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有那么多圣旨,为什么现存的并不多?

古代有那么多圣旨,为什么现存的并不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675 更新时间:2024/2/3 12:40:03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应该是会经常颁布一些圣旨的,虽然真实的圣旨并不像电视剧里面那样,皇帝写一写盖上印章就直接颁布了,真实的圣旨的颁布过程还是要比电视剧里面复杂的多,而且也不是皇帝一个人作主的。但古代历朝历代的皇帝颁布了那么多的圣旨,为什么现如今流传下来的圣旨却很少很少呢?圣旨都到哪去了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圣旨都去哪了

在古代,能够接旨可以说是最大的事情,毕竟见圣旨犹如见皇帝,所以每个接旨的人都必须要小心翼翼,甚至要沐浴更衣才能够接过圣旨。但是在古代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力,历朝历代的皇帝颁布了很多的诏令,所以下发的圣旨数量肯定不在少数,为何现在仅存的圣旨并不多,究竟都去了哪里呢?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根据等级划分颁布的圣旨,其一颁布给五品及以上官员的圣旨叫做诰命,五品以下的叫做敕命。而圣旨的内容其实就很多了,朝廷政策,加官进爵,封赏命令等等都可以写进圣旨当中,而内容一定是代表着皇帝说出的话,而这些话都是金口玉言,不能更改,所以才显得圣旨这么重要。

其次根据官职的不同,接到圣旨的颜色也有所不同,而圣旨的颜色基本上是五品官职进行划分的,五品以上的官员接到的圣旨基本上是两种或者三种颜色,甚至一些等级比较高的官员能够接到五种,根据官员等级的不同,所表现出的颜色也不同,而五品官职以下的基本上只有一种颜色,这就是最明显的区别。

根据接旨人官职的不同,在圣旨用料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圣旨,用料上都是绫罗绸缎或者丝绸织,这样才能够凸显圣旨的尊贵性,也代表着皇帝的尊严,而官员等级的区分基本上会在卷轴的材质跟上面图案的多少体现出来的,所以官员等级对于皇帝来说非常看重。

比如在清朝时期,一品及以上的官员接到的圣旨卷轴都是美玉制成的,不仅颜值很高,价值同样很高,四品及以下的官员基本上是黑牛角或者乌木制作而成,相比于美玉肯定价值上要差很多。根据圣旨图案的不同,能看得出官员是文官还是武官,文官基本上是用仙鹤样式,武官基本上是用雄狮样式。

最后是圣旨上的内容,内容可以由皇帝进行书写,也可以授权给底下人进行书写,比如康熙皇帝发布圣旨很多时候都会让张廷玉进行书写,内容的要求非常高,要不然有损皇家颜面,不仅每个字都必须要工整,在遣词造句中又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意境,所以综上所述,圣旨做工复杂,收藏价值极高。

但是颁布的圣旨有很多,都去哪里了呢?其实当接旨人接到皇帝圣旨之后,基本上都会小心翼翼的放起来,然后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因为这并不仅仅代表着皇帝的旨意,也代表着家族的荣耀,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朝代更替,岁月变换,这些圣旨有的流落民间,有的消失在战乱之中了。

不过现在咱们国家的博物馆跟档案馆当中也收藏着一些历朝历代的圣旨,但是从数量上看,并不是很多,还有一部分是遗落民间,让一些民间收藏家收藏起来了。而且很多朝代都看重尊严问题,当改朝换代后发现前朝遗留的物品,都会处以大逆不道的罪名,更何况是圣旨,所以很大程度上一些圣旨并没有保存下来。

2、圣旨为何都没有保存下来

有的估计都已经被销毁了,毕竟历史上的每一代君王都不会留存上一任君王的东西,尽管是圣旨也是不会留存的,而我们也都知道圣旨基本上都会有两份,一份是君王自己留存,另一份是下达给接旨的人,至于圣旨为什么留存下来的比较的少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

保存的不当以至于损坏

圣旨在那个时代是皇权的象征,而且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圣旨大多都是明朝和清朝时候的圣旨,之所以这两个朝代留存下来的圣旨比较多,还是因为他们用的材质不一样,之前他们用的基本上都是甲骨或者是竹简制成的圣旨,所以保存不当就会被损耗。

被西方列强给抢走

都知道八国联军攻打我国,对我国的宝物也是肆意的抢夺,也以至于有些宝贵的圣旨也被他们抢了去,有的圣旨现在在国外的博物馆以展览品供大家参观,还有些圣旨被他们给拿去拍卖,所以留下来的也是少之又少。

被收藏于国内的博物馆里

我国目前有专门的圣旨博物馆,比如说徐州圣旨博物馆以及明清圣旨博物馆等等,遗留下的这些圣旨基本上都在这里面被展示出来,不过这些圣旨的价值也非常的高,目前也是由国家持有的。

除了以上所说的几种,还有就是私人收藏的也有,毕竟圣旨是皇权的载体,有着很高的荣誉,有些古董收藏家也是非常的珍惜,所以他们也是视若珍宝。

3、民间遗存的圣旨

明代圣旨

河北省邱县文史工作人员日前在一位名叫孙登选的老人家中,发现一道“巨长”的明万历年间圣旨,长达360余厘米,保存大致完好。

这道圣旨原件为青黄两色绢本,通体有织锦云纹,长度达到360余厘米,宽度约为33厘米。两头无轴,略有破损,但字迹清晰可辨。圣旨前端为青色绢布,上有银色双龙围绕“奉天诰命”四字。正文内容大意为:皇帝感激一位名叫孙维城的官员及其家人为国尽心尽力,赞扬孙维城为国事日夜操劳,表扬其成绩显著,敕封其为山西布政使。

圣旨文中列举出孙维城历经十三任官职。颁旨时间为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初二。圣旨全文700余字,字体为风格端庄的小楷,气度雍容,圆润飘逸,圣旨整篇布局工整严谨,跌宕有致,字迹笔画突兀。圣旨中段及末端均盖有皇家“制诰之宝”和“广运之宝”的方形印章。

据邱县文史专家杨凤奎介绍,圣旨中所指的孙维城,字宗甫,是孙登选老人的先人,邱县孙庄村人。他学识渊博,见多识广,尤其精通声律,善于写诗填词。1570年中举人,后中进士。曾任湖广道监察御史,又升山西按察司副使、布政使。他为官期间清正廉明,爱民如子,这道圣旨正是孙维城被提为山西布政使时收到的。

康熙圣旨

2008年2月26日,两件康熙五彩圣旨落户新乡档案馆。专家称,这种五彩圣旨连中央档案馆都没有。这两道清康熙皇帝下的五彩圣旨,被民间保存了300多年后,在2月26日被保管者正式委托新乡市档案馆保存圣旨。这两件康熙五彩圣旨从日期来看,均为清朝康熙四十年五月三日一日所下。上面有满汉两种字体,共由黄、蓝、褐等几种颜色组成,所用材料为五彩绫缎。长度约为3.25米,宽为0.4米。第一道圣旨是封任璇之母为诰命夫人,表彰其教子有方;第二道圣旨是封任璇之妻为“贤惠”,意为贤内助。

经圣旨的主要收藏者之一关堤村任氏家族成员任绍俭先生讲述,任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名臣,深得康熙皇帝赏识,康熙认为是任璇之母教子有方,同时认为任璇之妻通明达理,贤良聪慧,为一流的贤内助。康熙皇帝于是在康熙四十年五月三日一天之内,连下了上述两道圣旨。

雍正圣旨

河北省深州市委宣传部2013年6月26日透露,该市东四王村日前在修订村志时,发现两张清代雍正时期的圣旨,这对研究清代时期文教礼仪提供了文字和实物佐证。

据圣旨保存者、东四王村77岁的村民孟国振介绍,雍正十三年(1735年),其先祖孟麟中武进士,官封陕西河州镇标右营游击,协副将之职,从二品。两张圣旨为雍正皇帝分别敕封孟麟祖父母、父母的诰命。两圣旨均为五色织锦所制,上面织就数十朵祥云。由于年代久远及历史原因,圣旨周边已出现丝状或部分破损。每张圣旨横长约2米,竖宽0.4米,正文部分均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汉字为2厘米见方楷书,分别写有“孟麟之祖父敬持躬忠,能后威宣外,家传之书,泽沛天地”、“孟麟之祖母刘氏壹仪,是式令问昭振剑之家,声辉流奕世播丝纶之国”、“孟麟之父羲方俊,躬树良型”、“孟麟之母崔氏,七诫娴明三迁,勤令仪,不忒早流”等字样,两个红色大印也清晰可见。

两张圣旨开首为“奉天诰命”4字,正文部分每段皆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或“制曰”开头。深州市文物部门称,一般明清圣旨开头多为“皇帝诏曰”和“皇帝制曰”,区别在于,“诏曰”由翰林院撰拟,内阁大学士奏定后,由皇帝钦定的庶吉士书法大家书写,最后钤皇帝玉玺,而“制曰”是由皇帝对他所器重的受旨人或重要事件亲手书写。因此,孟家保存的圣旨或为雍正皇帝亲自书写。

成化圣旨

2018年5月23日,河北省南宫市文物部门在文物调查时,在南宫市紫冢镇一户白姓人家发现一件明成化年间圣旨,虽已历经5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大体保存完好。

这道圣旨为明成化十一年十二月初九日对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白圭进行的诰封,内容为对白圭生前功绩的褒扬,并封赠其为荣禄大夫、少傅,谥号为恭敏。

此圣旨材料为七彩祥云瑞鹤提花锦缎,现存总长2.5米、宽0.29米,圣旨正文部分用楷书书写,行款从右至左,共计25行,145个汉字。尾处盖有篆书“制诰之宝”玺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丈八蛇矛长4米,张飞是怎么使用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当中,很多人都知道,张飞使用的武器是丈八蛇矛,这也成为了张飞的一个很显著的特征。不过,这个丈八蛇矛并不是历史上真实的张飞使用的武器,而且根据书中所写,丈八蛇矛换算成现在的单位,长度达到四米,这样一个长度的武器,张飞到底要怎么使用才能上阵杀敌?张飞的丈八蛇矛到底是怎么用的呢?今天就让小编

  • 如果杨过跳崖发现小龙女已经死了,他会和郭襄在一起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神雕侠侣》造就了杨过和小龙女这一对最经典的恋人,小龙女甘愿为杨过牺牲,而杨过苦等16年没有变心,最后两人是在谷底重聚,结局过上了幸福的隐居生活,令无数读者感到羡慕。不过这样一个安排虽然在读者看来是圆满的,但原本的剧情可能并非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小龙女身中剧毒,还选择跳崖如此高风险的举动,很明显作者

  • 明朝灭亡后成立了哪四大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1644年,李自成攻入京城,朱由检见大势已去,在煤山自缢。其实此时明朝就已经等于是灭亡了,但很多官员逃到了南京,然后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弘光政权。虽然从地图上看,南明势力很大,军队人数也不少,但只要开战便是溃不成军,没有丝毫战斗力。除了南明,当时还有三个政权,其中清军是完成了最终的统一,

  • 水浒传为什么以瘟疫作开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水浒传》的开篇讲了一场发生在北宋嘉祐三年的瘟疫,用这件事情作为整个故事的开篇,然而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上,这一年可以说是风平浪静,类似于瘟疫这样的大事,什么都没有发生。那么,既然历史上并没有这场瘟疫,为什么《水浒传》的开篇却要虚构这样一场瘟疫呢?这一场瘟疫在故事中到底有什么寓意,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这样

  • 过去1000万年发生了什么?秘鲁树化石解密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有科研人员在秘鲁中部的安第斯高原上进行考察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十分巨大的树木化石被埋在一片草地下。来自秘鲁南部高海拔地区的植物化石包含了安第斯山环境在过去1000万年发生重大变化的提醒。有趣的是,这些化石中记录的变化与气候模型并不相符。研究人员CamilaMartinez说,在考察过程中收集了这棵树和数

  • 孙悟空算妖怪吗?他成佛以后还是妖怪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孙悟空作为《西游记》的主角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一个英雄人物,但孙悟空毕竟是一只猴子,按照一般的种类划分来看,孙悟空应该就是一个妖怪了,但孙悟空一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最终在灵山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那这时候的孙悟空还算是妖怪吗?而孙悟空在之前,又是女娲补天留下来的石头孕育的猴子,到底算

  • 四世三公有多大官职?手里有实权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汉末三国时期可以说又是一个群雄并起的年代,除了大家很熟悉的孙曹刘,还有诸如袁绍、董卓等军阀势力。而袁绍,出身是很高的,汝南袁氏向来有四世三公的称谓,那这个四世三公到底是什么意思,在当时是多大的官呢?袁氏手里又有没有实权,又有多大的实权?袁绍是否因为自己的出身而获得过其他很多人得不到的资源呢?下面就让

  • 帮闲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被人看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可能有人听说过在古代有这样一种职业,名为“帮闲”,帮的意思自然是帮助,但是闲又是什么意思呢?而且在《水浒传》当中,高俅就曾经做过帮闲,在很多其他的古代书籍当中也有出现过这个词,那么帮闲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做这份职业的又是什么人呢?帮闲在古代又为什么会被人看不起,这背后又有

  • 为什么说灭六国者六国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最终都归为秦国,很多人也都觉得是秦国灭掉了六国,最后完成了统一天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但是在杜牧眼中却认为,“灭六国者六国也”,也就是说他认为,六国之所以会灭亡,原因并不在秦国和秦始皇身上,而是因为六国自己把自己作死了。这种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呢?六国的灭亡根本原因究

  • 刘琰妻子胡氏和刘禅真的有染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刘琰出场的次数并不算多,而且对于他的描述和正史上有所不同。刘备拿下益州后,刘琰任固陵郡太守,等刘禅继位,刘琰升任车骑将军。可以说,当时刘琰在蜀国已经有着很高的地位,但他却做了一件事,导致被处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此事还要从他的妻子胡氏说起,刘琰怀疑胡氏和刘禅有染,这件事传到刘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