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科举制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制度发明?

为什么说科举制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制度发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02 更新时间:2024/2/13 12:36:57

很多人都知道,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而科举制也并不是一下子就能产生的,而是古人在不断的选拔人才的制度的探索中,逐步创立并且完善的一种制度,相比起以前的论出身、论地位等的制度来看,科举制算是最为公平的一个制度了。但古代中国的制度有不少,为什么很所科举制是其中最伟大的一项发明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科举制的发明

中国古代,商周实行世袭制、世族世官制,社会等级是凝固的,诸侯世国,大夫世官,士之子恒为士,农子之恒为农;然而随着生产的发展,礼崩乐坏,出现了“士”阶层及家臣制度。汉初刘邦建汉大封诸侯,以后又灭异姓诸侯而封同姓王国,这些封国有如独立的小朝廷。同这种经济结构与政治体制相适应,汉代的取士任官制度是察举制。

刘邦要求诸侯王、郡守等高级官吏,察访民间德高望重的人,并亲自探视劝勉,安排车辆送这些人到相国府报到,同时报告他们的简历和表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察举的诏令。汉武帝于元光元年(前134年),根据董仲舒的建议“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这是每年必须向朝廷荐举定数人才的开始。孝廉意为孝子廉吏,原为二科,后合成一科,并成为察举的主要科目。这标志着察举制度的正式建立。

诸侯、郡守等推荐给朝廷的人,由皇帝任官或提升他们的官职,没有淘汰。文帝、武帝时的贤良方正科考试,应试者也须首先被推荐,才有资格参加考试;考试只定高下,没有取舍。这等于由地方世族掌握任官权,增强了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

推荐没有具体的、可量化的标准与测量方法,仅凭察访调查,更无有效的监督机制,必然导致腐败,尤其在武帝时,大土地所有制形成,各地出现了田连阡陌的大族。他们掌握着察举制的推荐权,通过察举制,把持地方政权、步入朝廷,至东汉后期形成累世公卿的政治局面。

魏文帝曹丕针对汉代察举的弊病,于黄初元年(220年)建立了九品中正制,由专职官员“中正”负责考察工作,评价也量化为九等,这是考察方法的一大进步。但因世族垄断“中正”职务,而评价方法也无客观、科学的标准与方法,因此,不久便流弊丛生。入仕的条件主要是家世血缘是否高贵。九品中正制本想加强中央的权力,但在世家大族的把持下,反而变成了保证他们世袭权力的工具,形成了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各方面都享有特权的世族。

隋朝为了改革九品中正制,隋文帝于开皇七年(587年)下诏各州每年推荐三人(制诸州岁贡三人),应考“秀才”。隋炀帝在大业元年(605年)设进士科取士,成为科举的开始。唐朝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制度。宋朝则进一步完善了唐朝的科举制度,废除行卷公荐之法,建立弥封誊录制度,确立一套相当完整的体制。可以说,,科举制度是中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和人才选拔制度,建立了一套文官选拨制度,而西方做到这一点还是在近代。

2、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开创了人类历史上文官政治之先河,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参政,加强了皇权,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

隋开科举,至唐五代以后,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现象不复存在,即使出身于官宦之家,也须与平民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否则也难保其政治地位,平民百姓只要刻苦学习,通过考试,就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据统计,唐代宰相中,有半数以上是进士出身,唐敬宗以后各朝(825—936年)进士出身者在宰相中的比例更高,进士科已成为士子出身入仕的首要途径。明清以后,科举日重,“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各省乡试由学政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主持,会试则由礼部在京城举行全国统一考试。则以皇帝的名义举行,试题由皇帝圈定,评卷由皇帝委托大臣“读卷”,一甲第一、二、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由皇帝钦定,金榜以皇帝名义发布,登进士第者成了“天子门生”。

稳定的选官制度带来了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儒学思想作为意识形态浸润着天下士子文人,“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儒家思想与科举制度的结合维护了统治者的长期统治,也维护古代社会长期稳定。

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唐五代以后,中国没有再出现春秋战国、三国、魏晋南北朝时的大分裂,宋以后,除农民起义外,则是民族间互相融合的战争。

3、为什么说科举制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制度发明

在教育与学术发展层面,真正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占统治地位意识形态的是科举制。唐宋明经科及进士科策论,元明清以后之进士科,均以儒家经典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因此,所有举子,为了入仕,获得名利,无论家境贫富,是否入学,都必须自幼苦读儒家经典,这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惜时、读书的好风气,他们立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孜孜不倦,无论入仕与否,构成了庞大的“士”阶层,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中坚。士为四民之首,士习影响民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至今都是千古名句。

另一方面,科举制在古代专制独裁的社会环境下,是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创制的。科举制把读书、应考、做官三者联系在一起,读书不单是修身养性所需,而是为了“学而优则仕”,科举使知识与教育成为为政治服务的工具。

人才培养方面。科举制度造就了古代中国的人才,塑造了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历史上文韬武略之辈多出自科举,白居易柳宗元、苏轼、欧阳修等也对科举制多有溢美之词。

科举取士任官向平民开放,促进了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调解了统治者与平民之间、地主阶级内部大地主与中小地主、官绅地主与庶民地主之间的关系,巩固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制度。

17世纪,欧洲传教士利玛窦把科举制介绍到欧洲。18世界蒙运动中,不少英国和法国的思想家推崇中国的公平和公正制度。直到19世纪,英国公务员的方法和科举十分类似,很大程度上吸纳了科举的优点。

中国的农业文明毫无疑问是非常璀璨的,他让我们的国民衣食无忧,接受教育,推动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我们曾经无比辉煌,但却遗憾于近300年的没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京萧太后河与萧太后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热播的《燕云台》让很多人认识到了一位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女性人物萧太后,她是辽朝时期的政治家,在辽朝的历史上,萧太后的存在可以说是意义重大,将辽朝发展壮大了起来。而很多人也对历史上的萧太后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而在北京有一条河名为萧太后河,这条河与萧太后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萧太后河的来历又是什么?今天就

  • 文天祥为何会写下《过零丁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零丁洋,对于文天祥来说,这是伤心之地了。早在公元1278年,南宋的景炎三年,42岁的文天祥乘船经过零丁洋,看到波浪起伏的海面,思潮涌动,悲壮满怀,创作出了一首传颂千古的著名诗篇《过零丁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诗知名度很

  • 我国封建王朝为何逃不过300年灭亡规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的封建王朝中,只有汉朝与宋朝是超过了300年之久的,而且汉朝还被王莽在中间一刀给切了,东汉与西汉是完全两回事的,唯有宋的319年是整体的,虽然北宋与南宋交替有些混乱且南宋偏安一隅,但还是一辈传一辈,没有中断。但是宋朝向金,辽称臣,算不上大一统王朝。唐朝有289年历史,近300年,当时恰好是一个

  • 美国荒漠出现神秘金属巨石是怎么回事?从哪儿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2001太空漫游》这部科幻电影相信不少朋友都有看过,相信只要看过的朋友就会对电影中里面那块巨大的黑石板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这块石板先后出现在了地球、月球、木星轨道和宇宙中某个不知名的地方,引领着从猿猴到人类到太空的进步,没有人知道黑石是什么,但它比任何东西都重要。现在看看这张照片,你发现什么了吗?这

  • 雪花镔铁刀为什么会半夜鸣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雪花镔铁刀是《水浒传》中一把非常神奇的兵器,这把刀时常会在夜里发出鸣啸,让人一时胆战心惊。不过等武松得到雪花镔铁刀后,它便不再鸣啸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水浒传》很少对某个兵器有多次的描写,雪花镔铁刀算是被提及较多的兵器了,可见作者对雪花镔铁刀有着一定偏爱。武松有了雪花镔铁刀的加持,此后更是屡立

  • 历史上萧胡辇为何而死?真的是因为一个马奴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最近热播的一部剧《燕云台》当中,萧胡辇因为自己爱上的一个马奴之死,而与妹妹萧燕燕彻底对立,可以说成了势不两立的两个人,但历史上的萧胡辇真的也是为了一个马奴而反抗自己的妹妹吗?历史上真正的萧胡辇,虽然确实与妹妹不和,但这中间到底是为什么,真的有这个让萧胡辇与萧燕燕反目成仇的马奴吗?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

  • 忽必烈真乘象舆打过仗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象舆其实是指用象拉的车,传闻元朝时期,忽必烈曾乘坐象舆打仗,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古代行军多以马车为主,象舆并不多见。一是大象不好控制;二是大象行动缓慢,目标也比较大,大象虽然看上去壮观许多,但论实用性远不及马。其实史籍上也有关于象舆的记载,忽必烈的确乘坐过象舆,但发生过两次意外,使忽必烈的安全受到威

  • 湖北的简称为什么不是楚,而是用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一说到湖北省,很多人都会想起湖北地区非常有代表性的楚文化,这里曾经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地区,而且现如今也有很多出土文物,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楚文化,可以说楚这个字对于湖北来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但是为什么湖北的简称不是楚,而是另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生僻的鄂字呢?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历史原因呢?今天就让小编

  • 杨广杀父弑兄戏母是真的吗?看完这些证据想必大家心里会有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杨广也还是真的有很多人都感兴趣的,毕竟这个人的争议很大,很多人都说了这个杨广话说好像杀父弑兄戏母了,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其实这个说法争议非常非常大了,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看看具体的情况吧!隋炀帝杨广弑杀父亲隋文帝杨坚这个历史记载,主要见于《隋书》、《大业

  • 韩国海域捞出900年前中国古船碇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在这个韩国的海域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也是一件让考古界非常开心的事情,那就是他们发现了并且捞出了900年前的国古船碇石了,而且不仅仅如此,还发现了很多宋代古钱币,那么具体是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期待大家加入哦!海外网11月24日电据韩联社24日报道,今年5月底至7月,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