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人的帽子有什么讲究

古人的帽子有什么讲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467 更新时间:2024/2/14 21:48:25

了解我国古代礼仪的朋友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男儿20岁的时候就会举行行冠礼,既然名为冠礼。这个仪式的主要内容就是族群中的族长或是父亲给戴上一顶帽子。举行冠礼之后就意味着这个男儿彻底成人了,需要担负起家族、宗族以及国家的责任了。若是一个人下决心在任何场合都不戴帽子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他是要自绝于社会了。

东汉的袁闳,见朝政昏暗,就“散发绝世,欲投迹山林”,唐朝的白发牢骚,也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而且,这帽子也不是随便戴戴就行,庶民有庶民的戴法,平民戴不起帽子,以黑巾裹头,所以庶民就叫“黔首”,官员有官员的戴法,在什么场合什么人戴什么帽子,被国家以近乎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一旦违背,后果难以预计,轻则受顿训斥,重点罢官免职,再重点要是被扣上藐视朝廷的罪名,那就更恐怖了。

在唐朝,官员的衣服分为常服、公服、朝服和祭服,在不同的场合穿着。每种服色也有相应的帽子。闲居所穿常服,帽子为平巾帻,日常办公或是一般觐见皇帝所穿公服,帽子为弁冠,也就是俗称的乌纱帽;重要典礼所穿为朝服,帽子为进贤冠(爷为远游冠,御史大夫、中丞、御史为法冠,近臣为高山冠);重大祭祀场合所穿为祭服,帽子为冕冠。

宋太祖赵匡胤为防止官员交头接耳,发明了带硬翅的平翅乌纱帽,又叫展翅襆头或直脚襆头;辽金时期,官员不必髡(kūn)发,帽式和宋人大致相同;元代蒙古族官员带四方瓦楞帽,汉族官员沿袭宋制;明代沿袭了宋代的传统,只不过,宋代官员的一字翅在明代变成了圆头翅。

明代皇帝带的则是类似圆顶襆头的翼善冠(乌纱折上巾,帽翅自后部上折起;清代皇帝有冬夏朝冠。官员为顶戴花翎,用孔雀翎饰于冠帽后,以翎眼多者为贵。

可见,帽子在古代是多么的重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犹太人为什么没有被同化,为何说同化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近代时期的犹太人建国运动被称之为“犹太复国主义”。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就被犹太人定义为“复国”。虽说“复国”与“建国”看起来就一个字打差别,但是在平时对这两个词几乎是混用的概念。不过以色列人肯

  • 古巴国是现在的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古巴国,不是指美洲加勒比海旁边的古巴,而是咱们中国境内历史上的古巴国。在如今的四川地区,先秦的时候其实是两个国家,西边的就是古蜀国,东边就是古巴国。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古巴国,看看古巴国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文化。首先还是得说说“巴”这个字

  • 韦皇后为什么没能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爱知道,韦后是在武则天之后的,才上位的。当时武三思为宰相,韦氏为首就有了非常庞大的专政集团,简直是一点一点的往哪个武则天靠拢,但是韦后还是没能成为第二个武则天,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韦皇后其实也一度成为过最接近武则天地位的女子,只是为什么最终没有成为像武则天这般的

  • 崇洋媚外的正确思想立场是什么,并非一味地“崇”和“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崇洋媚外是近几年被批评比较多的一种现象,我们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碰到一些“崇洋媚外”的人,但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思想,跟我们此前的历史有着直接关系。近代中国有着一段非常耻辱的历史,西方通过工业革命完成了一轮进化,而我们这边却是闭关锁国的状态,和外界的差距根本就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 晴雯为什么是芙蓉花神?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晴雯的死的事情,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晴雯的死是不是和这个袭人有关?还有就是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晴雯为什么被称为是芙蓉花神呢?这些问题也都非常有意思,也是值得一探究竟的,关于这些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1、袭人是害死晴雯的直接凶手话说这袭人和晴雯都是从贾母处过到宝玉

  • 克苏鲁恐怖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克苏鲁,相信如今很多朋友们都在开始关注关于克苏鲁神话的一些故事了,一个个关于克苏鲁的黑暗神话恐怖故事。克苏鲁是个极其强大的外星生物,通常我们称之为旧日支配者,最早登场于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苏鲁的呼唤》。那么克苏鲁到底有多恐怖呢?他的恐怖之处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作为凡人,我们如何通过人类

  • 匡扶汉室和反清复明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对于这两个词听的很多吧?毕竟在很多清朝的电视剧里面都会出现。而且关于这个“反清复明”的口号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清朝。但是还有一个“匡扶汉室”,这两个词虽然意思都是差不多的,但是还是有区别的,大家甚至认为匡扶汉室比反清复明听的更激动!赶紧一起来看看

  • 陈汉末代皇帝陈理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元末起义领袖陈友谅的故事想必各位了解的比较多,那今天是准备讲讲陈友谅儿子陈理的故事。陈理在历史上受到的关注度并不高,可能大家也都不在乎陈理的经历。虽然陈理被拥立为陈汉皇帝,但他继位时只是一个小孩子,根本没有处理政务的能力。后来陈汉被朱元璋攻灭,朱元璋并没有杀陈理,而是将他封为归德侯。朱元璋此举看似仁

  • 古代城门为什么用火烧不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双方交战的时候,进攻方一般都会被城门拦在外面,可是要知道城门一般都是用木头做的,为什么不能用火直接烧开呢?而是用梯子攀爬城墙。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吧?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看官们知道,古代城门是木头的,可是您仔细看,在厚重的木制城门的外面,还包裹着一层厚厚的铁皮。

  • 战场上的弹壳都是怎么处理的,真的要回收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抗战时期,子弹作为作战的工具,那可是想当珍贵的。尤其是当时并不是很富有,子弹匮乏,所以都是省着用的,但是当时战场上的弹壳都是怎么处理的呢?毕竟那么多的弹壳总不能都丢在地上吧?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抗战时期,早期国民党政府还会按时拨付粮饷,弹药这些。从1940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