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回纥帮唐朝续命百年,唐朝为何要倒打一耙?

回纥帮唐朝续命百年,唐朝为何要倒打一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697 更新时间:2023/12/15 7:40:54

755年(唐朝天宝十四载)12月16日,唐朝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安史之乱”就此拉开序幕。

在“安史之乱”爆发初期,叛军势如破竹,仅用七个月时间就攻占了唐朝京师长安,大唐王朝命悬一线。在此危急时刻,太子李亨在众人的拥护下于灵武登基称帝,是为唐肃宗。新皇登基给忠于唐朝的文臣武将们多少带来了一点信心,此后近半年时间中,唐军和叛军互有胜负,战争进入了胶着期。

757年,唐朝得到了北方游牧部落回纥的帮助,从而大大加强了军队实力。这一年秋季,唐朝与回纥联军一举收复长安、洛阳。作为报答,唐朝赠给回纥人大量金银珠宝,双方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合作。

然而,唐朝统治阶层却没能抓住叛军大举溃败的有利时机,反而在战略布局上出现严重失误,结果导致叛军卷土重来,洛阳得而复失。

762年,唐朝再度寻求回纥帮助,希望他们能一起出兵洛阳。此时的回纥人知道唐朝自身实力不足,急于想求得他们的帮助,因此态度极为傲慢。最后唐朝方面许以重金,回纥才勉强答应。之后在回纥骑兵的帮助下,唐朝再度顺利收复了洛阳。叛军首领史朝义逃遁,大批叛军将领倒戈向朝廷。事实证明,这次军事行动是“安史之乱”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叛军势力在此后迅速陷入一蹶不振的境地,最终在763年初自行瓦解掉了。

在“安史之乱”爆发期间,叛军也曾多次想拉拢回纥到自己这方阵营中,但回纥人最终还是选择帮助唐朝,并给叛军造成了沉重地打击。如果当时回纥选择了另外一条路,那“安史之乱”很可能就会出现另一番结果了。因此说回纥为唐朝续命百年其实并不夸张。

那么在“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和自己这位有着救命之恩的盟友关系如何呢?答案是面和心不和的共存了一段时间。后来回鹘(788年改“回纥”为“回鹘”)因无道统治导致国力衰落,于840年被属部黠戛斯打败,回鹘汗国自此四分五裂。

841年,回鹘中的一部分人在乌介可汗率领下南迁至唐朝天德军驻所一带游牧。最初阶段唐朝对南迁的回鹘人展开了人道主义救援,向他们提供食物和部分生活必需品。许多回鹘人在饱受战乱之苦后不想继续过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于是纷纷选择加入唐朝。然而这却导致唐朝和乌介可汗之间产生了矛盾。

乌介可汗要求唐朝交出招抚的回鹘部众,但接收和招抚南下游牧部落是唐朝历来的国策,不可能因为你一个落难可汗的要求就轻易改变。由于双方在这一问题上都没有商量的余地,于是矛盾很快激化,最终演变为乌介可汗率军攻击唐朝边境。不过此时已四分五裂的回鹘早就不是当年的回纥了,乌介可汗的军队迅速被击溃,他本人被迫逃往室韦,他所带领的回鹘十三部基本都被唐朝招抚,南迁的回鹘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看到这里许多人可能会觉得唐朝在此事上干得不地道。当年“安史之乱”的时候幸亏得到回纥人相助才能从叛军手里挽救大唐社稷。如今他们的后人回鹘落难,唐朝不但不给予帮助,还趁机倒打一耙。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大唐的风度去哪了?其实这事还真不能怪唐朝,要怪只能怪当年回纥人在帮助平叛期间把一件事情做绝了,所以即便有天大的功劳,也算是相互抵偿掉了。

原来在第二次收复洛阳期间,唐朝太子李适(后来的唐德宗)因为没有给予回纥可汗足够的尊敬,结果导致回纥人大发雷霆,好几位太子身边的唐朝高级官员被回纥人鞭打致死。这对唐朝来说是件极伤尊严的事情,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唐朝方面也只能忍气吞声。可是当唐朝和回纥联军收复洛阳后,回纥人却以此事为借口再度发飙,纵兵在洛阳烧杀掳掠。值得一提的是,唐朝军队在回纥军队的影响下,也加入了这场暴行中。手无寸铁的洛阳百姓在两伙暴徒面前如同待灾的羔羊,毫无反抗之力,数万人在这次浩劫中被屠杀。

此事过后,唐朝高层大为震怒,但鉴于当时的形势,只好接受了这个事实。不过回纥人对唐朝的恩情也在这起事件中被一笔勾销了。因此后来回鹘落难,唐朝从自身角度出发,做出最符合唐朝利益的举动,自然也就情有可原了。

标签: 唐朝公主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诛九族会杀女性吗 为什么不杀未成年男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诛九族,古代,历史解密

    在电视上看到历史上因为造反、争权失败被株连九族、杀全家的时候,都是不分男女老少,直接押赴刑场处决,连审判程序都省了,甚至连刑场都免了,直接在家里全部像切菜一样杀光。不管男女老少,丫头、仆人、马夫、家丁,也都在可杀之列。但近来查了一些资料,历史上,灭三族、灭五族、灭七族、灭九族,等株连全家的大刑之中,

  • 乾隆办“千叟宴”,请3000老人为何突然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乾隆,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满人以数十万兵马横扫中原,并以此建立起以满人为首的大一统帝国。但是在王朝建立之后,却有一个问题不得不面对,那就是满人相对于汉人,在人数上实在是差得太远了,可以说是严重威胁到了满人统治的江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清朝皇帝便在制度上设置一道道条令,一边拉拢人数较多的汉人,一边又通过法令抬高满人的社会地位。

  • 张献忠起义在四川都干了什么 沉银遗址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献忠,明末,历史解密

    屠川1、清兵攻陷大西国是在他死了13年之后(1659年)。假如四川人几乎被张献忠杀光了的话,那就根本不用花如此长的时间。就算张献忠真在四川进行过大屠,那麽可以想象侥幸活下来的老百姓对他应该是恨之入骨,那麽对前来剿灭他的清军肯定早就有敞开大门,欣喜若狂地把清兵当作把自己从恶魔中解放出来的王师对待之心了

  • 蜀汉有姜维,曹魏有羊祜,为何都比不上东吴大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在三国末期的时候,曹魏、蜀汉和东吴早期的人才早已凋零的差不多了,如曹魏的八虎骑和五子良将,蜀汉的五虎上将,东吴的江表十二虎臣等。但相对来说,还是曹魏的人才最多,毕竟地盘大人口基数大,加上占据的优势当时最精华的地域;而东吴次之,毕竟江东士族众多,而且在战乱时期,很多中原地带的人逃亡到了相对安稳的南方;

  • 文子和老子是什么关系?文子是老子的弟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子,范蠡,历史解密

    文子是老子的弟子,与孔子同时,为《文子》(《通玄真经》)一书作者。文子学道早通,游学于楚。楚平王孙白公胜曾向他询问“微言”。后又游学到齐国,彭蒙、田骈、慎到、环渊等皆师事之,形成齐国的黄老之学。常游于海泽,越大夫范蠡尊之为师,授范蠡七计。范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而灭吴。《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文子》

  • 这一丞相不仅娶皇后为妻,还将公主纳为妾,皇帝却还夸赞道,丞相是国之栋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元朝,历史解密

    按照古代的继承制度,原本不该元文宗继承皇位,但是在燕帖木儿的帮助下,他坐上了皇位。燕帖木儿的父亲本就是元朝的重臣,燕帖木儿自小便在这种朝廷斗争中长大,而他长大后也成了朝中的重臣,当时的皇帝是元武宗。元武宗去世的时候他的儿子都还小,于是他对弟弟说我把皇位传给你,你死后要把皇位传给我的儿子。弟弟答应了他

  • 雍正帝实施的“高薪养廉”到底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雍正,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实施的“养廉银政策”从正式实施开始就埋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即“养廉银”来源是“耗羡银”,而耗羡银本身并不是朝廷的正项收入,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养廉银是通过征收耗羡银的方式把财政压力转移到老百姓身上,从而加重人民的负担。养廉银政策实施之初,雍正帝就明确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所提出本来是在收取钱粮的时候增

  • 豆腐起于那个年代?何人发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豆腐,历史解密

    豆腐,是中国的国菜。幅员辽阔的中国,按说饮食习惯差别是很大的,然而,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都喜欢吃豆腐。由豆腐衍生出来的食品太多了,豆腐脑,干豆腐,酱豆腐,臭豆腐,麻辣豆腐,麻婆豆腐,家常豆腐等等,数也数不清呢!豆腐起于那个年代?何人发明?列位,待我把豆腐发明人的身世慢慢道来。话说在西汉时期,第一

  • 买的蒙古好马只配做马肉肠,管窥明代马政崩溃的一个瞬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明神宗的时候大明朝廷上流传这样一个段子:蒙古人的马一生下来,蒙古人就会搞这样一项骚操作:把小马驹留在山下,把母马系在山顶。如果小马驹能够从山下一跃而上跳到母马身边,OK,好马!留着自用;一下跳到半山腰然后溜达上去找妈的马,肉马。杀了吃肉。懦弱而不敢往上跳的,卖给大明。这个段子颇有点像网上一些日货的说

  • 民族乐派是怎么兴起的?又是怎样进一步发展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民族乐派,古典乐派,历史解密

    民族乐派(nationalists in music)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个分支(也有学者认为民族乐派是与浪漫主义并行发展的音乐流派)。它是19世纪中叶,产生在依附于西欧的东欧和北欧诸国的音乐风格,并一直延续到20世纪。随着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的日益觉醒,进步的文学艺术家产生了摆脱外国文化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