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逐鹿中原的中原是哪里?在现在的什么位置?

逐鹿中原的中原是哪里?在现在的什么位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884 更新时间:2024/2/20 14:58:37

逐鹿中原这个词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在各种作品当中都有出现过,而且带有一种争霸天下的霸气之感。不过对于这个词中的中原,很多人也非常的好奇,一般来说,不同时期,中原所指代的面积和区域也是不同的,可能在很多人看来,中原就是指河南,或者以河南为重点的地方,但其实,在逐鹿中原这个词里面,这里的中原指的却远不只有河南,那么究竟逐鹿中原的中原是什么地方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中原指的是哪里

“中原”是一个我国历史上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举例来说,光是成语典故,就有问鼎中原、逐鹿中原等,此外,它也常见于许多的史籍资料、文学作品,如爱国诗人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那么,古代所说的中原地区是指现在的哪里呢?

首先,我们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所谓“中原”,指的自然就是处在天下之中的原野了。《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收录的则是西周初年起的所有优秀作品,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同时,它也是“中原”一词的最早出处,在《小雅》中就有“瞻彼中原,其祁孔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诗句。

不过,这时的中原大多代指的还是原野之中的意思,并非是一个广大的范围。在先秦典籍《尚书·禹贡》中记载道,大禹治水时,将天下分为了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其中,豫州地处天下的中心,所以又被称作“中州”,后来,豫州有时也被称作中原。

此后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同时具备三种用法,第一种是采用倒装的句式,中原也即“原中”,指的是原野之中,如中国最早的国别体著作《国语》中,便记载了越王勾践的一席话:“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同样是在《国语》中,还有着“耻大国之士於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的句子,这里用到的便是它的第二种意思,即除去秦、楚这样地处偏远的国家后,位置比较居中的诸侯国们的统称。第三种含义就是著名典故“问鼎中原”中所指的,周天子首都洛邑一带了。

春秋战国之后,中原代指原野的用法逐渐变少,更多的时候,它代表的是后两种用法,诸葛亮在其名篇《出师表》中就曾经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此处的中原指的便是由魏国占领的东汉旧都洛阳一带地区。

后来,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写下“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的诗句,而唐代学者李善在《文选注》中为诗句里的“中原”注解道:“中原,谓洛阳也。”此后直至隋唐时期,中原多是用来指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放在今天则大致是河南省的区域。

到了宋朝,疆域面积比起汉唐有所削减,而中原的概念则更大了。金国攻灭北宋后,南宋人民所说的“中原”就变成了原本北宋所占有的黄河流域大片地区,陆游笔下王师所北定的中原,指的便是包括古都洛阳、东京汴梁等多地的故土。

民国时期,中华书局出版了《辞海》,其中对中原解释道:“古称河南及其附近之地为中原,至东晋南宋亦有统指黄河下游为中原者。”由此可见,古代所说的中原大体有广义和狭义,不过两种含义都大体指的是河南及其周边地区。

2、逐鹿中原的中原是什么地方

中原是个古老称谓,在不同朝代和不同人群中还经常被称作中州,中土,华夏等。有时还被代指中国或北方。

在电视上,报刊杂志上,经常能看到的现代中原的称呼,几乎被河南深深印在了自家首页和内容上。比如“记忆中原,老家河南”的电视广告,中原油田,中原城市群等等。河南人民群众和在外工作或移居者也大都对中原有抹不去的烙印。

其实历史上中原的范围要大的多,只不过河南是其中的一个主体而已。中原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自古土地肥沃,人口聚集。当然,带来的就是群雄逐鹿,连年征战。范围包括:河南全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陕西中南部,安徽江苏西北部,及甘肃宁夏的东部小部分。

3、逐鹿中原的历史故事

东晋时期,十六国中后赵的开国皇帝名叫石勒。

有一天,石勒设宴招待高丽的使臣,喝酒喝得快醉的时候,他大声地问臣子徐光道:“我比得上自古以来的哪一位君王?”

徐光想了一会儿说:“您非凡的才智超过汉代的高祖,卓越的本领又赛过魏朝的始祖,从三皇五帝以来,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您恐怕是轩辕黄帝第二吧!”

“人怎么能不了解自己呢?你说的也太夸张了点吧!”石勒听后笑着说,“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意思是说,我如果遇见汉高祖刘邦,一定做他的部下,听从他的命令,只是和韩信彭越争个高低;倘若碰到光武帝刘秀,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块儿打猎,较量较量,未知“鹿死谁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少林寺一役乔峰为什么要以一敌三,把段誉推给下属保护?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天龙八部》中,乔峰和段誉很早就结拜为兄弟,两人算是一见如故,兄弟情深。不过现实中,恐怕他们很难做成朋友。首先段誉和乔峰就不是同龄人,段誉小很多,而且一位是大理世子,一位是丐帮帮主,身份和所处环境都不同,两人很难有交集。只是身在复杂的江湖之上,站得越高想要结交能够真心相待的好友越难,段誉和乔峰算是在

  • 古代青楼女子的最终归宿是什么,多半结局以不幸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青楼女子是一种职业,不过这一行往往吃的都是青春饭,那到了晚年这些青楼女子的最终归宿会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好奇,这也是各个朝代史籍记载中所缺失的一部分内容,可能当时也没想着要去记录这些事情。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文人的作品中了解一二,令人遗憾的是,她们的结局多半是以不幸告终,而

  • 古代阵法大全图解,常见的7种气势恢宏的阵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阵法,可能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什么小说中那些强大威力,玄妙莫测的“阵”,就比如说《封神演义》中的十绝阵,《三国演义》中诸葛武侯的“八阵”,《杨家将》中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总之,这些活跃在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的阵法,玄之又玄,纯粹是为了迎合观众和读者的口

  • 长江历史上的大洪水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大禹治水,治理黄河的水患选择“三过家门而不入”,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烂熟于心了。其实黄河的水患不仅仅只是大禹时期的问题,而是一直是从古到近代中国统治者的一块心病。据历史文献记载,从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938年的2540年中,黄河下游决口的年份多达达543年,总计1590多次

  • 南海王织历史原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重启之极海听雷》中,吴邪等人在杨家老宅发现了一个听雷装置,还有一个汉朝时期的石棺。在石棺上刻有八个字,“百越蛇种,南海王织”,所以他们推断这可能是南海国王织的棺椁。不过南海国更像是一个活在传说里的国家,所以吴邪并不相信。其实历史上对于南海国和南海王织都是有一定记载的,所以能

  • 匈奴单于庭龙城遗址在哪里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2020年7月18日,对于人类历史来说有着一个好消息,因为蒙古国国立乌兰巴托大学在这一天宣布找到了古代匈奴单于庭“龙城”遗址在蒙古国的中部地区被找到。考古研究小组负责人、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副教授伊德尔杭盖博士当天表示:“考古小组对匈奴王朝政治中心已进行十多年的跟

  • 匈奴单于庭龙城遗址被找到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龙城”这个名字应该有很多人都是比较熟悉的了,在很多古诗词当中都有出现过,而且都和匈奴有关,这的确是古代匈奴的一座很重要的城市。只不过因为年代久远,虽然史书或者诗词作品中经常提到,但其实一直以来人们并不知道它的确切位置到底在哪。而就在最近,匈奴单于庭龙城遗址终于被找到了,那么

  •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为何周王室便开始一蹶不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周朝虽然存在了约790年,但自从东周以后,周王室便开始一蹶不振,失去了对各个诸侯国的掌控权。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无道,最后被犬戎攻杀。鲁国、许国等诸侯国决定拥立姬宜臼继位,也就是周平王。周平王担心犬戎的攻势,便决定东迁洛邑,结果迁都后周王室的话语权是一天不如一天,对各国的威慑力每况愈下。周平王东迁究

  • 北京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故宫是我国历史上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皇帝所居住的地方,又被称之为紫禁城。要是稍微再多了解点历史,就知道在明清以前,皇帝居住的地方,叫大内或者(内)皇城。而且去过故宫的人都知道,城墙以内,几乎都是红砖黄瓦,放眼看不到一丝紫色,为何反而叫紫禁城呢?其实,这个和中国传统的天人感应有着莫大的关系。由

  • 蝎子精蛰了如来,为什么一直没有被抓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蝎子精是《西游记》当中,在女儿国附近的一个妖怪,唐僧师徒来到女儿国,却被蝎子精看上了,蝎子精将唐僧抓走想要成亲,但是最终当然还是没能成功,蝎子精最终也死在了昴日星官的手上。不过这个蝎子精却是大有来历的,她原本在雷音寺听佛祖讲经,如来不小心推了她一下,她就给如来蛰了一下,然后逃走了,但是这件事情也很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