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无人与朱标争太子

为何无人与朱标争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471 更新时间:2024/2/1 10:01:25

历史上,兄弟之间为了争夺皇位反目成仇的事例也是屡见不鲜,不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后,他的儿子们似乎并没有做出争夺太子之位的举动。要知道朱元璋总共有26个儿子,他们为什么没有和朱标争太子呢?从此后朱棣的行为来看,他是有称帝的野心的,但他也没有和大哥朱标形成对立,实在有些令人费解。还有一点,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什么不立其他儿子,而是选择让孙子继位?

1、为何无人与朱标争太子

明朝算是一个特殊朝代,虽然比不上唐宋来的热门,不过影响力特别大。在国家对外政策上,坚持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很大程度是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这个人某种程度坚持传统思想,坚守嫡长子继承制度。虽然太子朱标被立为太子,不过并不意味着,他这个位置能够坐稳。事实上朱元璋有26个儿子,能力强的不在少数。包括燕王朱棣,宁王朱权等。按照常理来讲,兄弟们肯定会有所筹谋,想要争夺太子之位。

比如在唐朝李渊作为开国皇帝称帝以后,封长子李建成为太子,然而那时起建成心中一直惴惴不安。毕竟二弟世民能力过强,会威胁自己地位,因此一直打压弟弟,这还是其中两兄弟的关系的缩影,毕竟李渊可是有多达22个儿子,之后的“玄武门之变”就是真实的写照。

然而明朝初年,皇子们都老老实实,没有人上前争夺太子之位。哪怕太子朱标身上的帝王之气,并不是十分浓厚。然而兄弟都甘心以他为主。哪怕后期发动军事政变,夺得帝位的朱棣,在那段时间似乎也默默无闻。

这个局面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朱元璋立太子时间很早。某种程度上,一开始就为其树立“优势”,这一点又和唐玄宗兄长李成器情况很相似。唐睿宗第一次继承皇位,就已经立其为太子,营造好舆论。第二次继承皇位时,对于太子人选,哪怕知道大儿子能力不足,依然要考虑好其为太子。

朱标被立为“继承人”时间,明显更早一些,1364年在江南称帝,朱元璋封为吴王,那时就已经立了太子朱标为太子。1368年在南京称帝以后,正式立其为太子。当时朝廷当中,已经形成一种“氛围”,那就是朱标当太子,名正言顺。

2、朱标威信最高

朱元璋很早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太子,提升他的治国之才。13岁就带在身边,请很多名师大家来专心教导儿子,像宋濂给其讲解文学经典,徐达传授兵法要诀。基本上将朝廷当中,说法很有分量的大臣,都聚拢在朱标身边。太子的威望不断提升,大臣们对其很是认可,认为将来必然是仁义之君。

其实皇子之间斗争,也与彼此关系不睦,有很大关系。现实当中太子对于自己兄弟,尤其是能力很强的弟弟,难免有些忌惮,加剧其矛盾。不过朱标对弟弟态度很好,颇有仁义之风,大家都受过其恩惠。皇子们犯错,朱元璋想要惩罚时,会因为朱标求情而免遭惩罚。

朱标作太子期间,明成祖朱棣势力不是特别大,不占据任何优势。在洪武后期,才逐渐积累军功,能力显露锋芒。朱元璋立皇太孙为太子时,朱棣并不是长子,上面还有秦王,晋王两位兄长,皇位本身与自己无缘。燕王不会自不量力,敢冒天下之大不炜,与其来争夺来这个皇位。

相对于朱元璋的心狠手辣,大肆屠杀功臣,朱标的仁慈无疑让很多人看到希望。因此他得到文臣武将,皇族的支持。如果没有英年早逝,也许朱棣就不会发生军事政变。然而天不假年,37岁朱标就英年去世,中国历史上也发生一场改变。

3、朱标死后为何不传位给其他儿子

①自古以来的传统

从周朝建立完整的宗法制之后,嫡长子继承制就一直是最正统的继承方式,而且历史上也发生了许多违背嫡长子继承制而导致骨肉相残的悲剧,比如楚国的楚成王因为想要立自己的小儿子为王,然后这个意图被他的长子商臣知道了,商臣考虑到他的弟弟们做了王一定不会放过他,所以先下手为强,杀死了楚成王,自己做了楚王。

朱元璋如果把帝位传给杀伐果断的朱棣,朱棣会放过那个最有可能夺他帝位的朱允炆的性命吗?朱元璋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到朱允炆的下场,所以爱孙心切的朱元把皇位传给谁也不会传给朱棣——他杀心太重了。

而且朝廷内的大臣绝大部分都是宗法制的信奉者,朱元璋改弦易辙,把朱棣立为皇帝,底下的大臣还不得翻了天?

实际上直到后面朱棣打败了朱允炆,朝廷内的绝大多数大臣仍然对朱棣做皇帝表示极度不满,方孝孺甚至当着朱棣的面骂他是乱臣贼子,这种情况下,朱元璋直接把朱棣推上皇帝的宝座,只怕也会君臣离心吧。

②国家需要文治

朱棣跟着朱元璋打了一辈子的仗,在军事天赋上是远远高于朱允炆的,而且朱棣富有野心,在扫除蒙元旧部方面,绝对是跟朱元璋的心思一模一样的,但是正因为朱棣身上强烈的“武功”气息,让朱元璋感到非常的不安。

元朝对天下的治理十分的混乱,正因为如此才会发生红巾军起义。公元1351年爆发的红巾军起义,直到1368年明朝建立天下才稍微稳定下来。但是稳定下来的明朝还是要连年征战,北方的元顺帝并不甘心失败,还想着有朝一日南下中原再一次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

所以朱元璋在位期间几乎都在对外用兵,虽然连连打胜仗,但是打胜仗也是要死人的啊!而且还要为打仗支付昂贵的费用,军饷、军粮、军功赏赐,无不都是从老百姓的裤兜里摸出来的。如果朱元璋的接班人还是这么打仗,老百姓的日子还能不能够好好的过呢?出身平寒的朱元璋想起这些不仅又想起了自己曾经当和尚化缘的日子,他不愿意老百姓再过这样的日子啊!

③希望家人和睦

史书上记载朱元璋如何残忍,如何残暴,但是那是对官员和上伤害老百姓的豪强。政治上面朱元璋冷血残忍,正是为了更多的人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实际上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是一个很讲感情的人。他在非常贫贱的时候与马皇后结婚,马皇后似乎后面也并没有生育,但是他却一直都和马皇后很恩爱,也只有马皇后才能劝阻他杀人,这体现出朱元璋有情。

他受了郭子兴的提拔,在郭子兴被人抓住的时候他亲自去当人质解救郭子兴,但是郭子兴后面却对越来瓯越强大的朱元璋十分戒备,甚至故意刁难他,朱元璋无怨无悔,在郭子兴在世的时候从来没有做过违背郭子兴意愿的事情,这体现出朱元璋有义。

一个有情有义的朱元璋,当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子孙为了皇位而互相残杀,作为一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虽然他知道朱棣有可能做那种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但是他一没法狠心杀死朱棣,二也没法狠心让朱棣上位最后杀死朱允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唐穆宗为什么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唐穆宗李恒死时还不满29岁,古代皇帝基本都是衣食无忧,各方面的条件和待遇都是最好的,为何唐穆宗还会英年早逝呢?这主要和唐穆宗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唐穆宗在位四年,期间并没有做出什么大的贡献,反而整日喜好宴乐,虚度光阴。所以在整个唐朝历史上,唐穆宗的存在感也不是很高。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下唐穆宗的生平,以及他

  • 为何说鲁国是个奇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这个诸侯国于周王室非常的亲密,其血统上是无上高贵的,关系非常的特殊。鲁国是周公的封国,周公虽然没有赴封,由其子伯禽代父建立鲁国。从伯禽到鲁倾公灭国,凡传二十五世,三十四位君主,历795年。近800年间,鲁国从摇摇晃晃中一路走来,碌碌而无为,是一个奇迹。一,成也周礼,固也周礼司

  • 长孙皇后与武则天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长孙皇后,相信不少朋友们听到这个名字不会很陌生了。她生于江门之家,长孙氏的父亲长孙晟是右骁卫将军,母亲高氏是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长孙一族因是北魏宗室之长,在孝文帝改革时,赐姓长孙。长孙家族作为皇族宗室,从北魏至隋以来能人辈出,可谓"门传钟鼎,家世山河"。长孙氏的父亲长孙晟有一箭双雕的美誉,且在军

  • 美国独立中国在干嘛,什么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1607年,明末万历皇帝垂垂老矣,万年的他更加荒诞了,一个劲的拼命压榨百姓,又偏偏在他的统治下国土又多发灾难,民不聊生。而在大西洋的另外一端,英国的军舰抵达了北美洲,正式现在了英国位于北美洲的第一个殖民地。随后,英国将大量的民众迁移到北美洲,在当地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而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也在

  • 齐国和赵国有什么恩怨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大家都很熟悉了,除了秦国和赵国两个参与者之外,中途还出现了一个齐国。赵国因为打仗缺粮,向齐国借粮,但是齐国却坚决拒绝了,而齐国就在赵国的后面,按理说唇亡齿寒,如果赵国真的被灭了,齐国也就距离灭亡不远了,可为何齐国却不愿意出手帮助赵国呢?两国之间是不是有一些什么恩怨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

  • 魏国跨越赵国灭中山国,赵国为何不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中山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之所以叫中山国是因为城中有山,因此得名。而中山国并不是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也不算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后来魏国要借道赵国去灭中山国的时候,赵国也对此并没有任何反对,这又是为什么呢?历史上中山国最后是被赵国灭掉的,那如果赵国原本就有意要灭中山国的话,为何不反对魏国呢?下面就让

  • 赵匡胤和李处耘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李处耘是北宋早期将领,也是帮助赵匡胤称帝的功臣。所以赵匡胤此后对李处耘也是很好,不少重要的事情都交给他去处理。根据史书记载,李处耘为人大度,善于办理当世之务,因此立有不少功劳。但李处耘也有缺点,他一心只为赵匡胤导致有时候会忽略他人的意见和感受,最后李处耘的下场也不是太好。这次就准备简单讲讲有关李处耘

  • 秦昭襄王为什么没有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最后完成统一大业的人是秦始皇,但这也是因为有前人为秦始皇开路,历史上真正为秦国创造出攻灭六国可能性的人其实是秦昭襄王嬴稷。长平一战决定秦赵两国此后国运,结果赵国壮年男子基本都死于这场战事,此后再也无国能阻挡秦国一统的步伐。至于为何秦昭襄王没有统一天下,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白起的

  • 春秋三小霸和春秋五霸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五霸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了,作为春秋时期最有名最厉害的五位霸主,虽然关于他们是谁还有争议,因为在不同的典籍中所记载的春秋五霸是不同的,但他们在当时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还有三个人,他们被称为“春秋三小霸”,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春秋三小霸分别是谁,他们又

  • 韩国实力最弱,为何还能抵挡二十年秦国的进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韩国可以说在战国时期是战国七雄当中最弱的一个国家了,而且秦灭六国的时候,第一个灭掉的也就是韩国,但即便韩国如此弱小,却也还是能够独自抵挡来自秦国的长达二十年的进攻,不得不说韩国虽然很弱,却也不至于弱到太小的地步。那韩国究竟是怎么抵抗秦国二十年的时间的,韩国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