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忠嗣不死安禄山敢反吗

王忠嗣不死安禄山敢反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35 更新时间:2024/1/7 13:19:01

王忠嗣是唐朝中期名将,一生战功显赫,是当时最厉害的将领之一。王忠嗣曾多次上书唐玄宗,称安禄山必将作乱,但唐玄宗却无警惕之心。安禄山则是利用李林甫将王忠嗣扳倒,最后他被贬为汉阳太守,郁郁而终。就在王忠嗣死后6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就此走向下坡路。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王忠嗣不死安禄山就不敢反”,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其实,当时王忠嗣的确给安禄山带来不少压力。

王忠嗣生平简介

世人皆知,玄宗对于安禄山的轻信,导致其野心膨胀,进而举兵造反,逼得玄宗马嵬驿下赐死杨贵妃,只身逃命入西川。

然而,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若当时有两人在世,安禄山绝不敢反!一人乃是号称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此人且撇开不谈。另外一人,则是号称盛唐第一将的王忠嗣。

大家都知道,安禄山为了取信玄宗,拜杨贵妃为养母,尽管安禄山比杨贵妃大了十多岁。可是王忠嗣的关系,就比这个贵妃养子的身份尊贵多了。

王忠嗣可是名副其实的玄宗养子,在与吐蕃作战中,其父王海宾作为元帅薛仁贵的先锋出战。所谓先锋呢,其实和现代部队的侦察兵差不多,除了要开路侦探敌情外,还要以身试险,一不小心就会被敌人围攻,最终全军覆没,王忠嗣父亲就是这样。

王海宾和敌人在渭州武阶驿相遇,双方苦战,此战的结局以王海宾惨败收场。王海宾也是一员虎将,以骁勇闻名。

《旧唐书 列传第五十三》: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家于华州之郑县。父海宾,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太谷男,以骁勇闻陇上。

大家肯定会疑惑,这么一员虎将,为什么大败?要知道此时的唐军可是连年征战,号称是灭国无数。

这是因为唐朝和吐蕃的主力部队接下来的行为大相径庭,吐蕃是赶忙派兵前去拦截王海宾,史书上记载唐军却是嫉其功,按兵不救。王海宾寡不敌众,最终战死沙场。等到王海宾战死后,那些观战的人率领大军杀来,大败吐蕃,斩首数万。

玄宗其实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没办法,毕竟打赢了,不好处罚大家,否则军心不稳。

当时王忠嗣只有9岁,后来被带入长安,在面对玄宗时痛苦不已。玄宗感念其父为国战死,将其带入宫中,当作干儿子抚养。这时候的安禄山,还不知道在哪儿凉快呢。

王忠嗣自小在宫中长大,与忠王李亨玩得比较好。并且玄宗非常器重他,彼时玄宗也是有鸿鹄之志,想开创一番不亚于太宗功绩的明君。于是亲自传授他兵法韬略,希望能把王忠嗣培养成为他开拓进取的心腹之人。

王忠嗣也是个好孩子,虽然在宫中长大,但是没有学到一点坏毛病,反而是自律自强,长大后更是雄壮刚毅。玄宗总是称赞他,日后定会成为一代名将。

公元730年,王忠嗣入吐蕃作战,被编入萧嵩部下。但是临出发前,玄宗密令萧嵩不可派王忠嗣担任重要职务,恐其为父报仇心切而陷入险地。

就这样,王忠嗣在这儿待了三年一事无成,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王忠嗣一战成名

公元733年,就在萧嵩回长安述职之际,王忠嗣以几百骑兵大破吐蕃,一战成名。于是萧嵩为他请功,王忠嗣被封为左威卫将军,自此王忠嗣一发不可收拾。

不久之后,河西节度使想要攻取新城,诸将皆面有难色。有人便向河西节度使举荐王忠嗣,单枪匹马冲入敌阵大破吐蕃。此后多次立功,公元741年,升任朔方节度使,此时他只有35岁。

公元742年,王忠嗣兼任灵州都督,与奚族怒皆部在桑干河交战,三战三胜。当时突厥发生内乱,王忠嗣率军前去威慑,突厥乌苏米施可汗为了免于大战,请求投降。但是突厥可汗并非真心投降,拖拖拉拉不肯过来。王忠嗣就施展反间计,挑拨悉密与葛逻禄、回纥三部落背叛突厥,并攻打突厥可汗,突厥可汗被打得丢盔弃甲。

王忠嗣抓紧时机出兵,俘虏了突厥可汗的右军,突厥多个部落归降。第二年,王忠嗣又击败突厥人和奚人。从这以后,王忠嗣的名字,就彻底成了一块金字招牌,边境胡人为之胆寒。

这以后,王忠嗣兼任河东节度采访使,充任西平郡太守,参与武威郡军事,充任河西、陇右节度使。又代理朔方、河东节度使。到其巅峰时期,王忠嗣身佩四枚将印,控制万里边疆,河西兵力约七万三千人,陇右约七万五千人,朔方约六万四千人,河东约五万五千人。

也就是说,王忠嗣掌控的兵力多达二十万之众,几乎是大唐所有军事力量的一半。哥舒翰李光弼等大将无一不受过他的恩惠,哥舒翰能有后来的成就,也是得益于王忠嗣的提拔和伯乐之恩。自唐朝建国以来,无一人能有这样的权势。

但是对于安禄山来说,王忠嗣就是扎在他心里的一根刺。他在一天,安禄山就没办法反,一旦举兵,他绝对不是百战名将王忠嗣的对手。

遭李林甫诬陷

而且王忠嗣还多次向玄宗进言称安禄山有造反之心,只是玄宗没听进去。所以为了自己的造反大业,他必须把王忠嗣弄下来。但是仅凭他一人,远远办不到,于是他找到一人当帮手,这人就是当朝宰相李林甫。

李林甫与王忠嗣也素有嫌隙,巴不得将他扳倒。有一次,唐玄宗想攻打吐蕃的石堡城,就问问王忠嗣的意见。王忠嗣觉得石堡险固,吐蕃兵多,直接攻打不是上上之策,不如静观其变。

《旧唐书》:“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

唐玄宗因此不高兴。估摸着玄宗这时候肯定想,老子把你养这么大,现在学会跟我唱反调了?而这一下,也就被李林甫抓住机会了。

不久,董延光献策攻打石堡城,唐玄宗同意了董延光的计划,令王忠嗣接应。但是董延光的计划有漏洞,王忠嗣只能敷衍他,实际上并不想让部下白白去送死。王忠嗣的态度被董延光所怨恨,王忠嗣的部将李光弼很是担心,劝王忠嗣拿出钱财向董延光道歉,毕竟打狗还得看主人呢,这狗的主人可是当朝宰相李林甫,得罪了他没有好处。

王忠嗣不听,并且跟他说,我不能因为官职而眼睁睁看着我的部下送死,大不了丢了这个将军不做。后来董延光没有攻克石堡城,怕玄宗怪罪,反而污蔑说是王忠嗣故意见死不救,不及时接应。

李林甫又指使他人,诬陷告发王忠嗣曾经图谋扶立李亨为太子。这可就触到皇帝的逆鳞了,古往今来,有几个皇帝能接受边关大将和太子勾搭在一起?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宁杀错不放过。

唐玄宗大怒,直接将王忠嗣召回京城下狱,差点判处死刑。幸亏当时部将哥舒翰代替王忠嗣为陇右节度使,唐玄宗非常器重他,哥舒翰自己曾经受过王忠嗣的栽培之恩,替他喊冤,请求用自己的所有官职爵位为王忠嗣抵罪。

唐玄宗也是有点感动,同时也不想伤了这些大将的心,于是将王忠嗣贬职。第二年,王忠嗣突然暴死,终年四十五岁。也有人说是抑郁而终,也有人说是遭人迫害。

之后安禄山去一大敌,熬死李林甫等到杨国忠上台后,安禄山可以说是一身轻松了,放眼大唐,再无一人是其对手。遂举兵反唐,安史之乱由此爆发。

反过来说,若王忠嗣还在,安禄山根本不敢叛乱,安史之乱也不可能发生。不知道玄宗慌忙逃命的时候,心里有没有后悔将王忠嗣贬职下狱?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三国排名前三的武将,除吕布外会是哪三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三国最厉害的武将,几乎没有争议,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吕布,没什么好讨论的。那要是除开吕布,再次选出三国排名前三的武将,究竟会是哪三位呢?今天就给大家分析看看。这次我们主要还是拿战绩说话,比拼战斗力还有成就,不得不说蜀汉虽然人才不如曹魏、东吴那么多,但质量都是顶尖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来看看下文,要

  • 晚清四大名臣为何全是汉人?他们最终又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作为一个由满族人统治的朝代,朝廷官员等大多数与皇室有联系的,也都是满人,汉人其实数量不算是特别多的。但要说到晚清四大名臣,虽然说说法不一,人物也不一样,但无一例外这些人都是汉人而没有满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何晚清四大名臣都是汉人,那时候满人的官员都在干什么呢?这几位名臣最终又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 明朝时期,为什么江西有那么多高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历朝历代都有很多的官员,他们不管是在中央还是在地方任职,都不乏真正为民请命的好官和贪赃枉法的奸臣,这都与他们个人的品行有很大关系了。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官员的数量,很多人可能以为,古代的官员既然是从各地选拔出来的人才,那么他们的分布应该不会过于集中,但其实在明朝时期,官员当中,来自江西的却是最多的

  • 朱标为救宋濂落水,为何朱元璋要处死救太子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宋濂是太子朱标的老师,不过因为宋濂牵扯到胡惟庸案,朱元璋要将其处死。最后朱标为了救老师,直接以死相逼,跳入水中,这才让朱元璋免了宋濂的死罪,只是将他流放茂州。朱标落水,旁边的侍卫和大臣肯定会下水去救,不过这些人并没有因此立功,有的还被朱元璋处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件事说起来也挺无奈的,朱元璋为

  • 秦铜车马上的伞有何奥秘,并非只是用来挡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秦铜车马是在秦始皇陵发掘出的大型青铜器,属国家一级文物。秦铜车马目前出土了两辆,分别在1983年和1988年修复完成。秦铜车马做工十分精致,是按照1/2的比例制作,车身结构复杂,但每个细节都是无比清晰,不得不感叹当时匠人的精湛技巧。其实如果仔细研究秦铜车马能发现很多奥秘之处,例如马车上的伞就具有多种

  • 中国大洪水神话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的雨一直下,真的超级麻烦的啊,这个洪水形式非常的严峻,所以大家也还是要注意防范了,今天我们也来回顾看看神话中的大洪水故事吧,看看神话中的人物们都是怎么抗击洪水猛兽的,感兴趣的可以一起看看别错过了哦!大禹,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他是黄帝的后代,在我国上古的三皇五帝时期,中原地区洪水泛滥,无边

  • 张裔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张裔在整个三国历史中并不算出名,在蜀汉阵营的存在感也比较低。演义中,张裔只是被简简单单的提及过两回,并无事迹记载,所以很多朋友并不了解张裔。今天,我们就准备借此机会,跟大家讲讲张裔这个人物,看看他在蜀汉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张裔和诸葛亮关系很好,刘备去世后,张裔被任命为丞相府参军,兼益州治中从事,这

  • 隋朝12位皇帝列表(含简介以及在位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小编这个随处都有哪些皇帝呢?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复杂的,随处虽然皇帝不多吧,但是也还是有几个的,真正要说起来也比较麻烦了,但是如果想看的话,小编也还是给大家慢慢的列举的,大家也速度来学学相关的知识吧,多学点历史知识也是非常不错的事情了!1、杨坚谥号:文帝;姓名:杨坚;生卒:(541年7月

  • 东林党在清朝做了什么?和明朝时期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一说起东林党,很多人应该都非常熟悉了,而熟悉他们都是在明朝末期,东林党人与阉党之间在朝堂上的明争暗斗,有人认为东林党误国,也有人认为东林党救国,却被阉党残害。但是不管怎么说,最终明朝还是灭亡了,而东林党人也进入了清朝时期,在清朝继续自己的生活。那么这些东林党人在清朝时期又做了些什么呢?他们的作为和在

  • 诸葛瞻临死之前,为什么说外不能制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姜维在三国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了,姜维作为诸葛亮事业的接班人,在诸葛亮死后一直坚持北伐,也可以说是从某种程度上延迟了蜀汉的灭亡,而诸葛亮虽然死了,但是诸葛亮的儿子也在蜀汉,虽然说诸葛瞻在历史上名气并不是很高,也没有诸葛亮的成就更高,但是诸葛瞻在临死之前曾经说过一句话,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