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管仲、鲍叔牙是什么关系?

齐桓公、管仲、鲍叔牙是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751 更新时间:2024/2/20 15:03:16

2020年的高考语文卷的题目已经公布,而全国卷的作文题中,涉及到了三个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那就是春秋时期的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个人。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管仲是连孔子都非常敬佩的齐国政治家,而鲍叔牙则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的管仲的好友,两人之间的有情也为后世人所敬佩,人们称其为管鲍之交。那么这一次的作文题目为什么要以他们三个人为题目呢?他们在历史上又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如何评价这一次的作文题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人物简介

齐桓公(齐国第16位国君)

齐桓公,本名吕小白(?-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吕氏,春秋五霸之首,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

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齐襄公之幼弟,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后即国君位。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平定宋国的动乱。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前679年,各诸侯与齐桓公在鄄(juàn)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此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齐桓公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开方、常之巫等小人,最终于公元前643年9月12日(鲁僖公十七年十月乙亥)病死。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并被尊称为“仲父”。任职期间,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病逝。后世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管子》一书题为管仲所作,实系后人托名。

鲍叔牙

鲍叔牙(前723年或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鲍氏,名叔牙,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任闻名于世,向齐桓公举荐自己的挚友管仲。他与管仲的交情为历代史家所称颂,有成语“管鲍之交”。

早年辅助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协助公子小白夺得国君之位,并推荐管仲为相。齐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参与“召陵之盟”使诸国尊齐王霸主。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鲍叔牙称相,并在不久后病逝。

在鲍叔牙的协助下,在齐国顺利实行了他的治国之道。鲍叔牙为政重教化,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桓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2、如何评价2020年全国一卷:如何看待齐桓公、鲍叔、管仲三人

首先这个话题作文的重心在于“公心”。应该怎么写呢?

在某乎平台上,很热的回答是论“公心”;“昔秦时”秦国的公心,汉武大帝和唐宋君王的雄才大略,一直过渡到为中华民族的公心,从而由历史渊源中埋下传统的种子。接下来再写“忆今朝”,当下疫情中的全国人民皆有公心,再看世界,我国在世界疫情做出的贡献,这便回到中国对于世界的公心。

那么如何看待历史中这三个人呢?

当然鲍叔是根系所有人的中心,但其实根本任务还是齐桓公。鲍叔的难能可贵在于他不计前嫌举荐了自己和齐桓公的对手管仲。但这个作文题目却不是所有学生都能一目了然的,最起码他们要熟悉这段春秋时期的历史,其次也许搞懂齐桓公这个人,才能更好全面把握当时历史,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笔者道来;

一卷作文话题如下;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勾,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今天是2020年姗姗来迟的高考,希望姗姗来迟的不仅是疫情影响下的考试,更是大才子们姗姗来迟的才能喷涌。全国一卷的学子出考场就说了,今天的作文题目有点难,甚至有点搞不大懂,不明所以。不错,话题又回到了公元前的历史,那本来就有多种版本的解读。

春秋时代多故事,后人也用“多事之秋”来形容那个时期曾出现过的百花争鸣景象,当然更多的是时局的混乱。太子夺嫡,君子争位,易牙煮子,鲍叔识人等等,春秋战国对我国历史影响巨大。当然今天的作文题目还是跟齐桓公,以及始终辅佐他的贤臣鲍叔和半路“改道”的管仲有关。

齐桓公(公子小白)在鲍叔的帮助下攻克对手管仲和他辅助的公子纠,从而走向人生高峰,而被击败的对手管仲却被鲍叔不计前嫌举荐到了齐桓公的身边,辅助齐国走向强大,成为春秋五霸的最强者。但齐桓公在高光时刻,没能效仿前哲,疏忽于居安思危,陷入享受,几乎蒙蔽了自我,因个人口腹之欲任用易牙,从而国覆人亡。

这篇作文如果不了解这段历史,将不是太好写!另外在近代中国文坛上鲁迅曾经在《狂人日记》里解读过齐桓公,鲁迅认为齐桓公“夸奖易牙煮子”几乎等同与纣。所以齐桓公的形象也是随着时代在变,不完全是正史所载的“春秋五霸”之首,历史雄才。

所以如果看到这样一个材料,不只是鲍叔多么高贵的品质,管仲多么的用心,而是齐桓公他本人的历史功过已经被学者重新解读了。齐桓公未来的覆灭究竟跟谁有关呢?是他自己,还是易牙,还是管仲没有做好防护,或者鲍叔没有尽到最高明的举荐。我更多思考将是齐桓公的功败垂成与之前的任用贤能形成了鲜明对比。鲍叔也好,管仲也好,他们并不能教会齐桓公永远的方略。

3、齐桓公、管仲、鲍叔牙的历史故事

齐襄公时,齐国政治混乱。管仲、召忽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莒国。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无知,并讨论重立君主。高、国两家事先暗地通知了小白回国。鲁国听说以后也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并派管仲带兵堵截了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的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达齐国。这时小白早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

齐桓公被射中带钩,装死迷惑管仲。躲在帐篷车里日夜兼程赶回齐国,又有齐国贵族国、高两氏支持,成为国君,即位以后发兵攻击鲁国,在乾时(今桓台)大战,鲁军败走。鲍叔牙给鲁侯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国自己杀他。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来。如不从命,将要出兵讨伐鲁国。”鲁人害怕,杀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齐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便听从他的建议,假借杀仇血恨之名把管仲接到齐国。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大喜过望,拜其为大夫,委以政事。

齐桓年(前685年),齐桓公即位后,急需找到有才干的人来辅佐,因此就准备请鲍叔牙出来任齐相。但鲍叔牙称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齐国称霸,必要用管仲为相。

管仲与公子纠一伙认为公子小白已死,再没有人与他争夺君位,也就不急于赶路。六天后才到齐国。一到齐国,没想到齐国已有国君,新君正是公子小白。鲁庄公得知齐国已有新君后气急败坏,当即派兵进攻齐国,企图武装干涉来夺取君位。双方在乾时会战,管仲建议当趁小白人心未定速攻,但鲁庄公却说:“如果一切如你所料,小白早就被射死了。”不听管仲的话,结果遭遇伏击,鲁军大败,公子纠和管仲随鲁庄公败归鲁国。齐军乘胜追击,进入鲁国境内。齐桓公为绝后患,遣书给鲁庄公,叫鲁国杀公子纠,交出管仲和召忽。否则齐军将全面进攻鲁国。鲁庄公得知后与大夫施伯商量,施伯认为齐国要管仲不是为了报仇雪恨,而是为了任用他为政。因为管仲的才干世间少有,他为政的国家必然会富强称霸。假如管仲被齐国任用,将为鲁国的大患。因此施伯主张杀死管仲,将尸首还给齐国。但鲍叔牙用计称齐桓公恨管仲入骨,一定要生杀管仲。且鲁庄公新败,闻齐国大兵压境,早吓得心颤胆寒,没有听施伯的主张。在齐国压力下,杀死公子纠,并将管仲和召忽擒住,准备将二人送还齐桓公发落,以期退兵。

管仲清楚这是鲍叔牙的计谋,于是让押运工人快马加鞭赶去齐国,最后平安到了齐国,经鲍叔牙的建议,齐桓公同意选择吉祥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礼节,亲自去迎接管仲,以此来表示对管仲的重视和信任。同时也让天下人都知道齐桓公的贤达大度。齐桓公迎接管仲后,一连聊了三天三夜,句句投机,斋戒三日,拜了管仲为相,并称管仲为“仲父”。

齐桓公拜管仲为相之后,君臣同心,励精图治,对内整顿朝政、例行改革,对外尊王攘夷,存亡续绝。这一时期,齐桓公起用了一批各有所长、尽忠职守的出色人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桓管五杰”。桓公十四年(前672),陈历公子完(即田完)逃到齐国,桓公想任命他为卿,他不接受,桓公就任命他为工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阿朱和萧峰情深似海,为什么要写死阿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天龙三兄弟中,就只有萧峰的感情之路最为曲折,他和阿朱没能过上几天幸福日子,就由萧峰亲手杀死了自己最爱的人。从小说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剧情设计的确令人记忆犹新,不过观众看起来肯定会非常难受,萧峰和阿朱只是想拥有最平凡的爱情,为什么还是要写死阿朱呢?其实阿朱的死早就注定好了,萧峰没办法收获爱情的果,也是命

  • 西游记李世民为什么要和唐僧结拜?只是为了让他取经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西游记》的故事当中,唐僧除了自己本身的身份是大唐的玄奘法师之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唐王李世民的结拜兄弟,被他称呼为御弟。这听起来虽然是一个很高贵的身份,但是,李世民为什么要和唐僧结拜呢?李世民身为皇帝,为何要与一位高僧结拜?如果只是出于想让他去取经的话,大可不必如此,因为这本身也就是被观音点化

  • 梁山上的内奸究竟是谁?为何从来没有人怀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梁山好汉这个群体当中,很多人非常敬佩他们每一个都有义薄云天的气概,聚集在一起更是众望所归,不过这一百多位好汉中,难道真的每个人都是一心向着梁山没有其他的任何一点的想法吗?梁山上好汉,这么多,会不会本身就已经有朝廷的内奸打入其中,但是他们却还不自知呢?这个内奸究竟会是谁,为何从来都没有人怀疑过他?是

  • 阮星竹为什么不养女儿,竟狠心将阿朱和阿紫卖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天龙八部》中,阮星竹是段正淳情妇之一,她是最懂段郎心思的一个人,但在生活中缺少主见。小说里并没有介绍阮星竹和段正淳是如何开始的,只知道她后来独自一人生下阿朱和阿紫,不过阮星竹并没有抚养她们,而是将她们送出。很多网友不理解,阮星竹为什么自己不养女儿,秦红棉、甘宝宝当时条件也不是很好,但她们还是坚持将

  • 阿尔卑斯山现粉色冰川是怎么回事?这意味着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近些年来,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就是气候变暖了。或许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质疑地球真的变暖了吗?虽说有些地区的气温会略低一些,但是我们所说的气候变暖指的是地球的平均气温要比工业革命之前的平均水平要高。如前段时间,位于北极圈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小镇维尔霍扬斯克测得38℃的高温,这一个气温出现在常年气温比

  • 东北话街溜子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想必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吧,那就是很多人都在说这个“街溜子”,小编看到这个词语之后一脸的懵啊,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小编作为南方人,真的是不知道了,但是作为这个东北人可能会知道一些,经过小编的仔细研究终于算是搞清楚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揭秘看看具体的情况吧!1、街溜子读音街

  • 西游记中蜈蚣精为什么被收服?蜘蛛精为何被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西游记》中,很多人应该都还记得蜈蚣精这个妖怪吧,他是蜘蛛精口中的“师兄”,而且还是一副道士的打扮,肚子上长满了眼睛,孙悟空被这些眼睛制服,打不过他,于是请来了毗蓝婆菩萨,最终收服了蜈蚣精。但是蜘蛛精,其实在原著当中是被杀掉了的,而不是像电视剧里面那样,也被收服了。不过既然

  • 史记中卫青霍去病为何是奸佞?是司马迁对他们有什么意见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卫青和霍去病,在很多人看来,他们都是西汉时期非常有名的大将,尤其在抗击匈奴这一方面,更是有着非常大的功劳,这样的人,写入史书当中的话,必然会是名将中的一员吧。但是实际上,很多人都不明白的是,在《史记》中记载的卫青霍去病的文章,是放在《佞幸列传》当中的,换句话说,在司马迁眼里,卫青和霍去病根本就是奸佞

  • 貂蝉对吕布是真爱吗?会不会只是计谋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貂蝉和吕布,这两人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心中的“官配”,但是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中,貂蝉似乎应该对吕布和董卓都是一样的态度,毕竟她是王允设计的离间计中最重要的一环,王允将貂蝉分别献给董卓和吕布,从而挑起两人之间的矛盾,借此机会让吕布杀了董卓。那么貂蝉对吕布又是否真的有感情呢,她会不

  • 在封神演义中,太乙真人的徒弟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封神演义》当中,太乙真人作为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之一,虽然实力算不上最强,但是在封神之后,地位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甚至直接可以与鸿钧老祖相提并论了。而太乙真人也是哪吒的徒弟,帮着哪吒干了不少事,虽然道义的方面来看,太乙真人这也算是干了不少坏事,但其实并不能影响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那么在《封神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