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湘军十大名将鲍超为何无法独当一面?

湘军十大名将鲍超为何无法独当一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078 更新时间:2024/4/16 6:31:32

1867年,鲍超率领着16000“霆军”从后方发起攻击,直接与赖文光、任化邦、范汝增、李蕴泰率领的“捻军”主力进行厮杀。一顿血战后,“霆军”悍将阵亡14人,士兵也损失惨重,但最终击败“捻军”,救出被围困在阵中的淮军头号名将刘铭传,保存了李鸿章的政治资本。结果呢?刘铭传不满意,认为鲍超故意“迟到”,想置淮军于死地,向李鸿章告状。

湘军、淮军明争暗斗,事情真相究竟如何,李鸿章不考虑。此时,李鸿章为提升淮军地位,直接向朝廷参劾鲍超,说鲍超故意延期,导致淮军损失惨重。清朝也不去理会真相,还想借此机会打击湘军势力,便采取“扶淮抑湘”政策,下令遣散“霆军”,要么回家“养老”,要么就并入淮军。鲍超不服,直接辞职,回到重庆老家,以示抗议,但抗议无效。

鲍超,四川奉节人(重庆市),中等个子,面貌漆黑,却骁勇无敌,号称英王陈玉成“克星”,从未战败。后人评价“大小战斗500余场,身受108处伤,却未曾一败”,绝对是超级猛将。鲍超经典战斗:小池口之战、亿生寺之战、小池驿之战、太湖之战、二郎河之战、尹隆河之战,无不亲自操刀上阵,多次被打成重伤,昏睡几天才醒过来。

1850年,鲍超追随老乡向荣进入广西,剿灭太平军,在桂林战斗中被罗大纲打伤,回到长沙养病。1852年,曾国藩编练湘军,鲍超直接投军,隶属水师杨载福部,担任一名哨官。水师阵营,李孟群、杨载福、彭玉麟说了算,鲍超难有出头之日。幸运的是,湖北巡抚胡林翼赏识他,让其招募军队,组建“霆军”。

从资格上看,鲍超要比李鸿章“老”很多。1862年,鲍超已经是总兵官,以提督记名,地位显赫。此时,李鸿章还是曾国藩幕僚之一,也就是秘书,没有一官半职。但是,李鸿章后来居上,前往江苏作战,独当一面。那么,资格更加老的鲍超为何不能独当一面呢?

鲍超,四川籍将领,在湘军集团难有出头之日

淮军集团中有一位悍将——杨鼎勋,四川籍,备受淮军将领歧视。《清史稿》如是记载:“鼎勋以蜀人将淮勇,惧诸将轻己,每战辄先,昼夜环攻,尽毁城外贼垒,血战三日。”清军内部“地域之争”由此可见一斑。鲍超,四川奉节人,在以湖南、湖北、安徽人为主的湘军集团内部,自然难有出头之日。

湘军、淮军,其组建时以本省的“团练”为基础,然后进行扩编,几乎所有的营官,都是本省的“团练”首领担任。例如,湘军兴办时,罗泽南、王珍、李续宾、李续宜、刘腾鸿、蒋益澧等纷纷入伙,湘军一夜之间崛起。淮军组建,张树声、张树珊、刘铭传、周盛波、周盛传、潘鼎新、吴长庆等加盟。

湖北、湖南、安徽“团练”众多,要组建军队也很容易,但四川却不行。原因很简单,四川远离太平军主战场,不是朝廷重点“照顾”之对象,地方自然没有兴办“团练”之环境。如此,湘军集团中,四川籍将领非常稀少,也难以跟三江两湖人抗衡,鲍超凭啥有机会独当一面,两湖人第一个不同意。

鲍超,行伍出身,很难担任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

四川籍将领,担任湘军统帅,让两湖人死心塌地效命,几乎不现实。要知道,小农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地域观念”非常浓厚,地域之间具有排他性,这是鲍超难以独当一面之重要原因。籍贯上没有优势,出身更是劣势,悍将鲍超是行伍出身,没有科举考试之功名,这在“以文制武”的清朝注定吃不香。

功名究竟多重要呢?左宗棠是举人出身,并非进士。督师陕甘时,左宗棠向慈禧提出一个请求,就是赐予自己“进士”,不然在官场会被同行耻笑,说自己“来路不正”。鲍超呢?不是进士,也不是举人,因为鲍超连字都不认识,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赳赳武夫一枚,鲍超若独当一面,意味着必须要担任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主管省级军政、民政、外交等工作。文官政治时代,不识字的鲍超若担任总督、巡抚,绝对是个笑话,清朝第一个不同意。没有文化,注定鲍超无缘封疆大吏。后来刘铭传出任巡抚,是形势所迫,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胡林翼过早去世,鲍超失去靠山,日子很艰难

如上文所述,淮军悍将刘铭传,世代贫农,没读过书,没有科举功名,却担任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外交,绝对封疆大吏。内忧外患,法国侵略,挑起战争,这是刘铭传担任台湾巡抚之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要知道,清朝不缺人才,为何一定要让刘铭传干呢?很简单,刘铭传是李鸿章亲信,淮军崛起关键之战——“剿捻”战争,前敌主帅就是刘铭传。可以说,李鸿章崛起,刘铭传功不可没。

刘铭传有号称“东方俾斯麦”的李鸿章提拔,鲍超则没机会。因为,鲍超的“伯乐”,号称清朝中兴名臣之首的胡林翼过早去世,鲍超没了政治靠山,自然难以跻身要职。例如,“霆军”野战能力最强,胡林翼时代,李续宾、鲍超、多隆阿表现非常抢眼。胡林翼去世后,鲍超、多隆阿成为替补,曾国荃“吉字营”成为主力,其中缘由可想而知。

综上所述,鲍超勇猛无敌,资格比李鸿章还老,却不能独当一面。究其原因,“伯乐”胡林翼过早去世,鲍超没有文化,又是四川籍将领,这注定他无缘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岗位,没有独当一面之机会。若鲍超有点文化,“伯乐”胡林翼没有早亡,主持东征江苏大局的重任,就没李鸿章什么事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关羽是被马忠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有关关羽的死,其实一直还是有不少争议的,而究竟是谁杀了关羽,在众多的说法当中,有一种说法让人非常奇怪,那就是关羽是被马忠所杀。马忠本来和关羽一样都是蜀汉的将领,为什么他要去杀关羽呢?如果真的是马忠杀了,刘备为什么还要重用他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关羽到底是被谁所杀?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

  • 历史上鲁肃有多厉害,是真正的智勇双全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三国演义》中,并没有将鲁肃的全部才能凸显出来,甚至还有弱化的现象。如果了解正史上的鲁肃就会发现,他是一位真正的智勇双全之人。鲁肃行事一直有着长远的眼光,曹操大军南下,要不是鲁肃坚定主战,恐怕就没有三国鼎立的局势出现了。鲁肃绝对是东吴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他英年早逝,不然三国还将充满变数。想要了解

  • 秦始皇的儿子为什么都没有封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在历史上各个不同的时期,我们都可以看到,皇帝会给自己的儿子们封王,这就是历史上众多王爷的来历,但是有一个皇帝却没有这样做,那就是秦始皇。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儿子也是有不少的,但他为什么没给自己的儿子封王?秦始皇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又是什么,他究竟是出于什么考虑没有这样做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

  • 逍遥津之战是史实吗?真实的历史上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当中,有一场非常精彩的战役,那就是逍遥津之战。而在逍遥津之战当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张辽了,曹操与张辽率领七千军队,对战东吴十万大军,最终获得了胜利,张辽也因此威震江东,甚至孙权最后差点也被活捉了。但很多人对于《三国演义》里面的描写感到好奇,毕竟小说中的描写会有很多夸张的内容

  • 唐朝名将仆固怀恩为什么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安史之乱爆发后,仆固怀恩跟随郭子仪投入到护国战斗中。期间仆固怀恩屡立战功,还大义灭亲,将投降敌人的儿子斩首,令人万分感慨。在安史之乱中,仆固怀恩算是满门忠烈,全家牺牲了46人。不过到了唐代宗时期,仆固怀恩却选择起兵谋反,最后是败在郭子仪手下,于鸣沙城中病死。仆固怀恩为大唐几乎付出了一切,为什么到了晚

  • 秦朝统一的文字究竟是小篆还是隶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我国的文字是经历过很长时期的一个发展的,而秦朝开始,文字正式实行统一,而这个统一的文字正是小篆。这虽然是很多人的认知,但小篆真的就是当时普遍最流行的文字吗?也有人对此提出过不同的看法,认为秦朝统一时期使用的文字并不是小篆,而是隶书,这是真的吗?历史上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下面就让小

  • 为什么仇视清朝?理由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清朝,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我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也是唯一一个享国接近300年的少数民族大一统政权。在满清王朝当中,所制定的一些规则多半都是为了方便自己,对待汉人或多或少带着别样的情绪。在他们的思想中旗人要比汉人高出一截。一、确保满洲贵族在政权中的优越地位。清官制标榜满汉一体,

  • 为什么只有秦始皇穿黑龙炮?之后为何没人穿?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秦始皇,要说他在穿着上与后世皇帝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穿的的是黑的龙袍,而在他之后就无人再穿黑色龙袍。秦朝是我国历史上首个实现大一统的王朝,嬴政自称是千古第一帝,但是自从秦始皇以来,没有哪个皇帝敢穿和秦始皇一样的衣服,这是什么原因呢?事实上,这是每个人对秦始皇的尊重,因为后来的朝代和帝王都非常认可秦

  • 马超服不服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马超和赵云,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三国时期蜀汉阵营两个非常著名的武将。我们都知道,赵云是最早跟随刘备的元老之一,而马超则是后来归降于刘备的,一个老资格,一个后来人。但是,赵云和马超在蜀汉的地位,在正史中,截然不同,马超高出赵云很多。刘备称汉中王之后,封马超为左将军,封赵云为翊军将军,刘备称

  • 贾诩出的馊主意有多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195年,李傕和郭汜起兵进犯长安,刚刚才稳定的长安城又一次遭到了董卓余孽的摧残。通常我们都会以为是王允的原因造成的,但是王允却不愿意放过董卓的余党,导致了余党反扑。李榷郭汜反叛固然有王允的一部分原因,但出这个馊主意的人是贾诩。一、搅浑长安我们知道李榷郭汜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人,之前董卓还在的时候,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