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人吃肉的历史是怎样的?

中国人吃肉的历史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711 更新时间:2024/2/16 6:05:40

说到中国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很多时候我们也都是在议论中国的历史,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的生活也是安居乐业了,现在的人们是非常的幸福的,不管想吃什么主要购买便可以买到,还是非常的方便的,那么,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在中国古代的时候,人们吃肉吗?古代的人们吃什么呢?具体的一起来看看吧!

凡是牲畜的肉,都可以称之为肉,不过翻开中国南北各地饭馆的菜单,就会发现如今汉族人餐桌上的肉,多指猪肉,冠以牲畜种类名称以示区别的,往往是牛肉、羊肉之类的肉食——比如鱼香肉丝、京酱肉丝、木须肉都为猪肉,而葱爆羊肉、红烩牛肉则会明确指出所用食材为牛羊肉。可见猪肉菜肴更加常见。

但在中国人的饮食历史中,猪肉在古代的地位并不高。《礼记·王制》说:“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这段话可以被解读为不同阶级允许食用的肉食种类不同。另一種解读是牛肉比羊肉尊贵、羊肉比狗肉和猪肉尊贵。

牛,地位自古尊贵神圣

对于农耕民族而言,耕牛对农业生活是极其重要的。同时,牛也是中国人进行祭祀所用的最高规格的祭品,因此牛不仅经济价值极高,而且社会地位也很尊贵。《九章算术》里有道题:“今有共买牛,七家共出一百九十,不足三百三十;九家共出二百七十,盈三十。问家数、牛价各几何?答曰:一百二十六家,牛价三千七百五十。”也就是说,为了购买祭祀用的牛,需要126家合力出资。那些生活困难无法向祖先供牛的人们,便用金灿灿的黍(黄米)捏成牛角的形状来代替牛。

想要饱口腹之欲,不仅先要攒足银两,还得注意遵守法律。古代即便尊贵的诸侯,也不能无故杀牛。《三国志》里有两个吃牛的故事。一个是说东汉末年的权臣董卓,年轻未发迹时,为招待羌族故交,冒着律法中“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的杀头之罪“杀耕牛与相宴乐”。羌族首领非常感动,回草原后凑了上千头牲畜送给董卓,并称他为“健侠”。另一个是在三国曹魏时期,曲周县百姓杀牛祭祀,为父祷病,依律被县令判“弃市”,就是公开处以死刑并暴尸街头不许敛葬,幸而被太守陈矫得知,认为此人纯孝,下表赦免其罪。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朝各代关于“无故杀牛”的治罪律法逐渐宽松:唐朝判徒刑一年,元朝杖责一百,明朝发配到边疆充军,清朝则视情况罚款、打板子或充军。而如今,我们不仅可以自由地吃牛肉,还能吃到国外进口的牛肉,比古人有口福多了。

羊,统治了宋朝人的餐桌

魏晋之后,大量胡人定居华北地区。南北朝时期的《洛阳伽蓝记》称“羊者是路产之最。”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与唐末五代初期的《四时纂要》,这两本中国古代重要的农书对养羊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养猪。建立唐朝的李氏家族拥有鲜卑族的血统,皇族、贵族都更爱吃羊肉,民间食羊之风渐盛。

到了宋代,羊肉逐渐统治了中国人的餐桌。北宋《太平广记》里关于肉类的记述共有105处,其中关于羊肉的有47处,猪肉只有12处。历代宋朝皇帝对羊肉的热爱堪称惊人。据记载,宋真宗时代,御厨每天宰羊350只。《宋史·仁宗本纪》里记载宋仁宗:“宫中夜饥,思膳烧羊。”说皇上夜里饥饿,想吃烧羊。《宋会要辑稿》记载,宋神宗熙宁十年,宫廷御厨消耗了“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常支羊羔儿一十九口。”宋哲宗时期,宰相吕大防曾对皇帝说:“饮食不贵异味,御厨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也就是说,皇家礼法要求皇室只吃羊肉。

猪,“逆袭”路上飞奔疾驰

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主业是美食家,兼职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曾在给弟弟苏辙的诗中“吐槽”说,“十年京国厌肥羜”。羜是小羊的意思。久居首都开封的苏东坡吃腻了羊肉,却对猪肉有着深厚的感情。

苏东坡对猪肉的爱可谓溢于言表,他在《答毕仲举书》中,将朋友陈襄在佛学方面的造诣比作龙肉,将自己平生所学比作猪肉,写道:“猪之与龙,则有间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通俗来说,就是猪与龙当然不同,但整天说龙肉,不如我吃猪肉,既美味又管饱。这也是“终日说龙肉,不如食猪肉”名言的出处,意在为人、求学都应务实。宋朝的权贵们虽然喜欢羊肉,但民间的猪肉消费也不容小觑。《东京梦华录》记载,首都开封每晚有数十人驱赶着从四川收购来的上万头猪进京,场面极为壮观。

到了明朝,渐渐开始流行吃猪肉。《明宫史》记载,皇家过年时会吃烧猪肉、猪灌肠、猪肉包子等。万历五年时,1斤羊肉卖0.013两纹银,猪肉则是0.018两;到了万历二十年,羊肉小幅上扬到0.015两纹银,而猪肉则卖到了0.02两。

清军入关后,带来了更多的猪肉菜肴。猪肉可谓是彻底“逆袭”了。清朝袁枚的《随园食单》里,介绍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流行的326种菜肴,与猪肉相关的43道菜被单独列在《特牲单》,并总结说:“猪用最多,可称‘广大教主’。宜古人有特豚馈食之礼。”其中,猪头的做法就有两种,猪蹄有四种,各种猪下水的做法也都有记述。牛肉、羊肉的做法被归在《杂牲单》里,说它们“非南人家常时有之之物”。牛仅有牛肉、牛舌两种做法,羊只有全羊、烧羊肉、羊羹、羊蹄等八种做法。

食物的“食物”

从世界范围内驯化野生动物的历程来看,人类将狗驯化为家养动物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驯化山羊、绵羊和猪要比狗晚了2000年,驯化牛要比羊和猪晚2000年,驯化马、驴、水牛则比牛要再晚2000年。只有生产力足够发达,人们才有富裕的粮食去饲养肉用动物。动物养殖的料肉比大约是10∶1。通俗地讲,想要获得1000斤的牛肉,需要用1万斤的草料去喂养。

明代《沈氏农书》记载,江南地区养山羊十一只,一年需要饲料一万五千斤,其中农户自己提供的只有一千余斤桑叶(占7%),剩余的枯草、枯叶各七千斤都需要从别处购买,总共需要六两银子,在当时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花费如此之高,但收益却有限。《膳夫经手录》中说,“羊之大者不过五六十斤。”

相对而言,养猪的性价比更高。猪的肠道较长,区别于牛、羊,吃“更少”的食物能产出更多的肉。猪喜食甘薯、倭瓜,能较为充分地吸收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并转化为自身的热量。明朝有记录说,“肉猪一年饲养两槽,一头肉猪饲养六个月可得白肉九十斤。”清代同治年间的《上海县志》记载:“豕,邑产皮厚而宽,有重至二百余斤者。”如今,猪肉已经成为了国人肉类食物的主角——我国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60%以上。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食物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突出的一条就是肉类产品消费增加。当人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时,为了吃饱,饮食内容以粮食为主;当物质基础逐渐提升,谷类、薯类食物的份额便逐渐由肉蛋奶来代替。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吕蒙斩杀关羽,却把自己逼上了死路,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东汉末年,分为三个大国,魏国,蜀国和吴国,三国各不相让,形成了三足鼎立趋势。说起三国,大家们一定首先都会想到的三个人物,那就是刘备,关羽,张飞。自桃园结义以来,三位便是生死兄弟,都是讲义气的同道中人。三位中武力最强者便是关二爷关羽了,关羽从不背后伤人,源于就是自己的不屑一顾,过于高傲。然而

  • 清朝士兵胸前的勇字和兵字,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清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清朝是一个很厉害的朝代,关于清朝的故事也是有很多的,现在有不少的电视剧也是按照当时清朝时期的背景进行拍摄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清朝的历史,当时清朝的士兵们打仗,穿的衣服身上一般都有兵字或者是勇字,这到是什么意思呢?哪个更加厉害?具体的一起来看看吧!为何清朝士兵胸前

  • 日本为什么会放弃进攻摇摇欲坠的苏联?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日本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日本是一个很厉害的岛国,在日本的发展史上也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的。其实在古代的时候日本其实还是很落后的,因为这样的情况存在,日本也是展开了一些的变法,比如当时的明治维新便是一个著名的变法,明治维新彻底的改变了日本的面貌,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当时日本为什么会放弃进攻

  • 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为何不杀前朝皇子?他不怕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改朝换代一般就意味着腥风血雨,很多时候后来取代的王朝都不会对前朝皇室心慈手软,毕竟他们是最有可能对自己的皇位造成威胁的人群。然而偶尔也会出现一些与众不同的,就比如宋太祖赵匡胤,他见到了前朝皇子的时候,并没有对他赶尽杀绝,那么为什么赵匡胤要这样做,他难道就不担心皇子长大之后会造反吗?俗话说,

  • 日本称中国“支那”33年,为什么现在不再这么叫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日本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日本是一个著名的小岛国,日本现在是一个很厉害的发达国家,日本的经济现在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不过,日本也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的,在古代的时候,日本其实还是很落后的,当时的日本也是对中国大肆的进行侵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日本称中国“支那&rdqu

  • 陈汤假传圣旨一战成名,逼得单于跪下叫汉元帝爸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壮志豪情,骁勇善战,让敌军闻风丧胆的武将数不胜数,但是能在一战当中就闻名天下的寥寥无几。下面小编我想说的这个人名字叫做“陈汤”,字子公,中国古代西汉王朝的一位西域副校尉。大家心里一定就再想了,一位副校尉,官职并不大,为何会在一战中成名呢,根本无法挑起太大风雨

  • 在古代妻为何叫娶?妾为何叫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社会上的女子是没有任何的地位的。原因也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当时重那轻女的思想观念。那么,这些观念也是根深蒂固,知道现在还有不少的人有这样的观点,古代的时候一个男人有多个老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古代妻为何叫娶?妾为何叫纳?中国古代可以三妻四

  • 德国,强大的背后有着自己不违背的承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德国是直接发达国家之一,即使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战败了,经济在短时间内萧条,也有能力迅速崛起,继续排列世界发达国家之列。德国人的认真与严谨让世人赞不绝口,再加上德国人的聪明才智造就了这个强大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半段,德国的战况已经处于劣势,兵员的不足是一件让希特勒头疼的一件事,为了缓

  • 二战中最奇葩搞笑的国家——泰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二战,那就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对法西斯轴心国之间的正义战争,不论是同盟国还是轴心国,大家都是有同盟“小弟”的。当然罗马尼亚、爱沙尼亚、立陶宛、芬兰等小国家不是法西斯的,只是单纯的跟俄国是世仇,向趁机报复下。在亚洲我们的小日本也有一个搞笑奇葩的小盟友,那就是泰国。为什么会说很奇

  • 欧洲骑兵不可跨越的死亡之墙——瑞士长矛兵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欧洲,历朝历代,欧洲各国总是战火连连,明争暗斗,各国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但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情况,自从1291年瑞士建国以来,瑞士这个小国家一直都老老实实的存在着,任何战争好像都无法影响到这个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小国家,在很多情况下不发表任何言语,保持中立态度。有人会想了,为什么就没有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