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荀彧儿子此后四代为什么名字都用同一个音

荀彧儿子此后四代为什么名字都用同一个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207 更新时间:2024/1/17 10:38:13

此前因为荀彧的名字在网上还火了一个段子,说荀彧二字读做xunyu而不是“狗货”。其实这两个字的确算是生僻字,现实生活中基本用不到,但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肯定认识荀彧是谁。那这次我们准备跟各位网友讲一个有关荀彧的冷知识,就是他的次子荀俣,以及荀俣的儿子和孙子名字里都用了同一个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读起来不是直接重名了么?想了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为尊者讳

荀彧,字文若。曹操霸业的奠基人之一,居功至伟,可惜最终因为与曹操分道扬镳,只落得个自杀的悲惨下场,每每读来让人不胜唏嘘。但无论结局怎样,荀彧的一生都是精彩的一生,他的学识、道德品质不只是在那个时代为人敬仰,即便穿越千年历史也不负盛名。

荀(xún)姓是一个多源流的姓氏,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之子。黄帝有25个儿子,赐予他们12个氏(在那个时代,姓与氏并非一回事),荀氏就是其中之一。

荀氏最有名的当属荀况,也就是儒家著名的思想家荀子。荀子名况,字卿,当时人们将他尊称为“荀卿”.在汉宣帝时期,为避宣帝刘询的讳,所以被改称为“孙卿”。因为在那个时候,“荀”与“孙”的读音是相通的。这是古代典型的“为尊者讳”。

为尊者讳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蔡文姬蔡琰,字文姬,本字昭姬。西晋建国以后,因为避文帝司马昭的讳,于是被改为文姬。

从这2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在古代,避讳是不看逝者年龄的,只要是与帝王发生了名字冲突,便会被改字。避讳的依据是同音便要避讳,而不考虑是否同字。甚至有一些是音近都要避讳的。但这样的避讳方式,一般也只用于帝王避讳,如果是“为亲者讳”,则不必遵循这一原则。这一点从荀彧后人的取名上可见一斑。

荀彧的彧,读作yù,本义是有文采。后来又引申出谈吐文雅、有修养、趣味高雅等义,还有繁茂的意思。而荀彧本人,在同时代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除了在曹操集团超然的地位,他的品性也获得了很多人的赞誉。

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止。——曹操

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司马懿

颜既没,能备九德,不贰其过,惟荀彧为然。——钟繇

如冰之清,如玉之絜,法而不威,和而不亵。——曹植

荀彧的次子名叫荀俣。俣,读作yǔ,本义是高大的样子。俣俣,则用来形容人魁梧伟岸。荀俣,字叔倩,官至御史中丞,早卒。

荀俣在历史上留下的记载很有限,根据何劭的《荀粲传》记载,当时社会上流行两套截然相反的理论,即言语是否能够完全表达人的思想。荀俣就这个话题曾和弟弟荀粲有过一次辩论,荀俣认为可以,而弟弟则持反对的态度。但到底谁赢了,书中并没有留下明确的说明。

荀俣的儿子名叫荀寓,字景伯。深受家学影响的他,年少的时候,就以才气过人闻名京师。凭借自身的才干加上家族的影响力,他在晋朝官至尚书,并曾担任过九卿之首的太常一职。但公元294年,皇室宗庙的瓦片被一场大风刮落,为了告慰天地,他的职务被罢免。

荀寓的儿子名叫荀羽,官至尚书。

荀彧祖孙四代用同一个音

荀彧祖孙四代的名,全都是取了yu这个音,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取“郁郁葱葱”这个含义。而以现代的读法来看,四个字还是很和谐的yù、yǔ、yù、yǔ。如果仅按照现代读音去看的话,或许可以证明,在那个时代,后代取名是可以同先人同音的,只不过要在声调上有所区分。

而如果是非直系的,或者是出了5福的,或许就可以不按这个标准来了。比如诸葛亮和诸葛靓。

诸葛亮和诸葛诞二人是没出5福的堂兄弟,不过,到了他们儿子那一辈就出了。所以诸葛诞给儿子取名的时候,就用了靓这个字,与亮同音不同字。

这样的说法到底是不是合乎当时的规矩,因为没有找到相应的文献资料来佐证,所以只能是靠现有的资料进行推测。但仅凭上述几个人物的名,起码可以证明一点,那就是在东汉末年直到魏晋的百年间,避讳是可以只避同字不避同音的。

毕竟,无论是颍川荀氏还是琅琊诸葛氏,都是大名鼎鼎的大家族,他们的取名方式一定是会严格按照时代的标准来进行的。

其实避讳这个事情,现代社会也仍有保留,不过更多是出于称呼方便。毕竟,尽管荀彧后代都用了yu这个音,但那个时代,除了尊者、长辈,对一个人的称呼多用表字,所以名是否同音并不影响称呼。而我们现代有名无字,自然要通过字、音来进行区分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公孙弘为什么能以丞相身份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公孙弘是西汉时期著名大臣,因为他是第一位以丞相身份封侯的人,等于是他开创了先例。想必各位网友都十分好奇公孙弘到底是有哪些贡献,可以让他得到如此殊荣。公孙弘在职期间大力推广儒学,他所做出的贡献无人能够替代。我们都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所以公孙弘在这期间的作用等

  • 商鞅变法的利与弊,其弊端影响后世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商鞅变法是让秦国崛起的原因之一,从结果来看商鞅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肯定有他的益处,最终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成功一统六国,创造历史。不过此后秦朝寿命却仅仅维持了14年,看似和商鞅变法已无关系,实则是有一定联系的。变法有利就会有弊,可能弊端在当时还看不出有多大影响,实际上它让后世千年,各个朝代的

  • 曹雪芹家为什么被雍正抄家?背后真相真那么简单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曹雪芹就会让人想到《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当中的巨著,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非常喜欢。而在历史上,曹雪芹的家族原本可以说是一个大家族了,但是却家道中落,被雍正抄了家,曾经的辉煌再也不见。而这当中,究竟曹雪芹为什么会被抄家呢?曹家到底是犯了什么样的罪,以至于落到这样的结局呢?在曹雪芹被抄家的背后,究竟

  • 为什么刘备在世时蜀国人才济济,死后人才凋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熟悉三国时期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蜀国在刘备死后,似乎就进入到了一个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局面,刘备在世的时候,他的身边可以说还是有很多人才的,这也是刘备白手起家,却能够与曹操孙权这样的人物形成三足鼎立局面的原因,但是在刘备死后,局面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蜀国人才逐渐凋零,后期基本上也没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名

  • 明朝养老制度有多好?社会福利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养老制度和社会福利,这两个听起来非常具有现代化意义的词,其实在古代早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当时表现出来的是具体的制度。而很多人认为,古代明朝时期的社会福利和养老制度是最好的,那么究竟是好到了什么程度呢?明朝的养老制度究竟是怎样的,明朝的老人会有什么样的待遇呢?明朝皇帝给的社会福利又有多好?我们知道明朝

  • 正史上刘裕灭司马家满门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不相信这个刘裕杀光了这个司马家满门被灭的情况的,觉得皇位都到手了,为什么还要杀这个前朝的人呢?而且还是满门都杀系列的,所以很多事情都让人想不通了,是不是这些传说都是野史呢?真实的刘裕灭司马家满门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吧!刘裕,是刘宋的建立者,也被人誉为&l

  • 白起坑杀的真的是赵军吗?为什么说其实是平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在长平之战当中,白起坑杀了四十万的赵军,也因此获得了“人屠”的称号,赵国和秦国一向矛盾很深,这一举动更是让赵国对秦国恨之入骨。只不过,历史已经过去了很久,即便是史书的记载也未必真实,而如果将很多记载结合来看,很多人认为,其实白起当时坑杀的很多其实并不是赵军,而是平

  • 为何到了秦二世手上只有20万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秦国能够攻灭六国,完成统一,强大的实力不言而喻。当时秦国国内军队数量超百万人,这是他能横扫六国的关键因素,毕竟在冷兵器时期,各国装备差异不会太大,所以人数占优的一方往往更容易获胜。不过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到了秦二世这短短14年间,百万雄师最后只剩下20万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秦朝的灭亡似乎让人难以

  • 赤壁之战出力的都是东吴,何必还要跟刘备结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作为孙刘联盟与曹操之间的一场对抗的战争,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有名的,而在《三国演义》当中,将赤壁之战的功劳大多数都划给了刘备一方,比如诸葛亮舌战群儒,借东风,草船借箭等等,重点突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周瑜的小肚鸡肠。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赤壁之战当中,出力最多的其实是东吴,甚至刘备在这场战役中是可

  • 曹丕去祭奠王粲,为何在坟前学驴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王粲这个名字,熟悉三国时期文人的人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了,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文学才情可以说是非常高的,在当时也是名人,很多人都非常欣赏他,蔡邕也很赏识他。不过在他死后,曹丕去他坟前祭奠王粲,却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曹丕竟然在王粲坟前学起了驴叫,不仅是曹丕,还有一大批文人学子都开始学驴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