一个,那历史上真正的静妃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真有如此不堪吗?从《孝献皇后行状》的记载来看,静妃的确是一个嫉妒心很强,

  • 为什么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曹操是怎么评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夷陵之战,打了一年的时间。从表面上来看,刘备是为了给关羽报仇才发动的这场战争,而实际上是为了解决从208年赤壁之战便遗留下来的荆州归属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了蜀汉日后北伐并一统天下的战略问题。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刘备发动东征也掺杂着公元215年孙权趁曹操攻打汉中、刘备主力北调之际派吕蒙攻夺荆州三郡的旧

  • 李世民为什么对长歌那么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家人被杀后,长歌一直把李世民当做最大的仇人,但李世民从没有打算置长歌于死地,反而处处替她开恩。可能有人会说,因为长歌是阿瑾的女儿,阿瑾又是李世民的恋人,所以才会对她那么好。但这应该只是原因之一,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长歌行》这部剧其实展现出了一些很深刻的东西,如果不好好思考的话难以发现,不知道大家

  • 刘娥什么时候还政给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刘娥病逝后,赵祯才得以亲政。也就是说,刘娥在世的时候,她并没有还政的打算,这可能令很多人感到不解。赵祯得知自己生母是李宸妃后,他和刘娥之间的关系跌落到冰点,赵祯也有考虑过要拿回大权,但当他看到母亲的遗容,似乎是明白了什么,他最后应该原谅了刘娥,并且成为了一名好皇帝。在北宋历史上,对宋仁宗的评

  • 澶渊之盟的利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澶渊之盟的事情,也还是很有意思的,话说这个澶渊之盟到底有哪些内容和意义呢?这个问题也还是比较值得讨论的,下面小编也已经给大家收集了相关的资料了,大家可以看看,看看澶渊之盟的利弊,还有澶渊之盟的内容和意义,感兴趣的一起看看。1、澶渊之盟的利弊1.1、澶渊之盟的积极作用:a、结束了

  • 赵恒留给婉儿的遗诏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宋真宗封禅前,单独和婉儿见了一面,还给了婉儿一封遗诏,应该是有非常重要的内容。推测遗诏可能写下了有关赵祯身世的真相,这样可以保住婉儿一命,但对刘娥来说没什么用。还有一种可能是让刘娥垂帘听政,这样虽然委屈了婉儿,但起码能保证赵祯的地位不会受到威胁,朝廷局势稳定才是最重要的。刘娥和寇准的矛盾也在这,刘娥

  • 张作霖死后为什么一直没下葬,为何停尸九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1937年的6月3日,奉天城,也就是如今的沈阳。一辆专车从珠林寺带出一具遗体,遗体是刚刚做完慰灵祭的,将要从石山车站上车前去锦县,然后安葬在当地的驿马坊。伴随着专车慢慢开来,后面跟着将近一里长的送葬队伍。花圈、万民伞、挽联、万民旗是一应俱全。细看之下,还有数十个日本官兵跟随在灵车左右,送葬队伍哀伤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