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朱祁钰杀了朱祁镇,他还会是这样的结局吗?

如果朱祁钰杀了朱祁镇,他还会是这样的结局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570 更新时间:2024/2/20 14:47:16

土木堡之变,是身为兄弟二人的朱祁钰朱祁镇的生命的转折点,朱祁钰因此当上了皇帝,而朱祁镇则成为瓦剌的俘虏,虽然后来朱祁镇回来了,但是朱祁钰却并不准备把皇位让出去,朱祁镇因此度过了七年的囚禁之苦。但朱祁镇并没有被杀掉,也就有了后来的夺门之变。如果说朱祁钰当时狠狠心杀掉了朱祁镇,他后来的结局还会不会那么惨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如果真这么做,朱祁钰背负的罪名可就大了,但他的下场同样很惨,不仅皇位不保,还有可能被削其宗籍,废为庶人。如此看来,把英宗杀了是一件代价非常大的事情,朱祁钰肯定不敢这么做。

1、临危即位,组织北京保卫战

郕王朱祁钰是明英宗同父异母的弟弟,正统十四年(1449年)英宗率领50万大军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遭到瓦剌大军包围,明军几乎全军覆没,英宗也只身被俘,当时皇太子朱见深才两岁。为免主少国疑,在于谦、王直等大臣的建议和孙太后的同意下,当时身负监国之任的郕王朱祁钰被立为皇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这就是明朝第七位皇帝明代宗(年号景泰)。

朱祁钰在非常时期被拥立为帝,组织了轰轰烈烈的北京保卫战,击退了瓦剌军,对明朝有再造之功。但是朱祁钰当上皇帝于法理来说,其实只能算是特殊情况下的“代行”,只要英宗不死,或者侄儿朱见深长大,景泰帝的皇位终究还是要交出,因此他对迎还太上皇一直不甚上心,一再拖延时间,其目的就是希望太上皇永远都不要回来,直到于谦说了一句:“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对于谦一向言听计从的景泰帝才派出李实、杨善出使瓦剌迎回太上皇。

景泰帝一生最大的悲剧就是他对皇位太过于执着,当初孙太后先立朱见深为太子后,才答应立郕王为皇帝,其意思很明白,大明的天下还是英宗皇帝的,朱祁钰不过是代理执政罢了。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后,朱祁钰在朝野获得很高的声望,帝位也渐渐稳固,但他并不满足于自己当皇帝,而是希望儿子朱见济能取代侄儿朱见深成为大明王朝的合法继承人。因此,在太上皇南还后,他便毫不犹豫地将哥哥软禁在南宫,并派人严加看管,这一关就是整整七年。

2、夺门之变,英宗对景泰帝展开疯狂报复

景泰三年(1452年),景泰帝成功的废掉侄儿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但是到了第二年朱见济就不幸夭折了,这件事对景泰帝的精神打击很大,此后他不断在子嗣问题上尝试努力,同时对大臣建议复立朱见深为太子的建议置之不理。终于在景泰八年(1457年),将军石亨、太监曹吉祥等人乘景泰帝重病之事,向孙太后取得懿旨,带兵直驱南宫,打开南宫大门,将太上皇迎回宫内复登大宝。再一次当上皇帝的英宗很快就逮捕杀害了兵部尚书于谦和大学士王文,而景泰帝则在一个多月后不明不白死去,死因不明,有说法说是英宗派人杀害了景泰帝。

景泰帝虽驾崩,但英宗对他的清算才刚刚开始,英宗不仅废其帝号,还给他上了一个恶谥约“戾”,称“郕戾王”。仅以亲王礼将景泰帝安葬于西山,代宗由此成为明朝自迁都北京以来,仅有的一位没有被安葬在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景泰帝的结局很是让后世为之唏嘘,他是明朝很有作为的皇帝,其成就要远远高过他的哥哥英宗。很多人说景泰帝太过于心慈手软,如果狠下心来将他哥哥杀了,或许结局不会如此。

3、杀兄无名,其害深远

首先,若通过非常手段杀害英宗,景泰帝的皇位必然不保,因为侄儿朱见深还在,只有一不做二不休把哥哥英宗和侄儿朱见深一起杀了,才能算是一劳永逸。但是这么大的事情很快就会大白于天下,景泰帝杀兄屠侄,其罪非同小可,满朝文武谁都保不了他,最大的可能就是景泰帝会就此结束皇帝生涯,还要以大逆罪重治。

其次,英宗与儿子同遇害,这对于景泰帝来说是一件代价很大的事情,明朝不是唐朝,不可能像玄武门之变那样兄弟自相残杀后才能堂而皇之的当上皇帝,明朝信奉正统,皇位本来就是属于英宗一系,景泰帝软禁英宗已经在朝廷引起巨大非议。如今再杀害皇兄和皇侄,这只会让景泰帝陷入众叛亲离地步,到时候他被废为庶人都有可能,而一旦由外藩亲王入承大宝,这个结果就显然是“两输”了。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英宗,景泰帝是绝对不能杀,杀了只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境地。其实在当时景泰帝完全有办法改变现状,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夭折后,景泰帝应该顺从民意及早复立侄儿朱见深为皇太子,以安臣下之心。正是因为景泰帝在立储大事上心存私心,才给了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投机分子以口实,最后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对景泰帝展开了疯狂的报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始皇铜车马上的伞竟然是武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应该都看到过秦始皇铜车马的图片,虽然看上去平平无奇,但是如果对这辆车有过深刻的了解的话,都会惊叹于古人的智慧。而今天我们主要说的就是车上那把伞。这把伞看起来更是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看上去更像是一个遮阳伞,但其实,这把伞却是非常精妙的,不仅仅是一把伞,更是一套配套的武器,这样的设计,究竟是怎么完成

  • 宋朝都头是什么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水浒传》中,武松曾担任都头一职,很多读者好奇,都头到底是一个什么职位?其实宋朝年间,都头是军职名称,级别不算高,但在县里不会有都头一说。“都”是指一个军事单位,县里面负责缉拿犯人的叫衙役,都头可能是当时对武松的一种尊敬之称,实际上武松只是一位普通的衙役。那今天就借此机会跟大

  • 韩信是否错杀钟离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战死后,他的手下大将钟离眛决定投靠韩信,刘邦得知此事自然不放心,便要求韩信缉拿钟离眛。不过当时韩信并没有听从,反而派兵保护钟离眛的安全,传闻刘邦已经开始猜忌韩信,打算出兵偷袭。此时韩信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起兵抵抗;二是杀掉钟离眛,向刘邦表忠心。结果韩信选择将钟离眛逼死,虽然韩信一时无事,但在刘邦眼

  • 明朝能打赢日本,为什么打不赢清兵?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时期倭寇盛行,而明朝多次对倭寇进行打击,最终的结果也是胜利的。而且后世人提到这些的时候,都会认为明朝的军队都是非常厉害的。不过,明朝也并不是对付所有的人都能打赢,能打赢日本,却打不赢清兵,最后清朝取代明朝,成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那为什么明朝能够打赢日本,却打不赢清兵呢?两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差距呢

  • 明清为什么没有外戚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有众多的历史朝代,而在很多朝代中,都曾经出现过一种情况,那就是外戚干政。对于皇帝来说,任何一个有可能威胁到自己权力的存在,都是不能留着的,但是外戚的势力又是盘根错节,想要直接连根拔掉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且威胁一旦产生,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清除干净。但是为什么在明清时期,却很少看到有外戚干

  •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他的名字怎么读?在哪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都在看关于这个中国国粹的内容了,也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了,这个中国老一辈的东西还是非常厉害的,今天就来说说这个活字印刷术吧,那么这个活字印刷术到底是谁发明的呢?发明者的名字到底怎么读呢?他又处于什么年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的“毕昇”发明的

  • 明朝为何要将省会从青州迁往济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如今在山东,若是有青州人拍着胸脯说到:“我的祖宗曾经富过”。他么其他地块也只能静静地看这他装X了。虽说如今的青州市,仅仅只是山东潍坊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但是要知道,在明朝初年的时候,青州可是山东省的省会。从那个时间起往前推移1500年,在大多数时间里,青州都是山东地区的行政首

  • 古代中国为何叫华夏?含义指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断绝,一直传承至今的古文明,华夏子孙有足够的理由为我们的文明而感到骄傲。尤其是在近代史上中,尽管中国收到了各类文化的侵略,西方文化的侵略,但是华夏文明却依然在顽强切执著的传承着。纵然岁月更迭,华夏儿女至今都是一身铮铮铁骨,当中国人在传承华夏文化,荣做华夏子孙之时,人们是

  • 三苏是指哪三个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谁是父亲谁是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苏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想必应该都是有听说过的,小编这样不怎么学习的人也是知道的,但是如果硬要小编把这三个人名字给列举出来,那小编还是不知道的呀,所以这个三苏到底是指哪三个人呢?下面跟谁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三苏是指:苏洵、苏轼、苏辙。三苏之间的关系是:苏洵是父亲;苏轼、苏辙是儿子;苏轼是

  • 古代犯人脸上刻的是什么字?这些字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电视剧里面看到,古代的一些犯人,他们犯了罪之后,有可能会在脸上刺字,比如宋江,他就是在脸上刺了字,和他一样的还有不少人。这是古代的一种刑罚,脸上刺上字,别人就会知道这个人曾经犯过罪,对他而言是一种终生的耻辱。但是,他们肯会在脸上刻上什么字呢?他们刻的字又是什么意思,如何解释这种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