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节度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官职?为何说它导致灭亡?

唐朝节度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官职?为何说它导致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121 更新时间:2024/1/17 16:42:25

“节度使”这个官职,很多人应该并不陌生吧,这是唐朝初期设立的一个官职,设立的本意自然是好的,但是却给唐朝带来了很大的灾祸,比如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就是一名节度使。而安禄山也正是在自己成为节度使之后,逐步拥有了自己的军队和军权,才有了后面的动乱。而纵观整个唐朝的历史,有人认为,唐朝的灭亡与节度使脱不开关系,甚至可以说,是节度使这一官职,导致了唐朝的灭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节度使到底有什么样的权力和能力,会对唐朝造成如此大的威胁呢?

1、节度使是怎么来的

跟大多数王朝不同,唐朝是一个崇尚开疆拓土的朝代。在唐太宗时期,这一点尤为明显。天下刚刚安定不久,唐朝却没有实行休养生息的国策,而是直接投入到对战争中。唐太宗坚信,出动出击,才是最好的防御。唐朝当时拥有一支不逊色于游牧民族的骑兵,可以在草原戈壁中发起奔袭。所以,唐朝前期的对外战争都取得不错的成果。这也是唐朝为什么没有修建长城的一个重要原因。

唐朝初年,国家实行的还是府兵制度。士兵在平时是农民,战争时拿上自己的武器和马匹,奔赴前线。这些府兵一般居住在京师附近,遇到战争才会征集起来,站在结束后,则会重新解散。不仅士兵如此,他们的将军也是这样。当时这些军队的统帅,最初被称为总管,之后总管名称被废,改称都督。

这是个实权的位置。那些分量重的大都督,可以掌管超过十个州府。后来李世民裁撤了内地都督,但边地上的都督仍然保存。这是为了适应当时开疆拓土的需要。但是,唐朝的疆域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展下去。他们开始转变为以防御为主,进攻为辅的策略。为了更好的应对契丹、突厥这样的游牧民族,唐朝的边境不仅需要常驻军,这些军队的战斗力、指挥反应的速度,都需要适应新情况。

可是,过去的唐朝边防军都是以几百人为主的小镇(戍)为单位。这种情况最大的弊端在于,他们无力应对敌人的大型侵扰。而如果敌人每次侵扰,都要从中央调遣军队,那肯定是来不及的。他们都是游牧军队,等到京城军队出动后,他们早就离开了。唐朝就开始在边境设立重兵屯守的军镇,交给授予使节的都督。这是一个古老的办法。从周朝时期就已经产生,由某位使臣拿着代表朝廷的旌节出使四方,让他们去负责某个专门的任务,任务完成后,交还旌节。

2、为何说节度使导致唐朝灭亡

节度使的称呼,最早在唐高宗时期,就已经出现。这个称呼指代那些被授予使节的都督。他们可以节制各路军队。不过,这还不是正式官职。直到唐睿宗时期,才正式由了节度使的官职。当然,这不是说节度使就取代了都督。直到唐朝末年,仍有都督这一官职。所以,节度使一开始设立的初衷,仍是为了保障唐朝边境安全。

但是,随着形势不断改变,节度使反而称了唐朝最大的隐患。唐朝中期,土地中期土地兼并愈发严重,朝廷手上控制的土地变法,无法继续授予府兵土地。再加上边防军队的常驻,导致很多府兵难以得到轮换,久久不能归家。时间一长,边境逃散的府兵极多。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唐朝只能放弃府兵制,改由募兵制。战马、装备转由国家提供。在盛世富饶的时候,这种增加的财政负担还不是问题。

但在安史之乱后,中央朝廷收入锐减,募兵的事情,成为各藩镇节度使自己的事情。朝廷不仅不清楚节度使招募的士兵数量。而且,很多被招募的士兵,都是过去的流民,他们往往世代从军。时间一长,他们对于节度使的忠诚,往往会高于皇帝。

而且,在安史之乱时,为了让各军镇抵御叛军,唐玄宗又废除了采访使,改由节度使兼任,增加了节度使的权力。唐肃宗的时候,天下仍是不太平,于是又效仿汉朝州牧的制度,让节度使统管地方的军政大权。这就使节度使掌握有军权、财权、行政权、用人的权力。等到晚唐时,又有了世袭的资格后,终于成为可以直接威胁朝廷,甚至是推翻唐朝的主要力量。

3、节度使的历代状况

唐节度使一词出现甚早,意为节制调度。东汉安帝永初二年 (108),梁懂受命主持西方军事,为诸军节度使。曹魏景元四年(263),魏军伐蜀,由司马昭指授节度。唐代也很早就用此语以明确指挥权限,如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任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蒲城河北诸道总管及东讨诸府兵均受其节度,但尚未用作职衔。唐代节度使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持节都督出征时是一军统帅,屯驻时是军区首脑,对所统将领及州郡长吏都有节制以至生杀之权。南北朝时,刺史大都加持节都督,辖区既狭,权任亦轻,北周及隋改称总管。隋荆、益、并、扬四大总管辖数十州,事权很重,但只管军事。隋明帝杨广废总管,唐初恢复,仍称都督,而自贞观以后,内地都督府并多省罢,惟军事活动频繁的地区尚存,以统州、县、镇戍。

镇戍是经常性的防御据点,比较分散,兵力单弱,故每遇战事发生,必须由朝廷另行调发府兵、兵募,派遣大将统率出征或备御。这些大将称为行军总管;规模较大的战役,又设置行军元帅或行军大总管统领诸总管。早在唐初,已在军事要地留驻部分征行军队,并每年派遣士兵轮番戍守。唐高宗、武后时期,唐朝与突厥、吐蕃、契丹的战事频繁。军、镇、守捉使是差遣的,还保留征行的组织。与此同时,行军大总管也逐渐演变成统率诸军、镇、守捉的大军区军事长官,原来有“行军”含义的“道”,如葱山道、交河道、昆山道,也演变为大军区的道,如朔方道、陇右道等。于是长驻专任的节度使应时出现。高宗以后,由中央派出的行军总管或经略大使,常受敕节度诸军,因而渐获诸军节度大使的名称,但还不是固定职衔。节度使成为固定职衔是从睿宗景云二年(711)四月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开始的。至玄宗开元、天宝间,北方逐渐形成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四镇、北庭伊西八个节度使区,加上剑南、岭南共为十镇,始成为固定军区,各有受其统属之州、军、镇、城、守捉。节度使为差遣职名,例以所驻州都督、大都督长史或都护为其本官。受命时赐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大旗),威仪极盛。节度使例兼管内调度军需之支度使及管理屯田之营田使。天宝后,又兼所在道监督州县之采采访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于是外重内轻,到天宝末酿成安史之乱。安史乱起,唐廷为了平叛,内地也相继设置节镇,增至二十余道,不置节度使处亦置防御使,防御使不赐旌节,多以采访使兼领。其后,采访使改名观察使,例兼都团练使或都防御使,兼理军民,成为地位略低于节度使的地方军政长官。

节度使的僚佐有副使、支使、行军司马、判官、推官等,将校有押衙、侯、兵马使等。由于观察使是采访使的改名,故唐代后期节度使例兼所在道的观察使。节度使的僚属,都由节度使辟举,然后上报朝廷批准。所统州县长吏虽由中央任命,而实际则听命于节镇。遇刺史位阙,节镇常遣上佐摄职,然后报请朝廷正授。地方财政收入分为上供、送使、留州三部分,送使部分常占最大份额。安史之乱后,根据历史学家张国刚的《唐代藩镇研究》,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绝大部分藩镇不割据,只有河朔等极个别藩镇割据,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而且割据藩镇也曾解除割据。唐末黄巢之乱之后,唐朝才失去对大部分藩镇的控制,出现普遍的藩镇割据。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雄,互相兼并。其中武力最强、在唐亡后建号称帝者,先后有五代;其余割据一方,立国改元(也有未改元者)自传子孙者为十国。而五代十国境内之节度使亦多骜跋扈,节度使部下更多悍将骄卒,逐帅杀使之军变事件不断发生。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张飞有哪些精彩谋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演义中是这样描述张飞的外貌,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影视剧中,张飞一直都是硬汉风格,让敌人不寒而栗。不过张飞可不是什么头脑简单之人,他是真正的智勇双全,我们可以数数张飞用过的精彩谋略,大部分都卓有成效。所以不要把张飞想的太简单,他能被称为“万人敌”可不是光有强大的武力就

  • 北宋状元胡旦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胡旦是北宋戊寅科状元,他也被称为是科举史上最自信的状元。胡旦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年少有才,并且善于文辞。不过虽说胡旦是状元,但他的仕途之路却没那么顺利,期间因为忤怒太宗,被贬为殿中丞。胡旦为官清廉,死后连安葬钱都没有。不得不说胡旦虽然读书厉害,但他的为官之道明显没办法为他带来更多在朝堂上的机会。这次

  • 单雄信为什么不投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单雄信勇武过人,是当时反隋义军中的重要力量。单雄信和徐世勣是好友,两人都立有不少功劳,不过最后他们却分道扬镳。单雄信归降王世充,徐世勣则是投靠李渊。他们既然是好友,为什么单雄信不和徐世勣一起投唐呢?其实单雄信和李渊有非常严重的过节,所以单雄信不可能去帮李渊做事。单雄信作为一代猛将,最后结局还是挺可惜

  • 柏夫人历史上怎么死的,最后为了司马懿被活活烧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柏夫人是司马懿的宠姬,很多朋友在看了《军师联盟》后,好奇柏夫人在历史上是怎么死的。其实柏夫人的真正死因在《晋书》上并没有记载,但她在剧中是被设定为因司马懿而死。柏夫人对司马懿来说是很重要的贤内助,他们的儿子司马伦虽然是司马懿最小的儿子,但只有他当过皇帝,这点就连司马师和司马昭也没做到,司马伦多多少少

  • 李泌是如何遏制吐蕃攻唐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李泌是唐朝中期谋臣,他被认为是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三朝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李泌一生成就颇多,那今天是主要讲讲李泌计困吐蕃的故事。其实唐朝和吐蕃之间的战事持续了有近300年,安史之乱后,大唐国力逐渐走衰,吐蕃崛起趁势对唐发动进攻,占领了唐朝大部分的领土。后来李泌献上平蕃策,联合周边等国共同遏制吐蕃,形

  • 刘盈死后吕雉不流一滴眼泪,为何张良的儿子说要大难临头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认为,对于吕雉来说,刘盈应该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这是吕雉唯一的一个儿子,也只有刘盈继承了皇位,吕雉的地位才能够保得住,因此当初刘邦想要废太子的时候,吕雉也是想尽了办法。然而刘盈最终还是因为受不了吕雉的残忍郁郁而终,而此时的吕雉似乎并不觉得悲伤,哪怕是自己唯一的儿子死了也不伤感,史书记载,吕雉在刘

  • 黄忠箭法是不是五虎将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黄忠老当益壮,跟随刘备时已经60岁高龄,但依然能够驰骋沙场,建功立业。演义中,黄忠就像是一位狙击手,他的箭法出神入化,是最强大的作战武器。那黄忠射箭的本领,在五虎将中是不是稳坐第一呢?如果不经过一番分析还没那么好作出定论,毕竟其余四位的武艺同样非常高超。今天就借此机会,跟大家讲讲五虎将剑法和箭术的实

  • 司马光真的令人讨厌吗,后人如何评价司马光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从小就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觉得司马光是一位聪明机智的少年。不过在《清平乐》这部剧中,司马光的为人事处之道让不少观众感到讨厌,司马光不仅思想保守,而且更是把徽柔公主的幸福往火坑里推。其实多数人对于司马光的认识,可能都停留在他砸缸的时候,对于他后来为官的事情就不怎么了解了。那司马光到底应该如何正

  • 刘关张桃园结义,为何关兴张苞结拜却不叫刘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的故事,也是很多人非常敬佩的兄弟情义,再加上《三国演义》的描写,他们都是为了匡扶汉室而努力,因此他们的故事也已经是深入人心了。而在他们之后,还有刘禅、关兴、张苞,作为刘关张的后人,这三个人却只有关兴和张苞两人结拜为兄弟,却没有叫上刘禅

  • 宋朝积贫积弱,为何比唐朝撑得久?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一说到宋朝,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词“积贫积弱”,这或许是很多人对于宋朝的最深刻的印象了,认为宋朝武力很弱,军事实力并不强,打仗打不过只有赔钱,实在是令人感到很憋屈。然而,如果真是这样,为何会比军事实力强大的唐朝支撑的时间要更久一些呢?既然唐朝军队强悍,那么面对战争的时候应该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