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是谁写的?为什么要写这个?

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是谁写的?为什么要写这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796 更新时间:2023/12/28 9:24:21

很多人都知道,在故宫的乾清宫里面,在皇帝的头上,悬挂着一块写着《正大光明》的匾额,这块匾额在各种影视剧里面都有体现,而之所以要这样写,很多人觉得是皇帝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到这块匾额上面所写的这样,才能算是一个好皇帝。那这块匾额究竟是谁写的,他写这块匾额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正大光明谁写的

故宫乾清宫的匾额“正大光明”,是顺治帝御笔亲书的。

想要弄清楚其中的缘由,以及匾额背后的故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清朝的部分皇帝,清朝最早的两位皇帝我们这里不提及,第三位皇帝是清世祖顺治帝,而后是顺治帝的儿子康熙帝,接下来是雍正帝、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帝。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有一个片段是康熙帝怒斥群臣,随后命人挂上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额,这误导了许多电视机前的小伙伴,以为正大光明是康熙帝写的。

康熙帝在朝期间,正大光明四字,并不是他御笔亲书的,而是康熙帝他爹顺治帝所写,但原迹藏于故宫的御书处,康熙帝则是摹勒上石。

何为摹勒上石,就是康熙帝将顺治帝所写的原迹,背面以朱砂等,依照原迹勾勒出轮廓,然后复刻于石头或者是木头上,再以数层纸放于摹纸上,以石均匀的砑磨,使得朱砂等粘于面上,这种方法,也得以保存顺治帝的原迹。

而现在故宫悬挂的“正大光明”匾额,是康熙帝摹勒上石的吗?实际上还不是。天灾人祸,就算是故宫,也无法避免。

据记载,至今六百多年间,故宫就发生过火灾就接近一百起,这让人触目惊心,故宫火灾远超其他地区,频发的原因也众说纷纷。

而正大光明匾额,在经过康熙帝摹勒上石之后悬挂于正殿,而后经历了雍正帝、乾隆帝到了嘉庆帝,即嘉庆朝,在嘉庆二年,曾发生过严重的火灾,乾清宫毁于火灾,在烈火之下,正大光明匾额化为灰烬,而后嘉庆帝命人重新临摹。现在故宫所悬挂的正大光明匾额,应当是嘉庆帝时所制。

2、正大光明匾额的颜色变化

匾额,是古代建筑的标志性之一,部分小伙伴可能不熟悉,匾额通常悬挂于门的正上方或屋檐之下,有点像我们现在门口对联的横幅。在电视古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店铺之间的恩怨,往往会想尽办法拆掉对方的匾额,因为匾额,就相当于人类的名字、建筑的灵魂。

正大光明的匾额,是怎么样的呢?如果我们现在去到乾清宫,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建筑物,举目瞻望富丽堂皇的宫殿,可以看到正殿中高挂着一块巨大的印有“正大光明”的匾额。匾额壁是黑的,字是金的,雄浑有力的四个大字----正大光明,让遥望者也能感受到一股正气。

正大光明,最开始出自于《周易》,“大者,壮也,而天地之情可见也。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译为要想皇位稳固,必须效法天地,顺应人情,统治是正大光明的。

当时,顺治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开明的统治如若未英年早逝,必定是一代霸主,正大光明正是体现了他的统治思想,于是御笔亲书,写下正大光明,顺治帝要求自己,包括后来的皇帝,做事一定要正大光明,尽管后来清朝不断地衰败最终走向灭亡,但正大光明匾额一直悬挂于此。

我们到乾清宫,看到的“正大光明”匾额,电视剧、网络上的图片,字体都是金色的,其实并不是。

正大光明四字,是白色的,只是其三百多年的历史,见证了清朝的兴衰,字体也由一开始的白色,被时间的长河化为金色,尽管如此,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何况是正大光明匾额,其依旧气势如虹。

3、正大光明匾额背后发生的故事

马未都在节目中为我们讲解到,正大光明匾额,背后还藏有秘密建储的故事。建储,其实就是立皇太子,确定未来皇位的继承人。

纵看中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有一些独特的地方,一开始建储大部分都是选择嫡长子,若发生意外嫡长子辞世则选择嫡次子这样一个顺序,这样的做法使得出生便明确了皇位的继承人,而后随着王朝更迭,不再采用这种方法但是依旧是公开建储。

这样还是一早就明确的给出了谁是皇位继承人,这种建储,使得太子间竞争激烈,斗争残酷。

在秦朝时,秦始皇嬴政一辞世,小儿子胡亥便串通宦官赵高以及丞相李斯等,窃取了皇位的继承权,并且伪造遗诏迫使皇太子自杀。

而他在登基之后,由于他的做法是篡权,并不是名正言顺的登基,则担心其他皇子不服,也以他的这种方式抢夺帝位。为了解决后患,便将兄弟姐妹全部都杀死。

就是历史上一代的明主的唐太宗,也是通过政变夺取到皇位的。

当出现皇帝起,皇位继承的斗争便从未停止过,古装电视剧已为我们很好的演绎出皇位的争夺到底有多残酷。

而到了清朝,康熙去世后,雍正作为势力较强的太子,在皇位争夺中占据上风,成功称帝,成为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三位皇帝。

雍正帝也是过来人,明白皇位争夺有多残酷,为了避免后世皇室间,为了争夺帝位而再次发生骨肉相残的事件,雍正帝改变了公开建储的方式,设立了秘密建储制度,而建储的旨意便是藏放于正大光明匾额后。

秘密建储,就是由皇帝亲自秘密写储君旨意,一共是相同的两份,一份由皇帝自己藏匿起来,另外一份则装在匣子中,匣子存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等到皇帝他日辞世,在所有大臣共同见证下,建储的旨意便从正大光明匾额后取下,与另外一份旨意一起公开于众,相互对证而后生效。

并且在当时,旨意的写法,是采用汉字加满文的写法,想要在旨意上添加笔画以达偷天换日的效果是不可能的,因为满文不比汉字,是没有横竖撇捺的笔画,有点类似现在的俄文。

不得不说,雍正确实是一位明君,设立的秘密建储制度,使得清朝后面的皇位接班人,变得较为简单易行,而不会像过去一样斗争惨烈。

秘密建储,旨意置于正大光明匾额后,正大光明四个大字,仿佛变成了秘密建储的灵魂:宏正极大、公正无私。

在雍正帝设立秘密建储制度后,乾隆是第一个以秘密建储的方式登帝的人,上位顺利。乾隆过后,嘉庆帝也是以此方式登基。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在接下来的皇帝中,秘密建储的意义却不是很大了。

嘉庆帝共生五子,第一个孩子在很早就夭折了,于是剩四子,相比起嘉庆的老爸乾隆,生了十七子,少的不是一丁半点。而到了咸丰皇帝,则仅有一子,在咸丰皇帝还未立储时,就因病辞世了。

咸丰帝是清朝最后一位拥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而咸丰帝过后,清朝的统治已经一蹶不振,开始走向灭亡了,再加上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同时同治帝以及接下来的光绪帝,都没有儿子,这种秘密建储制度已然失去了其意义而自行废除了。

如今,正大光明匾额仍高挂于乾清宫前,这件历史文物,见证了清朝的繁华兴盛与落寞退场,时间在其身上留下了痕迹,重温了正大光明匾额背后秘密建储制度的历史事,也让我们再次见证了历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那么多盛世,哪一个是最繁荣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古代的盛世,很多人都能说出来不少,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有自己发展的盛世时期,而历朝历代的发展规律中都有一个巅峰时期存在,那么在古代那么多的盛世时期当中,究竟哪一个才算是盛世中的盛世,是最为繁荣的一个时代呢?我们常说的那些盛世时期,其中哪一个在古代是最繁华的时代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

  • 天龙八部中段延庆为何能善终,其他人却结局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天龙八部》当中的段延庆,相信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不好,将他归为反派人物之一,毕竟被人们称为四大恶人之首,而他也就是为了报当年自己被赶出皇宫追杀的仇,因此对那些自己的仇人们下手非常狠毒。但即便是这样,段延庆也是书中少数的最后能够获得善终的人之一,相比起来,很多人都没有段延庆的结局更好,这是为什么呢?

  • 金丝楠木塔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每个地方的博物馆都是世人认识一个城市文化底蕴的窗口,古都洛阳也不是例外,洛阳的博物馆就是洛阳的明信片之一。洛阳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由我国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亲笔题写馆名。洛阳博物馆位于洛阳市洛龙区隋唐里坊区西北隅,北临洛浦公园,南接洛阳植物园,是一块十足的风水宝地。洛阳本身又是一个主打旅游的城市,

  • 清朝故宫和明朝故宫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一说到故宫,那是中国封建历史的标志,是明朝与清朝两代王朝的中心,当时被称之为紫禁城,一个平民百姓不可以踏足的地方,是整个王朝,整个中国的权利统治中心,同时也是当今世界上五大宫殿之首,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木质建筑群。明朝永乐皇帝从1406年开始兴建紫禁城,用了14年时间,一直到1420年建成。明清先

  • 故宫三大殿的匾额上都是写的什么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故宫,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我国辉煌历史的见证,是我国明清时期皇帝生活、工作、学习的地方,是一个神圣的地方。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关于故宫的知识,那些挂在大殿上的匾额。那么这些匾额都是写的什么呢?有什么意思呢?下面就来了解以下吧。首先来说的是,紫禁城中心太和殿正中挂的匾额&ldquo

  • 萧太后墓有多恐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燕云台》这部剧让很多观众对萧燕燕产生好奇。历史上,萧燕燕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女性政治家,其能力和成就都不输当时的辽国皇帝。因为萧太后一生太过传奇,所以她死后在民间也是流传着很多传说,有一种说法称萧太后墓十分的恐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那下面就来帮大家解密,如果想了解萧太后的朋友可以来看看,或许就能加强你

  • 新疆天山北麓发现古代公共浴场遗址,古代就有公共澡堂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现如今澡堂可以说是很常见的了,尤其在北方,很多人都喜欢去澡堂搓澡,也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但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其实在古代早就已经有了类似现代澡堂的公共浴室的存在,最近就在新疆发现了古代公共浴室的遗志。那么这处遗址究竟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期的公共浴室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新

  • 为什么说科举制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制度发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知道,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而科举制也并不是一下子就能产生的,而是古人在不断的选拔人才的制度的探索中,逐步创立并且完善的一种制度,相比起以前的论出身、论地位等的制度来看,科举制算是最为公平的一个制度了。但古代中国的制度有不少,为什么很所科举制是其中最伟大的一项发明呢?下面就让

  • 北京萧太后河与萧太后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热播的《燕云台》让很多人认识到了一位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女性人物萧太后,她是辽朝时期的政治家,在辽朝的历史上,萧太后的存在可以说是意义重大,将辽朝发展壮大了起来。而很多人也对历史上的萧太后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而在北京有一条河名为萧太后河,这条河与萧太后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萧太后河的来历又是什么?今天就

  • 文天祥为何会写下《过零丁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零丁洋,对于文天祥来说,这是伤心之地了。早在公元1278年,南宋的景炎三年,42岁的文天祥乘船经过零丁洋,看到波浪起伏的海面,思潮涌动,悲壮满怀,创作出了一首传颂千古的著名诗篇《过零丁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诗知名度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