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公孙弘为什么能以丞相身份封侯

公孙弘为什么能以丞相身份封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973 更新时间:2024/1/23 1:04:46

公孙弘是西汉时期著名大臣,因为他是第一位以丞相身份封侯的人,等于是他开创了先例。想必各位网友都十分好奇公孙弘到底是有哪些贡献,可以让他得到如此殊荣。公孙弘在职期间大力推广儒学,他所做出的贡献无人能够替代。我们都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所以公孙弘在这期间的作用等于又被放大了。这次就来讲讲公孙弘的生平故事,看看他是如一步步拜相封侯的。

公孙弘以丞相封侯

古代能够官居宰相的人,不仅要靠才华,更要靠为人处世的领悟能力。公孙弘就是这样一位典型代表,一开始他进京当官时,虽然能力突出,但是仕途不顺,直到他的友人送给他一个扑满,令他悟到了为官的真谛,最后才成为名相。您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公孙弘是西汉时期非有名的一位臣子。他小时候就喜欢读书,当了小小的官吏。他的亲生母亲去世后,公孙弘非常孝顺,恭敬地给母亲守孝。后来他的后母也进门了,虽然古人讲究“孝道”,但是也分亲生母亲和后母,所以古人对待后母可能没那么尽心服侍,不过公孙弘不是这样一个人,他仍然恭恭敬敬守在后母的病床前,整整伺候了三年。

很快的,公孙弘的名声也传了出去,在汉武帝时期,他先后二次被国人推荐征为博士,后来,他又凭借着自身的能力快速晋升,从待诏金马门擢升为三公之首,封平津侯。之后,他借助出众的能力晋升御史大夫、丞相之职。

可以说,公孙弘是西汉建立以来,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为西汉后来“以丞相褒侯”开创了先例。当然了,公孙弘本人在学上也有不少成就,他还著有《公孙弘》十篇,深刻研究儒学文化,为儒学的推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简直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奇人。

公孙弘并不是在官场上一帆风顺的。他年轻的时候,是个炮仗脾气,曾经因为违背律法而被免职,如此莽撞的性格,怎么一步步成为名相的?公孙弘改过自新,其实应该和他的朋友邹长倩有关。据记载,公孙弘在第二次被举荐贤良入京之时,他的好友邹长倩送给他一枚扑满。什么是扑满?其实就是我国古代人民储钱的一种盛具,就像是我们现代人用的“储蓄罐”。

毕竟我国古代有二千多年时间流通并使用“方孔圆钱”,古人们为了方便存钱,就用“陶”制作成罐形的器具,然后再在顶端开一条小口,方便铜钱从这里投进去。古人是用“陶”制作的,所以装钱的只有入口,没有出口。等钱装满后,怎么把钱拿出来?古人只能把它敲碎,再取出存储的钱,也就是他们说的“满则扑之”,所以取名“扑满”。

公孙弘领悟真谛

年轻时的公孙弘家境贫寒,又在官途上吃过亏,所以好友邹长倩送他出门时,也带上一个扑满给他,并在赠词中说:“……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土,粗物也,钱,重货也。入而不出,积而不散,故扑之。士有聚敛而不能散者,将有扑满之败,而不可诫与?”

这几句话的意思很简单,也就是说扑满是用土(象征不上档次的人)制作的,只能存钱不能取钱,正是因为它只入不出,所以满了之后才会被打碎,如果人也是这样,只知道敛财不知道散布财富,是不是也会像扑满一样被打破?这几句话给年轻聪慧的公孙弘带来很大的震撼。后来公孙弘东阁待贤时,他自己过得非常节俭。他的吃穿用度都是很朴素的,他每天盖布被睡觉,不用达官贵人盖的锦被,还喜欢吃粗粮,从来不浪费粮食,出行的工具也不敢铺浪费,让身边的人都对他很佩服。

然后,他将省下来的俸禄用在了招待人才上。他很喜欢将那些有某种优点,或者一技之长的人,放在接士馆好好接待。然后再将这些人才好好培养,供皇帝挑选,这样的做法很快就赢得了天下人的信服和皇帝的喜爱。

凭借着出众的能力和皇帝的喜爱,公孙弘封侯拜相。他在职期间,更是不愿忘记“扑满”的教训,不仅在钱财上不贪心,很喜欢和大家分享,更是在用人上很包容机智,他广招贤士,用人唯贤。当然了,他本人也将空的时间都放在关注民生上,当他注意到“儒学”对民众的重要性时,更是主动推广儒学,让全国上下达到了更平和的社会风气,真是令人钦佩。

所以,公孙弘不仅不聚敛钱财,更是不忘记为国家培养贤才,而是用更包容的心态分享财富,举荐贤才,才没有招致“满则扑之”的大祸,平平安安度过了他的一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真是有大智慧的人。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冯豆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商鞅变法的利与弊,其弊端影响后世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商鞅变法是让秦国崛起的原因之一,从结果来看商鞅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肯定有他的益处,最终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成功一统六国,创造历史。不过此后秦朝寿命却仅仅维持了14年,看似和商鞅变法已无关系,实则是有一定联系的。变法有利就会有弊,可能弊端在当时还看不出有多大影响,实际上它让后世千年,各个朝代的

  • 曹雪芹家为什么被雍正抄家?背后真相真那么简单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曹雪芹就会让人想到《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当中的巨著,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非常喜欢。而在历史上,曹雪芹的家族原本可以说是一个大家族了,但是却家道中落,被雍正抄了家,曾经的辉煌再也不见。而这当中,究竟曹雪芹为什么会被抄家呢?曹家到底是犯了什么样的罪,以至于落到这样的结局呢?在曹雪芹被抄家的背后,究竟

  • 为什么刘备在世时蜀国人才济济,死后人才凋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熟悉三国时期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蜀国在刘备死后,似乎就进入到了一个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局面,刘备在世的时候,他的身边可以说还是有很多人才的,这也是刘备白手起家,却能够与曹操孙权这样的人物形成三足鼎立局面的原因,但是在刘备死后,局面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蜀国人才逐渐凋零,后期基本上也没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名

  • 明朝养老制度有多好?社会福利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养老制度和社会福利,这两个听起来非常具有现代化意义的词,其实在古代早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当时表现出来的是具体的制度。而很多人认为,古代明朝时期的社会福利和养老制度是最好的,那么究竟是好到了什么程度呢?明朝的养老制度究竟是怎样的,明朝的老人会有什么样的待遇呢?明朝皇帝给的社会福利又有多好?我们知道明朝

  • 正史上刘裕灭司马家满门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不相信这个刘裕杀光了这个司马家满门被灭的情况的,觉得皇位都到手了,为什么还要杀这个前朝的人呢?而且还是满门都杀系列的,所以很多事情都让人想不通了,是不是这些传说都是野史呢?真实的刘裕灭司马家满门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吧!刘裕,是刘宋的建立者,也被人誉为&l

  • 白起坑杀的真的是赵军吗?为什么说其实是平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在长平之战当中,白起坑杀了四十万的赵军,也因此获得了“人屠”的称号,赵国和秦国一向矛盾很深,这一举动更是让赵国对秦国恨之入骨。只不过,历史已经过去了很久,即便是史书的记载也未必真实,而如果将很多记载结合来看,很多人认为,其实白起当时坑杀的很多其实并不是赵军,而是平

  • 为何到了秦二世手上只有20万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秦国能够攻灭六国,完成统一,强大的实力不言而喻。当时秦国国内军队数量超百万人,这是他能横扫六国的关键因素,毕竟在冷兵器时期,各国装备差异不会太大,所以人数占优的一方往往更容易获胜。不过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到了秦二世这短短14年间,百万雄师最后只剩下20万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秦朝的灭亡似乎让人难以

  • 赤壁之战出力的都是东吴,何必还要跟刘备结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作为孙刘联盟与曹操之间的一场对抗的战争,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有名的,而在《三国演义》当中,将赤壁之战的功劳大多数都划给了刘备一方,比如诸葛亮舌战群儒,借东风,草船借箭等等,重点突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周瑜的小肚鸡肠。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赤壁之战当中,出力最多的其实是东吴,甚至刘备在这场战役中是可

  • 曹丕去祭奠王粲,为何在坟前学驴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王粲这个名字,熟悉三国时期文人的人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了,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文学才情可以说是非常高的,在当时也是名人,很多人都非常欣赏他,蔡邕也很赏识他。不过在他死后,曹丕去他坟前祭奠王粲,却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曹丕竟然在王粲坟前学起了驴叫,不仅是曹丕,还有一大批文人学子都开始学驴叫

  • 汉武帝对卫子夫的评价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卫子夫大家也应该知道的,这个人在历史地位非常的高,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谥号的皇后,谥号为“思”,司马迁对她的评价也是极其的高的,说卫子夫是嘉夫德若斯,所以说卫子夫是千古第一后没毛病,但是就是这样的卫子夫,最后却死了,而且还是因为汉武帝,那么有的人要问为什么,这个汉武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