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官署名锦衣卫,沈炼的历史故事

明朝官署名锦衣卫,沈炼的历史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887 更新时间:2023/12/9 2:52:34

大家好,给大家推荐明朝官署名锦衣卫,沈炼坐堂。说起来,沈炼并不是锦衣卫里官衔最高的,但是我们之所以在这里要把他单独拎出来说,除了他与严高家族的恩恩怨怨之外,沈炼应该算是明朝锦衣卫里最有学问的一位了。

沈炼字纯甫,号青霞,出生于正德二年(1507年),是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江浙之地自古便多人墨客,沈炼从小就深受江浙文化的熏陶,加之他从小聪敏,自幼就能工古文。沈炼的文风奇绝,自成一派,就连当时浙江的一代文豪渭看到沈炼的文章之后都不得不称赞“以奇惊一也”。文盛后来看到沈炼的文章,也惊讶得不得了,称沈炼为奇才,让沈炼补了府学生。才名满江浙的沈炼的仕途生涯在这时要比他同时代的徐渭好多了,徐渭先后八次参加乡试,全部落榜,而沈炼在嘉靖十年(1531年)先是考中乡试,又在嘉靖十七年(1538年)考中了进士。

也就是在沈炼考中进士的这一年,另一位风云人物也开始在历史舞台上渐渐显露出他的锋芒,这个人就是—严嵩。和沈炼一样,严嵩自幼也是个天才型的孩子,“少年聪慧,善于作对”,比沈炼年长二十七岁的严禽在沈炼考中进士的这一年己经担任了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的重要职务,慢慢步入了上层官僚的行列。就是在这一年,严高完成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一次“蜕变”。当时有朝臣上疏请献皇帝庙号称宗,以入太庙。朝中包括严高在内几乎所有的重臣都持反对意见,并且力谏阻止。这让明世宗朱厚熄很不高兴,他恼怒地写了一篇《明堂或问》,一点儿不给面子地严厉斥责所有反对的朝臣们。见风使舵的严嵩在看完《明堂或问》明白了皇上的心思后马上改了口风,并且照着皇上的意思“条划礼仪甚备”,解决了献皇帝入庙称宗之争。虽然严离在仕途上碰到了挫折,可正是这一次小挫折让严嵩学会了怎样去应付性情乖僻多变的明世宗,勤勉加上温顺,以及对于明世宗性情的了解让严篙的政治地位逐渐巩固,成为了明世宗的亲信。可以说,这一年对于沈炼和严嵩来说,都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考中进士不久,沈炼就被任命为漂阳知县,走马上任。作为政治生涯的第一站,沈炼很珍惜这次机会,在漂阳任县令期间,他兢兢业业,并且勤勉有加,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称赞,可谓是政绩卓著。沈炼清廉刚直的结果是与当地的御史发生了争执,御史的官衔大啊,因此跟上面报告说这个知县能力有问题,办事不靠谱,就让土级把沈炼转到了往平去当县令。说起来,其实这个把沈炼支走的御史暗地里还是很钦佩沈炼的,只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谁让你沈炼挡了人家的财路呢?还好,这位御史只是把沈炼从滦阳转到了往平,同样是七品级别的县令,也没有太祸害他,就算是平级别的工作调动罢了。到了在平以后,沈炼依然是跟从前一样,勤于政务,在老百姓交口称赞的同时,当地榨不到油水的官员又把他给调走了,这一次把沈炼从在平转到了清丰,当然,官衔还是一样,七品县令。到了清丰以后,沈炼终于开始琢磨了,怎么人家别的官在一个地方任职一干就是好儿年,甚至还有干了十几年的,为什么我就跟打游击似的,老是不稳定昵?沈炼也知道,这样下去没有特别出众的政绩,怎么可能有加官进爵的机会昵?像这样今天这儿干两天、明天那儿干两天的,政绩过于松散,不够集中,很不便于给上级领导留下好印象,升迁之路其漫长。

可是为什么老是调动呢?沈炼就去找身边的朋友,请教原因。对官场略知一二的朋友就告诉他,说你啊,肯定是招惹了上级,让人家不高兴了,觉得你是个“烫山芋”,就老是把你往别处调。沈炼就说那有什么办法吗?对方就说有啊,你多讨好讨好上级领导不就得了,碰到上级领导搞点儿小动作什么的,你睁一眼闭一眼不就得了。沈炼叹了口气,说哥们儿你不知道,我这个人就这个病,容不得一点儿看不顺眼的事儿,尤其是比我级别高的要是让我看不顺眼了,我更受不了。朋友一听,这可难办了,那这样吧,你强迫自己多参加点儿社会活动,你不是喜欢文学吗?多和文学青年们聚一聚,谈谈风雅,这样时间不就不充裕了,有些你不该管的事情你就没有时间管了不是。沈炼觉得朋友这话也对,基于他对文学的热爱,为了文学忽略政务这种事儿应该也会发生,于是沈炼就去找他的同乡兼好友陈鹤、徐渭等当时名士结成了“越中十子”社。可是沈炼先生太低估自己的办事能力了,茧然加入了文学社团,经和三五好友去青山绿水之中吟诗作赋,可是他依然把政务处理得好好的,丝毫不比从前逊色。

这一下清丰的儿位官员们可受不了了,心说你高雅,平常处理完了政务就去吟诗作赋,可我们还要营私舞弊捞油水呢,你以为我们都跟你一样喜欢寄情山水啊?于是沈炼在清丰也就待不下去了。而且清丰的这几位,明显没有漂阳、往平的那几位好说话,他们烦透了沈炼,于是给上级打了个报告,把沈炼从知县的位置上拉了下来,送进了锦衣卫的经历司当经历。好了,话说到这里,知识分子沈炼就这样从一个县令加入了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的行列里,虽然远离了从政为民的第一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沈炼开创他政治生涯的新纪元,与上面头头脑脑一大堆的七品县令相比,锦衣卫虽然也机构繁杂,但好歹是皇上的直属部门,有着其他机构所没有的特权。而对于以后历史的影响,作为锦衣卫的沈炼与作为县令的沈炼相比,也明显要高出很多。

标签: 沈炼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强敌环伺的北宋,商品经济为什么还那么繁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提起宋朝,国人总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似乎宋朝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是汉民族的一个耻辱。北宋的灭亡确实难堪,靖康之耻是北宋以及南宋永远都抹除不掉的污点。然而如果抛开成见,北宋的成就其实也是极其辉煌的。许多人将宋朝称为“弱宋”,包括北宋在内的三百年间,被视为中国积贫积弱的时期。言语犀利者抨击程度尚且

  • 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对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大汶口文化,新石器时代,历史解密

    大汶口文化的早期阶段基本上只分布在山东和苏北地区,其南界不过黄河,向北到达鲁北地区,西界在运河两侧,东至黄海。但胶东半岛地区早期遗存的文化性质,历来存在着不同意见。大汶口文化中期阶段的分布范围南、北两界无大变化,但有迹象表明,当时可能已经开始了向西扩展的趋势。此时,学界对胶东半岛同时期的遗存性质的看

  • 刘备好不容易打下的天下 最后连江山和孩子都没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蜀汉,刘备,历史解密

    说起刘备的个人物,大家就一定要说他的心胸比较宽了。在面对很多人的本领都比他强的时候,他一而再的让自己内心不去嫉妒,比较宽广,承受住他人异样的眼光。毕竟大家都知道如果一个老大的能力比手下要弱,那么这个老大必定会遭受了很多的流言蜚语。但是刘备承受下来了,他知道自己没办法改变自己的智商,所以他只能让自己在

  • 令妃统摄后宫十多年,为什么乾隆一直不立令妃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令妃,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令妃的人生非常有趣,她有两个重要的十年:一个十年生下了四个皇子和两位公主,其中永琰还被立为继承人,再加上倍受乾隆宠爱,因此巩固了她在后宫的地位;另一个十年是继后乌拉那拉氏被废后,她统摄六宫,代行皇后职责,在后宫荣耀之极,然而直到去世也没能被立为皇后。那么乾隆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不肯立令妃为后呢?难道真

  • 投靠刘备之后的马超不被器重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马超,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在我们熟悉的三国演义中,让我们最为熟知的一个武将组合想必是刘备手下的五虎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但是前者这加入刘备集团之后表现的都是非常的活跃,无论是大小战役表现的都是非常的优秀,但是唯独马超在加入刘备集团之前表现的非常的活跃,但是加入到刘备之后感觉就像被雪藏了一样,之后的消息并不是很多,相

  • 朝廷四品官:道台和知府谁的权力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巡抚、总督两个封疆大吏的区别和等级划分。其实除了巡抚和总督以外,还有两个官职势均力敌,那就是道台和知府。在明清时期的官职中,道台和知府都是四品官。那么,两个中级官员中,到底谁的权力更大呢?认真的说,这个主要看道台的实际工作,因为知府的工作是固定的,道台的工作则差异巨大,

  • 义和团的组织结构是什么样的 首领和教案事件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义和团,历史解密

    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组织结构成员义和团的成分极为复杂,既有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下层人民,也有部分官军、富绅甚至王公贵族,后期也混杂进了不少流氓无赖,“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娼优隶卒,几乎无人不团”使得义和团的组织极为松散,不利

  • 袁复礼从事过哪些研究?有着怎样的理论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袁复礼,地质学家,历史解密

    袁复礼,河北省徐水县人,祖辈为官宦人家,父亲曾中过秀才。祖母彭氏出身于苏州名门世家,读过私塾,为供几个孙子上学,她先后到天津师范学校和奉天师范学校教书。袁复礼1908年到1912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祖母的教养和期望对他影响很大。 1913年袁复礼考入了清华学堂高等科,1915年被保送美国。开始在纽

  • 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吴越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吴越,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吴越国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由钱镠在公元907年所建,国都杭州。先后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为正朔,并且接受其册封。强盛时拥有13州疆域,约为现今浙江省全境、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市)、上海市和福建省东北部(福州市)一带。吴越国历三代五王,至公元978年钱弘俶"纳土归宋",立国

  • 太子胤礽到底有没有能力,利用兵变推翻康熙?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胤礽,清朝,历史解密

    在康熙年间的太子胤礽可以说是,清史中一位悲情的人物。30年的太子生涯中,他曾经历过两次废黜。在胤礽第二次被立为太子以后,他确实有过兵变的打算。胤礽是康熙帝第二子,其母为赫舍里皇后。因赫舍里皇后在生育胤礽时,难产而死。出于伉俪情深的康熙帝,便册封仅一岁多的胤礽为太子。随后胤礽便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