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泌是如何遏制吐蕃攻唐的

李泌是如何遏制吐蕃攻唐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526 更新时间:2023/12/18 14:58:50

李泌是唐朝中期谋臣,他被认为是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三朝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李泌一生成就颇多,那今天是主要讲讲李泌计困吐蕃的故事。其实唐朝和吐蕃之间的战事持续了有近300年,安史之乱后,大唐国力逐渐走衰,吐蕃崛起趁势对唐发动进攻,占领了唐朝大部分的领土。后来李泌献上平蕃策,联合周边等国共同遏制吐蕃,形成“贞元之盟”,这才化解了唐朝的一大危机。

隐士李泌

在中国古代,出现过很多有名的谋臣,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楚汉时期的张良,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商周时期的姜子牙,等等。

这些人虽然没有亲自上阵厮杀,但却凭着过人的远见卓识,在战略上制定了应敌策略,从而达到了消灭敌人的目的。唐朝时期的李泌,也是这样一个远见卓识的谋臣。

李泌出生于唐玄宗时期,祖籍辽东郡,是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父亲李承休曾担任过县令,李泌可以说是名门之后,也因此,李泌自幼便熟读经书。他七岁的时候,便已经熟读黄老、列庄,被人们称之为神童。成年之后,李泌长年在外游历,探究神仙之术。

天宝年间,李泌奉诏入朝,讲授道学,并被唐玄宗封为待诏翰林,并负责教导太子李亨。后来因为遭到杨国忠等人的排挤,最后离开了朝廷,做起了隐士。

之后不久,安史之乱爆发。为了镇压叛乱,唐朝抽调了大量驻守在西部边境的军队,导致西部地区的防御空虚,吐蕃便趁机出兵,不断侵吞唐朝领土。

吐蕃崛起

先后吞并的陇右、河西等大部分地区,随后又吞并了北庭、安西等地。在不断侵占大唐领土的同时,吐蕃还不断派人与唐朝联系,希望与唐朝缔结联盟,借此麻痹唐朝。

吐蕃以这种方式来麻痹唐朝,除了因为唐朝内乱之外,还要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历史上的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十分要好。

吐蕃是青藏高原上的一个国家,是由藏族人建立。最初生活在高原上的藏人,都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在唐朝初年,松赞干布联合藏人的部落,建立了吐蕃。

当时正是唐太宗在位,唐朝国力空前强盛,松赞干布了解到之后,便派人出使唐朝,并和唐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后来为了巩固与吐蕃的关系,唐太宗还将文成公主远嫁到了西藏。

然而,到了赤松德赞时期,吐蕃便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陆续吞并了边境上的一些小国,在得知唐朝内部出现叛乱的时候,便趁机出兵,侵占唐朝领土。对于吐蕃的入侵,唐朝心知肚明,只是忙于镇压叛乱,一时间无力应对。

吐蕃攻陷长安

在叛乱的初期,由于玄宗指挥不力,导致失去了大片领地,连长安也被叛军占领,军士们十分不满。因此,太子李亨便在这时继位,尊玄宗为太上皇。李亨继位之后,便想到了自己的老师李泌,于是便将李泌请来,作为自己的“参谋”。在李泌的帮助下,很快便将安禄山的叛军打败。

这个时候,由于吐蕃军队毫无阻碍地吞并了唐朝的大量领土,野心也变得更大。原本的吐蕃是小心翼翼,趁唐朝不注意,一点点占领大唐领土。但此时的吐蕃,却集结了数十万大军,开始大张旗鼓地攻打唐朝。

当时的唐朝军力主要用于镇压叛乱,虽然已经成功镇压,但一时间难以集结起来,对抗吐蕃。因此,吐蕃军队一路东进,一直打到了关中地区,甚至占领了长安。吐蕃自己也知道,凭它的实力,就算占领了,面对强大的唐军,也很难守住,因此,便对长安进行了洗劫,整个长安城,乱做一团。一直到郭子仪带兵赶来,吐蕃才匆匆忙忙撤出了长安。

李泌献计瓦解吐蕃

面对吐蕃的步步紧逼,当时的唐王向李泌请教对策。李泌根据各方形势的分析,提出了“平蕃策”,即联合回纥、天竺、大食、云南孤立、围困吐蕃。吐蕃自从赤松德赞在位开始,便不断地以武力向外扩张。随着它的日益强大,逐渐开始威胁到了周边的国家,虽然此刻回纥、大食等国是它的联盟,但它一旦强大起来,势必要将这些周边国家吞并。

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唐朝一面出兵与吐蕃军队作战,一面与回纥等国联系,向他们陈述利害,并最终与回纥达成了联盟。唐军在西域被回鹘的军队包围时,回纥数次出兵救援,解救了被困的唐军。

吐蕃失去了盟军,变成了孤军作战。面对唐朝军队,一时间又难以取胜。这就导致吐蕃内部矛盾、冲突不断,战场上也是不断失利,唐朝借机收复了大量领土。后来,由于吐蕃推行灭佛政策,赞普被杀,吐蕃陷入混乱。此后,藏区四分五裂,再难以对中原地区造成威胁。

李泌的“平蕃策”,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联合周边国家,孤立吐蕃的策略,最终不仅战胜了吐蕃,而且使它四分五裂元气大伤,再无法威胁到唐朝,消除了唐朝在西方边境的威胁,对巩固唐王朝的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盈死后吕雉不流一滴眼泪,为何张良的儿子说要大难临头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认为,对于吕雉来说,刘盈应该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这是吕雉唯一的一个儿子,也只有刘盈继承了皇位,吕雉的地位才能够保得住,因此当初刘邦想要废太子的时候,吕雉也是想尽了办法。然而刘盈最终还是因为受不了吕雉的残忍郁郁而终,而此时的吕雉似乎并不觉得悲伤,哪怕是自己唯一的儿子死了也不伤感,史书记载,吕雉在刘

  • 黄忠箭法是不是五虎将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黄忠老当益壮,跟随刘备时已经60岁高龄,但依然能够驰骋沙场,建功立业。演义中,黄忠就像是一位狙击手,他的箭法出神入化,是最强大的作战武器。那黄忠射箭的本领,在五虎将中是不是稳坐第一呢?如果不经过一番分析还没那么好作出定论,毕竟其余四位的武艺同样非常高超。今天就借此机会,跟大家讲讲五虎将剑法和箭术的实

  • 司马光真的令人讨厌吗,后人如何评价司马光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从小就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觉得司马光是一位聪明机智的少年。不过在《清平乐》这部剧中,司马光的为人事处之道让不少观众感到讨厌,司马光不仅思想保守,而且更是把徽柔公主的幸福往火坑里推。其实多数人对于司马光的认识,可能都停留在他砸缸的时候,对于他后来为官的事情就不怎么了解了。那司马光到底应该如何正

  • 刘关张桃园结义,为何关兴张苞结拜却不叫刘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的故事,也是很多人非常敬佩的兄弟情义,再加上《三国演义》的描写,他们都是为了匡扶汉室而努力,因此他们的故事也已经是深入人心了。而在他们之后,还有刘禅、关兴、张苞,作为刘关张的后人,这三个人却只有关兴和张苞两人结拜为兄弟,却没有叫上刘禅

  • 宋朝积贫积弱,为何比唐朝撑得久?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一说到宋朝,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词“积贫积弱”,这或许是很多人对于宋朝的最深刻的印象了,认为宋朝武力很弱,军事实力并不强,打仗打不过只有赔钱,实在是令人感到很憋屈。然而,如果真是这样,为何会比军事实力强大的唐朝支撑的时间要更久一些呢?既然唐朝军队强悍,那么面对战争的时候应该并不

  • 房玄龄为什么被称为贤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唐代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在史学家眼里,房玄龄一直都是他们首推的唐朝贤相,不了解房玄龄的人应该会很好奇,房玄龄为人以及他的生平贡献究竟是怎样的,竟能得到如此多后人的推崇。房玄龄是李世民的主要谋士之一,后来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房玄龄在职期间凡事都亲力亲为,积极谋

  • 一度称霸的越国为何没有成为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虽说越过没有“战国七雄”的名分,但是作为春秋的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一直到战国初期,越过依然是响当当的超级大国。春秋战国之交时,作为大禹的子孙,越王勾践踩着吴国成就霸业后,他也果断作出了重大决定:迁都琅琊。接下来的八十九年里,坐拥琅琊要地,势力渗透到中原大地的越国,更是战国早期

  • 荀彧儿子此后四代为什么名字都用同一个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此前因为荀彧的名字在网上还火了一个段子,说荀彧二字读做xunyu而不是“狗货”。其实这两个字的确算是生僻字,现实生活中基本用不到,但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肯定认识荀彧是谁。那这次我们准备跟各位网友讲一个有关荀彧的冷知识,就是他的次子荀俣,以及荀俣的儿子和孙子名字里都用了同一个音

  • 公孙弘为什么能以丞相身份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公孙弘是西汉时期著名大臣,因为他是第一位以丞相身份封侯的人,等于是他开创了先例。想必各位网友都十分好奇公孙弘到底是有哪些贡献,可以让他得到如此殊荣。公孙弘在职期间大力推广儒学,他所做出的贡献无人能够替代。我们都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所以公孙弘在这期间的作用等

  • 商鞅变法的利与弊,其弊端影响后世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商鞅变法是让秦国崛起的原因之一,从结果来看商鞅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肯定有他的益处,最终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成功一统六国,创造历史。不过此后秦朝寿命却仅仅维持了14年,看似和商鞅变法已无关系,实则是有一定联系的。变法有利就会有弊,可能弊端在当时还看不出有多大影响,实际上它让后世千年,各个朝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