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瞻临死之前,为什么说外不能制姜维?

诸葛瞻临死之前,为什么说外不能制姜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641 更新时间:2024/1/25 8:57:17

姜维在三国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了,姜维作为诸葛亮事业的接班人,在诸葛亮死后一直坚持北伐,也可以说是从某种程度上延迟了蜀汉的灭亡,而诸葛亮虽然死了,但是诸葛亮的儿子也在蜀汉,虽然说诸葛瞻在历史上名气并不是很高,也没有诸葛亮的成就更高,但是诸葛瞻在临死之前曾经说过一句话,叫做“外不能制姜维”,那么这句话究竟又是什么意思呢?诸葛瞻临死前说的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诸葛瞻为什么说外不能制姜维

在蜀国后期有两个非常悲催的两个人,一个是诸葛亮,一个就是姜维。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下山,帮助刘备筹谋划策最终帮他坐上汉中王的位置,可惜的是关羽死后刘备执意发动夷陵之战,导致蜀国一蹶不振,自己也一病不起,第二年就病故于白帝城,诸葛亮临危受命,扛起蜀国的大旗,六出祁山均无功而返,最终病逝于五丈原。

而诸葛亮死后姜维接过蜀汉北伐的大旗,一生继承诸葛亮的遗愿,致力于北伐事业当中,但是最终也是徒劳无功,曹魏钟会以及邓艾二人出兵伐蜀的时候刘禅直接开城投降,姜维委身于钟会企图伺机夺回蜀汉,最终反间计不成自己死在曹魏乱军的刀下,并且将他的全家全部诛杀,可悲可叹。

尽管姜维对蜀国如此的忠心,可是依然有人对于姜维不满,这个人竟然还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诸葛瞻死前曾说:“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意思简单直接,黄皓这个人我们都是知道,是刘禅身边的一位宦臣,完完全全的一个势利小人,所以诸葛瞻要除掉黄皓这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为何要说不能“制姜维”?

其实作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并不支持北伐。诸葛瞻是诸葛亮的第一个孩子,算得上是老来得子了。按理说诸葛亮那么牛,生的儿子自然不差,不过连诸葛亮都是不看好他的这个儿子,说他莽撞,最终会耽误大事。没想到竟然被诸葛亮一语中的,以逸待劳与邓艾遭遇,结果惨死于绵竹。

诸葛瞻的无能显现的淋漓尽致,但是为何他反过来还要在死前说“外不能制姜维”呢?其实上面已经提到了,就是诸葛瞻并不同意北伐,他认为北伐劳民伤财,不仅徒劳无功还会让蜀国国力空虚,给曹魏和东吴可乘之机,所以他和姜维之间的关系可以说非常差,因为本身就是存在非常严重的分歧。

与姜维之间的严重分歧,最终给了黄皓机会,黄皓在朝中的势力一步步壮大,最终独揽朝政,至于诸葛瞻完全被架空,姜维忙于北伐顾暇不及,埋下了蜀国灭亡的种子。本身就不强大的蜀国还要忙于内斗,蜀国灭亡是注定的。

2、黄皓和姜维有什么错

诸葛瞻虽然没做什么大事,但是作为诸葛亮之子,又娶了公主,与辅国大将军董厥执掌尚书台,统领国事,是举足轻重的大臣。对于蜀汉亡国,自然要承担一定责任的。

邓艾偷渡阴平,诸葛瞻带兵迎战,前锋被邓艾打败,情况紧急。邓艾劝降诸葛瞻说:“若投降,必上表封你为琅琊王。”诸葛瞻悲痛地说:“我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又不能守国土,有何面目回去呢?”遂与邓艾决战,兵败身死。

那么,黄皓、姜维犯了什么错呢?

黄皓受刘禅宠爱,史载其“便辟佞慧”,是个聪明、阴险的家伙,害人还不显山露水。诸葛亮心腹董允,一身正气,为黄门侍郎、侍中,经常责备黄皓,因此黄皓不敢为非作歹。公元246年,董允去世,黄皓开始有权力;到258年,黄皓开始独揽朝政,排挤姜维,蜀汉朝纲败坏,5年后亡国。

黄皓误国之一是影响刘禅视听。他迷信鬼巫,钟会邓艾大军都打到家门口了,他还请巫师占卜,说魏军不会打过来。第二是乱政,因为其极端贪财,很多奏折是他处理,以致误了很多大事。第三是陷害忠良,比如名将罗宪,因为大家都依附黄皓,罗宪看不惯,被黄皓贬到永安。蜀汉灭国后,罗宪以两千人挡住陆抗三万大军,军事能力很强,可惜因为黄皓,没能参加抵御魏军的战争。

黄皓直接导致了蜀汉防御体系的混乱。因为黄皓经常欲加害姜维,而姜维在朝中也没什么后台靠山,就到沓中种麦屯田,实际上是保证自己安全。姜维此举,导致魏军三路伐蜀时,汉中兵力部署不足,被钟会快速打到剑阁;邓艾偷渡阴平,也是因为江油关兵力太少。若姜维从容部署前线防御,打一场有准备的战争,不至于出现这个局面。

诸葛瞻悔恨未能制衡姜维,是因为姜维穷兵黩武,不断地兴兵北伐,搞得民不聊生,加速了国家灭亡,这实际上也是蜀汉大多数人的看法。在蒋琬、费祎执政时期,姜维手上兵不过万,根本没有北伐能力。姜维到沓中种麦,名为屯田,实际上一直在边界挑事,继续着北伐大业。无论是文官如蒋琬、费祎、谯周,还是名将张翼张嶷等人,对于北伐,其实都是反对的。

3、姜维是怎么死的

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听闻钟会治兵关中,上表刘禅,派遣张翼、廖化分别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防患于未然。但黄皓听信鬼神,告诉刘禅敌军不会到来,而蜀汉群臣也不知道此事。魏军五路伐蜀,等到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时,刘禅才派廖化支援沓中,张翼与董厥支援阳安关口。姜维被邓艾所牵制,退驻阴平,钟会围攻汉、乐二城,又另派军进攻关口,蜀将傅佥格斗至死,而蒋舒却开城投降。钟会见关口已经攻下,于是长驱直入,姜维和廖化只好放弃阴平,与张翼、董厥会合,退保剑阁。钟会写信劝降姜维,但姜维不作回应,钟会久攻不下,于是商议,准备撤还。

而此时邓艾却在由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击破诸葛瞻,刘禅开城投降,并敕令姜维投降。姜维军士各个都拔起刀剑挥砍石头发泄心头的愤怒,但无可奈何,姜维率军向钟会投降。

姜维投降钟会后,知道钟会有谋反之心,于是劝说钟会设法杀害魏将,钟会一方面陷害邓艾,一方面准备起兵造反,但事情败露,姜维、钟会及蜀将张翼等都被杀害,邓艾也被田续杀害。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夏侯惇和张辽谁武艺高,双方战绩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今天的三国历史时间,我们准备把夏侯惇和张辽拿出来做一番比较。有网友好奇,论武艺究竟是夏侯惇厉害,还是张辽更胜一筹。演义中,夏侯惇和张辽都是勇武大将,不过论成就,张辽会更加突出一些,毕竟是曾威震江东的人物。但想要客观评价,还是要拿战绩说话,下面就跟大家做个简单的分析,看看夏侯惇和张辽各自实战的表现如何

  • 李毓昌为何会被知县毒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论奇案,总能在清朝找到不少案例。也可能是清朝距离我们比较近,所以相关记载比较全。那这次我们准备跟大家讲一个发生在嘉庆年间的冤案,进士李毓昌竟然被一名小小的知县毒杀,此案直接惊动了嘉庆皇帝。李毓昌品学兼优,23岁中恩科举人,37岁中戊辰科进士。但就在李毓昌上任没几天后,他却被王伸汉给杀毒,现场还被伪造

  • 曹操最想得到的六个人才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说曹操有什么特点,那么爱才一定是其中一项,曹操喜爱人才,想要得到的人才也是非常多的,而且曹操的手下的确也是聚集了众多的人才,他们也都是曹操成功路上非常重要的助力。但是,也不可能所有的人才都能够进入曹操的麾下,历史上就有这样六个人才,是曹操想要但是却没有得到的人才,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为什么曹操

  • 明朝内阁和司礼监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内廷有两个比较特殊的机构,一个是内阁另一个是司礼监。相信看过以明朝为背景的小说,或者影视剧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这两个地方。对于皇帝来说,内阁和司礼监就是他的左膀右臂,虽然司礼监是一个宦官机构,但一度拥有非常大的权利,他们和内阁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左右着明朝的命脉。对于皇帝来说,如何能平衡双方势

  • 古代明朝三大才子是谁?为什么四大才子都不在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到四大才子,很多人可能首先都会想到“江南四大才子”,这个称呼只是影视剧里面的人物合称,而如果在历史上,那就是明朝时期的“吴中四才子”,即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虽然说现如今,他们这四大才子的名气可能要更高,但其实在历史上,这四大才子却远不如另

  • 李治只是李世民第九子,为何他能被立为皇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皇帝立储是他一生中唯二重要的事情,一般立储都会遵循立长不立幼的原则,这也是根据前人经验所得,当然并非所有皇帝都会照做。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第三位皇帝,但他只是李世民第九子,为何却能成为皇太子呢?其实李治能成为储君有一定运气因素,因为李世民长子李承乾是因谋反被废为庶人,李治的几位大哥也都因各种原因死的死、

  • 清朝侍卫的刀为什么反着戴?究竟是有什么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影视剧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清宫里面的侍卫们,他们的刀的佩戴方式很奇怪,因为一般来说,都会把刀柄朝向前方,这样一来才更便于用手将刀抽出来,但是他们的刀却都是反着戴的,也就是刀柄是向后的,这个方向很显然是不能从前面将刀抽出来的,那为什么还要将刀这样戴着,反着戴刀不会很难抽出来吗?那既然如此,他们这

  • 清代哪些人能穿黄马褂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黄马褂是清代官服之一,根据清宫规定,只有四类人有资格穿黄马褂。在清代,“明黄”是皇帝的专用颜色,而皇室贵族和后宫妃子只能用“深黄”,平民只能穿“杏黄”。所以,“明黄”的高贵程度可想而知,黄马褂的颜色就是&

  • 关羽之女最后嫁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孙权曾向关羽提亲,希望能让关羽把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也算让双方同盟关系更加紧密。不过关羽得知孙权用意后却大发雷霆,丝毫不给面子的拒绝了此事,甚至还羞辱了孙权。关羽为何会如此恼怒呢?《三国演义》中,对于关羽女儿关氏的记载很少,想多读者都对她的事迹感到好奇,关氏最后嫁给了谁,她的结局又是如何?今天就借此

  • 司马炎有二十多个儿子,为什最终传位给白痴司马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炎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终结了三国,重新建立起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可以说初期的司马炎也还算是励精图治。只不过后期却变得骄奢淫逸,完全没有一代雄主的风范。而且尤其是在继承人这件事情上,司马炎明明有不少儿子,但是却偏偏选中了历史上被认为是白痴皇帝的司马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司马炎会选中司马衷?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