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下雪对农事的好处包括

下雪对农事的好处包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880 更新时间:2024/1/10 22:26:40

最近马上就到了这个大雪天气了,那么小编就想起来一句话,那就是瑞雪兆丰年了,还有一句就是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从上面的俗语可以看出,这个下雪好像对农事真的是有非大非常大的好处了,那么下雪对农事的好处又包括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

下雪对农事的好处包括:保温,增加水分。农作物的抗冻能力这个说法好像没有提到过,所以主要还是保温增加水分。

瑞雪兆丰年详细含义:

瑞雪兆丰年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ruì xuě zhào fēng nián,意思为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是来年庄稼获得丰收的预兆。语出曲波《桥隆飙》十九:“俗语道:‘瑞雪兆丰年’,明年的小麦一定收成好。”

保暖土壤,积水利田

冬季天气,下的雪往往不易融化,盖在土壤上的雪是比较松软的,里面藏了许多不流动的空气,空气是不传热的,这样就像给庄稼盖了一条棉被,外面天气再冷,下面的温度也不会降得很低。冬雪盖住,也不易引来虫害。

等到寒潮过去以后,天气渐渐回暖,雪慢慢融化,这样,非但保住了庄稼不受冻害,而且雪融下去的水留在土壤里,给庄稼积蓄了很多水,对春耕播种以及庄稼的生长发育都很有利。

保温作用

积雪,好象一条奇妙的地毯,铺盖在大地上,使地面温度不致因冬季的严寒而降得太低。积雪的这种保温作用,是和它本身的特性分不开的。

我们都知道,冬天穿棉袄很暖和,穿棉袄为什么暖和呢?这是因为棉花的孔隙度很高,棉花孔隙里充填着许多空气,空气的导热性能很差,这层空气阻止了人体的热量外扩散。覆盖在地球胸膛上的积雪很象棉花,雪花之间的孔隙度很高,就是钻进积雪孔隙里的这层空气,保护了地面温度不会降得很低。当然,积雪的保温功能是随着它的密度而随时在变化着的。这很象穿着新棉袄特别暖和,旧棉袄就不太暖和的情况一样。新雪的密度低,贮藏在里面的空气就多,保温作用就显得特别强。老雪呢,象旧棉袄似的,密度高,贮藏在里面的空气少,保温作用就弱了。

为什么物体里贮藏的空气越多,保温效果越强呢?

这是因为空气是不良导体的缘故。我们知道,任一个物体,它本身都能通过热量,这种能够通过热量的性能,称做物体的导热性。在自然界常见的几种物质中,空气的导热性最差。所以物体里容纳的空气越多,它的导热性就越差。由于积雪里所能容纳的空气量变化幅度较大,因此,积雪的导热系数变化幅度也较大。一般刚下的新雪孔隙大,保温效应最好,到春天融雪后期,积雪为水所浸渍,这时它的导热系数就更接近于水了,积雪的保温作用便趋于消失。

增添肥料

雪中含有很多氮化物。据观测,如果1升雨水中能含1.5毫克的氮化物,那么1升雪中所含的氮化物能达7.5毫克。在融雪时,这些氮化物被融雪水带到土壤中,成为最好的肥料。

冻死害虫

雪盖在土壤上起了保温作用,这对钻到地下过冬的害虫暂时有利。但化雪的时候,要从土壤中吸收许多热量,这时土壤会突然变得非常寒冷,温度降低许多,害虫就会冻死。

所以说冬季下几场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民间有那些关于下雪与农作物有关系的谚语。例如“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小雪雪满天,来岁必丰年”、“腊雪盖地,年岁加倍”、“雪多见丰年”等等。

这种说法有什么科学道理呢?有,因为冬天下了一场大雪,田地上就像盖上了一床大棉被一样,地里热量不易散发,从而保护越冬作物质不会冻坏。另外,雪水融化渗透到泥土里,越冬虫卵大部分就会被冻死,使下年的害虫相对减少,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因此,民间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

但是,在民间也有“冬雪丰年,春雪讨嫌”的谚语。为什么春天下雪使人讨嫌呢?这是因为春天气温逐渐升高,越冬作物遇上一场春雪,就会冻坏。另外,春雪过大,还会影响交通,土地过湿有碍地下地干活。所以“春雪讨嫌”的说法,确是一点也不错。

“瑞雪兆丰年”在于积雪层对越冬作物的防冻保暖作用。大雪可以防止土壤中的热量向外散发,又可阻止外界冷空气的侵入。“瑞雪兆丰年”在于积雪的增墒肥田作用。地面积雪在来年春季大地回暖时,缓慢融化。融化了的雪水流失少,大部分渗入土中,就像进行了一次灌溉一样,对缓解春旱、做好春耕播种大有好处。融化后的雪水,能够给土壤带来较多的氮化物。瑞雪有如此奇特的功能是由它本身所具有的性质所决定的。

其一,新降的雪疏松多孔,能够贮存大量空气,有防冻保暖作用。

其二,融化后的雪水中重水的含量比普通水少25%。重水是一种带放射性的物质,对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雪中重水含量少,显然有利于促进生物生长发育。

其三,雪水的理化性质与一般水也不一样。雪水由于经过冰冻,排除了其中气体,导电性质和密度发生了变化。

研究表明,雪水就其生理性质而言,和生物细胞内的水的性质非常接近,因此,表现出强大的生物活性。植物吸收雪水的能力,比吸收自来水的能力大二至六倍。雪水进入生物体后,能刺激酶的活性,促进新陈代谢。其四,雪水中含有较多的氮化物,比雨水中的氮化物多5倍,比普通水更高,可以说是一种肥水。

最后,大雪可以冻死大部分的害虫,来年的害虫就少了。

不过冬雪对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害无利。对中国广大南方地区而言,冬日大雪恰恰是一场灾难;小麦等冬雪中收益较大的作物,在南方种植较少。因此,瑞雪兆丰年作为农业谚语,一般多指北方地区。

民间故事

相传人间下雪是由天上三个神仙掌管着,即周琼姬掌管着芙蓉城,董双成掌管着贮雪玻璃瓶,玻璃瓶内盛着数片雪,每当彤云密布时,姑射真人用黄金筋敲出一片雪来,人间就开始下雪了。造物主把雪花赐了冬天,使冬天于苍凉之中有了生气,沉寂之中增添了乐趣。农民们更是喜欢下雪,一旦见到白雪漫天飞舞,地上堆着厚绒绒的积雪时,就预感到了来年的丰收喜悦。“瑞雪兆丰年”,实际上就是人们发自内心对雪的赞叹,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为什么称吕不韦仲父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嬴异人临终前,让儿子嬴政称吕不韦为仲父。很多观众都好奇,这个仲父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历史上,嬴政继位时只有13岁,一个13岁的孩子是无法处理家国大事的,所以嬴异人希望吕不韦能够好好辅佐嬴政,实际上当时嬴政的命运是握在吕不韦手里的。“仲父”二字的意义非常重大,看似是对吕不韦的褒奖

  • 香妃不腐女尸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多年前有一部电视剧《还珠格格》,相信很多朋友们都有看过了,而且印象非常的深刻。相信在这部剧当中有一位女子给人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那就是香妃了。一位全身散发芬香,能够引来蝴蝶翩翩起舞的异域女子。如此神秘的身份到底是不是民间流传呢!下面我们来慢慢分析!在2001年三月安徽省宿州市省砀山的小县城中!在建

  • 华北第一汉奸是谁?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出现众多英雄人物的同时也出现了非常多的汉奸,这些人为了眼前的荣华富贵而卑躬屈膝的向敌人谄媚献计。在这些汉奸当中,其中有一位是当年清末时期的进士,抗战时期公开投敌。为了得到日本主子的“荣宠”,不仅大肆宣传日中亲善等伪言论,捐钱、献物,甚至还前往日本参拜靖国

  • 秦始皇陵的水银真的是防盗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在秦始皇陵当中,存在有大量的水银,而对于这么多的水银,究竟有些什么作用,很多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用水银作为江河湖海,建立起一个地下王朝,也有人认为是用来防盗墓的,毕竟水银含有剧毒。但其实,这些水银的真实作用到底是什么呢?这么多的水银对秦始皇来说到底是干什么的,下面就让小编来

  • 白起确实是商鞅之子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白起和这个商鞅也都还是有很多人知道的,非常厉害的两个人,历史上非常的知名,那么又有人要问了,这个白起和商鞅好像关系非同一般啊,就非常简单的说了,这个白起是不是这个商鞅的儿子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1、白起是商鞅之子么?说白起是商鞅之子的人是不是脑子秀逗了,还

  • 日月神教是不是明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光从字面上来看,日月神教的日月加起来就是一个明字,而明教的明也是如此,虽然说日月神教是《笑傲江湖》中的,而明教是《倚天屠龙记》当中的,是两部不同的作品,但是在名字上面都如此相似,而且都被誉为“魔教”,那日月神教和明教之间究竟有没有可能是有什么关系的呢?日月神教会不会就是明教呢

  • 白奴贸易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起奴隶贸易,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想起导大航海时代的黑奴贸易了。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其实在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前的,还有一种非常古老的奴隶贩卖体质,这便是白奴贸易,而且被贩卖的对象,绝大多数都是斯拉夫人。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些白奴贸易吧。斯拉夫人在罗马帝国时期与日耳曼人、凯尔特人一起被罗马人并称为欧洲的

  • 斯基泰人的后裔有哪些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斯基泰人不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最早是在古希腊作家的作品中有提到。斯基泰是一个由三千多年前出现众多草原游牧部落所组成的联盟。在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候,斯基泰人便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中。后来又瓦解为为许多其他民族部落,其中包括罗克索兰人,阿兰人,萨尔马提亚人,雅齐格人和其他游牧民族。在公元4世纪,最后的

  • 清明上河图出现死尸具体在什么位置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张择端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巨大的画作,来讲述北宋的风俗。画中的人物和细节非常多,处处都显露出生机的一面,通过画很快就能想象到北宋人民平日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代入感非常强。有人仔细研究《清明上河图》后,发现这幅画并不简单,似乎背后有着一些隐藏的危机,还发现了画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桃花潭在哪个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有人在读这个李白的诗,其中的一首《赠汪伦》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的吧,“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很给力的,突出了这个友情,但是有一些人对诗的其他地方比较感兴趣了,那就是这个“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