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首都决不可设在江南

为何首都决不可设在江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217 更新时间:2024/2/14 21:40:06

首都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重中之重的,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这里涉及到很多方面,是一个国家的“心脏”。在中国历史中,西安、南京、洛阳、北京等城市都是常常被设为国都的,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不过在这些古都当中,南京非常的特殊,因为只要是树立在这里的政权,似乎朝的寿命都非常的短命,就不如说东吴、东晋、陈、梁、宋、齐等等,都是在历史上匆匆而过。即便是后来的民国时期也摆脱不了这样的宿命。

1912年,清末帝溥仪正式退位,封建王朝的历史正式完结。但是,此时除了中国的未来如何走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新的首都应该设立在哪里?

1、民国初年的建都之论

1912年第一次建都之乱。辛亥革命后,中国历史迎来了新的局面。此时的孙中山等人主张建都于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他们认为这里有着诸多优势,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政治还尚未明晰,金陵是极其可靠的地方。

对于孙中山等人主张建都金陵的主张,章太炎在1912年初致信南京参议会,列述金陵建都的五害。他主张建都北京,若迁都金陵,广大的北方失去了文化和政治经济中心的影响和统治力,政府“威力必不能及长城以外”,尤其是北京作为旧有王朝的首都,有着极大的政治影响力,如果就此迁都,原本的积累也将化为乌有,这是一害。文化的影响力不及,“是将北民化为蒙古”,是二害。若袁氏被迫南迁,日俄会乘机侵及东北,中原失重,国体将土崩瓦解,是三害。政府南来,蒙古诸王相拥戴,使南北分裂,是四害。若政府和使馆南迁,耗资极大,民穷财尽,是五害。此述五害,切中要点,但是当时的民国政府并未对此在意,依然选择了南京作为首都。

但作为后来者所看,章太炎所述均为实际,后来蒙古分裂、日本入侵东北,远在南京的国民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也只能束手无策。

1927年5月张其昀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中国国都之问题》,他在文中提到北京官吏腐败,积重难返,人文与物力都不及南京,加上风沙肆虐的环境,和缺乏海道的不利因素,不宜为首都。南京高山、深水、平原并有,有国际交通的便利,人文优势巨大,最适宜建都。此说带有很大的不合适性,官员、文化等北京与南京状况实则不相上下,人心叵测。此后的20年间,张其昀发表数篇论文,为建都南京进行作证。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中以蒋介石为首的北伐主力与以冯玉祥为首的东征主力在徐州会师时,冯玉祥首先向蒋介石、吴稚晖等人提出了国民政府应从南京迁都北京的意见。

此时的知识界,开始兴起一股建都南京、北京之争。

当时的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站出来讲话:“南京建为首都是总理理想的主张,总理还要将遗体葬在南京……首都建在南京已无问题。”而北方则以阎锡山等人为首,认为应该建都于北京,此时的这些政客背后都有着极大的政治立场,建都北京、南京更多的是一种力量的比拼,以及对自己未来的规划。

最后,政府内部一锤定音,对于建都的问题,也不允许再做讨论,最终决定建都于南京。在长期的军阀会战之后,南京又一次被政府所认可。但未来的走向如何,在当时看来一切都未可知。

此后的建都之争,依然在继续进行着,在抗战快结束之时,对于建都为何的问题又一次受到了关注。

2、钱穆主张建都西安

抗战时期的,南京的国民政府因为战场的失利被迫迁往了重庆,而在抗战即将胜利之时,各界逐渐开始热议战后还都还是迁都。

1942年钱穆撰写了《战后新首都问题》一文,从历史依据、逻辑分析、未来展望等不同的角度,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一个国家的立国精神,应该走逆势,不可走顺势。正如个人般,应努力向上,不该顺势滑下。中央政府在南京,全国知识分子、经济力量都集中向东南,西北本已荒废,再加东南引诱力一拉,将更没有办法。在先是半身不遂,若不根治,到后必然会全体麻木。假使建都西安,由中央政府的领导,知识分子、经济力量,便可拉向那一边,逐渐移回一部分,好让两边逐渐得平衡。汉、唐立国,便是如此般由东向西倒拖的,此刻则当由南向北地逆转。”

在文章之中,他提到“偌大一个中国,总不该专门注意在天津、青岛、上海、杭州、福州、广州那些专供外国人吸血的新都市。应该同样注意到察哈尔、绥远、宁夏、新疆、青海、西藏以及滇西一带广漠区域。不该对这些大敌视若无睹,认为无足轻重”。

西北地区有着诸多的文化底蕴,如果仅仅考虑到东部地方的问题,难免会忽视一些较为现实的问题。中国自为一体,不可轻易分割,新疆、西藏等地,这是中国宝贵的国土,就像之前的讨论一样,仅仅关注到什么总统意愿、政局,但却忽视了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就是国家治理,如何能够将这些区域进行有效管理,国都的设置至关重要,这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

对于自己迁都西北的想法,钱穆认为上述文章并不能表达清楚,在他的新文章之中提到:“中央政府是一国的头脑指导中心,头脑该摆在冷的地方,要暴露在外,要摆在大门口,摆在前面。头脑所在,全部血液都向那里输送,全部神经都向那里会合。头脑不能安放在胸腹安逸处。太温暖是不行的。”

当时的钱穆极力主张迁都西安,但未被国民政府所采纳,南京固然有其优势所在,但难免也会有诸多隐患遗留。

再一次的建都之争则是国民党退出历史舞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抉择问题。

3、新中国建都于北京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选定国都的问题也提上了日程。

当时在主席的心中也选定了几个城市,包括西安、开封、洛阳、北京、南京、哈尔滨等等。

王稼祥认为,西安太过于偏僻,而且当时的西北也是非常地贫穷落后,不太适合;洛阳、开封都在河南,尽管在中国历史上都做过首都,但如果选择这两个城市,无疑是头顶上顶了个“水盆子”,而且在近代也是残破不堪,经济也比较落后。河南地区虽然地处中原,但在近代时期的没落,也使得其并不具备建立国都的条件。

在经过诸多抉择之下,最后的选择在南京与北京之间展开。

关于建都南京的问题,很多人表示这是当时国民党的根基所在,在很大程度上还有着一些旧有的模式,但是共产党人的群众基础主要是在北方地区,而且为了表示与旧政权区分开来,很多人并不乐意去南京。而且当时的南京地处南方,距离港澳较近,如果有什么问题,很容易引发诸多隐患。

因此,最终的决定就是选择了北京。

当时的北京,相较来说保存比较完善,具有政府办公的条件,这对于新政权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而且北京地区还有一定的治理基础,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加上当时的东北、华北地区均已经解放,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选择北京将会有一定的优势。还有一点就是当时的北京靠近于苏联,在力量协作上也有一定的优势。

北京再一次被作为了全国的政治中心,一切都在迎来着新的生机。

4、结语

钱穆先生认为建都不应屈居于江南,这是有着一定的远见的,但是他选择建都南京,虽然有其缜密之考虑,但却忽视了西安的弱势,就是水资源以及环境的干燥,而且当时的关中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如果建都于这里,起步发展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个等待的过程是新中国等不起的。

北京确实在地理位置上有其优势。400多年前,永乐皇帝力排众议,选择将明王朝的国都迁到北京,或许其中就有诸多利害的考量。只是不知道,如果当时的明王朝,继续选择留在南京,会不会也会受到“短命”的影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楼兰古城是谁发现的?当时是怎么发现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问这个楼兰古城的事情,很多人要问了,这个楼兰古城到底是谁发明的呢?最后这个楼兰古城又是怎么发现的呢?这其中又有一些什么样的故事呢?如果对这个楼兰古城一些相关的问题感兴趣的话,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楼兰古城遗址是由斯文·赫定在罗布泊的一次探险中被率先发现。

  • 罗塞塔石碑有几种文字,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说道罗塞塔石碑,可能有很多朋友们会觉着比较陌生,这事如今大英博物馆中最受欢迎,也是最珍贵的展品之一。这块石碑出土于埃及的拉希德镇,那么这么一块平平无奇的石碑到底有着什么魅力呢?以至于让这个世界上众多学者都为之神往。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罗塞塔石碑吧。1、托勒密王国在讲述罗塞塔石碑之前

  • 马超去蜀国之后为什么变得郁郁寡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马超,大家应该都直到,那可谓是一代悍将啊,他的实力可以说是让很多人都信服,而且曾经打得曹操弃袍割髯,威震天下。但是自从投靠刘备之后,就变的非常低调,而且甚至郁郁寡欢。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为不良名声所累在小说里,马超是个忠肝义胆之人。可历史上真实的马超,却始终背负着恶名。

  • 为什么说孙策不死便无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孙策这个人,可能大家应该都直到,在三国历史可是声名显赫的,而且还是人称“小霸王”,作为一代头领,为什么后人都说“孙策不死,便无三国”?历史上孙策真的有这么打的作用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北方。曹操将汉献帝挟持到自己的大本营许昌,以天子名义号

  • 顺治为什么要废自己的表妹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顺治,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他的第一位皇后,实际上就是他的亲表妹!然而这种亲上加亲的婚姻是当时确实比较流行的。但是既然是非常流行的,而且还是他的亲表妹,本应该非常喜欢才对,但是为什么后来执意要将其废了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出身高贵,喜好奢侈顺治帝的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出身于蒙古科尔沁

  • 李师师为什么会喜欢燕青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李师师这个人,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她可是古代名人,在北宋的时候是非常受欢迎的一位青楼女子。所以这样一位美女自然是吸引很多男子的,毕竟自古英雄爱美女。但是李师师最后为什么会喜欢燕青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尽管受宠于当朝皇帝,但李师师并非皇帝的专属,毕竟她本质上就是个青楼女子。既然宋徽宗不给她

  • 杨秀清为什么斗不过洪秀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杨秀清,大家可能并不是很熟悉,但是洪秀全就了解了,毕竟他是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但是实际上太平天国中期的领导者是东王杨秀清!但是作为有实际权利的领导人,为什么最后没有斗过洪秀全呢?导致后人只直到洪秀全并不知道杨秀清!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杨秀清被洪秀全轻松干倒,一点也不意外。杨秀清的实权大,

  • 诸葛亮为什么会中刘琦的上屋抽梯计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说到这个“上屋抽梯”是三十六计里面的第二十八计。对于这个计谋最经典的事迹就是诸葛亮和刘琦之间,因为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竟然中了刘琦的计谋。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上屋抽梯的经过刘备到荆州归附刘表之后,与刘表的长子刘琦关系很好。刘表的后妻蔡氏希望自己的儿子刘

  • 合肥之战孙权为什么会输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合肥之战虽然不如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有名,但也是三国时期一个比较重要的争夺战。参战双方是东吴和曹魏,他们在合肥这个地方展开了多次较量,结果孙权始终没办法取得突破,最终是含恨吞下败果。比较令人好奇的是,为什么在合肥东吴就是没办法战胜曹魏军队呢?其实这有外界的因素,也有吴国内部的因素。下面就来做个简单的分

  • 商人为什么叫商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商人为什么叫商人非常的感兴趣,其实大家估计也都知道,但是真正让大家仔细的解释解析的话,那就是还是说不出个一二,小编也不知道商人为什么叫商人了,其实这个商人的叫法还是有历史渊源的,到底有什么样的历史渊源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做买卖的人叫作:商人。做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