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骂死王朗的真相是怎样的?王朗究竟是怎么死的?

诸葛亮骂死王朗的真相是怎样的?王朗究竟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149 更新时间:2024/1/21 6:18:06

诸葛亮骂死王朗这个桥段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了,因为网友做的鬼畜已经把这个故事给彻底抄火了。但在历史上王朗真是被诸葛亮给骂死的么?王朗怎么说也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大学士,而诸葛亮不管是哪个方面都不及王朗。实际上诸葛亮跟王朗从来都没有见过面,而且就算两人见面,以诸葛亮的家教肯定也是会对王朗毕恭毕敬,而不是发生激烈的争吵才对。那王朗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公元228年,曹魏司徒王朗因病去世,寿庚不详,但绝非死于前线。《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出祁山,骂死王朗,也发生在斯年,他已七十有六矣,看来延迟退休真得有个度。人会不会被骂死,这要问诊专家;不过,言作为兵器之一,古已有之。在那个刀兵为王口水为河的时代,玩不起就输了。

历史大视野中的王朗,口碑倒是不错!

比如尊师重道,为老师“弃官行服”;比如恪尽职守,与孙策决战会稽;比如廉政爱民,个人生活恭俭节约,为政予民休息、宽恕刑狱。

小说中塑造的王朗形象,可就城墙上点烽火——相当告急了,典型的逆子贰臣呀。他党同伐异,助操晋升,逼宫献帝,助丕篡位,还特别善于投机钻营,跟司马家族勾勾搭搭,将嫡孙女嫁给了司马昭

以小说留给我们的集体记忆,曹操是个大花脸,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谁跟他们走得近,再胸有沟壑,也必须掉沟里,所以,王朗很不幸!

原本打算两军阵前抖抖威风:“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奈何作者早有污点设定,借孔明之口大起底,无处可逃,连块遮羞布也不给,老人家小心脏实在受不了,“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这充分说明,睥睨天下,还需屁股干净。

王朗规劝诸葛亮的那些话,其实不无道理,我个人以为比较务实。“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大方向完全正确;汉王朝“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全靠曹操“扫清六合席卷八荒”,都是实情;曹丕代汉,有献帝禅让之诏书,称为“天命所归”,也不为过;“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这一点,诸葛亮比谁都清楚,否则也不会频频北伐以攻为守了。关键在于,这些话得看谁来说。好比夫妻吵架,老婆的前任男友来劝架,那是火上浇油,准挨打,如果老泰山出面,一准儿天下太平。

我翻了点资料,发现诸葛亮之于王朗,不亚于老婆的前任男友之于老公,山高水长,到处都是恨。刘备建政初期,王朗曾多次写信策反许靖等蜀汉大臣,虽然许靖不与理睬,但诸葛亮是开了府的,尤重情报工作,焉能不知?挖墙脚惹恨,此其一也;其二,建兴元年(公元223年),王朗伙同华歆陈群、许芝等人分别致信诸葛亮,“陈天命人事,欲使举国称藩。”这是公然发动舆论攻势啊,气得诸葛亮忙不迭的熬夜爬格子,写了篇“正议”文章进行反击,指出:“所谓徒丧文藻烦劳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为也”。

也就是说,诸葛亮恨王朗,已然不是一天两天了。你王朗干“带路党”,诸葛亮也许可以不计较,毕竟他没吃过汉献帝的俸米;但是,你王朗意图颠覆蜀汉小朝廷,人家就不能置若罔闻、不管不顾。“天下之人,愿食汝肉”,这种咬牙切齿之语,鸟也惊心,遑论人类!试问,诸葛亮怎么会听王朗的?

另外,个人影响力也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解析一下诸葛亮的话,说实在的,立论远不如王朗,文雅去之所以更远。比如“匡君辅国,安汉兴刘”,王朗辅佐曹操,用的还是刘协的老字号,错在哪儿?再如“反助逆贼,同谋篡位”,如果打官司,这叫诉错了对象,山阳公一出庭,官司没法打;再比如“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慢说西川是怎么窃取的,刘备是不是宗亲,还需画个问号。至于“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云云,相当于如今的国骂了,咱是文化人,不屑提,坚决不屑提,别教坏了小朋友。

可是,王朗还是崩溃了,何故?影响力作祟。

玩社交媒体的,都清楚,大V们放个屁,也能转发成百上千,普通ID即便满腹经纶,也无人问津。当时当世,凤雏已死,唯剩卧龙,“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而王朗之流,多如过江之鲫。影响力孰大孰小,不用多嘴。

在话语权同等的情况下,影响力决定号召力,决定规则由谁来拍板,决定什么样的价值观可以普世。两军阵前,听众看客数以十万计,王朗的话就算是至理名言,缺乏个人影响力,无法引起共鸣,也是白搭;而诸葛亮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充分运用“看热闹的从来不嫌事儿大”的原理,成功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变成了大众的所思所想,使得王朗有口难辩,焉能淡然?

人,原来是可以被憋死的。

言论这个东西,太较真,不行,太较真,它就真的成了兵器。你越在乎别人的话,它就三人成虎了,你越害怕别人的话刺耳,它就唇枪舌剑了。王朗就属于太较真了!所谓玩刀的必死于刀下,他既自信言论万能,诸神退后,瞧我的,那么,终被口水淹死,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言论也不能不较真,任其汹涌,势必洪水猛兽。诸葛亮的办法就很好,平生唯谨慎,不给人下嘴的机会。站在德行操守制高点上的人,所有的言论,都可以云淡风轻。如果还有人嘚吧个没完,那也不要紧,送上门的机会,老账新账一起算,淹死你没商量。口水谁没有啊,谁不会吐啊,可史诗可眼球,亦庄亦谐,又不是做不到。语言技巧高是下乘,发言时机好是上乘。毛宗岗一语道破:“人但知讨贼者当诛其首,而不知讨贼者当先诛其从。”“武侯虽有出师之表上告嗣君,恨无讨贼之文布告天下。今观骂王朗一篇,即以此当骂曹丕,即以此当布告之文可耳。”原来如此,诸葛亮应该多谢王朗给机会呀!

另外,王朗被骂死,还属于孬货缺台词,心理承受力差。

年龄大了,心血管系统可能存在问题了,受不得任何刺激了,这些都可以理解;让人不理解的是,“敌人”的骂声,对他而言,应该是赞美吧,为何拎不清?诸葛亮爆粗口,也还罢了,“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这句话就毫无道理。王朗真正的显达,始于曹操晋封魏王之后,他去九泉之下,只要有脸见曹操曹丕父子即可,为何要见刘家诸帝?再说王朗自己已然言必称大魏,而不提有汉,何以为此羞惭?精神错乱乎?

人啊,本质上都很脆弱,经不起折腾,但是心理承受力属于另一码子事儿,取决于思想成熟度和意志力的强弱。文相为何能够“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那是因为他的气节决定了必须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主张,有了这种坚持,泰山崩于前,也不会乱了阵脚。显然,王朗心理承受力差,差在没有洁身自好,差在长期左右逢源,差在参与是非太多,差在精神世界的极度晦暗。

令人后背发冷的是,王朗自告奋勇时,都督曹真大喜;王朗毙命后,“曹真将王朗尸首,用棺木盛贮,送回长安去了。”朝廷重臣呀,如此淡淡然,泊泊然,无任何悲悯情绪,可见王朗平素的人缘也不咋的,至少同僚们并不敬重他。人如蜡烛,既要点燃自己,又需照亮别人,如果只照亮自己,怕是不大妙。难怪裴松之褒华歆而贬王朗,“歆之名德,实高于朗”。

骂死王朗,文学典故而已,可以津津乐道;王朗为何死,人文探究而已,倒也不乏裨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小说虽属虚构,现实未必无影,读者诸君切勿入戏太深,私下共勉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军饷不便携带,士兵发了军饷会怎么办?有哪些做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古代的用人制度也是分为很多等级的,特别是中国古代的明朝时期,其实,历史上明朝等级制度是非常的森严的,当时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朱元璋算得上是疑心非常重的一个皇帝了,因为当时的朱元璋从小出生一个农民家庭,小的时候吃了不少的苦难,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的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谁写的?人杰和鬼雄指的是项羽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我们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但是你知道这是谁写的诗句么?其实这首诗出自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笔下,全文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意思就是说人生前应该当豪杰,死了也应该当鬼中霸者。直到今天还思念项羽,

  • 康熙驾崩后手握重兵的胤禵为什么不兵变夺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康熙想必大家都知道他这个人真的挺厉害的,但是再厉害的人也有死亡的一天,话说其实在康熙死亡的事情也是危机四伏啊,因为当时的皇十四子胤禵是手握重兵的,其实这个时候是可以选择兵变的,但是胤禵却没有这样做,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继续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别错过了!第一个原因,胤禵有兵无粮

  • 宫廷剧中为什么大多是清朝唐朝的背景?却很少有元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中国的一些宫廷剧,说到宫廷剧小编相信很多人都会记得之前火遍全中国的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的剧情还是非常的精彩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部电视剧把里面的剧情演绎的是活灵活现,不仅是这样,在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中也是刻画了很多生活的人物形象,比如紫薇,小燕子还有让人讨厌的容嬷嬷和皇后,心地

  • 慈禧的亲生妹妹叫什么?慈禧的妹妹最终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晚清时期的慈禧太后,说到慈禧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慈禧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当时的慈禧之所以这么的有本事,是因为慈禧掌握着所有的大权,在皇宫中,慈禧过着非常奢侈的生活,当然了,很多时候慈禧的生活更多都是一中浪费,其实,慈禧还有一个妹妹,长得比慈禧好看,但是最后却死的很惨,我们今天就一起来

  • 三英战吕布为什么刘关张没能杀了吕布?吕布打的过张飞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根据三国演义当中的记载,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战斗力最强的应该是张飞,其次是关羽,当然关羽早期的武艺可能跟刘备差不多,两人到后期才逐渐拉开距离。但是刘关张三人对阵吕布一人最后都没能把吕布给杀了,足以说明吕布确实是武艺高超,而且非常懂得战场上的应对策略。但是在现实当中,三个人打不赢一个人的几率是非

  • 三英战吕布是真的吗?三英战吕布最后结果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三英战吕布算是三国演义中最出名的桥段之一了,这也是唯一一次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联手对付同一个敌人,可见吕布的实力的确配得上“三国第一武将”的称号。吕布的个人实力当然不用质疑,单挑应该是不虚任何人,可能对上鼎盛时期的孙坚会有点虚,毕竟吕布此前唯一败绩就是输在了孙坚手上。但在当时

  • 荆轲到底是不是刺客?荆轲刺杀秦始皇失败是故意的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荆轲刺秦王,很多人都说荆轲注定就会失败,因为荆轲本来就不是一名真正的刺客,那荆轲到底是干嘛的呢?其实我们读到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是从司马迁笔下诞生的,司马迁难免会在里面夹在一些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出来。那荆轲最后刺杀秦始皇失败是他业务水平不够,还是故意这么多的呢?其实这里面解读的办法有很多,但是司马迁想

  • 三国糜芳为什么会叛蜀投吴?其实他真的是有难言之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时期如果知道关羽丢荆州前后的故事的网友们也一定是知道,其实在前期作为江陵这个要地的守卫糜芳是叛蜀投吴的,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这个糜芳投吴也是导致关羽最后被杀的一系列的原因,那么纵观当时的战局,其实江陵还是挺好守的啊,为什么糜芳就这么轻易的判投了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其实主要就三点

  • 历史上真的有空城计吗?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和魏国司马懿之间的斗智斗勇,很多人都会有一个很熟悉的计策片段,那就是出现在《三国演义》当中的“空城计”。诸葛亮以一座空城,吓退了司马懿的大军,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退敌的妙策。但是,了解一些三国历史的人也都知道,这只是一个虚构而来的故事,正史上并没有,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