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的秋后问斩是哪天?是立秋还是秋分?

古代的秋后问斩是哪天?是立秋还是秋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728 更新时间:2024/1/21 16:20:28

很多人都在一些影视剧里面经常听到这样一个词叫做“秋后问斩”,意思就是一个凡人犯了死罪,而要杀他的时间被确定在了秋后,然而这个秋后究竟指的是什么时间呢?大概意思应该是秋天之后,但是秋天准确的时间究竟应该是哪一天?是立秋还是秋分呢?古人所说的秋后问斩到底是哪一天之后问斩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秋后问斩是什么意思

很多同学在古装影视剧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节,在审判罪大恶极的罪犯时,都会说出“立即关押,秋后问斩”这些话。“立即关押”好理解,那么“秋后问斩”是什么意思呢?

很多人通过字面的意思,就理解为秋天处斩罪犯。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里的“秋”指的不是立秋,而是秋分。

立秋和秋分是有区别的,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从时间上来说,立秋在前,秋分在后。

在我国古代,也的确有“秋后问斩”的记载,只是历朝历代稍有所不同。直到唐朝,才正式确定“秋后问斩”的相关制度。

2、“秋后问斩”行刑制度的历代发展

唐朝以前,死刑犯的行刑时间,基本安排在秋冬季节。历史上关于秋冬问斩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左传·襄公》中,“刑以秋冬”。

秦朝时期,对死囚的行刑时间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按照法家学说,实行的是“四时行刑”制度。也就是说,一年四季的任何时候,都可以执行。

到了汉朝,完善了秦朝以前的行刑制度,开始出现了“秋冬行刑”的规定。《汉书·刑法志》中记载,汉宣帝时“选于定国为廷尉,求明察宽恕黄霸等以为廷平,季秋后请谳”。这段话透露出这样的一个信息,就是对于臣子难以决断的大案要案,需要上报皇帝。时间就定在每年的秋季,这个期间会统一上报请皇上定夺。

到了东汉时期,又将时间改到了每年的十月。

魏晋时期,更进一步完善了死刑制度,秋后问斩沿用了前朝的制度。虽然魏晋时期一直处在分裂的状态,但在这段时期,律法有了发展的空间,为唐宋的刑罚制度奠定了完善的基础。

唐朝时期的刑法典籍,《唐律》规定:“从立春后至秋分,不得奏决死刑。”“诸立春以后、秋分以前决死刑者,徒一年。”意思是说立春到秋分这段时间,不能斩杀死囚,并且对于不遵守规定处斩死囚的判一年的刑期。

《旧唐书·于志宁传》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高宗二年,有人诬告长孙无忌,最终被查了出来。李治非常生气,等不到秋分以后就要杀了诬告者。

大臣劝谏高宗说,诬告不是和谋逆一样的大罪,完全可以等到秋分以后再斩杀诬告者。在大臣的劝谏之下,唐高宗最终采纳了这个谏言。可见,唐朝时期,除了谋逆这样的大罪外,犯了其他罪行的须得等到秋分以后再处理。

宋朝时,沿用了唐朝的制度。宋真宗年间,大臣建议恢复汉章帝时期的刑罚制度。宋真宗认为,时代不同,制度也会有所不同,汉朝的律法,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宋朝了,于是拒绝了大臣的建议。

元明清时期的刑法和唐宋时期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只是较之前朝的律法,元明清时期就变得更加完善。当然,秋冬行刑也不是硬性规定,遇上穷凶极恶或者罪大恶极之人,就连律法都不愿意让他们多活几天,往往皇帝都会破例。

《唐律》规定:“犯‘恶逆’以上及奴婢、部曲杀主者,不拘此令。”意思是说犯了谋逆大罪或者是做奴婢侍从的以下犯上杀死主人,就可以不用参照秋后问斩这个制度,可以随时行刑。

宋真宗统治时期,把这个规定又扩大了范围。《宋史》记载:“天下犯十恶、劫杀、谋杀、故杀、斗杀、放火、强劫、正枉法赃、伪造符印、厌魅咒诅、造妖书妖言、传授妖术、合造毒药、禁军诸军逃亡为盗罪至死者,每遇十二月,权住区断,过天庆节即决之。”意思是说,凡是犯了以上十宗罪的人,每到12月,就集中处理他们的案子,过年以后立即处决。

可见,从开始有了秋冬行刑这样的制度以来,直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覆灭之前,秋冬行刑的制度一直贯穿始终。唐朝是秋冬行刑的一个分水岭,开始把秋冬行刑这个规定,具体到了秋分以后。因此,古代的死刑一般都在秋季,所以古书上和古装影视剧中,就经常有“秋后问斩”这样的话。

3、为什么要在秋分以后处斩死囚

一种说法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到了秋天,就知道人们这一年的付出如何。《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记载:“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大概意思就是说,世间万物都有自己顺应的天时,不要违反天道,反其道而行之。因果循环,本就是天道轮回。

秋天收获以后,就进入了万物肃杀时期,树叶凋零,青草干枯,寒气逼人,适合执行死刑。如果选择在山花烂漫的春天,或者是五彩斑斓的夏天行刑的话,是多么煞风景的一件事。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秋后问斩是在遵循天道的基础上,对王道的另一种诠释。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统治者都以天子自居,认为自己是上天派来统御人间的统治者。他们的旨意,代表的就是天意。古人认为,天的四时(春、夏、秋、冬)和王的四政(庆、赏、刑、罚)相互对应。

《礼记·月令》也记载:“孟秋之月,用始行戮”。也就是说,秋天对应的则是刑罚。王道建立在天道的基础上,每个朝代按照自身的特点或者国情,制定适合自己的制度。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属于农耕文明。一年四季中,百姓在春天和夏天是最忙的,秋收以后才会有空闲的时间。干完农活到了秋分时节休息的差不多了,就会有精力和劲头前来观看行刑。行刑必须得是公开的,一方面是为了震慑百姓,让他们明白,犯了大罪就是这个下场,减少犯罪的发生。

另一方面,秋后问斩会给罪犯留出一定的时间“上诉”。对于一些冤假错案来说,还有翻盘复查的机会,这一点其实非常的人性化。尤其明清两朝,有一个叫斩立决和秋后处决。斩立决就是立即执行,秋后处决,就是秋后执行,类似死刑缓期执行。因此,这种秋后处决制度,也被看作是当代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的起源。

“秋后问斩”短短四个字,其中蕴含的意思,大概就是千百年来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和智慧。一切事物都有其发展运行的轨迹,只有顺应这些轨迹,才会得到好的收获。因果循环,一切皆有定数。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果!

正如《涅盘经·遗教品一》中所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因此,我们一定要时刻警醒自己,凡事皆有因果,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网络四大名著是哪几本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中国文学历史上有四大名著,分别是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还有三国演义,本本都是经典,很值得大家去仔细品读,但是现在网络文学也非常发达,传说也有这个网络四大名著了,那么这个网络四大名著是哪几本呢?这个问题也非常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也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网络四大名著分别是:《飘渺之旅》、《诛仙

  • 《洛阳伽蓝记》记载了什么内容,杨炫之为什么写这部古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涵盖了地理、佛教与文学为一体的著作,它的作者是北魏人士杨炫之。历史上对于杨炫之的记载并不是很多,他的生卒年份均不详,但通过《洛阳伽蓝记》能让我们了解一些有关杨炫之的信息。当然,《洛阳伽蓝记》的意义是非常远大的,这部作品被列为北朝时期三部最佳作之一。那今天,我们就准备借此机会跟大家

  • 朱秀华借尸还魂事件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朱秀华借尸还魂事件”还是非常吸引人的,这个事情被改编了很多次了,改编成电影,改编成电视剧什么的,那么有人问了,这个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朱秀华借尸还魂事件真相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解密看看,看看其中具体的情况吧!1、朱秀华借尸还魂事件真假朱秀华

  • 菩提老祖为什么不让孙悟空说是他的徒弟?他在害怕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孙悟空一身的本领,都是当年跟随菩提老祖学习而来,而孙悟空找到菩提老祖的过程,也特别像是一场被安排好的寻找,换句话说,是背后有人故意让孙悟空去找到菩提老祖的。而当孙悟空学成要离开的时候,菩提老祖说的一番话更是耐人寻味,他说以后不管孙悟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允许来找他,也不允许孙悟空向任何

  • 黑洞撕裂恒星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近期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天文学家发布了一段观测天象的研究成果,这段视频完全记录下了黑洞是如何吞噬掉一颗高质量恒星的整个过程。在视频中可以看到一颗距离地球2.15亿光年外的恒星在如果一个黑洞的时候,被黑洞强大的潮汐力给完全撕碎,被拉成了细长的物质流,就像是面条一样,最终恒星的一部分落入黑洞之中。在这个过程

  • 古代太子没有继位就死了,那太子妃和儿子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在古代,太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他是未来的皇帝接班人,也是维护朝堂安定的重要人物,因此很多时候大臣都会劝皇帝早点确定太子人选。虽然太子在皇帝死后会成为新的皇帝,但也有一些太子死的比皇帝还早的,那太子死了,他的太子妃和他的儿子又该怎么办呢?皇帝会如何安置他们?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绵阳老井升温原因是什么?专家已经给出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一些比较奇怪的事情,什么这个地下突然冒火啊,什么这个地下突然冒鱼出来等等的,都是挺有意思的,看似很奇怪的一些现象,仔细一分析,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其实都是有原因的,最近在这个绵阳有一口老井里面的水温就突然升高到了70°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专家已经给出了答案了!四川绵阳游仙区一

  • 白公堤和白居易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白居易是唐朝三大诗人之一,上学时期也都有学过白居易的作品。白居易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无可替代,不过白居易的贡献并非全部体现在文学上,他为官时期也有为百姓做出过造福之事。今天就打算跟各位讲讲,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在江苏省苏州市虎丘下修建的白沙堤,此举算是帮了百姓一个大忙。除了白居易,范仲淹、苏轼

  • 沧龙有没有天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在几千万年轻,由于空了的体积庞大,战斗力强悍,成为了陆地上的霸主,是当时地球上的统治者。不过还有一种生物与铜器的恐龙部分伯仲,那就是当时海洋中的霸主“沧龙”。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远古生物沧龙的,看看它到底有多可怕。沧龙出现在距今七千万年前的地球上,根据科

  • 孙悟空明明很厉害,为什么感觉很多妖怪都不怕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孙悟空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就是一个英雄人物的形象,认为他是法力高强,毕竟他保护唐僧取经,一路上也是他出力最多,但其实如果在原著里面看妖怪们对于孙悟空的态度,就会发现似乎事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好像所有的妖怪对于孙悟空都并不害怕,即便是原本就知道孙悟空的名头的妖怪,也没有那么害怕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