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的内阁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明朝的内阁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975 更新时间:2024/2/3 2:08:25

内阁是在明朝的时候创立的一个机构,这个机构和皇帝之间的联系非常多,基本上是皇帝直接授权的。而且这个内阁制度对于明朝的政治生活影响非常大,甚至是取代了前朝的宰相制。那么这个明朝的内阁制度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萌发期

洪武、建文时期,还没有内阁之名,但内阁的形态已经萌发。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太祖废中书省和罢丞相后,每天要亲自处理大量的政事,于是当年九月设置了四辅官。所谓四辅官,是效法古代三公四辅的说法而设置的。

洪武十五年(1382)七月,四辅官废除,这一时期前后又对辅政形式做了新的尝试,除了设置“翰林院平驳诸司文章事”这一机构外,还设立了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

2、创立期

永乐皇帝即位后,对洪武、建文时期的辅政形式稍事变通,创立了内阁制度。具体做法是,恢复洪武时翰林院的设置,继续用翰林官辅政,并使之制度化、固定化,辅政地点在文渊阁。文渊阁在午门之内,文华殿南面,地处内廷,入直人员要在大内就餐,于是称为内阁。

此文渊阁指南京故宫的文渊阁。迁都北京后,北京宫廷中的文渊阁位置与南京相同。今日故宫的文渊阁,非明代文渊阁,为乾隆时所建。内阁最初也不是官署名,而是入直文渊阁的俗称,以后固定化、经常化,就成为文渊阁的代名词,并演变为官署名。

3、发展期

洪熙、宣德和正统初年,这一时期内,内阁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仁、宣之后,以侍郎、尚书入阁的比例越来越大,随着阁臣品秩大增高,内阁的地位也越来越明显。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正德年间。

4、鼎盛期

嘉靖、隆庆、万历初年,阁权向上下左右全方位渗透。内阁一般由五到七人组成,多时达九人,少时也有二三人,一人独在内阁的情况极为罕见。内阁多人,必有一人主持阁务,这就形成了首辅。一般说来,首辅以入阁先后,资历深浅,以及皇帝的信任程度来确定。内阁地位提高,首辅的地位自然更高。弘治、正德以后,只有首辅才能秉笔票拟,地位和名望与次辅、群辅有很大差别。嘉靖以后,更有一批首辅权力膨胀,成为权臣。

5、衰落期

万历中后期以及泰昌、天、崇祯三朝,阁权从顶峰向下滑落。鼎盛期的内阁,特别是内阁首辅,权力过重,给明朝高层权力运作带来新的矛盾,这些矛盾决定了内阁权力必然要走向下坡路。

明初本来已经消弭的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又有复张的兆头,《天府广记》引明朝人何良俊的话说:“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故自世宗以来,宰相未有能保全身名而去者。”何良俊讲的“宰相”,就是指内阁首辅。杨廷和、张璁被迫去职。夏言竟然被杀于西市。严嵩罢官后被抄家。高拱被轰赶狼狈离朝。张居正死后被籍没。总之,前一阶段权力过大的首辅几乎下场都很凄惨。而且,内阁内部争夺首辅地位的明争暗斗日益突出,阁臣之间钩心斗角,相互倾轧。

万历中期开始的东林党议,与皇权和阁权的关系,以及阁权之争、阁部之争密切相关。从此,内阁的尊荣地位逐渐消失。到了天启年间,阁臣拜倒在权阉魏忠贤门下,蝇营蚊附,成为宦官的附庸。崇祯朝,阁臣身世沉浮变化莫测,17年间竟有50名阁臣先后在政坛上表演,多数阁臣成为皇权的牺牲品,内阁走到了下坡路的尽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何独叶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中国,这里是世界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地域辽阔,动植物资源丰富,距今为止,已发现了苔藓、蕨类以及种子植物等多达32000种。动物包括兽、鸟、爬行类以及两栖类2100种,个占据着世界总和的10%。虽然说我国的野生资源非常的丰富,但是由于人为的掠夺和工业性的污染,再加上人们对于动植物保护的意识

  • 清朝官帽上的顶珠是什么材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反映清朝时期的影视作品相信大家也看了不少了,相信大家都会有注意到清朝官员官帽上的那颗顶珠了。不同级别的官员,官帽上的顶珠也是不一样的。官员的品级越高,那么顶珠的价值也就越珍贵。那么接下来小编就从九品芝麻官开始一直到一品大员的顶珠的变化做个介绍。1、九品芝麻官。九品是清朝官员队伍中最低的品级,九品官员

  • 古代鼓励生育的政策是什么,有什么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朝历代中,人口一直都被视为是最重要的国家资源,与农业生在一起,占据着古代中国绝对的核心地位。农业生产规模越是强大,那么就意味着国力就越是强大。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维持,同时人口的多少也直接关系到了国家的赋税情况和兵役情况。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是国家强大与否的重要标志。所以

  • 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有什么区别?他们哪个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锦衣卫里面的南镇抚和北镇抚司非常的感兴趣,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都分别有什么区别呢?这个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哪个更大呢?对于这些问题相比很多人都非常的好奇,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相信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可以来学习学习。1、镇抚司的设立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为

  • 古人为什么那么重视嫡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古装剧相信我们也看过不少了,相信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不论是皇族,皇亲国戚,还是贵族、平民、老百姓,家住都会将权利和财产转交给儿子继承,而这个儿子还必须是嫡子。除非是因为嫡子由于什么原因早年夭折了,否则无论这个人是否有才华,都会顺理成章的坐上家主的位置。这就让很多人感到疑惑了,同样是

  • 孙绍祖为什么要折磨迎春?其实迎春这边问题也很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孙绍祖的问题,很多人非常的好奇,这个大老爷们为什么总是折磨这个迎春,很多人反正就是想不通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也很多了,各个方面都有,一方面有孙绍祖的问题,也一方面有这个迎春的问题,具体怎么说下面我们继续来分析看看。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她的豪门身份有没有力量是由她的

  • 古代官员请辞后为什么一定要告老还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历史剧大家也看了不少了,相信我们经常会听见这么一句台词:“皇上请允许老陈告老还乡”。不论是什么级别的臣子,想要退休,或是引咎辞职,通常都会加上这么一句话作为奏章的结尾。要知道,这句话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客气话,或是约定俗称的请辞惯例。在中国历史上,官员若是想要退休或是辞官,选

  • 孙邦佐和孙膑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今年准备和大家介绍一位比较冷门的历史人物,他就是宋朝农民起义军领袖孙邦佐。网上关于孙邦佐的资料并不多,想要了解他的生平故事,需要从更专业的书籍中寻得。后世对于孙邦佐的评价并不高,因为他曾接受金军的招降,被认为是他一生的污点,不过这其中似乎是有误解。说起来,孙邦佐和大军事家孙膑还有一定关联,那有关孙邦

  • 为何地府十位冥王就阎罗王最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不知道大家看过韩影《与神同行》没有,电影里面的故事设定就是主人公经历地府七次审判的过程,和题目提到的十代冥王有点不太一样。大众所熟知的十代冥王来源于《西游记》当中的描述,而这十个冥王之中尤属阎王最出名,为什么呢?因为阎王是投地府第一个要见的冥王,也是必见的冥王,为什么呢?听小编慢慢分析!先总体介绍一

  • 清朝为什么能取代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清朝取代明朝,很多人其实都认为明朝灭完是迟早的事情,毕竟自身的腐败是根本。那么为什么清朝能够取代明朝呢?正是因为当时明朝的腐败才能让清朝有机会进入中原。至于其中的主要原因,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政治上极度腐败,几乎到了无官不贪的地步,连张居正这样的名臣也手脚不干净,何况其他。在明末当官,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