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百年一遇的名将李成梁,为何把明朝推向了深渊?

百年一遇的名将李成梁,为何把明朝推向了深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446 更新时间:2024/1/4 3:08:49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本期的精彩内容,今天带给大家的是关于一位明朝名将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明朝中后期的时候有着两位著名的将领,而其中一位是我们大家超级熟悉的抗倭英雄戚继光,而另一位也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名将,奈何却意外将明朝给推向了深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就带大家来看看这位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的故事吧。

当时的李成梁是属于那种典型的大器晚成类的英雄,他在四十岁的时候还是一个无业游民,他整日在辽东铁岭卫这个地方闲逛。其实这不是因为李成梁自甘堕落,而是因为他出生于军官家庭中,但却由于父亲的早逝使得家族开始变得落魄。当时李成梁虽然有资格继承亡父的军中职位,但却奈何因为凑不出赶去京师接受职务的路费而被一直给耽误下来了。

直到后来李成梁在四十岁那一年,一位赶到辽东地区进行巡视的明朝巡按御史在经过了解到他的情况之后慷慨解囊,才使得李成梁有机会进京接受任命。之后被明朝廷给授予辽东军事要塞险山堡参将一职,大概也就是相当于现如今部队的团级干部。自此,这位前半生一直落魄的男人有了施展自己抱负的机会,李成梁之后也确实是一位天生的将才。

随后,在之后短短几年的时间里面,李成梁曾率领着部队打败进犯的蒙古军、女真军队,更是一直保持着百战百胜的辉煌战绩,官职也因此从参将一路晋升到辽东总兵的职位。也正是经过数年的征战之后,使得北方的蒙古族、女真部都被他给打的元气大伤,无力再对大明朝发起新的挑战。因此,之后李成梁便把大部分的精力给用来维持辽东地区局势的稳定方面。

当时李成梁为了能够节约管理成本,他百年采取了中原王朝对付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惯用的策略以夷制夷,也就是先扶持实力弱小的部落,然后打压实力强大的部落,使得各部落之间不断产生矛盾,彼此进行攻伐,进行内耗。这样长此以往,李成梁和他的军队则就不需要进行频繁的出击,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控制住整个东北地区的局势了。

然而,就在一切进行顺利的时候却发生了意外,也正是他实施的这套以夷制夷的策略,就因为自己一个小小的失误,最终导致了全盘皆输,还因此还将大明王朝给推向了无底深渊。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一个人努尔哈赤。他是女真建州左卫指挥使塔克世的儿子,听起来像是一个官二代,但其实当时的建州左卫只不过是一个很小的女真部落。

当时在努尔哈赤成年之后,为了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前途,就曾到李成梁的军中进行服役,并且还有幸成为了李成梁的亲兵。在公元1583年的时候,女真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浩却发动了叛乱,李成梁便派遣军队前去进行镇压,而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则是做向导。也就是在混战中,明军不慎误杀了这两位向导。而那个时候祖父和父亲被杀的消息对于当时的努尔哈赤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但当时最令他感到恐惧的是,就连他自己也正处于生死攸关的时刻,明军既然已经误杀了他的祖父和父亲,为了能够以绝后患,最后的办法就是也将努尔哈赤给除掉。这还是当时李成梁的手下就向他这样提出了建议。

但是,当时李成梁在经过一番的纠结之后,却最终还是决定放走努尔哈赤,并且还让他回到了建州左卫继承其父的职位。当时李成梁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就是因为,努尔哈赤在他身边做了多年的亲兵,彼此之间是有着深厚的主仆之情的;还有就是当时李成梁认为弱小的建州左卫根本就不值一提。但后来的事实却证明,当时李成梁这个看似不经意的决定,却为明朝埋下了亡国的种子。

其实小编感觉,当时也就是李成梁这个小小的失误,更是在之后李成梁给予了努尔哈赤了各种各样的特殊照顾。也正是因为李成梁当时完全放弃了自己的原则,任由努尔哈赤的势力自己的眼皮底下发展壮大,也正是因为这样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也正是这位大将,一步步将大明王朝给推向了深渊,使得明朝慢慢走向了灭亡,这和李成梁有着莫大的关系。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正是因为李成梁的失误和给予努尔哈赤的帮助和扶持,导致了在其去世之后,努尔哈赤开始对明朝进行讨伐,自此,明清两朝的战争正是的拉开了序幕。所以,就是因为李成梁这位名将,将大明王朝给推向了灭亡的深渊,大家认为呢?以上就是本期的精彩内容,如果大家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就请在下面进行留言吧,谢谢大家本期的收看!

标签: 李成梁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将军冲锋这么的猛 为什么就不会随便去世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春秋,将军,历史解密

    古代将军冲锋为什么很少见死亡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现代那么多英勇的武将(张飞,关羽,项羽)为甚么在千军万马前打来打去,就不会去世呐?并且还老是第一个冲,但他们就是不会去世,说是身手高强,但假定是真的那也太神话了.其实这些都是演义编的,当然在现

  • 宋江的为人如何 他为什么独自要去邀功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武松,历史解密

    在北宋年间,朝廷混乱,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太重的税收使农民生活更加辛苦,一些英雄好汉看不惯朝廷的所作所为,集结在一起去了梁山,开始了和朝廷作斗争的日子。刚开始,大家志同道合,十分合拍,但相处久了不少问题都出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显现出来。后来宋江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梁山兄弟之间的裂缝也就拉大了,宋江

  • 历史上三位死法奇葩的妃子,第二个死得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常妃,清朝,历史解密

    我国历史上的君主连皇带王一共五百多人,一个皇帝就后宫佳丽三千,可想而知历史上皇帝女人的数量多么庞大!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皇帝女人这么多,也什么死法都有,今天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妃子的奇葩死法。首先说一个离现代比较近的,就是晚清的一位妃子,这位妃子叫做常妃,是道光皇帝身边一位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嫔妃,之

  • 真读三国,不看演义!姜维的军事才能超过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姜维,历史解密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姜维的军事才能确是超过诸葛亮的。《三国志》记载,姜维之前受到费祎制约,统率的兵马不到万人,在这种情况下,姜维只能对魏国进行蜻蜓点水似的骚扰性攻击,然而即使兵力不到万人,姜维依然曾经同时击败了魏国名将郭淮和夏侯霸,这在《三国志》中只是简单的记载为:又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

  • 对抗骑兵的武器“弓弩”,在宋朝被开发到极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宋朝,历史解密

    宋朝自建国始,身边就围着一群熊孩子,辽、西夏、吐蕃和后来居上的金、蒙古,个个都是马上民族。而宋朝既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作为战略屏障,也没有了养马牧场,必须另辟蹊径开发“黑科技”,对抗蜂拥而至的骑兵,维持国祚,保境安民。骑兵机动性高、冲击力强,是步兵的克星。只有在远距离消灭骑兵,才能确保自身安全。经过短

  • 秦国曾发生过一起神秘事件,真的惊动了整个中原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战国,历史解密

    秦国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国家,秦国王族本是上古帝王黄帝的后裔,他们起源于东方,兴起于西垂之地。在商朝时期,嬴姓部族的先祖就开始为商王族镇守西戎,颇受商王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到了商王帝辛之时,其先祖恶来更是商王的亲信之人,可以经常出入宫廷。到了西周时期,因“助纣为虐”嬴姓部族被夺去

  • 古罗马帝国最荒淫的皇帝,尼禄排第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尼禄·克劳狄乌斯·德鲁苏斯·日耳曼尼库斯,罗马,历史解密

    很多人了解罗马的历史知识,大多仅限于罗马的富有和奢侈豪华,对其历史人物的了解,也多陷于屋大维、尼禄、安东尼、奥古都斯、凯撒等。尤其是尼禄,很多看过罗马有关尼禄作品的人都会印象深刻——他是罗马帝国最奢侈荒淫的皇帝,甚至跟中国古代的隋炀帝有得一拼!事实上,尼禄并不是罗马帝国最荒淫的皇帝,最多只能排第二,

  • 子之之乱发生于什么时候?其历史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子之之乱,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子之之乱是发生在东周战国时期(公元前320年-公元前314年)燕国的一次动乱。燕国在当时列国中比较弱小。燕王哙死,子之被杀,国土被齐国、中山国攻破,几乎亡国。赵国想吞并中山国,不愿燕国就此破灭,赵武灵王见燕国无王,于是把流亡在韩国的公子职请到赵,立为燕王,派将军乐池送回燕国,这就是燕昭王 。发生背景

  • 揭秘唐朝长安城是被谁毁掉的 他们分别都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长安城,历史解密

    唐朝国力强盛,都城长安更是繁盛无比,据相关资料称长安的常住人口185万,流动人口51万之多,堪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但长安城依然是全国最大的城市。然而到了唐朝灭亡,长安城居然沦为一片废墟,那么到底是哪些人毁掉了长安城呢?城市最怕的就是战争,而到了唐朝中后期,战乱不

  • 春秋爵位最低的许国,它是怎么生存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许国,春秋,历史解密

    许国在周王室大封诸侯时,只得到了一个男爵称号,爵位低,城邦小,封地有限,进入春秋后,一再受到欺负,先是被郑国灭了,在楚国帮助下,又做了几代傀儡,窝囊至极。一、许国封爵最低许文书是姜姓,吕国后代,有传言说是姜子牙的儿子,在周文王时期,担任刑律要职;周武王时代,参加过牧野之战,建有大功。后来被封到河南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